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散文 > 正文

    杜甫:民间的苦修着:杜甫写的民间疾苦的诗

    时间:2019-03-22 03:28:35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公元770年的冬季,一代诗圣杜甫长眠于漂泊的小舟之上,从此结束了四处流徙、居无定所的生活。   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出生于巩县(今属河南)。他与浪漫诗仙李白并称“李杜”,是我国现实主义诗人的伟大代表,也是古典诗歌各种体式的集大成者。当然,这样简单的几句话,还不足以成为他的人生履历。生长于那个特殊年代,他的人生已被历史镀上了更多传奇色彩。现在的我们,已经很难想象他是怎样一路踽踽而来,从意气风发的少年到黄发龙钟的老迈,从裘马啸歌的清狂到拄杖苦吟的无奈,从荣耀门楣的理想到以笔写心的见识,从建功立业的壮志到忧国忧民的胸怀。
      走过一路风雨,披挂两肩霜烟,他用生命品味着时代兴衰,用诗篇抒发着内心悲慨。翻阅着泛黄的诗卷,太多的句子让人一叹千年,思接千载。走近杜诗,便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了他鲜明而深刻的人生四季,坐待云去云来,静观花谢花开。
      
      放茄齐赵间,裘马颇清狂
      
      坦白地说,这时的杜甫,还只是一个聪明的孩子。说他聪明,因为他天生早慧,七岁能诗,十五岁便与名士交游唱酬,扬名于翰墨场所;说他是个孩子,因为他出身于官宦之家,饱受祖父杜审言“诗是吾家事”的教诲,只知交结豪侠,舞文弄墨,尚不懂民间疾苦、世上疮痍。毕竟,生活的艰辛愁苦在他的世界里还不曾出现。
      然而,这一时期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也是必不可少的,就像万物肇始之时,自有其荒疏幼稚处,却不能因此否定其存在的价值。对他而言,这是一个如此完美的春天,阳光明媚,普照每一个纵酒放歌、驰逐射猎的日子。此时的杜甫,就像生长在沃野上的小树,吮吸着祖传和外来的一切文学养料,伸展开日渐葱茏的枝丫,张扬而挺拔。
      同时,在外游历的生活也增长了他的见识,培养了他的慷慨任侠之气,凭着“少年意气,交结五都雄”(贺铸词)的热情,杜甫先后遇到了李白和高适,三人一见如故,偕行游历梁、宋,经常举杯畅饮,酒酣时便一挥巨笔,随兴赋诗。“性豪业嗜酒,嫉恶怀刚肠”,“饮酣视八极,俗物都茫茫”,由酒催生的诗必然有着一份火热的激情,这是年轻的呐喊,是壮心的燃烧。“所向无空阔”、“万里可横行”的诗句更是弥漫着不可一世之气概,丝毫读不出曾经洛阳应试落榜的沮丧。
      
      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年华似水,转眼间。已是春残花落之时,在诗与酒的陪伴下,杜甫走进了人生的夏季。这是一个紧张而繁冗的夏,没有榆柳的荫庇,太多的苦难像灼热的阳光直刺他黑白分明的眼眸。
      已过而立之年的他,空有一腔功业抱负,却在现实中处处碰壁,狼狈不堪。为求仕进,他不断投石问路,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的生活。然而,直到前一个月,他才得到一个右卫率府胄曹参军这样卑微的官职。在这个滚烫如火的季节,杜甫最终只能困居长安,偏寓城南少陵,穷困潦倒。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也许,幸与不幸只是人生的辩证法,就像硬币的双面选择,全靠投掷者的手法和运气。仕途蹭蹬使他更清醒地认识到统治者的腐败,饥寒交迫让他与同在苦难中挣扎的百姓成为坚定的盟友。于是,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诞生了,他用自己被苦难压扁的目光撑出一片树荫,苦苦地去为别人遮雨。《前出塞》《后出塞》《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等一百多首名篇相继产生且流传至今。
      千年后的我们,读着《兵车行》《丽人行》中犀利的讽刺,以及“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中深刻的揭露,不得不对那个苦难的季节报以释然的微笑。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安史之乱使大唐陷入一片混乱,同时,也改变了杜甫的人生轨迹。长安陷落后,他从�州北上灵武投奔肃宗,但中途被俘,沦落贼手将近半年,后虽冒死逃出,并得以继续担任官职,却终因上书搭救宰相房�,被贬官外放,永别长安。
      战乱最盛之际,可以说也是杜甫尽历艰危之时。命运的磨砺并没有使其麻木沉沦,反而让他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更加理性的思考。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因此逐渐形成,并滋长于其后数十年天下瓦解、遍地哀号的苦难之中。
      秋风萧瑟,万木凋零,杜甫这棵孤单的树,又怎能抗拒秋的来临?个人遭际的不幸还在其次,最令他痛心的仍是百姓流离失所,难民无家可归。在辗转漂泊的过程中,大量的诗作从他笔下流泻而出,像满天飞舞的黄叶,每一片都写满他的游子苦闷、赤子情怀。没有浪漫色彩、没有奇想象的“三吏”、“三别”成就了真正的杜甫,在飒飒秋风中,他终于长成一棵参天的树,并结出累累硕果,永垂史册。此期也成为杜甫诗歌创作的第一个高峰,那流传下来的二百多首诗歌便是对他最好的纪念。
      在这个悲凉的秋天,他骑一头瘦驴,迎风而去。漫天冷雨中,唯一没有失却温度的,是他知冷知热的心肠。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冬来秋去,逝者如斯。当年那意气风发的少年才俊,已步入人生暮年。此时的他,可谓老境堪哀。抛弃官位,远离故乡,他不得不将自己彻底流放,无论是浣花草堂,还是夔州居所,都未能停止他漂泊的步履。随着好友严武去世,杜甫失去凭依,从此居无定所,时间多在船上度过,直到去世。在飘零的旅途上,杜甫背负着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沉重责任感,凝视着流血流泪的大地,忠实地描绘出时代的面貌和自己内心的悲哀。他逝世前还在呐喊:“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其悲天悯人、忧时伤乱的情怀由此可见一斑。
      苦难造就诗人。有研究者作过专门的统计,杜甫晚年“漂泊西南天地间”的十一年时间,共写诗一千余首。尤其以旅居夔州的两年为中心,杜甫的律诗创作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独步古今,让人拍案叫绝。《登高》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同时又是艰难苦恨、离乱悲愁的集大成者。
      综观杜甫一生,“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他的诗“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而其中悲悯天下苍生的伟大情怀更为他赢得“诗圣”的美誉。对他而言,这个称号可谓实至名归。有民间诗为证:“唐朝诗圣是杜甫,能知百姓苦中苦。”也许正因为经历了太多的苦、牵挂了太多的人,他的诗歌始终不会如李白般飘逸潇洒,李白是天上的谪仙人,杜甫却是民间的苦修者。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杜甫,确乃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生活最不幸而成就又最杰出的大诗人。★

    相关热词搜索: 苦修 杜甫 民间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