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句子 > 正文

    [先贤墓碑前的跪拜] 梦见好多人到墓碑前跪拜

    时间:2019-03-12 03:29:39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导语]      这个热闹喧嚣的时代,到处是风景名胜。先贤的墓碑静默在不引人注目的青山秀水之间,一如他们生前的人生追求。   让我们满怀虔诚,走进先贤的故乡,跪拜在他们的墓碑前,深深缅怀……
      
      [精编一]
      
      我共明月拜苍柏
      汤保成
      韩愈墓前有两株柏树,这两株柏树历千载而不枯,忠实地守望在韩愈墓前。韩愈故里的人都说,这两棵柏树是韩愈永远鲜亮的双眼,是韩愈济世华章的续集。
      夏夜,沐月肃立在已逾千岁的苍柏面前,禁不住一阵阵剧烈的心跳,一股股热血奔涌,竟惶惶不知该如何拜谒这风雕雨饰的古色古香,不知该怎样去洞启珍藏已久的尊崇与虔诚。
      月光很亮,也很洁净、温婉,漫过苍茫,在我身心之上闪出点点生动的风采,我别无选择似的,打点起所有情愫,拽住月之魂魄,普照苍柏,普照这活着的古老生命。苍翠葱郁叠砌的华盖,撷日月精华,广蓄风雨气势,勇夺云霞神采,在黄河与太行的交界线上,独布一方成熟的风景。透过月脉,枝蔓间绿雾氤氲,碧烟缭绕,苍柏的曲干无疑是一种绝景,在这里,月光总无法围出一个圆满,我急忙接上一段心绪,相牵才能合抱苍柏瞬间,胸臆里膨胀的全都是惊奇和叹喟,仿佛拥着一个世界般的富有。曲干上苍凉的线条,凝重的色泽及其掩映的艰涩和曲折、雄奇和悲壮,不经意便能想象沧桑,想象一段历史,想象韩愈生命的节操。那种感觉和敬仰也不自觉地淌进暗垂的夜露,悄然浸渗苍柏表里。
      明月最透彻我的心思,总能把最珍贵、最有价值的东西奉送于我,使我有机会洞彻其全部精华。我挽月深入苍柏,那一道道清晰而又真实的年轮,仿佛是一本载着千年演变的历史篇章;又好像一位千岁老人的生平传记,述说着生生死死,沉沉浮浮,曲曲折折,恩恩怨怨,一下子便把我诱入角色,使我情不自禁,时而欣喜若狂,时而怆然泪下,时而怅然若失,时而恍然大悟。从那一章章隽永深邃的神韵、一回回跌宕起伏的精彩之中,我始悟世人何以会独钟且神往于此,又何以会为此倾注一代代的热情,去营构繁华,塑造荣昌。再依顺着紧咬大地的根系深入,竟是那样辽远,所到之处,无不弥散着浓浓的土香,绵绵的骨香,悠悠的书香。这根系间似乎永远响亮着太行挺拔的节律,永远回荡着黄河激越的浪涛。韩愈身后的浩繁卷帙,已与经过这片热土的焙烧,陈列于此的石器、彩陶并称为三大瑰宝,其光彩闪耀的璀璨和永恒足以让后人一代接一代地骄傲,一代接一代地称颂,一代接一代地享用不尽。
      与月历过苍柏,四周、大地升腾的古香,民间的传说,明明暗暗的香烛,环绕苍柏,凝结出辉煌,锦绣着这脉山水,灿烂着这方风情。此时,月依然痴痴朗照,我依然呆呆肃立,离窍的灵魂仿佛仍在追随中神会,迟迟不肯附体。片刻,欲待收拾心旌,又忽发钦敬之幽情,遗憾未备香烛,只好借月之清辉沐浴身心,偷月之光亮点燃血色,双手顶礼叩响这参天的“丰碑”。我,韩愈故乡的晚生,从这叩拜的一声声回音里收获了一个丰盈、熟透的人生。
      (原载《散文》海外版)
      
      [点评]
      两株已逾千年的苍柏肃立在韩愈的墓前,它们是韩愈墓地的守护神,更是韩愈历经沧桑的人生和历久弥新的生命节律的象征。与明月共拜苍柏,缅怀先贤,几多感悟,几多虔诚,几多敬仰,都流淌在凝重沉稳、含蓄丰厚而又文采翩翩的字里行间。
      
      [精编二]
      
      香山诗魂
      ── 谒白居易墓
      陈淀国
      中州花城洛阳,是座充满魅力的古都。我在那里,整整生活了5年。居八大美景之首的龙门,不知留下我多少足迹。20年后,我再度来到她身边,既感到熟悉,又觉得陌生,好像只有这次才真正看到了庐山真面目,才真正探求到龙门独具慧色的精灵之所在。
      高明的摄影师,很讲究画面角度,一个景物,常因拍照地点不同,艺术效果�然有别。这回,我一反游人通常做法,不是把落脚处放在西岸,去攀曲径、观奇石、看大佛,而是舍近求远,一头扑进不太引人注目的河东香山。过河少许,离开车马喧嚣的柏油路,沿着幽静青石台阶,径直朝香山北麓的琵琶峰登去。葱郁的古柏,盛开的山花,如茵的小草……更增添了它平素惯有的庄严肃穆。
      一边走着,一边看着,一边漫无边际地想着,没多大工夫,就攀上绿荫掩映的半山腰。举目仰望,首先跳入眼帘的,是一块高高矗立的长方石碑,上面镌刻着6个大字“唐少傅白公墓”。紧挨石碑后方,是座青砖围砌的圆冢,两三丈高,显得格外宏伟。四周潮湿的土地上,长着一棵棵生机盎然的酸枣树,山坡处处点缀着一朵朵、一丛丛金黄耀眼的野菊花――就是它们啊,朝朝暮暮、风风雨雨日夜伴随着长眠于此的不朽诗魂!
      琵琶峰,名字多么美。不必去探问,究竟是因为这山前窄后宽的样子,很有点像琵琶,还是由于有幸葬着传世名作《琵琶行》的作者,而得了如此瑰丽、动人的美名!
      我静静地伫立在墓前,良久良久,和着无休止的鸟鸣、虫叫,确实听到了峡谷流泉弹奏出的娓娓动听的“琵琶曲”,而且是那么深沉,那么和谐。不知不觉中我被带到千百年前那个“枫叶荻花秋瑟瑟”的凄冷之夜。眼前的伊水,顿时变成了“别时茫茫江浸月”的浔阳江。就在这时,有着远大抱负、满腹学问却被贬谪在此做起闲官的白居易,步履沉重地来到江边,送别即将登程远去的知心好友。此时此刻,多少离情,多少别绪,江水般涌在诗人难以平静的心头……
      想到这些,我心里像烧起一团熊熊烈火,全身暖融融、热烘烘的,情不自禁地凑上前去,俯下身躯,望着那久经风雨、默默无言的墓碑,捧起沃土,轻轻撒在长着青苔的古冢上……这会儿,诗人仿佛就在眼前,刚刚吟罢《轻肥》《重赋》《卖炭翁》《长恨歌》,放下手中的紫毫,和衣轻轻入睡,那么从容,那么坦然。
      我心潮激涌,在石碑下摘采一束小花,恋恋不舍地告别墓地,踏着杂草铺掩的羊肠小径,缓步继续向南走去。前面不远就是向往已久的香山寺,雕梁画栋,飞檐挑角,色彩斑斓,凝重而壮观。难怪很早以前,人们就下了这样的断言:“龙门十寺观游之胜,香山首焉。”号称“香山居士”的白居易,在此度过了漫长而又难忘的岁月,直到会昌六年八月与世长辞,一直未曾离开这里。
      是要寻觅诗人的足迹,还是想重温诗人的笑语,我被一种无形而又强大的力量驱使,加快步伐,奋力登上琵琶峰顶。放眼远方,视界大开,东眺嵩岳少室隐约可见,西瞰长桥卧波浊浪滚滚,北顾邙山峰峦叠翠,南望石窟佛龛密布。环视一番之后,目光便停在两山之间的这道伊水上。它如狂奔疾舞的巨龙,摇头摆尾向前流去。开始,倒还无拘无束,放纵自任,可是一到这里,平地拔起的东西峰峦,如同高高直立的两堵石墙,将其紧紧拦住,只有中间那道空隙――“龙门”敞开着,像是有意迎候远去待归的亲人。瞧着足下这奔腾不息的长河,听着这富有节奏的涛声,我自然而然追溯起千百年来的美谈:
      古时的伊水龙门八节滩,来往船只常常在此触礁搁浅,造成舟毁人亡的悲惨事件。当地官府常以修滩为名,勒索百姓资财。那时的白居易年过七旬,重病缠身,卧床不起。然而他放不下这桩心事,毫不犹豫地献出自己仅有的积蓄,疏通了眼前这龙门石滩,为黎民百姓根除了一大祸害。完工后,诗人无比欣慰,当即写下情意深邃的《开龙门八节石滩诗》。感恩不尽的乡亲们,把它刻在巨石上,留作纪念:
      七十三翁旦暮身,誓开险路作通津。夜舟过此无倾覆,朝胫从今免苦辛。十里叱滩变河汉,八寒阴狱化阳春。我身虽殁心长在,暗施慈悲与后人!
      伊河啊,龙门啊,你们日日夜夜守候在雄伟壮丽的琵琶峰下。不论是争芳吐艳的新春,还是寒风频吹的深冬,我不止一次地想过这里,梦过这里。今天,当真的又来到你们身边,望着那金花碎玉般的细浪,听着那银铃细雨般的流泉,吟着那感人肺腑的诗句,心中不由荡起无限崇敬、追念的涟漪。
      岁月如流。1000多个春秋过去了,然而“香山居士”白居易,他那崇高无瑕的灵魂,他那3000多首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以及他那“争得大裘长万丈,与君都盖洛阳城”的美好愿望,都将和这巍峨挺拔的琵琶峰一样,岁岁月月,世世代代,永远留在广袤神圣的中州大地上!
      (选自《语文学习》2003.12)
      
      [点评]
      香山诗魂是“龙门独具慧色的精灵”,这是作者20年后重返洛阳,直扑香山,攀登琵琶峰的独特感受。肃立墓前,登临峰顶,观赏着东西南北的美景,聆听着富有节律的涛声,品味着千年流传的美谈,吟诵着感人肺腑的诗句,崇敬、追念之情溢满心胸。
      香山有幸埋诗魂,岁月如歌颂精英。伊河和龙门会日日夜夜守候在琵琶峰下,炎黄子孙会世世代代铭记着我们民族的诗魂。
      
      [精编三]
      
      拜谒沈从文墓地
      田野
      湖南西部的凤凰古城,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一条如青罗带的沱江绕城而过,江傍南华山麓,点缀着许多古建筑群和苗族、土家族特有的吊脚楼,使凤凰古城分外妖娆迷人。这里历史悠久,自古人杰地灵,有中国乡土文学之父之称的我国著名文学家沈从文先生就出生在这座古城里。
      去年秋高气爽,橘子红了的时节,我怀着敬仰的心情,来到山青水秀的凤凰古城拜谒了沈先生的墓地。
      乘一叶扁舟,顺水朝南岸的听涛山漂去,沈先生的墓地就在那里。船在静静的江水中游移,水浪轻响。两岸诸峰摇绿如舞,真是幽翠极了。万名塔、遐昌阁和我国著名画家黄永玉先生的夺翠楼各以风姿迎人。有两个儿童,分立小舟首尾,笑嚷着,以篙击水,全无怯怕。我好像是看见了那个常常进出学塾、在山坡溪岸野玩的少年沈从文。他说:“我的心总得为一种新鲜声音、新鲜颜色、新鲜气味而跑。”沱江的粼粼光影融入他的生命,他的灵感无不发自于水。水一旦浸注笔端,就泻出美丽而浪漫的文章。有人能熟诵沈先生的话:“我感情流动而不凝固,一派清波给予我的影响实在不小。”凤凰的姑娘,仿佛皆为沈先生用文字画出来的梦境倾心。我把手伸入舷侧的江水里,柔滑的碧流从指缝间软软地淌过。多年前,沈先生的夫人张兆和女士就是坐着这样的小船,把沈先生的一些骨灰细细地撒入沱江中的。我望着温柔清澈的波浪,眼睛湿润了。
      沈先生长眠在沱江边的听涛山中,临水极近。沱江秋水拍山而过,大约是可以听见惊涛之音吧。说是墓,其实就是一块立在山林深处的五彩石,周围铺了一些江边的鹅卵石,旁植几株幼松和万年青。五彩石,取自此山,上面刻录沈先生的手迹:“照我思索,能理解‘我’;思我思索,可认识‘人’。”我好像听见沈先生在用湘西口音说话。背面,是沈先生的妻妹张允和女士的一副挽辞:“不折不从,亦慈亦让;星斗其文,赤子其人。”
      字是晋人小楷,是张允和写的,文亦是她拟的,是嵌字格,非常贴切,把沈先生的一生概括得很全面。这位四妹对三姐夫沈二哥真是太了解了。从这字中,可以读出很深的意思:从文让人。沈先生不是道家,他的性格是在沅水边形成的,生命中也就不缺少水的德行──兼容并包,从不排斥拒绝不同方式侵入生命的任何离奇不经事物,却也从不受它的玷污影响。在人生种种艰辛境遇中,他总是用善意的、含情的微笑,来看这个世界的一切。
      沈先生虽只读过小学,但他用一支笔打出一个天下而为世人所赞叹。他成为一位大作家,一位大学者,真是神乎其人!取女娲氏补天的五彩石来镌他的墓铭,是再合适不过了。
      黄永玉先生特在他的表叔沈从文先生的墓地,亲自书写并刻制一块特殊的石碑:“一个士兵不是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古城的优秀儿女们,战死的魂归故里,没战死的,都要落叶归根……
      (选自《团结报》,有删节)
      
      [点评]
      温柔清澈的沱江边,惊涛阵阵的听涛山中,一块五彩石立在那里,正面是手迹,背面是挽联,这就是沈先生的墓碑。睹碑思人:善意含情的微笑,兼容并包的思想,细腻多情的文笔,旷达洒脱的胸襟,坦荡从容的气度,令人留恋,令人钦敬。他用美丽而浪漫的文章告诉我们:世界真美!
      
      [结语]
      瞻仰先贤的墓碑,触摸民族精英的心脉,聆听后人对他们的深情礼赞,我们的心灵受到洗礼,情操得到砥砺。但愿有一天,我们能毫不愧怍地说:我们的笔端,既流淌着山泉小溪,又奔涌着华夏文化长河。

    相关热词搜索: 先贤 跪拜 墓碑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