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句子 > 正文

    提倡阅读教学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 小学阅读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时间:2019-04-15 03:13:50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是新课标对语文学科的性质所作的描述。语文的“工具性”是说语文是个人学习和个体社会化进程的基本工具,是人们彼此之间进行交际的主要工具,是人类历史传承的重要工具,它在社会生活中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语文的“人文性”即以人作为一切活动的出发点,把人放在第一位,也就是把视角更广泛地投入自我、自然、社会,关注人生、亲情、友情。因此语文教学既要完善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又要丰富和优化学生的语言系统,还要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形成一定的语文素养。但在以往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因为应试教育的需要而过多地突出了语文的工具性,对文章的结构特点、语言表达等进行过多的理性分析,忽视了阅读教学的人文性,忽视了学生的感悟、体验,严重地割裂了人文性和工具性,无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习惯,无法形成语文素养,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也有的教师过分地强调了人文性而又忽视了工具性,从而弱化了语文丰富的人文内涵。因此只有将训练和感悟有机地融合,才能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一、感悟大自然的美与训练语言表达的有机结合。
      以《桂林山水》一文的第二自然段教学为例。教师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桂林山水的图片资料,让学生形成形象上的感知,再让学生反复、充分地读,读完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在绝大多数学生能通过语言描述感悟到桂林山水美的情况下,让学生把自己感悟到的情感读出来。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课文描写的生动之处,并把它找出来,说说好在哪里。这时学生由形象上的感知上升到理性的知觉,从对桂林山水的描写中感悟出它的奇、秀、险。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反复品读“桂林的山真奇啊!……桂林的山真秀啊!……桂林的山真险啊……”这些句子,并让学生模仿这样的句子写一段话。如“我们的学校真 ,我们的学校真 ,我们的学校真 ”教师没有过多的分析,只是在教学中起到引导、点拨的作用,大自然的奇美全凭学生的自读、自悟体会出来,语言表达训练也水到渠成,既完善和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又丰富和优化了学生的语言系统,达到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和谐统一。
      二、感悟爱国情感与训练语言积累的统一。
      《梅花魂》这篇课文的编排目的是使学生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爱国情,思乡情,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并进行语言积累。在教学中如何做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呢?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地读问,谈一谈自己的读书感受,找出最让自己感动之处,好好品读,并把自己最感动的地方有感情地朗读出来,说说为什么感动,把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背下来。文中有三次是对外祖父流泪的描写:一是读诗时无声地落泪;二是不能回国时呜呜地哭泣;三是送别时泪眼朦胧,这是全文的重点。如果单凭自然的感悟是不能全面、准确地体会出老人对故乡的爱,对祖国的爱,在教学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分组朗读、讨论,把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发挥学生集体的力量,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结合外祖父的话:“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来理解梅花的精神,梅花的精神也就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的象征。在学生理解诗句意思和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背诵诗句,同时拓展开去,让学生列举更多的描写梅花和思乡诗句,如毛主席的《咏梅》等,从而达到自我感悟爱国情怀和积累语言的目的,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乐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三、感悟伟人常人的情感和训练作文选材的统一。
      《青山处处埋忠骨》一文主要讲了毛泽东的爱子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主席惊悉噩耗后极度痛苦的心情和毛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痛苦抉择。教学此文时又如何做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呢?首先教师要搜集相关材料,通过多媒体展示毛泽东伟大而神圣的一生,让学生初步感知伟人毛泽东。然后让学生自读课文,感悟文中的毛泽东是怎样的一个人:他有常人的忧伤和痛苦,更有常人没有的博大胸怀,让学生把自己感悟到的读出来,通过指名读,比赛读、分组读等方式,让学生通过截取的两个片断和细节描写,感悟到伟人有常人情感和超人的胸怀,同时对于细节描写引导学生仔细品味,如主席情不自禁地“喃喃”念着儿子的名字“岸英,岸英”,又如“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整天一句话没说,只是一支接一支抽烟”,“饭菜热了好几次,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等细节描写,从这些细致的刻画反映毛主席的内心世界。既有学生自己的感悟,又有教师的重点分析点拨,加深了学生对语言表达的理解。这时教者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思考:作者是如何通过选材达到这个目的的?学习作者的精心选材,一个是惊悉失爱子的悲痛,二是遗体是否归葬这两件事,让学生自主探讨作者选取这两方面材料的目的,为自己作文选材作好辅垫。接下来进而安排作文审题和选材训练,如《勤劳的妈妈》,指出文中的中心词是“妈妈”,关键词是“勤劳”,围绕关键词选取最能表现妈妈的典型事例,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后让学生口述作文,强调学习课文中的细节描写方法并在课后把它写下来。这样让学生自主感悟、探索,同时把所学到的相关知识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去,这样既突出了人文性,又加强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做到了二者的统一。
      当然在语文教学中,坚持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内涵是很丰富的,但它的根本就是以人为本和训练语言交际功能的有机结合。既不能一味地理性分析,追求语文的工具性,也不能一味地感悟课文中的人文内涵,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语文教学就是要追求一种境界,既要完美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又要丰富和优化学生的语言系统,还要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习惯,形成一定的语文素养。只有将训练和感悟有机地事融合,才能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相关热词搜索: 提倡 阅读教学 人文 工具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