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句子 > 正文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结合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范式探析

    时间:2019-05-14 03:25:52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实质上就是拥有创新意识、创新技能和创新实践的创新型人才的竞争。教育创新体系的建立将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全面的保障。从分析目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的现状,提出了工学结合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范式的理念与实施方法,为相近的学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创新人才;工学结合;高素质;实践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893X(2012)01−0023−03
      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和实施的目的在于完成“从知识传递为主到探索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变革,遵循的主要原则是“以转变教育思想观念为先导;以制度、体制和机制的建设以及经费的投人为保障;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以学科建设为重点;以学科交叉和综合为方向;以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为核心;以教学质量为根本”。国际21世纪教育质量委员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重要报告中指出,未来的人必须要“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关心”。教育四大支柱的提出昭示教育界必须尽力在教学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达到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知识与能力、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的统一,最大限度地满足、实现人的多元需求和多维价值,最终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那么,教学的任务就是要催生学生内心沉睡着的智慧之花,没有枯燥无味的知识,只有枯燥无味的教学;没有缺乏智慧的知识,只有缺乏智慧的教学。教师只有用自己富有智慧的生命才能点亮学生智慧的生命,用自己智慧的心灵才能唤醒学生智慧的心灵。创新实用型人才是创新型国家的基本细胞[1]。创新人才正是具有创造精神的创造型人才,是具有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而如何持续、有效地激发这种潜在创造的可能性,使之成为现实的存在性,正是高职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
      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传统教学思想、人才培养模式没有突破性改革
      当前高职院校的教学思想深受本科院校的影响,人才培养模式没有充分体现出职业教育的特点,在形式上还存在“本科式压缩饼干”的倾向,人才培养模式没有突破性改革。在专业教学上往往满足于传统的学科本位的教学方式,实践教学有时流于形式,不能保证高职学生得到充分的职业实践锻炼,不能满足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应用性人才的培养目标。因此,需要大力推进工学结合改革,切实加强实践教学。
      (二)教学计划、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环节设置受传统影响,与实际工作不十分适应
      要改变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对专业教学的各个方面进行统筹规划,综合治理,而传统教学计划、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有弱化实践教学的倾向,对实践教学的强化和改革造成了一定的阻力,不能满足职业教育的培养要求。为真正落实“工学结合”,加强实践教学,必须对专业教学的诸多方面进行长期的实践探索,基于“工学结合”建立新的教学制度和相应配套措施,特别是要注意构建新的教学过程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
      (三)高职教育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学生
      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等方面存在一些比较显著的问题
      课堂教学依然存在着传统“填鸭式”教学的弊端,特别是在理论教学过程中未能做到“教”与“学”的统一,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真正体现,教师也未能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拘泥于讲授,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而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专注于演示和学生重复操作,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导致实践经历不够,实践教学效果不佳。
      (四)实践教学环节与实际工作状态不相吻合,实施中存在不少问题,教学效果不明显,校企合作只是停留在表面
      在实践教学的实施阶段,容易出现形式化的问题,学校完成其教学计划中的实践课要求,而大部分企业,出于生产、安全、经济效益、技术保密、管理等诸多因素的考虑不愿意让学生从事关键性岗位,只分配给学生一些附属性工作,企业得到廉价劳动力,降低用工资源成本,致使实习学生实践体验不够全面和深入,实际的教学效果不甚理想,校企合作的价值没有完全体现出来,这就使得教学与实践脱节。
      (五)传统教学模式没有打破,学生主体地位没有建立
      当前的教学模式大多沿袭“呈现—沿袭—输出”的传统教学模式,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往往喜欢套用固定的教学步骤和教学法,不考虑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条件、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因素,教学过程不仅生硬、呆板,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而且教学效果不会理想,许多学生并没有被教会或者说学生并没有学会老师教给他的东西。这种被动式的教学模式极大抑制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热情,不利于学生主体地位在教学中的建立。在新的教育观念和技术条件下,高职教育必须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在内容和形式上进行变革,特别是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应该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教学组织围绕“学生”的需要进行设置,使学生真正成为实践教学的活动人和受益人。
      二、构建工学结合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范式的基本思路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不仅是教学模式改革的一部分,也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部位,同时也是高职教育体系改革的关键所在。在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我们结合我院具体情况,把基于工学结合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引入到商务英语专业的教育改革上,通过对该专业人才结构需求状况的调研,总结企业对人才需求的规格要求和职业能力要求,从而为该专业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进行系统性和全方位的研究。
      (一)创新型人才培养理念的提出,是社会经济和产业发展的需要
      知识经济惊涛拍岸,创新已成为中国现代社会发展的基础和生命力所在,成为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生命力所在。知识经济时代要求有创新意识。人才是知识的载体。知识要靠高校去传播与创新,而高素质创新人才是以品格、能力、知识、心理四者结合的综合体现,是需要在创新的理念与氛围中,经过长期的积累才能实现。高等教育能否培养一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影响国家未来知识经济发展成败的关键。原北大校长陈佳洱教授说:“作为知识经济的灵魂,创造性思维对知识的更新和转化具有决定作用。教育理念是对人才培养模式的科学认识,对人才培养具有先导性的作用。钱学森先生曾提出尖锐的批评:“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因此,高等教育要促进知识经济的发展,推进创新型人才培养,就必须加强智力资本的培养,不断优化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符合学校实际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而其中的关键是创新能力、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这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二)特色课程体系的构建,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前提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也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心所在。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是教学建设与改革的核心,也是专业建设的重要载体。专业建设融合行业标准,专业设置对应岗位群,并针对行业的发展要求灵活调整专业,依据学生的职业发展和岗位技能明确专业培养目标,按模块开发专业教学计划、设置课程体系,结合行业相关岗位培训考试大纲和岗位资格证书的内涵要求,进行专业建设。
      在课程改革方面,学校依据行业办学的优势和浓厚的纺织服装情结,始终坚持以精品课程建设为突破口,以深化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为重点,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实践能力、创新意识为核心,不断加强基础课程和主干核心课程,扩大选修课程,突出专业特色,拓宽专业口径,设置柔性专业方向,把素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建立科学的专业课程体系。并以职业岗位要求为依据,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和专业顾问委员会的作用,将行业的职业标准及职业岗位所需的关键能力培养融入到专业教学体系中,对照行业的职业标准重订课程标准以及评价标准体系。开发新型技能课程,增加实验、实习、实训和毕业论文(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的学分比例,加强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形成以专业技能课为核心的特色课程体系。融合行业标准的专业建设和依据行业标准的课程建设,充分保证了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满足行业企业的需求,以及在相关行业从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全方位实践教学体系的确立,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保证,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催化剂,是学生职业化、社会化的必由之路,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石,也是提升专业建设水平的重要支撑。实训教学过程是学生技能得到提高的实战演练过程也是实现高职教育目标的必经途径。无论是在学校建立高仿真的实训室、把企业的生产线拉入学校还是把学校送到企业工作现场,其目的都是为了学生技能的训练。在新的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过程中,我们在分析高职学生应具备的能力的基础上,将能力的培养贯穿整个实践教学体系之中,以技能培养为基础,交际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等能力培养为扩展,自我发展能力培养为最终目标,使得全方位实践教学体系真正体现出高职特色。
      全方位实践教学体系的丰富,首先通过“双高”(高学历、高职称)引进、“双师”(教师资格、相关职业技术资格)培训、重点培养等有力措施,打造一支“既能站学校讲台又能站企业讲台”具有特色、行业认可的实践教学团队[2]。学生需要指导,尤其是对职业、行业规则和发展最新状况的指导、对操作技能的训练和相关技术领域的动态变化过程的了解,这些都需要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的相互配合与知识技能的互相弥补施加教育影响力。第二,提供完善的实验实习环境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本保障。实践教学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石,必须加大对实践教学的投入,做好实践教学设施的长远规划和建设工作,保持校内实验实习基地的仪器、仪表、设施、设备等建设始终与现代企业同步发展,使学校成为满足实践教学需要的校内外实训基地,保证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客观环境,为学生创造一个优良的实验环境。第三,要有变革创新的实验和实习方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经验。实践教学应该充分、合理地利用可能的教学资源,增加开放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教师应鼓励学生利用假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带领学生深入企业,让他们参与科研项目,毕业设计尽可能结合实习单位或教师主持的课题,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四,增加特色实践教学环节。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不仅要求改革现有的实验方式,还要增加一些非传统的实践教学内容。依照就业市场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要求,增加新型的、开放式的特色实践教学环节,鼓励学生积极促进人才培养力度。第五,开拓“工学结合”新方式,实行行业、企业与学校“三位一体”的深度合作,通过校企合作平台搭建,引入市场化链条,有效贯通大学生专业实训与职业发展的一体化路径[3],将学校的知识优势、技术优势以及丰富的智力资源,与具有一定发展基础和影响力的企业合作,一方面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和技术支持,另一方面也为学生的顶岗实践开辟新的途径。
      (四)特色教材等教学载体的建设,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保障
      教材建设是学科和专业建设的重要环节,是教学活动的基础工作和教学改革成果的结晶,体现了人才培养计划中知识结构设计的精髓[4]。开发以工作任务为驱动的教材是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之一,既培养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操作能力佳的技能型人才。
      特色教材的开发根据课程能力培养及实施方式需要,融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开发以工作任务的完成过程作为主线,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作为辅线,着重强化职业能力所需的技能应用和技能操作。每一个项目的编写,首先是提出能力应知应会,并介绍能力应用背景,然后以能力实现操作过程为主线,并由每一步操作中碰到的新概念为引线,插入相关知识体系,完成整个实际项目的应用和操作目标。继而是能力学习的考核评价标准。最后一部分是能力应用的拓展(可选)。这样的教材紧紧围绕岗位内容突出业务发展的属性,使学生了解工作岗位最真实的细节和方法,体现教材与岗位“高啮合度”的原则。
      
      参考文献:
      
      [1]孙洪义.创新人才培养的四个基本问题[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0(2):8.
      [2]张耘.基于岗位能力“多层化” 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北京城市学院,2011(2):69.
      [3]杜洁,牟磊.城市型大学“准职业化”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初探——以成都大学为例[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11):36.
      [4]阮秋琦.以研究性教学培养创新性人才[J].中国大学教学,2008(12):24.
      [编辑:汪晓]

    相关热词搜索: 范式 探析 工学 人才培养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