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句子 > 正文

    [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对当今高中语文教学的启示] 陶行知文集经典段落

    时间:2019-05-30 03:19:09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 要】当今我国高中语文教学过度功利化。重温七十多年前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教育”思想,对我们目前高中语文教学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中提出的“事情怎么做就怎么学,怎么学就怎么教。学的法子要跟着做的法子,教的法子要跟着学的法子”的理念对我国当今高中语文教学有很强的启发作用。
      【关键词】陶行知 “生活教育”思想 高中语文教学
      
       陶行知先生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在教育实践中富有开拓和创新精神,经过几十年的不懈探索,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育思想和理论体系,在中国教育史上大放光彩。本文试就他的“生活教育”思想对当下的高中语文教学启示意义做一个简要阐述。
      一、“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而不是考的法子
      陶行知先生的语文教学理论源自他的“生活教育”思想。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生活和教育原本是没有界限的,应该是一个统一体。因此,他提出“生活教育”就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教育”思想认为“事情怎么做就怎么学,怎么学就怎么教。学的法子要跟着做的法子,教的法子要跟着学的法子”。而当前高中语文教育的现状则是反其道而行之:“学的法子跟着教的法子,教的法子跟着考的法子”。“考什么就教什么,怎么考就怎么教”,这几乎成了目前高中语文教学的铁律。这样做的结果是学生学了十几年祖国语文,听不懂说话者说话的真正意思,说不好一口流利的中心明确的话,写不出一篇象样的文章。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根子就在我们的高中语文教学存在一定的误区。“学生跟着教师走,教师跟着考试走”,唯独没有跟着学习祖国语文的真正目的走。实践证明:无论语文教学的法子怎么该变,如果还是“学法跟着教法走,教法跟着考法走”,那么就很难走出高中语文教学低效的怪圈。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师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服务和帮助,而不是跟着考试的步子走。否则教师会越教越觉得难教,学生越学越没有信心。原因不在于学生不用功,不是教师工作不卖力,而是我们的高中语文教学南辕北辙,离我们的目标越来越远。
      二、“学的法子要根据用的法子”,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是运用
      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方法就是教育方法,即“教学做合一”。“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陶行知先生批评传统的教学,因为内容和生活脱离,必然造成采用的方法只能是教师讲学生听的僵化模式。语文教育既然是工具教育,就应该从生活中“吸取培养它自己的血液”。如果脱离生活,语文教育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头脑是空的,感情也会枯竭。所以说生活是语文赖以生存的土壤。另外,承认语文是工具,就得和社会生活相结合。仅靠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和机会,是不可能完全掌握的。
      陶行知先生认为语文只有成为“大众高兴说、高兴听、高兴写、高兴看的语言文字”,才能保证语文快速地被大众掌握,进而为大众的生活服务。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学习语文为生活服务,其内涵有两个方面:一是使语文真正成为大众生存、发展和服务社会的基础工具;二是使语文担负起培养大众具有追求民主生活、救国兴邦等精神的责任。这就是说,学习语文首先要培养人们日常生活所必不可少的能力,这是最基本的要求。
      “学以致用”。笔者认为语文教学不应是为教学而教学,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后续的个性发展奠定基础。
      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即听说读写能力,这是基础教育阶段语文教学的最主要的目的。语言的最大功能是交流应用,没有交流应用的语言是死的东西,死的东西学生经常记不住。不少学生把大部分时间用于对知识点特别是考点知识的生吞活剥上,以应付书面考试。杜威认为“语言主要是一种社交的事情,是我们把经验传递给别人、又从别人那里取得经验的工具。当人们使语言离开了它的固有目的时,语言教学就变成了一个复杂的困难问题,为语言而进行语言教学是多么荒谬啊。……如果以社交的方式求助于语言本能,就会不断实现与现实接触,结果是儿童心理总有事要讲,有话要说,有思想要表达。当儿童有了各种材料和事实要求谈论时,他们的语言就变得更优美、更完整,因为它是来源于现实的。”
      “教的法子跟着考的法子”的一个直接影响,就是语文教学中过于强调知识点特别是考点教学,导致高中语文教学过度功利化。其结果之一是使得我们的学生普遍对自己的语文水平没有信心,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语言是日常生活中的最经常使用的工具,必须进入一个人的自动化状态才能随时灵活使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目的是应用,是交流,是表达,因此,高中语文教育的方法应该是“学的法子跟着用的法子,教的法子跟着学的法子,考的法子跟着用的法子”。高中语文教学必须改变观念,回归到正确的思想上来,返璞归真,真正认识到考试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教法和学法,考试只是检测教学的手段,而不是教学的全部。唯有如此,我们长期低效的高中语文教学才可能走出低谷。
      三、“考的法子要跟着用的法子”,考试为达成学习目的服务
      陶行知先生坚决反对违反教育教学目的的考试,他指出:“学生是学会考,教员是教人会考,学校成了会考筹备处。会考所要的必须教,会考所不要的就不必教,甚至于不教。”“大规模的消灭民族生存力的教育行政,不是出于信仰而是出于敷衍,不是出于理性而是出于武断,我所接谈过的主考官没有一个相信会考。他们是不信会考而举行会考”。陶行知先生在当时就呼吁“停止那毁灭生活力之文字的考试,考试要考生活的实质,不是纸上的空谈”。书上没有的,考试不考的,管它有没有用,全不在学校学习的范围之内。在语文学习中,从知识学习到能力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测试,全部都变成简单、方便、便于评比的标准化的书面考试,在简单、方便之余,我们忘记了考试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我们现在高中语文教学还是以考点知识为主,加之教师的讲解分析以及大量的“题海战术”训练,把富有生命力的语文知识肢解得七零八碎,学生成了考试“机器”,无从获得知识学习的乐趣。我们忘记了语言是一种用来交流的工具,而把它知识化,神圣化。知识是知识,是书本的死知识;生活是生活,是没有变化的日常生活。不是为教育而教育,教育的直接目的是生活,生活的改变和变化是教育显现作用的地方。“不论哪种语文,对他的完整的和细微的知识是很不必要的,如果有人要去达到这种目的,那是荒谬和无用的”。一切语言通过实践去学比通过规则去学来得容易。规则的作用是帮助和强化从实践得来的知识。把鲜活的语言分离成语言技能来教只会破坏语言的整体性,使语言的学习费力且低效。
      四、教师要引领学生“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
      学习语文要学习生活的内容。陶行知先生认为受教育的目的是改造生活。只有通过学习生活的内容,才能培养生活的能力和精神。他主张“所学的,即是所用的。有用处的事物才给学生学,用处最大最多最急的事物在课程中占有优先权。”就高中语文教学而言,就是通过祖国语文学习改变学生的生活。学习心理学认为,学习就是一种变化。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里起了变化,才算是起了教育的变化”。受教育的直接目的是生活,教育的目的是儿童个体内在,而不是外界任意制定的。如果为学习语文而学习语文,就在语文学习和生活实际应用之间造起了一道高墙,割裂了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应用之间的有机联系。学习是学习,生活是生活,没有生活基础的学习从来是低效的,因为这是“读死书、死读书”。
      陶行知先生号召大家“读活人的书,做活人的事,过活人的生活。”他批判传统教育的“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强调要“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用在高中语文教学上,就是要在生活中去学习语文。我们语文教师要注意引领学生树立大语文学习观,引导学生通过报刊、影视、广播、互联网等途径来读活书;通过应用去学语文,与亲友、与教师、与同学等交流,把课本所学及时恰当地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去,要活读书;通过学习语文能够及时在各种媒体上获取信息,与人打交道,把书读活。学业水平考试抑或高考升学考试,得到高分,取得优异成绩,这并不是语文学习的全部目的,而是语文学习过程中自然而然的副产品。学习的真正目的是运用,是指导和改变生活,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教育。教师要将学生从“题山题海”中解放出来,解开束缚他们思想和手脚的绳索,真正给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空间与时间,让学生能在自己的空间里“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
      五、尊重差异,尊重个性,从学生实际出发,进行语文教学
      陶行知先生曾留学美国,师从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哲学家约翰·杜威先生。杜威先生“教育即生活”的思想对他影响很大。陶行知先生回国后曾企图在中国用这个理论改革中国的教育,实践了八年,发现行不通,于是对此理论进行改造,便成了有中国本土实践特色的“生活即教育”的理论。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的方法论对今人有着深刻的启发:只有从本国实际出发,才可能真正解决中国的教育问题。同样道理,现阶段的高中语文教学也要从我们现阶段的学生实际出发。
      21世纪的高中学生,崇尚个性,注重差异。我们语文教师就要顺应时势,与时俱进,尊重个性,尊重差异,营造和谐。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各个方面都充满着差异。语文教学要将这种差异视为一种不可多得的资源,努力创造条件,展现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的安全的课堂氛围。”实践证明,只有理解和信任学生,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课堂上,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大力推广,抓住课文中能激发学生创新的点和进行个性化学习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就可以形成。有了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学生就有想与大家交流自己学习体验的迫切愿望,他们才会主动和同学、教师进行平等的对话,分享彼此的思考,交流彼此的情感。在这样的环境里,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课堂真正成了学生开启智慧、放飞心灵的天空。
      六、与时俱进,更新观念,以“三化”促进语文教学生活化
      以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指导高中的语文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语文中感悟生活,汲取生活的智慧,又要引导学生以生活诠释语文,以语文反哺生活,实现语文教学的生活化。要做到语文教学的生活化,还需做到“三化”。
      首先,教师的语文教学理念要“现代化”。所谓语文教学理念的“现代化”,就是指教师应该根据人类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及时更新语文教学观,以培养适应当今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需要的的现代型人才。要实践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使高中的语文教学符合现代社会对新型人才的需求,教师首先要与时俱进,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
      其次,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要“生活化”。语言是一门独具魅力的艺术,擅长者,可令听者云集,甘之若饴;不善者,则听者寥寥,嗤之以鼻。我们语文教师要善于学习,善于借鉴,我们的教学语言应该改变以往课堂上经年不变波澜不惊的“陈词滥调”,给语文教学语言引进时代活水,注入生活气息,带上现代色彩,引进流行词汇,用今词达古意,用实际生活中常见的事和物贴切地比喻语文内容,让学生们在充满生活气息的教学语言中,既能形象理解语文境况,又听得带劲过瘾,让我们的课堂轻松愉悦,卓有成效。
      最后,教师的语文教学形式要“灵活化”。人类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要体现丰富多彩的人类生活语文,语文教学的形式也尽可能灵活多样化。那些富有生活情趣,轻松活泼的教学形式始终是学生最爱最乐于接受,且教学绩效最好的,它们在保证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增加了更多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
      所以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改变以往“教师讲,学生听,课上记笔记,课后抄笔记,一切为考试,考后全忘记”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探索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富有生活特色的教学形式,真正做到让语文教学“从生活中来,在生活中学,到生活中去”。
      总之,“教育即生活,语文即生活”。为学生的发展和终生幸福夯实基础,应是每一位教师不懈的追求。我们高中语文教学不能拘泥于教材,应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关注社会现实,贴近学生生活,从当今社会和学生的生活中,捕捉与语文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现象、情境或者问题,精心地设计教学过程,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课堂教学丰富而生动起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了解语文,发现语文,探究语文,从语文中吸取智慧,体会生活哲理,感悟生活真谛,从而更好地理解当今的世界,解答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作者单位:安徽歙县第二中学。

    相关热词搜索: 语文教学 启示 当今 行知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