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句子 > 正文

    引导学生进行历史思维比传授知识更重要 逻辑思维训练500题

    时间:2019-05-03 03:15:28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教育教人以知识,但知识并不能代替思维,如同思维不能代替知识一样。知识从来就是不完全的,所以我们需要思维。自主探究是新课程改革后的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与传统的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最根本的区别。新课改以来的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依然存在种种问题,需要我们深刻反思、调整和不断完善。
       关键词:自主探究;思维;知识;弊端;调整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7-0203-01
      教育就是叫人去思维,创造力也是一种思维能力。学习历史学科专业知识更为重要的意义是为了使学生的历史思维技能得到发展,自主探究学习可以提高中学课堂教学效率,促进中学生思维发展。但是由于受追求升学率和功利性选择专业的影响,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若干弊端。
       1.代替思维
       历史教师课前对教学过程进行预先设计,将探究过程和结果设想得自以为尽善尽美,但这种设计只从教师自我出发,不关注学生的差异及其不同的发展趋向,将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消极应付的状态,结果只能是以教师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教学中完全沿着自己预设的轨道发展,不敢超越一步,学生探究的结论必须与教师的预设重合。心目中只有对教学目标的预期而没有学生可能超越我们预期的心理准备。以达到预期教学目标为追求的结果,它所能体现出来的至多是教师的思维结果,扼杀的是学生的灵性。教师没有引导学生从材料中去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热衷于向学生提出问题,但又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水平。以教师的思维代替学生思维这种现象,尽管披上了探究学习、问题探讨等新课程改革的外衣,折射出的却仍然是陈旧而顽固的“教师中心”意识。
       2.不敢明示自己的思维
       有些教师很重视“问题探究”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自主地认识、思考问题,这是对的。但在学生进行探讨时,教师的指导作用如何体现这个问题上表现出两种主要弊端:在组织学生讨论前,教师没有对研究方法进行指导,不作研究的示范;在分组讨论过程中,不倾听他们的意见,不作思维的点拨,无所事事;在学生集中发言时,教师不作及时准确评价以激励学生。当学生逐步接近正确结论,只是含糊地以“不错”、“好的”等应对,学生不能从教师处得到确切的信息反馈,对自己的思维价值产生怀疑,他们探究创新的思维积极性受到打击。学生就某一问题展开讨论后产生相左的意见,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意见而相持不下,这是学生思维积极性被激发,创新思维能力得到培养的好现象。但在这关键时刻有的教师就是不敢表明自己的态度,教师应该敢于表明自己的思维结果,同时指出学生思维中不甚合理的成分。表现软弱、不敢在学生面前明白表示自己观点的,就会沦为学生思维的尾巴,教师的主体性何以体现?当然,教师在表述自己观点时,不应以权威自居,口吻委婉和态度诚恳说明这是自己的一得之见,不同意者可保留意见,以开展后续讨论。
       3.只“动”不“思”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设计教学过程中把课堂互动放在优先考虑的重要地位。但如果片面理解这句话的含义,那么设计的活动环节往往是形式化的,它们所能营造的只能是华而不实的表面效果,而无思维发展的实际效益。背离了“学生主体”原则的形式化的课堂活动,其共同的特点是:只求“动”不求“思”而缺乏探究性,充其量可以起到有限的烘托气氛的效果,而失去的却是宝贵的教学时间和学生思维、实践的机会。对学生课堂活动成功与否检验的标准只能是:有或无、有多少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价值,这种价值主要就体现在对历史问题的思考之中。相比此类形式化的活动,在某些时候,教师精彩而富于启发性的讲述,何尝不可以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深刻思考?我们的课堂活动应该更讲求实效,更具探究性。
       历史课堂的自主探究重在探究,贵在主动。历史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组织者和引导者,要处理好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引导、点拔。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作以下调整:
       (1)少讲多思考。讲授是传统教学中最为经典的一种教学方法,也是教师们最津津乐道和惯用的一种教学方法。但如果过分突出一个“讲”字却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不能很好地养成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久而久之,必将造成学生思维的迟缓、僵化,容易出现老师越讲学生懂得越少,懂得越少听进去的越少,进而导致部分学生苦恼、厌学甚至恐惧等消极感受。这种做法实际上是从源头剥离了知识与智力的内在联系,排斥了学生的思维与个性。因此,课堂教学中,老师需尽可能地少讲或不讲,而只做些稍微的引导、点拨、个别辅导,把更多的时间和思维空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去自学、去思考,使他们在自学、思考中产生疑问、困惑、障碍和矛盾,并在自己分析、解决这些疑问、困惑障碍和矛盾中感受新知识的生发形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是他们自己学习了知识而不再是老师教给他们知识。这就实现了自主学习,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独立性。
       (2)少示范多探究。传统的教学是以教为中心,以教为基础的教学,遵循的是先教后学。最常见的现象是课堂上老师总是不厌其烦地给学生做着各种示范,习题老师要示范着解(不管简单与否),而且在示范过程中,老师还要不断地提醒学生哪里有“陷井”、哪里有“暗礁”等等。接下来则是学生反复复制老师的东西,直到老师满意为止。这里的学变成了简单机械的模仿与重复。剥夺了学生思维与想象的自由与权利。课堂教学中,教师需尽量做到能少示范就少示范、能不示范就不示范。放大胆,让学生主动进行探究活动,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避免学生单一的依赖与模仿。当然这样一来,学生可能要耗去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而且很有可能在遭遇挫折与失败后仍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看起来得不偿失,但它却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它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教师自主地教才能灵活自如,学生自主地学才能学有所获。学生的自主发展继而又加大了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促进了教师的自主发展,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相关热词搜索: 更重要 传授 学生进行 引导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