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句子 > 正文

    我国中小学教科书出版现状\问题及发展探讨_全国中小学教科书

    时间:2019-05-08 03:31:36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2001年开始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启了我国教育改革的新篇章,也引发了教科书出版的大变革,教科书多样化时代已经到来。但我国中小学教科书出版普遍存在特色不鲜明、质量参差、选用错位、形式单一等问题。树立品牌意识、培育专家型研发队伍、形成立体化出版格局、加大监管力度,是我国中小学教科书出版改革与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中小学教科书出版问题建议
      教育是立国之本,而中小学教科书的建设和出版工作又是基础教育的基础,不仅关系学生的成长,更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息息相关。自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来,中小学教科书出版呈现一片繁荣景象:一个学科有多本教科书供选择,品种丰富、设计美观、形式活泼,教科书整体质量也有了明显提升。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如质量参差、选用错位、形式单一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中小学教科书出版策略,成为教育界和出版界共同关注的话题。
      
      一、我国中小学教科书出版现状
      2001年,我国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实验正式启动,拉开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庞大、影响深远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序幕。随着“一标多本”教材多样化的推进与实施,教材出版发行长期的垄断局面被打破,教科书出版呈多样化发展态势,带来整个教科书市场的繁荣与发展。
      2001年秋季新学期开始,我国正式推出分别由人教社、北师大社、苏教社联合华东师大社编写出版的3套全新中小学实验教材。这“3套新教材将在全国27个省市、38个地区进行实验” [1]。据《中国青年报》报道,截至2002年8月,教育部核准通过具有中小学教科书编写资格的出版社共有18家,而同年秋季已有近百种新课标教科书供全国各地新课改实验区选用。到2004年,新课改实验区扩大到2576个县,占了全国县份总数的约90%,更多不同版本的新课标教科书参与竞争,该年秋季在4个省区率先推行了高中新课程标准教科书的实验。从2005年秋季起,全国所有地区小学和初中的起始年级学生全部使用根据新课程标准编写的教科书。据2006年8月底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 2005年共出版各类中小学课本12617种,占了出版图书总数的5.67%,成为整个教材市场的主体[2]。
      从销售量上看,2005年中小学课本及教参共销售80.02亿册,销售额达到462.46亿元,占全国出版物销售册数的50.7%,销售金额的37.6%。由此可见,教科书发行量大,是出版业的支柱,其出版竞争激烈。到2007年,全国共有83家出版社介入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308种新教材出版,其中5家拥有10个品种以上共91种;10家拥有5~9个品种,共71种;68家拥有1~4个品种,共146种;24家只有1个品种。全国共有20个以上的省市各级各类出版社介入中小学新教材出版,形成以北京为核心,粤、苏、沪、晋、湘省市集团并起的格局,上述六地共有28家出版社占有教材出版70%的品种[3]。2008年,有43个学科的262种中小学教材完成编写并通过教材审定委员会的审查,每个学科平均有6种[4]。2011年,又有207套义务教育阶段实验教材参加《义务教育阶段实验教材》的修订送审。
      教科书从“一纲一本”到“一标多本”的制度性变革,极大地推动了教科书的发展。我国中小学教科书无论在内容、形式上,还是在规模、品种、数量上,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这对于提高我国中小学教学质量、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各类合格人才,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二、我国中小学教科书出版存在的主要问题
      教科书的出版发行通过引入竞争机制,从根本上打破以前的“垄断”格局,极大地促进了教科书编写和出版质量的提升。但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 教科书多样化等同于“多本化”,缺乏特色
      教科书多样化的推进与实施,极大地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许多研究机构、大专院校、教育出版社、教研员、教师等都参与中小学教科书编写,使得中小学教科书的出版呈现出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局面。目前,义务教育阶段的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每一学科都有七八套甚至十几套,从表面上看,中小学教科书出版似乎已经实现多样化。但现实问题却是,现有教科书虽然品种繁多,但许多学科的教科书版本不过是简单重复,内容、体系大同小异,不同版本教科书并未形成自身独有的优势和特点,难以真正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教科书的多样化实际还处于多本化状态,精品教材、特色教材明显匮乏,这从根本上有违教科书多样化的初衷。
      2. 教科书编辑队伍水平参差,质量堪忧
      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材编审管理暂行办法》指出:除教育行政部门、国家公务员外,只要有人投资,任何符合条件的社会团体、机构及个人都可以参与中小学教科书的编写工作。然而,教科书编写是一项周期长、难度大、专业性强的工作,这对编写者的要求非常高。“教材编写也不是每一个教授、每一个教研人员都可以胜任的,教材编写人员必须关注中小学教育,对中小学教育有所了解,才能编出适应时代发展的教材。”[5]当前社会各界对我国中小学语文教材内容科学性的种种批评都反映出很多即使已经通过审定的教材也存在许多硬伤,教科书编写质量令人担忧。
      3. 教科书选用错位,难有突破
      教科书出版的多样化必然涉及不同版本教科书的选用问题。由于行政、经济手段的过度介入,目前在中小学教科书选用过程中存在严重的错位现象:一是教科书选用的唯“血统论”、唯“地域论”,即一些实验区在选用教科书时只看教材的出身,而不看教科书的质量与创新;二是教科书选用者对改革持回避心态,一些与传统教材相比从内容到形式等各方面变化相对温和的教材比较容易被选用,而改革力度较大的精品教材往往被忽视或回避;三是在选用教科书时仍然更多地站在如何更好“应试”的角度,这也使得教科书改革很难迈出实质性步伐。
      4. 教科书出版的立体化格局尚未形成,形式单一
      数字化技术有力地冲击着传统纸质教科书的出版。在科技突飞猛进的今天,中小学教科书的出版更应该理解为是开发一套综合的教科书资源,这套资源既包括传统的学生用书、教师教学用书、教学挂图、学生活动手册、视听材料等,也包括数字化时代的多媒体及网络资源等,是各种类型、各种性质资料的有效整合和相互补充。但目前,在中小学教科书的出版市场,除个别出版社个别学科有教科书资料的立体开发(如人民教育出版社等少数出版社及英语等学科),绝大部分出版社对教科书的开发仍停留在单纯的纸质文本,与教科书配套的电子出版物(光碟、电子教案、Flash动画、演示文稿等)以及各种网络资源(网络论坛、网络课堂、网络社区、电子杂志、相关提供资料下载的网址等)都相当缺乏。此外,与教科书出版相关的一系列服务,比如新教材培训、师资培训、教材推广、教学研讨等方面也是十分欠缺,全方位、立体化的教科书出版格局尚未形成。
      
      三、我国中小学教科书出版的发展建议
      由于特殊的地位和巨大的市场比例,中小学教科书出版对整个出版业的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建立一个开放、竞争、公平的教科书出版环境尤为必要。
      1. 树立品牌意识,打造具有特色的精品教科书
      就教科书而言,其多样化并不是雷同重复的“多本化”,这意味着每一套教材都应有自己的特色,有独特的价值和功能;而对出版社来说,低水平重复出版质量低下、毫无特色的教材是经不起市场考验的,出版社要在竞争激烈的教材市场中取得一席之地,就必须要有品牌意识、特色观念,要用差异化和个性化来取代同质化,打造具有特色的精品教科书。
      首先,出版社要认清自身优势,找准主攻方向,形成特色。目前,参与中小学教科书出版的机构相当多,它们层次不一,实力有别,竞争激烈。在这种形势下,出版社要想在教科书市场中分得一杯羹,就要认清自身优势,找准出版主攻方向,调整定位策略,形成出版特色。比如,中小型出版社不应该四处开花、全面出击,而应量力而为,结合自身专业特色和背景,集中出版资源,优化教科书的品种结构,开发研制有特色的某一学科教科书。
      其次,出版社要深入实践,真正了解学生和学校的教育需要。特色化精品教科书的打造,不是对某种教育教学理论的简单套用,也不是对国外优秀教材的表面化模仿,更不是追求教科书的花样翻新。特色化精品教科书的打造,必须基于对中小学教育教学规律的充分认识和对相关学习领域的深入分析,必须基于对新课程理念的正确理解和把握,否则,就不可能形成真正的教科书特色。
      2. 重视作者资源,培养专家型的教科书研发队伍
      教科书出版是一项高度专业化的工作,需要建立一支整体水平较高的专家型编辑队伍,形成研发合力。出版社应通过实行教科书编制者资格认定制度,发展和培养一批既高度专业化又有个性特色的教科书编辑队伍。
      首先,树立正确的理念,将教科书编制者视为专业人士,建立相应的教育培训机制以促进编辑队伍的专业化发展。
      其次,建立相应的编辑人员动态评估机制,为编辑人员不断进取、追求专业化发展和进行创造性工作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最后,建立激励机制,鼓励编辑人员参与教科书建设的学术活动,使他们在参与交流中开阔视野、活跃思想,提高自身能力,并能在活动中捕捉出版信息、策划出版选题,在活动中更好地宣传自身的出版理念与特色。
      3. 发挥科技优势,打造全方位、立体化的教科书出版格局
      近年来,以数字为基础的高科技对传统出版业造成巨大的冲击,中小学教科书出版也不再囿于传统的纸质课本,多媒体、立体化的教科书体系将成为未来教科书出版的总体趋势。换言之,如今的教科书出版,更宽泛地说是要提供“教学资源整体解决方案”。出版社应积极应对数字技术的冲击,以纸质教科书为基础,大力开发配套的教学光盘、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包括网络论坛、网络教学资源库、网络课堂、网络社区、电子杂志等)等,形成多种介质共同出版的局面,并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开展教学研讨、师资培训、教材推广等活动,如此形成一个由多媒介、多形态、多层次、多用途的教学资源和多种教学服务并存的教学出版物的集合。
      4. 创新体制机制,加大对教科书出版的监管力度
      要切实保证新课标教科书的质量和特色,真正实现教科书的多样化,就需要建立中小学教科书出版的监督和制约机制。国家应把中小学教科书的出版纳入规范化、法制化的体系,研究制定出教科书编写、出版、发行等相关的管理制度,建立一套由专家、教师和学生组成的教科书质量审查评价和监督体系,绝不能让教科书的编写、出版、发行放任自流。这些监管包括:教科书的规划、编写、审定、评价、经销、发行准入制度;教科书编辑的资历验证和资格审核制度;公开、公平、权威、公正的竞争制度;教科书价格管理制度;教科书使用保障服务制度等等。尤其是针对上文提到的教科书选用错位问题需要建立起民主科学、公正透明、规范有序的教科书选用监督和制约机制,加强对实验教科书选用的监督和指导。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本文系全国教科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新课程改革十年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号:DHA100258)
      
      参考文献
      [1]张勉. 全国中小学生共用一套教材的局面成为历史中小学教材出了三个版本[N].环球时报,2001-9-4.
      [2]新闻出版总署计划财务司. 中国新闻出版统计资料汇编 2006[C]. 北京:中国ISBN中心,2006.
      [3]刘灿姣. 我国教育出版发展现状与趋势[J]. 出版与印刷,2007(1):7.
      [4]基础教育教材建设丛书编委会. 中小学教材选用情况的调查报告[R]. 2008.
      [5]相美. 教材出版要走良性循环之路——访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教材管理处处长减爱珍[J]. 中国编辑,2005(1):42-44.

    相关热词搜索: 中小学 教科书 探讨 现状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