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句子 > 正文

    道德与法律论文2000字 对吉姆爷之死的道德拷问

    时间:2019-03-31 03:12:42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内容摘要:在康拉德的《吉姆爷》中,吉姆多次面对了死亡的选择。从一开始的懦弱逃避到最后坦然面对死亡,吉姆经历了一个对自己理想的道德世界和自私的良心、人性的矛盾思索过程。他的死对于他自己的良心解脱来说是自私的,但是他的死却成全了他所努力构建的道德世界,从这一点来说他的死又是高尚的。
      关键词:吉姆爷 死 自私 高尚
      约瑟夫·康拉德是英国文学史中一位杰出的小说家,他的《吉姆爷》叙述了吉姆从人性失足到人性重建的努力过程,探索道德理想与现实人生之间复杂的关系和人性中的矛盾倾向。吉姆最后选择了死亡来给自己的人生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他的死是高尚的也是自私的。这种高尚和自私不是完全泾渭分明的,而是交织在一起的。说他自私是因为他其实是想获得对自己罪恶感和良心上的一种解脱。但是这种罪恶感的解脱无形当中又完成了一种高尚道德的重构过程。所以就吉姆的自己来说,他的死是自私的,但就社会道德的重建来说,他的死是高尚的,两者交织在一起,不可分割。
      从结构上可以把《吉姆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在满载朝圣者的“帕特那”号上,吉姆面临死亡恐惧时的一跳,这毫无疑问是自私的;第二部分是吉姆在帕特森岛上的冒险经历,他重建了他的理想世界,最后为了赎罪而坦然赴死,这次死亡是高尚的。吉姆一直在自私和高尚之间做斗争,他经历了一个在社会道德标准和人性双重作用下追求理想的艰难历程。
      一.“帕特那号”一跳
      吉姆内心的罪恶感在时时在折磨着他,非死亡不能解脱。换了其他人可能不会像吉姆那样内疚,但吉姆做不到,因为他是吉姆。吉姆是牧师的孩子,一开始他就被置于道德上居高临下的地位,他有自己的荣誉感和责任心。充满了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的吉姆曾经成天地幻想在危急时刻有英雄式的不朽作为。在海员学校实习他没能登上救生艇救人,让他觉得自己错过了一次以挑战危险来显示自己崇高道德的机会。这是一个对自己的道德水准充满信心的吉姆。但在面对即将沉没的“帕特那”号时,吉姆重新认识了自己。吉姆本来是“帕特那”号船上的大副,在船中途触礁并有沉没危险的时侯,他背弃了作为大副的天职和他的信仰,因一时的懦弱和对死亡的恐惧置800名旅客的生死不顾,弃船逃生。他在面临牺牲还是逃生的一瞬间,心中的道德底线受到了严峻的挑战。结果,求生的欲望把道德打败了。对于别的水手来说,可能只是本能的一跳,但对于从小接受高尚宗教教育的吉姆来说,却是一个致命的错误。这一跳不仅破坏了他做水手的天职,更搅乱了他做人的原则。所以吉姆的全部罪恶感来自于他从“帕特那号”上的往下一跳。他的身体从即将沉没的轮船甲板跳上了救生艇,但他的灵魂却随之陷入沉沦。从小说的情节发展看,吉姆的这一跳只是一个开端;而对小说主人公来说,这一跳却是他以往崇高理想生活的结束。这一跳,使吉姆失去了以往他在心中为自己构筑的理想乐园。道德的坚固并非先验的,它往往是境遇性的,它时刻都面临种种危险与挑战。死亡恐惧可以在一瞬间摧毁道德防线,个人的道德坚持和道德骄傲便倾刻间塌陷。
      二.辗转的逃避
      这一耻辱时刻折磨着吉姆的良心,他无法再以坦然的心境生活于世人之中。跳船事件发生后,他经历了精神极度萎靡低下的痛苦历程。接受完法庭的调查,吉姆就从一个港口逃到另一个港口,目的是要躲开所有知道他过失的人,防止被人解开伤疤。愿意承担罪责,却又不敢正视自己灵魂深处的真实,这恐怕是人的一种普遍心理冲突和矛盾。后来,吉姆从逐渐接受自己的失败中把耻辱承担起来,背负着枷锁去重建他的做人原则。在去帕特森之前,吉姆曾多次表示,“将来非找到一个机会想法完全恢复不可”。他把自己放逐到偏僻的帕特森岛上的这条出路可以说是逃避, 也可以说是奋斗的另一方式。他要向导致他犯下过失的那个“我”挑战, 以便重新站立起来重建一个“高尚”的“我”。吉姆的努力是成功的,他靠奋不顾身地为岛上的马来人办好事而赢得了他们的拥戴, 使世仇的宗族结盟,使反叛的对手称臣。从一个自我放逐的逃亡者,变成了受人尊敬的“吉姆爷”。吉姆为帕特森建造了秩序与和平,他在这里“受人爱护,受人信托,受人赞美”,他甚至还在这里找到了爱情。他对马罗说的那句话“You shall hear from me ”,说明他一直都有重新建立自己形象的意图。但他总是说还不够好,因为他心中还有那个解不开的结,弃船逃生的耻辱如同“阿喀琉斯脚踵”一直萦绕在他心头。
      三.最后的完美
      在帕特森的努力付出始终没能让吉姆赎罪,始终没能让他解脱,直到海盗布朗的袭击。布朗的海盗帮袭击土著人失败,面临死亡。吉姆便恳求多拉明放他们一条生路,并以他的生命保证布朗帮不会再来袭击土著人。然而布朗帮在撤出包围后反悔杀回来,使许多土著人丧生,其中也包括多拉明的儿子。这一灾难不仅使吉姆悔恨不已,而且使他再次陷入严重的道德危机。为了已赢得的“爷”的尊严和权威,他义无反顾的走到多拉明面前,用自己的生命来赎罪。随着多拉明的枪声,吉姆爷的大块头身躯轰然倒下,此时不过二十四五岁。
      吉姆最终还是以死亡来赎罪,以生命的代价来实现自我解脱,摆脱时刻折磨着他的心灵的一种失去尊严的痛切感。帕特那上的一跳一直萦绕在他心头,是他一辈子的罪。选择了死亡,吉姆才彻底摆脱了他道德良心上的自我谴责。他终于实现了他的宿愿,从罪中得到了解脱,他的死对于他自己的罪责来说是自私的。
      但从心理学上来说,吉姆一直在跟一个内心深处的对手较量,他的本我和超我一直在做矛盾斗争。他想成为一个社会公认的高尚的“我”,但是又受到本能的自私的“我”的控制。他无法调和二者的矛盾,在面对死亡时失去了自己,所以也只能在重新面对死亡时找回自己。他因对死亡的恐惧而失去了自以为傲的“我”,所以他一直想要做的,就是用行动找回那个高尚的“我”。于是,他一次次地似乎有意在寻找危险,主动向死亡挑战。每一次冒着生命危险取得的胜利,似乎都在证明着他对死亡恐惧的克服,证明他对那个曾犯下过失的自我的超越。表面上看,吉姆是在一次次地与不同的敌人进行殊死的较量,而在内心他的敌人却只有一个,那就是他自己。他的良心一直在自责,他一直期望有机会能够弥补自己因懦弱而犯下的错。帕特森的人们看到的是吉姆一次次地战胜敌人, 而吉姆自己更看重的却是一点一点地战胜自己。从勇于弥补过错和战胜自我的角度来说,吉姆之死是高尚的。   再者,吉姆本可以保护自己的生命,但他却要用死“去证明他的权力,去征服这无奈命运的自身”,这是因为如果他再次逃跑的话,他重树道德理想、形象的意图又会再次落空,他就再也站不起来了。当初就是因为怕死而失去了心中构建的“完美吉姆”,这次不能再失去。所以他最终选择了死,哪怕违背了对珠宝的诺言也在所不惜。只有用死才能避免人性的坠落和道德的困惑,只有在天国才能建立真正理想的道德乐园。临死前,他的脸上“射出一道骄傲而无畏缩的光芒”。可以说在这一刻他终于获得了精神上的解脱,但更重要的是他实现了他自建的高尚的道德目标。从这一点上来说,他的死又是高尚的,因为他做到了社会道德所要求的个人的付出,实现了社会道德的重构。毕竟用付出生命来实践诺言,以生命为代价来建构道德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再者,即使他逃出去了,在那些知道他的过去的人中间他也是不能活的,那还不如死了好。同样的错误难道还要再犯第二次吗?
      四.牺牲品“钰儿”
      吉姆的死对于钰儿来说是完全自私的。一开始,钰儿就对她与吉姆之间的爱情充满了怀疑,有外婆和母亲的遭遇作为警告,她一直告诫自己,白种人和他们是没有结果的,因为“他们总是离开我们”。所以,在吉姆刚到帕特森时,她一直催促吉姆离开这个岛屿。她之所以这么做不仅仅是为了拯救吉姆,同时也是为了避免自己将来成为不同种族之间爱情的牺牲品。不过最后她还是和吉姆在一起了,可能是因为她心中对吉姆还存有一丝奢望,也因为吉姆上千次的跟她许诺不会离开她。她甚至连睡觉的时候都在提防吉姆的离开。吉姆义无反顾的赴死彻底打破了她的奢望,吉姆自己倒是从罪恶感中解脱了,留给她的却是无尽的悲伤和悔恨,可以预料她的下半辈子将像她的母亲一样哭死。
      所以,就吉姆自己自身罪恶的解脱和他对钰儿的诺言的违背来说,他的死是自私的;但就整个社会群体的道德重构、人性复苏来说,他的死是高尚的。不是人人都有勇气那么坦然地面对死亡。相反,可能我们人人都会选择逃跑,我们未必能做的比他好,这对于我们今人是有很大教诲意义的。
      
      参考文献:
      [1]毕凤珊.《吉姆爷》中“他者”话语解读.学术交流,2005年12月第12期(总第141期).
      [2]吕伟民.《吉姆爷》道德探索的人学意义.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9月,第34卷第5期.
      龚茂莉,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英语系讲师,英语语言文学硕士、民族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语言与文化。铁金丹,云南鲁甸县江底中学教师。

    相关热词搜索: 吉姆 拷问 之死 道德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