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文章 > 正文

    【谈《红玫瑰与自玫瑰》的话剧改编】 红玫瑰与白玫瑰原文

    时间:2019-05-15 03:17:23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纪念中国话剧百年的收官之作《红玫瑰与白玫瑰》改编自张爱玲的同名小说,表现20世纪上半叶男女情感的故事,依然感动着今天的观众。因为“许多完美的作品不仅表现一个时代一个种族的主要特征,而且还表现那些几乎为人类各个集团所共有的感情与典型。”这部作品表现的男女情感就是为人类各个集团所共有的,是人类的终极情感,永远不会过时。另一个成功的原因是话剧创造性地改编,既忠实于原著,又超越了原著,达到了原著“笔未到”,话剧“意已到”的境界。
      一、人物从一个变两个
      “戏剧或探求哲理的文学通常采用这样的题材。因为这类人物最能提供给人惊骇的故事,感情的冲突与剧烈的转折、内心的惨痛,都合乎戏剧家的需要。他们表现了人与自己的冲突、与社会的冲突。”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的男主人公佟振保就是一个与自己冲突的人物,因此是合乎戏剧家需要的人物。从小说到话剧,这个人物的成功转变是改编成功的关键。在张爱玲的散文集《流言》里,张爱玲说振保在同娇蕊作别的时候,既有不舍又很决绝,振保其实很分裂。这句话启发了该剧导演田沁鑫,她由此想到了人物的裂变。法国的布轮退尔在他的论文《戏剧的规律》中写道:“戏剧所表现的是人的意志与神秘力量或自然力量之间的冲突。它将我们之中的一位放在舞台上,在那里,他反抗命运,反抗社会规律,反抗他的同类之一,反抗自己(假如需要的话)。”振保就是一个反抗自己的形象,有着强烈的性格冲突,经常处在理智与情感的角逐中。因此由两个演员同时扮演振保是再合适不过的了。一个现实,遵循社会伦理;一个天真,只想放纵情欲。红玫瑰其人则是“婴孩的头脑,成熟女人的身体”,她也很分裂,她也可以由两个演员来扮演。白玫瑰虽然没有明显的性格冲突,为了均衡,也由两个演员来扮演。六个演员饰演三个人物,同时出现在舞台上。饰演同一人物的两个演员动作时而一致,时而矛盾,时而同谋,时而争执,将人物内心的困惑、挣扎、反复、犹豫展现得淋漓尽致,戏剧效果强烈。
      该剧一开场,两位红玫瑰、两位白玫瑰同时出现在各自的房间里。随着剧情的发展,舞台的一侧,一个振保走进自己的家,察觉到妻子与小裁缝的暖昧,一个白玫瑰惊慌失措躲到小裁缝身后,另一个白玫瑰则悔恨不已地自我谴责;与此同时,舞台另一侧,另一个振保走进了老同学的家中,一个红玫瑰悠然坐在丈夫腿上,另一个则贪婪地闻着振保大衣上香烟的味道……
      因此该剧不是娓娓道来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而是以类似剖析的方式,和观众一起分析了剧中的男女主人公。“艺术家在表现了对象内部深层次的结构与组织之后,还要进一步改变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这种改变,不是漫无目的地改变,而是有意地向着一个目标改变,其最终的目的在于使表现对象的主要特征凸显出来。而这个主要特征正是艺术家们想要在艺术品中突出表现的主要艺术观念。”振保的主要特征就是他的矛盾性,在这个社会里,理智的他要维持他的形象,要做同学的好兄弟,母亲的好儿子,社会中成功的正面形象。为了这些人生的目标,他就不能娶他同学的老婆,必须牺牲他的爱情。按着正统的社会观念,娶妻生女。但那个情感的他又不满足于这种乏味的生活,时时怀念着他已逝去的热烈的爱情。这种矛盾性通过人物的一分为二完美地呈现在舞台上。饰演一个人物的两个演员一个代表他的理智,一个代表他的情感,彼此之间相互争吵,通过人物自己与自己之间的矛盾冲突来表现人物强烈的自我斗争,将人物的矛盾心理充分地表现出来,整部戏剧心理分析异常到位。但剧终时,象征理智的佟振保带着绝望的笑容将另一个象征情感的振保“扼杀”,变成了好人,告别了他的青春,完成了他的成长。而红玫瑰这个角色一开始很纯真,一直到她被振保抛弃以后才成长了,开始分裂和蜕变。两个白玫瑰的分界没有振保那么明显,她们更多的像是想象中的另一个自己,或是在自言自语。
      二、结构从线性到立体
      小说作为一种案头文学,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可以随意挥洒。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艺术”。要把故事呈现在舞台上,空间限制性极大。要把小说搬上舞台,如果还是按着原来的线性结构,由振保串起红玫瑰到白玫瑰的故事,没有交叉,就写不出振保的矛盾性。没有比较,也就没有个性鲜明的红玫瑰和白玫瑰,就不会有紧张激烈的戏剧冲突。
      本剧的编剧罗大军和导演田沁鑫都是主体意识强烈的人,不满足于旧时代传声筒似的简单移植,敢于跳出原著的束缚,用当代的眼光进行梳理改动。也并没有完全脱离小说的故事框架,而是在原有的故事情节的基础上重新诠释旧故事,对原小说进行了创造性地改编。在对原小说进行解释的同时,又进行了补充。正是由于角色设置的一分为二,就需要为振保设置两个家,同时呈现在舞台上。打破了原小说中的时间和空间,由线性结构变成话剧的立体结构。舞台正中是一条10多米长的玻璃长廊,既象征着旧上海公寓的通道,又将空间隔成了佟振保婚前和婚后的两个时空。一半的色调是红色,一半的色调是白色,泾渭分明。红色空间里住着红玫瑰,是振保婚前的情人。白色的空间里住着白玫瑰,是振保婚后的妻子。这种设计,进一步加大了两位女性性格及生活环境的巨大反差。娶了白玫瑰,又怀念红玫瑰的振保,频繁穿梭于两个时空,纠缠于圣洁的妻子与热烈的情人之间。对于这样的创意,导演田沁鑫解释:由玻璃通道隔开的两个空间象征着男人的左右心房,一边怀揣着社会责任,一边向往着内心渴求。通透的玻璃材质,则是希望两个空间既互相独立又不完全隔离,让振保清楚地看见另一个自己。
      在一般情况下,人物的心理活动和精神世界都沉积在意识的底层,不会轻易被激发出来,矛盾性和复杂性也很难外化。只有遇到特殊情境时,人物的心理才被激活,外化为行动。两个场景的同时呈现,就是这样特殊的戏剧情境,最适合表现人物的矛盾性和复杂性。“一切艺术都决定于中心人物。”这样的舞台设计就是为了突出振保这个中心人物的。可以看出两段情感时时在振保的心里作着比较,同时也突出了红玫瑰的热烈和白玫瑰的无趣,更突出了男人内心的矛盾,一方面他希望妻子是圣洁的,另一方面他又渴望热烈的。当他得到了热烈的情妇后,他又不想负责,弃她而去,男人永远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这是一个永远也没有完美答案的命题。
      三、风格从忧伤到搞笑
      这部小说是讲一个男人的成长和两个女人的无奈。就像张爱玲说的:男人告别他纯洁青春来换取他的成熟时会觉得很辛酸。开始振保对红玫瑰更多的是被肉欲的快感所吸引,为自己能享受支配权而得意,但当这种情感威胁到他的地位和名声时,他决不会为了一个情人毁了自己的前途。于是娶了纯洁无趣的白玫瑰,但又感觉到红玫瑰才是与自己灵肉契合的人,越发觉得生活的无聊,于是到外面去寻找刺激。最后他意外地在电车上见到红玫瑰后,第二天他又变成了好人,完成了一个男人的成长。 男人的成长实际上也就是激情毁灭的过程。
      而两个女人,无论是热烈奔放的红玫瑰,还是含蓄内敛的白玫瑰,都没有得到渴望的爱情。红玫瑰为了振保的爱隋,要和丈夫离婚,只有婴儿般头脑的她怎么能想到振保的退缩。她被无情抛弃,她痛哭了一场,但哭过之后,她死心不再纠缠,爱情在她心里已死。白玫瑰起初是单纯和顺从的,像一张白纸任丈夫蹂躏,始终信任他,盲目地爱着他。但是,随着振保气焰越来越嚣张,在外嫖妓,长期不回家,责骂和激怒她,她的精神濒临崩溃,她的传统思想土崩瓦解。她要报复他,她也要享受欢愉,她勾搭上木讷的小裁缝,她有意让振保知道自己也不是好应付的,但都是徒劳。一个男人两个女人,少年时代都曾对爱情抱着美好的幻想,但都在现实中被击碎。再加上张爱玲小说语言的透彻和犀利,带着一股荒凉的绝望气息,所以小说的格调是忧伤无奈的。
      话剧虽然跟小说讲的是同样的故事,但是精神气质大不同了,话剧的现代感把小说的忧伤和诗意完全消解了,充满诙谐幽默。
      小说里白玫瑰是无趣的,但话剧中的白玫瑰是幽默搞怪的。白玫瑰很笨,笨得可笑。她总是低着头,即使在看电影的时候。白玫瑰躺在三条椅子上睡觉,呼噜声大到传遍剧场。小说里的振保是无奈内敛的,但话剧中当红玫瑰说要嫁给他时,两个振保一起滑稽地张大了嘴,好像被定格了一样,表情极度夸张,喜剧效果强烈。他们生气了,商量好回家打老婆,一个在左边数落白玫瑰,一个就在右边拉着白玫瑰打屁股。舞台上出现张爱玲的经典议论: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成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黏子,红的却是心口上一颗朱砂痣。当说到“蚊子血”的时候,红玫瑰作击掌拍蚊子状,说到“饭黏子”的时候,白玫瑰就摆出粘在振保身上的样子。整出话剧充斥着这类引人发笑的现代幽默。
      正是由于导演的发现,才会对小说进行创造性地改编。挖掘出小说的潜在意蕴,进一步深化了主题。从小说到话剧,改变的不只是表现形式,更是精神气质,所以它能够契合现代人的需求,获得巨大的成功。今天的编、导、演们给张爱玲小说中的人物吹了一口现代的气息,他们活了起来,焕发出了巨大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法]丹纳,艺术哲学[M].彭笑远,译,北京:北京出版社,2007.
      [2]张先,戏剧艺术[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中)[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
      [4]蔡仪,主编,文学概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作者简介]
      赵光平(1965),女,天津武清人,硕士,天津师范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戏剧影视文学。

    相关热词搜索: 红玫瑰 话剧 改编 玫瑰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