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文章 > 正文

    青少年网瘾案例 [青少年网瘾的外在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

    时间:2019-02-14 03:29:02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当前,我国青少年网瘾问题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对下一代人的健康成长构成了巨大危害。引发青少年网瘾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根本上讲,问题的症结在于虚拟世界和现实生活的巨大反差,表面上问题来自虚拟世界,其根源却存在于现实生活之中。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三方面的外在因素的影响是导致青少年网瘾问题的关键诱因。防治青少年网瘾问题也必须从这三方面着手,完善家庭教养方式,改变学校教育模式,改善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环境,为克服青少年网瘾问题提供根本解决途径。
      关键词:青少年; 网瘾; 外在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0)06-0129-04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公布的网络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网络用户已超过4亿,[1]其中青少年网民占很大一部分比重。随着青少年上网人数的剧增,我国青少年网瘾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根据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china internet net-work informationg center,简称CINIC)2008年发布的《中国青少年网瘾数据报告》显示,在我国青少年网民中,具有网瘾倾向的比例高达9.72%。可以说,青少年网瘾问题在我国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对下一代人的健康成长构成了巨大危害。在这一语境下,对引发青少年网瘾问题的原因进行具体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此问题的对策研究,就具有了重要意义。
      
      一、 “网瘾”的概念
      
      “网瘾”又称“网络成瘾”(internet addiction,简称 IA)、“网络成瘾症”(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简称 IAD)或“病态网络使用”(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简称 PIU),最初由美国心理学家格登博格(Goldberg)提出,随后,美国匹兹堡大学的金伯利・扬博士(Dr. Kimberly Young)又对这一概念进行了发展完善。当前,“网瘾”主要是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表现为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有学者提出网络成瘾是由于重复地使用网络而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的着迷状态,并且带来难以抗拒的再度使用欲望。[2]
      实践表明,网络成瘾会给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造成极大危害。网络的许多特质带给使用者许多快感,这些愉悦的体验又很容易通过网络重复获得,使得上网者在享受这些快感时渐渐失去了时间感,一方面逐渐对网络产生依赖,另一方面导致沉迷和上瘾。长时间上网,会使大脑高度兴奋,导致一系列复杂的生理变化,由此可能诱发心血管疾病、焦虑症、抑郁症等。青少年患上网瘾后,难以控制上网冲动,学习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逻辑思维较迟钝,容易自我封闭。患有网瘾的青少年在现实中往往缺少与别人的交往。加之缺乏道德自律,容易在网络游戏、黄色网站中放纵欲望,在一项对近3000名青少年的调查中,承认访问过色情网站的青少年比例达到26.9%。[3]
      
      二、青少年网瘾的外在影响因素分析
      
      青少年网瘾问题的产生,既有青少年自身控制力差、理想信念缺失等内在原因的影响,又有网络世界所具有的沟通便捷性、交流方便性以及信息娱乐性等特点对青少年的吸引与诱惑。但从根本上讲,引发网瘾问题的症结在于虚拟世界和现实生活的巨大反差,表面上问题来自虚拟世界,其根源却存在于现实生活中。
      在现实生存中,个体生活在以社会为系统的有序环境中。其价值需求的满足感全部来自于对现实行为的自我以及社会评价形成的综合结果。他会不断调整自我预期和社会标准之间的差距,。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建立一套参照社会标准的主体评价机制。但是,由于虚拟世界存在软约束性,往往造成个体在相对自由的环境中凸显自我评价,而忽视了社会评价。在现实生活中,人要考虑每一个行为所引发的千丝万缕的现实联系和影响。而虚拟生存环境的最大不同就是其无中心性、缺乏行为约束和奖惩机制。在无中心的虚拟环境中,个体往往以自我为中心,释放自我需要而不考虑责任和义务。随着这一思维定势的逐渐形成,主体在现实环境中也会显现出逃避责任的惯性,逐渐与社会要求不合拍。最终出现社会疏离趋势,这是网瘾形成的一个特征。同时,虚拟环境的无中心性不仅使人在以自我为中心的情况下能够获得比现实环境中更易于获得的自我确认的价值满足感,而且使每一个追求需求满足的个体都能获得公平的机会,发布以自我为中心的信息,从而消除了现实中一切地位身份的高低层次。这是现实环境中难以满足的自我确认的需要。
      网瘾的最终形成即是虚拟生存环境中的个体在自我确认方面倾向于虚拟生存而最终脱离现实生存的价值追求。它意味着个体向虚拟生存的过度偏离,当个体在虚拟世界中建立的网络行为及其价值观与现实生存环境发生冲突时,由于现实社会的局限性,主体往往在主观上选择逃离现实环境,在虚拟网络里感受无极限的空间感、以自我意志为中心的超越感、无拘无束的角色体验的快感,由此,对于网络的依赖越发加深。
      心理学研究表明,趋利避害、寻求快乐是人类为了保护自己、更好地适应外在环境而形成的一种心理机制,从这一角度看,网瘾问题的产生既不能单纯的责备孩子,也不能归咎于互联网的诞生。必须从产生这一问题的外在社会机制中寻找原因。在一般人的成长过程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家庭文化的教养、学校文化的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它们直接影响着个体的社会化进程。当这三个方面或者其中的某一方面出现问题,就可能导致个体的成长缺失。因此,分析青少年网瘾的具体原因,也须从这三方面着手,探寻导致问题发生的外在影响因素。
      1.家庭方面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在个人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科学合理的家庭教育要为青少年的成长提供情感支撑和行为习惯的正确引导。但遗憾的是当前许多家庭的教养方式还有待完善。
      首先,随着近些年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居民的住房结构多变为楼房式的独门独户居住结构,原来那种大杂院式的平房住宅区越来越少,这在某种程度上不利于邻里之间同龄人的交流。而当前我国家庭以独生子女为主,在家庭内部青少年同龄人相互交流的机会也越来越少。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的工作与生活压力与日俱增,青少年的父母往往由于工作的繁忙而疏忽了与子女的沟通。在成长过程中缺少关爱和情感交流的青少年在心理上的孤独感与空虚感无以排解,就会通过其他途径寻找情感的寄托。而交流方便、传播快捷的互联网正为其提供了一个非常便利的交流渠道,在网上青少年可以方便的与各种身份的网友交朋友,倾诉自己的情感,还可以通过网络游戏等方式在虚拟世界中实现自己的梦想和欲求,满足自己的交友需要和自尊需要。
      其次,在当前不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下,家长主要关注孩子在学校中的学习活动,把孩子其他方面的兴趣爱好看做“不务正业”,不注重开发引导,青少年旺盛的精力和好奇心得不到合理的引导,课余时间无所事事,而网络信息的丰富性、娱乐性,正满足了青少年的需求,填补了课余时间的无聊。家长对学习成绩的过度关注给孩子的带来了心理上的压力,使其倾向于通过网络获得精神放松。现在的孩子成长在网络时代,父母们大都鼓励孩子们使用计算机,但是对孩子的上网活动又缺乏合理的引导与安排,致使孩子不良上网行为长期得不到约束与更正,网瘾问题越发严重。
      2.学校方面
      当前我国的教育体制和教育方式的诸多不完善之处,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导致学生迷恋网络的诱因。
      首先,课堂内现有知识满足不了青年学生强烈的猎奇心理。青少年时期是思想最为活跃的年龄阶段,对陌生事物、未知领域充满好奇,对新鲜知识有强烈的探索欲。而在升学考试的压力下,课堂教学多根据考试要求设置,教学方式和内容更新缓慢,难以满足青少年学生对知识的多方面需求。互联网作为新的传播媒介,其交互性的信息传播方式以及信息发布端口的“低门槛”效应,使得互联网成为各种知识汇杂的“信息海洋”,各方面丰富的信息填补了青少年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对其构成巨大吸引力。与此同时,网页制作的快捷性以及信息更新的快速性又导致了网络信息的快餐化与娱乐化,这正符合青少年求知欲易变,不求甚解的心理特征以及追求感官刺激的兴趣旨趣。比如,当前的年轻人尤其是男孩子喜欢竞争性强的、有刺激性的文化内容,而这些内容在我们当前强调记忆,强调重复的学校教育中较少存在。而网络世界,尤其是网络游戏却能在游戏过程中提供这种竞争性的、“野性”的东西,这对青年人尤其是男孩子非常有吸引力。[4]
      其次,青少年爱好多样且容易改变,需要进行适当的引导并安排充足的时间才能得到有效地发展成为兴趣特长。青少年一天中的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在紧凑的课堂安排之外,学生一般只有十分钟的课间休息时间。而在学校之外学生还要承担大量的家庭学业负担,使青年人没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虽然许多学校开设了充满人性化的“第二课堂”,在一定程度上落实了青少年日益丰富的兴趣爱好,但由于受时间和条件的限制,学生参与程度有限。在兴趣爱好不能得到有效发展的情况下,青少年不多的课余生活便被互联网占据。形式多样的网络游戏与视频网站给青少年带来的不仅是视觉听觉的冲击,更重要的是为其提供了一个虚幻的空间,通过这一空间青少年的个人成就感、虚荣心得到最大化的满足,随着投入精力与时间的与日俱增,其对其他兴趣爱好的关注也不断淡化。
      另外,在当前的教学环境下,学校评价体系单一,最核心的评价体系就是学习成绩。考试升学成为学生学习的第一目标。平时的生活重心都紧紧围绕这一目标来安排。然而从根本上说,考试的成功仅仅是实现人生理想的手段。一些学生在关注手段的时候却常常忘却了真正的目标,迷失了人生的方向,许多学生在考试结束之后无所适从,往往陷入空虚无聊的状况,这一现象在参加完高考的高中毕业生中表现尤为明显。而这一问题也常为学校和家长所忽视,平时对青少年的价值培养和理想教育缺乏有效引导。互联网的出现正填补了这一空缺,其所承载的各种娱乐信息在吸引青少年参与的同时,也向其传播着网络社会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导向,在各种鱼龙混杂的网络思潮的影响下,青少年尚未成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受到巨大冲击,进而对现实世界的价值规范产生漠视和抵触。
      3.社会环境方面
      “网瘾问题在中国是一个畸形问题,它是中国很多问题的一个综合反映。”[5]青少年沉湎于网络,不仅有家庭、学校方面的原因,更有复杂的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
      首先,网络产业发展不良。有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网络游戏产值每年以近50%的速度膨胀发展,游戏制造商不断投入巨资开发新型游戏,千方百计吸引玩家上瘾。同时,在城市中,网吧遍布大街小巷,尽管有关部门出台了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的规定,但实际执行效果欠佳。一些缺乏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网吧经营者在利益的诱惑下,对未成年人长时间上网、玩网络游戏或浏览暴力色情网站大开绿灯。而在我国当前不完善的文化市场环境下,盗版游戏、光盘、复制品众多且价格低廉,也为青少年的购买降低了门槛。
      其次,生活娱乐设施和文化资源建设不足且分布不均。要使青少年从对网络的迷恋中解脱出来,必须为其提供替代品并保证具有足够吸引力。据统计,当前我国青少年网民大约有5000万,其中约有十分之一患有不同程度的网瘾综合症。数量如此多的青少年对娱乐设施的需求是惊人的,而我国当前的生活娱乐设施远无法容纳这一需求,况且由于多年来城乡二元化发展以及地区间发展的不均衡,生活娱乐设施和文化资源多集中在大中城市,小城镇和边缘贫穷地区根本无法为青少年的课余文化活动提供足够的条件。
      另外,完善的社会保护和救助机制的缺乏也是导致青少年网瘾问题不断恶化的重要原因。在一些发达国家,政府会联合医院和学校成立专门的机构对患有网瘾综合症的青少年进行免费药物治疗和心理矫正,而我国在这方面的建设尚处于空白。
      
      三、对策研究
      
      综观以上论述,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三方面外在因素的影响是导致青少年网瘾问题的关键诱因。要解决这一问题也必须从这三方面着手,完善家庭教养方式,改革学校教育模式,改善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环境,为克服青少年网瘾问题提供根本解决途径。
      1.完善家庭教养方式,给孩子以足够的关爱、理解、支持与尊重
      首先,家长要学会和孩子平等地沟通,给孩子以充足的理解、支持、关爱和尊重。“网络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充满关爱、理解、支持的家庭氛围中长大的孩子,有话能与父母讲,有困难和问题能及时寻求父母的帮助,心理之爱得到满足,就可以减少其上网的欲望,把视线从网络转移到现实生活中。”[6]大多数青少年在面对生活问题的时候内心都渴望向父母倾诉,得到父母的帮助,但很多时候这一要求要么被家长忽视,要么由于沟通上的障碍而无法实现。这就要求父母要以理解和换位思考的方式与孩子理性、平等交流,帮助孩子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给予孩子心理上的支持。对于网瘾比较严重的孩子,家长应主动寻求心理专家的帮助,在专家的指导下对孩子的网络生活进行合理的安排和监控,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上网习惯。同时,要注意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有意识的安排其他课余活动,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帮助孩子克服对网络的依赖。
      其次,在戒除网瘾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青少年的“网商”。在现实生活中,青少年网瘾戒除后不久又复发的案例时有发生。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孩子在家长监控下进行的上网行为未固化为青少年自身的上网习惯,一旦家长放松监管,孩子又重新回到原来不良的上网习惯中。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办法在于帮助青少年培养良好的“网商”,即在网络生活中对自己人生负责的一种责任感。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为了回避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以虚幻世界的成功与幸福置换现实世界的痛苦与忧虑。由此生活中的现实问题越发的严重,自己对现实的生活越发的逃避与冷漠。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在短期内靠强制约束戒除了网瘾也无法使其彻底摆脱对网络的依赖。因此,要使孩子克服网瘾,父母必须把孩子从逃避生活的状态中解脱出来,使其敢于直面自己生活中的问题,树立对自己人生负责的态度,真正认识到沉湎于网络的危害,如此才能消除成瘾行为引发的条件。[7]具体来讲,要从家庭教育中培养这种责任感。父母齐心协力为孩子营造一个积极地“威信型”教养氛围,在给予孩子必要的家庭关爱的同时要求孩子也要承担并履行相应的家庭责任。可通过让孩子承担家务劳动,参与制定家庭财务计划等方式使之体会到个人对于家庭和父母的责任和义务,以此激发起内在自尊心与责任感,进而在对待网络上也形成对自己人生负责的态度。
      2.改革学校教育模式,合理引导开发青少年的兴趣爱好
      学校应根据青少年求知欲高、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对教学内容和方式进行调整和设计,力求使学生的求知过程洋溢着乐趣、充满着悬念。
      首先由各专业课老师牵头,成立符合青少年成长实际需要的各种兴趣小组,学校提供场地、资金支持,保障兴趣小组的顺畅运转,以保证学生的好奇心得到满足、潜力得到应有的开发。
      其次,改变单一的分数标准,建立素质教育的综合评价体系。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校园文化宣传等多种途径,帮助青少年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促使其把对网络的好奇和沉迷转向对现实世界中人生目标的关注,主动减少对网络的过度依赖,对正常的学习活动投入热情和精力去实现自身的价值。
      3.改善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环境,为其创造一个和谐的成长环境
      首先,国家应投入资金加强生活娱乐设施和文化设施建设,为青少年发展多样化兴趣爱好提供“硬件”上的保障。对于广大城镇乡村和偏远贫困地区,地方经济难以负担的这部分支出国家应予以承担,保证各地青少年能公平的享受到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成果。
      其次,国家文化部门、信息产业部门应尽快出台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切实可行的政策和具体执行措施,在有效保护知识产权的同时,规范引导网络文化产业的发展;对网吧、游戏厅等网络经营场所要加强监督管理,加大惩治力度,对不同城区的网吧实行分片管理、专人负责;对制作传播网络色情暴力文化的单位和个人予以坚决打击,依法惩治,净化青少年上网环境,减少不良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
      另外,借鉴国外经验,国家联合学校、医院以及社会各方力量建立专门的心理矫正服务机构,为患有网瘾的青少年提供免费医疗救助,使患有网瘾的青少年得到专业的治疗和服务。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EB/OL].[2010-07-15].省略nic.省略/dtygg/.
      [2]贾武力.网络成瘾的成因、行为表现与社会危害[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504-505.
      [3]共青团中央权益部. 青少年网瘾问题的分析与对策[N]. 今日信息报,2007-07-20(B02).
      [4]胡海龙. 网络游戏对青少年攻击倾向的实验研究[D].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
      [5][6]饶鑫.青少年网瘾的社会学分析[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3):56.
      [7]张丽虹.青少年网瘾家庭成因分析及干预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2010(5):25-28.
       [责任编辑:庞达]

    相关热词搜索: 外在 青少年 网瘾 因素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