•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祝福语 > 正文

    [于长宽:斯坦福提前录取的“许三多”] 许三多

    时间:2019-02-02 03:22:00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虽然是笨小孩,但要给人惊喜      “相信记单词有技巧的人,最终不一定能学好英语。”刚刚接到美国斯坦福大学提前录取通知书的于长宽,从不相信“捷径”, 也否认学英语有秘诀。
      这个辽宁省大连市育明高中的高三学生,以TOEFL106分、SAT(相当于高考)Ⅰ2270、SATⅡ2400(满分)的成绩,名扬校内外。
      18岁的于长宽很喜欢称自己为“笨小孩”。他确实貌不出众,普普通通一身运动衫,人很沉着。
      “从小到大我的经历就是给人惊喜。大家认为正常的事,就留给别人做去吧;人们认为不正常的事、不可能完成的事,我就来做。”于长宽的话听上去像是绕口令。
      在旁人的印象中,于长宽就像是一个自谦的老学究,又像是《士兵突击》里的许三多,谦虚到了让人怀疑真伪的地步。他最喜欢说的话是“我很笨”、“我的智商一点都不高”、“我只能用最笨的办法”。
      不过,他的老师朱佳佳证实,于长宽同学一直这个样。
      于长宽确实实现了人生中再一次的一鸣惊人。
      
      背叛了理想就背叛了自己的灵魂,
      我不想和这样的自己生活一辈子
      
      出国对于长宽来说,是个怀揣了很久的梦想。
      小学四年级的时候,于长宽就决定,自己一定要进世界一流的名牌大学。“也许是因为童年的幼稚和幻想,也许是因为我固执和热衷挑战的性格,当别人把这梦想看作可望而不可即的梦时,我觉得这就是我要走的路,坚信自己要将这条路走到底,并为此制订了严格的计划,将学习英语作为初、高中学习的头等大事。”
      而当于长宽高二真正开始留学申请之时,却发现自己对此简直是一窍不通。由于消息闭塞,直到2007年1月16日踏进北京新东方校门那一刻,他才知道北京、上海的许多同学从高一甚至初三就开始了学习和申请准备,“我是起了个大早,却赶了个晚集。”
      住在培训学校对面的地下室,于长宽第一次独立生活。习惯了大连温和的冬天,突然来到北京寒风刺骨的中关村,于长宽很快病倒了,鼻涕流得像自来水,嗓子基本说不出话。
      而学习SAT的困难让他感觉比物质条件艰苦更难以忍受。用老师的话说,这是一场对智商和创造力的严酷考验,不仅要达到1.3万的单词量,更要有异乎寻常的经验。
      想要将人家3年的工作量在一年之内做完,而且要出类拔萃,就必须付出艰苦的努力。“在新东方那艰苦的日子里,我白天上TOEFL和SAT课,下课还要回地下室招待所背单词,看英语书,每天300个GRE单词,美国大学历史系教材40万字一个月看完,每天不怎么睡觉。”他历数。
      上网,买书;买书,上网……他不惜一切代价地寻找尽可能多的SAT模拟题,没日没夜地和时间赛跑,“我知道命运给我的机会很有限,容不得我一丝的松懈。”
      于长宽十余次往返于北京和大连,但没有一次是顺利买到票的,即使排到整个队伍的第一名,还是会得到“没票”的回答。有一次,由于时间紧张,于长宽千辛万苦从黄牛手里买的车票,他晚了4分钟没赶上,坐在北京站的广场上,他欲哭无泪。
      现在想想那些付出,于长宽都会觉得心有余悸。“我知道如果放弃了,我会鄙视自己一辈子,一个人若是背叛了自己的理想,就是背叛了自己的灵魂,我不想和这样的自己生活一辈子。”
      
      父母没有给我什么资源,但我更珍惜现有的条件
      
      在于长宽的奋斗过程中,他羡慕嫉妒过很多同学和朋友。
      是的,于长宽没有显赫的家世,没有人指引他走上留学路,他的父母也都没上过大学,更不能辅导他的功课。
      于长宽羡慕过他的高中同学,同学们都做奥赛的物理题,于长宽像坠入云里雾里,那么多问题都不知道问谁。可他的同学只要回家请父母稍稍点拨一下,就开了窍。
      开始了在北京的课程以后,于长宽又无比羡慕北京的同学。“他们靠着新东方,下课可以回到温暖的家,消息多得看不过来,还有那么多同学可以相互交流、鼓励、帮助。我呢?一无所有。”
      考SAT,于长宽到了香港,更开了眼界:他的对手们有的留学海外五六年,TOEFL115分以上;有的北京同学有北大、清华保底;有的同学父母是大学英语教授,似乎他们一出生就会说英语。“而我要想考上北大、清华,成功的几率就像中彩票大奖。”
      事实上,在北京疯狂备战准备出国的人群中,每年都有大量的学生在荒废时间。父母帮他们报班后,以为他们能在封闭的环境下发奋图强。但有些学生,进了培训班,考上的学校却不尽如人意,或者半途而废,通过父母的经济支持和中介的运作才得以出国。还有很多外地考生,他们在封闭集训的时候,经常出现在繁华的街道上,疯狂购物,或者把来北京当作旅行的机会。
      “人就是这样的,当资源多到一定程度,就不珍惜了,他会认为消耗别人的资源是理所当然的,以为父母的资源就是自己的。”于长宽的母亲没有工作,父亲是家里惟一的经济支柱。“我来自中国最普通的家庭,所以会珍惜眼前的条件。”
      《士兵突击》迷最爱说的话是:每个人都有一个侧面是许三多。
      面对自己的性格缺陷,面对似乎无法逾越的困难,于长宽唯一能做的,是不抛弃父母的期望,不放弃自己的梦想。他终于如愿以偿了。

    相关热词搜索: 斯坦福 长宽 录取 提前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