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读后感 > 正文

    音乐鉴赏过程中如何有效引导学生聆听_如何有效引导学生课堂探究

    时间:2019-04-15 03:26:42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音乐是聆听的艺术,学生只有在聆听的环境中展开想象、分析,才能更加主动有效地欣赏音乐,达到审美目标。在音乐鉴赏过程中,由于中学生对音乐的感受、理解能力较弱,仅凭感官的感受理解音乐是不够的,因此教师的引导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有效地引领学生聆听音乐谈谈体会与思考。
      关键词:音乐鉴赏;教学实践;引导方法
      音乐鉴赏是学生听觉感知、情感体验、想象联想、创造性思维等心理活动融为一体的音乐审美实践活动。聆听是音乐鉴赏的基础,学生只有在聆听的环境中展开想象、分析,才能更加主动有效地欣赏音乐,达到审美目标。在音乐鉴赏过程中,由于中学生对音乐的感受、理解能力较弱,仅凭感官的感受理解音乐,因此教师的引导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有效地引领学生参与聆听成为音乐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经过了解发现目前的初中音乐鉴赏过程中普遍存在两种现象:其一,教师讲得太多,学生因缺乏探索和体验而对聆听音乐失去兴趣。其二,教师无法寻找到既有趣又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到音乐鉴赏活动中,学生在课堂参与中显得拘谨、别扭,教学效果不佳等。因此,在音乐鉴赏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情况,利用多种方法和途径引导学生参与音乐鉴赏活动中,从中获得审美的愉悦,提高审美能力。
      一、激发学生对聆听音乐的期待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使学生有效参与音乐鉴赏的聆听过程,达到音乐审美教育的目标,就要让学生对所学的东西感兴趣,对聆听音乐充满期待。
      1.创设情境。
      通过创设合适的情境引导学生走进音乐世界,消除拘谨,参与音乐活动,并从中感受音乐之美。在教学中应关注“情”,即感情、情绪;“境”,即环境、场景,包括语言、背景音乐、桌椅的摆放、教室的装饰布置、服装道具等。在广东省优质课比赛中,有一节课《春节序曲》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教师被精心布置了,贴上了对联,挂上了鞭炮和中国结,再加上穿着一身唐装、带着一副喜庆笑容的教师,当《春节序曲》的音乐响起,学生们全神贯注,自然地融入了音乐的欢乐气氛中。
      2.关注情感体验,科学合理地运用教材。
      中学生热衷于聆听流行音乐,而音乐鉴赏中很多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和喜好存在一定的距离,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媒体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据需要穿插介绍符合时代特征的作品。浙江的一位老师在给学生介绍莫扎特的《第四十交响曲》时,用学生平时爱听的SHE的歌曲做开头,一下子拉近了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的距离,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如今中学生获取音乐知识与信息的途径十分广泛,音乐教师必须有紧迫感,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信息,与时俱进,养成学习和探索的良好习惯,便于师生之间的交流,正确引导学生欣赏音乐。
      3.以故事为引线,贯穿音乐鉴赏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将音乐的故事和背景融入音乐鉴赏过程中或者让学生通过聆听思考,用语言将音乐“变”成一个有趣的故事。例如在欣赏音画音乐《两个犹太人》时,先引导学生通过两段旋律的乐器音色勾勒出两个人物的形象,一个胖一个瘦,一个富裕一个贫穷,然后在聆听的过程中让学生发挥想象,根据音乐“编”故事:两个人发生了利益冲突,蛮狠霸道的富人利用实力和背景压迫穷人,最后穷人不得不低头退缩……学生饶有兴趣地根据音乐编故事,甚至编出了好几个版本。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加深了对音画体裁的了解,而且充分发挥了音乐想象力,尝到了聆听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
      二、培养聆听的习惯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欣赏更注重聆听。一首歌(乐)曲表达了作曲者的喜怒哀乐,在聆听中感悟了他的喜怒哀乐,就像与作曲者进行心灵沟通一样,从而引起情感共鸣,丰富个人内涵。音乐欣赏本身具有抽象性,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声音感知能力,这恰恰是中学生所缺乏的,培养这种能力要从养成聆听习惯开始,学生只有在聆听的过程中展开想象、分析,才能更加主动有效地聆听音乐,并开阔视野,获得美的享受。如果没有聆听的习惯,只是肤浅地听听开头,就鼓励学生做律动,这样的结果只能换来学生对音乐肤浅的认识,并导致学生形成浮躁的心态,无法静下心感受音乐。
      培养学生聆听习惯,教师的启发非常重要,但是要注意把握度,有些教师总是担心学生理解不了音乐,急于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强加给学生,于是在聆听之前讲得清清楚楚,聆听过程还不断灌输,这种做法不但干扰了学生静心聆听、体验、思考,而且抑制了学生的想象力,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应通过适度启发培养学生聆听的习惯,在教学过程中,一个手势、一个眼神、偶尔一句简短的提示都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最常用的方法是设置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参与、思考、探索,一般情况下,问题应在欣赏之前提出,如果问题较多,就可有针对性地多听几遍,根据问题的难易分梯度提出,让学生每听一遍对作品都有更深的认识,并从中体验到成功,使他们在整个欣赏过程都非常专注。
      三、围绕音乐要素展开聆听
      有效引导学生聆听,不如教会学生聆听的方法,可引导学生围绕音乐要素开始聆听。音乐要素包括音高、节奏、旋律、音色、力度、速度、和声及曲式结构等,这些要素构成了“音乐语言”,读懂“音乐语言”是感受音乐的第一步。
      1.通过音乐要素,感受音乐体裁。
      教材中介绍的音乐体裁多种多样,常见的器乐体裁有:进行曲、圆舞曲、摇篮曲等,声乐体裁有:山歌、号子、艺术歌曲等,如何引导学生认识、听辨这些音乐体裁呢?在教学生认识进行曲时,首先让学生跟着音乐踏步,亲身体验它统一步伐的功能和作用,再引导学生通过节奏、速度、旋律等要素分析其特点。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甚至可以将多种体裁进行对比,通过对其音乐要素的比较、分析,了解并能分辨各种音乐体裁。
      2.通过音乐要素,感受音乐形象。
      《彼得与狼》是一部交响童话作品,其中的角色由不同乐器扮演,多达七八种乐器,怎样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认识作品中的角色呢?我将其中的角色及其扮演角色的音乐主题分为两组,让学生自主搭配,学生根据音乐主题的特点(乐器音色、音高、节奏、力度、速度及旋律特点等)选择搭配。
      3.通过音乐要素,感受情节发展。
      《鳟鱼钢琴五重奏》是一首有故事有内涵的室内乐作品,舒伯特通过多个变奏叙述了小鳟鱼的曲折命运,表面上是写小鳟鱼,其实是作者的化身,隐喻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不满。我在设计这节课时,首先让学生熟悉主题旋律,感受音乐对小鳟鱼悠游自在生活的描述。当变奏三出现时,钢琴速度加快,甚至混乱、不安,加上音色沉重的低音提琴,使人产生不详的预感。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无需过多的语言解释、灌输“变奏”的概念,随着音乐要素的变化、故事情节的发展,学生很自然地就接受了。
      怎样抓住音乐中最为突出的要素,结合唱、动、想,使聆听达到有效,还要根据不同情况而定。
      音乐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在音乐鉴赏教学中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有效引导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中静心聆听,让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张开想象的翅膀,在音乐的海洋里任意遨游。

    相关热词搜索: 引导学生 鉴赏 过程中 聆听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