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美文 > 正文

    学生内心需求 以学生内心需求为着力点

    时间:2019-04-12 03:15:52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目前,信息技术教师在设计教学材料上普遍存在问题:一味地“赶时髦”,喜欢把一些热门事件作为课堂教学材料,结果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学习效果较差。因此,笔者深入调查、分析了学生的实际需求,努力探索学科知识技能与学生实际需求结合点,从而在课堂上达到点燃、满足、提升学生实际需求的教学目标。
      ● 对学生需求的调查与分析
      为了能彻底了解学生在课堂中的内心需求,笔者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在本校机房里对183名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了网络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在信息技术课中,91%的学生喜欢最贴近自己内心需求的教学内容,5%的学生喜欢当今社会比较热门的内容,4%的学生没有想法。这种情况的出现是因为学生接触贴近自己实际需求的内容时,能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热情,他们希望能更加深入地理解这些内容,有助于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 学生内心需求的重要性
      以往有些教师推崇外在控制:把自己强有力的主观意识强推给学生,甚至还有通过体罚与变相体罚的形式加以干涉,在教学过程中,不会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身上,更不会想学生最需要的是什么,总是忽视了学生内心的实际需求。
      事实上,人只有对某种东西产生某种动机,才会对该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最终形成关注。而长时间的关注则会转化为一种信念。美国心理专家威廉·格拉瑟创建了选择理论。该理论认为生命不像机器,可以由操纵者来掌控,所有生物都有自我意识,都会自我控制。只有当你想让学生做的事情更能满足学生的内在需求时,学生才会按照你说的去做。
      学习过程是学生自我认知的过程,是不断地产生需求、满足需求,产生新需求的过程,学生只有从内心的实际需求出发,主动投入到活跃的学习活动中,才可以更好地理解、巩固、运用所学知识。
      ● 在知识与需求间找到结合点
      正因为学生实际需求的重要性,我们需要努力寻求学科知识与学生学习需求间的结合点,改变过去只顾自己的教学进度不顾学生感受的做法。用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素材作为教学材料,把书中的知识点与学生内心的实际需求有效地融为一体,这样就会很自然地勾起学生自身的体验,全身心投入课堂,所学信息就更能保持长时记忆。
      1.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挖掘教学素材
      学生对自己周边的事物比较熟悉,有一定的认知基础。如果教师能够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去挖掘教学材料,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引导他们及时地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解决现实问题。
      教学案例一:图像处理的好帮手——ACDSee
      教学设计思考:这节课在选择图片上非常有讲究,笔者经常选择一些学生自己社团活动或参加体育、艺术等各类比赛照片作为教学素材贯穿整堂课(也可以课前临时拍摄,如图1),可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学生的学习热情始终高涨。
      教学案例二:Excel的数据统计、排序
      教学设计思考:以本年级每个班级的近视眼人数作为这节课的教学材料,让学生对其进行统计、分析、排序,让他们尝到学有所用、学有所悟的快乐。
      2.将课本知识点迁移到学生生活的关注点上
      把课堂中的问题转化为学生生活实际问题,这样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学以致用,将知识用到实处,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信息技术的现实意义,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与学习需求。
      教学案例三:“ACDSee图像裁剪”教学环节
      教学设计思考:随便拿一张图片让学生完成裁剪任务,纯粹是为了技能而教,学生受益有限。于是笔者重新设计了任务,利用一张集体照,让学生制作QQ头像或博客头像。让学生充分体会图片剪裁的意义,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有些学生为了引起其他学生的关注,会应用ACDSee处理图像的其他特效功能(如曝光、调色、滤镜),让自己的照片观赏效果更好。通过这个任务的训练,学生以后处理类似图片问题时,就能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教学案例四:“局域网中的计算机设置”教学环节
      教学设计思考:笔者在直接讲授此课时,发现大多数学生面无表情,反应冷淡。于是笔者重新审视教学设计,将一台新计算机搬入机房,请学生帮助笔者装机并分配IP地址(如图2)。此时,学生学习兴趣大增,热情高涨,学生充当了一次网络工程师,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掌握了怎样配置IP地址,使得课堂效率大大提升。
      ● 课堂教学中的“点火”与“助推”
      如果我们在了解学生现实生活需求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的教学设计,却不能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实施,那只不过是纸上谈兵而已。应该想方设法地点起学生的求知之火,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另外,想要把学生求知之火烧得更旺,更需教师热心的“火上浇油”。
      1.创设情境,点燃需求
      创设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关联的情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把相对独立的知识技能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切实从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境引入,把问题隐藏在其中,借此可以更高效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所有的问题都跟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关联。
      教学案例五:“ACDSee图像处理”教学片段1
      师:“课上到现在为止老师有件比较尴尬的事情。老师还不认识大家,还叫不出大家的名字来,那大家能否裁剪出自己的头像上传到指定的网页上(图片上传系统),并写上自己的名字,这样老师就可以把你的头像和姓名一一对应起来。”
      实例分析:创设了一种学生实际生活中社交场景(认识朋友),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点燃了他们的学习需求,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研究如何裁剪图片。
      2.抓住时机,实现助推
      虽然努力创设情境,点燃了学生内心的实际需求,但是这种需求往往是短暂的,如果不能得到教师及时、有效的引导,这种需求得不到延续、升华,所以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抓住教学时机,顺势引导、激励,让学生的需求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推进。
      教学案例六:“ACDSee图像处理”教学片段2
      在裁剪环节中,教师查看学生完成情况,以任务完成比较快的学生为例进行展示,给予操作快速、完成任务的学生以肯定,也给了没有完成任务的学生一种学习暗示,提升了学生的需求,使得学生的需求进一步强烈,实现了“助推”的目的。
      总之,学生的实际需求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源动力,是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基础。我们应该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挖掘教学素材,将课本知识点迁移到学生现实生活的关注点上,从而达到知识与需求的融合。

    相关热词搜索: 力点 内心 需求 学生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