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读后感 > 正文

    共来百越文身地的意思 共来百越文身地

    时间:2019-03-22 03:24:24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图景・图画   柳州,又称“龙城”,是广西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广西工业名城、历史名城、文化名城、旅游名城。全市辖6县4区,总面积1.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72万。作为广西最大的工业城市,柳州工业总量约占广西的三分之一。
      柳州是一座底蕴浓厚的历史名城和文化名城,也是一座充满风情的旅游名城。柳州的民族风情独具神韵,壮族的歌、瑶族的舞、苗族的节和侗族的楼,堪称柳州“民族风情四绝”。
      
      解说・解读
      去年盛夏偕友一同去广西,去广西的目的不是为了去桂林浏览那里的山水,而是特地为了去柳州拜谒著名的柳侯祠。当飞机降落到山水甲天下的桂林的时候,我们没有稍作逗留,便马不停蹄地乘车前往柳州。
      柳侯祠位于柳州市柳江北岸的古罗池地区的柳侯公园内。柳侯祠始建于唐长庆二年(822),因邻近罗池,旧称“罗池庙”。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由地方名流倡议,以柳侯祠为中心辟建公园。宣统元年(1909),在柳侯祠的原有基础上扩建成公园,并定名为“柳侯公园”。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这是柳宗元《别舍弟宗一》中的两句。唐顺宗永贞元年(805),柳宗元被贬任永州司马,宪宗元和十一年(816)离开永州到任柳州刺史,其间共十二个年头。诗中可见柳宗元离开长安、遭贬远去的复杂心理。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县),故人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曾贬官柳州,又称“柳柳州”。唐贞元九年(793)进士及第,授校书郎,做过蓝田县尉和监察御史、里行等官职;中唐时期与韩愈共同倡导了古文运动,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永贞元年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官至礼部员外郎;革新失败,同年贬任永州(今湖南省永州市)司马。在永州的十二年间,柳宗元留下了很多杰出的作品,最著名的当数《永州八记》。当他赴任途经汨罗江的时候,失意的心情立刻与当年的三闾大夫的遭际联系在了一起,面对滔滔的江水,心潮澎湃,写下了《汨罗遇风》:
      南来不做楚臣悲,重入修门自有期。
      为报春风汨罗道,莫将波浪枉明时。
      元和十年,柳宗元改谪柳州,途中同行的还有韩泰、韩晔、刘禹锡、陈谏四人。五人都是贬官,同为王叔文的革新运动被贬,而且同由京官被贬司马再迁刺史。不同的是他们分别去了不同的地方:柳宗元为柳州刺史,韩泰为漳州(治今福建漳浦县)刺史,韩晔为汀州(治今福建长汀县)刺史,陈谏为封州(治今广东封开市)刺史,刘禹锡为连州(治今广东连州市)刺史。同是天下沦落人,失落与困顿,百感交集,柳宗元的一首《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极力描摹出当时各自的心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到了柳州之后,作为地方的一任军政长官,柳宗元立即投入到对柳州的治理工作之中。柳州当时处于边远之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相对落后,柳宗元到任后作了全面的改造。首先是修孔庙,兴儒学。他派人修复年久失修的文宣王庙,并亲自撰写了碑文《柳州文宣王新修庙碑》,试图从思想上教化民众。其次是拓荒地,促生产。他领导百姓开垦荒地,种庄稼,植树造林,试图从根本上解决老百姓的生活困难。柳宗元有一首《种柳戏题》诗,是专门描写当时植树情形的:
      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
      谈笑为故事,推移成昔年。
      垂阴当覆地,耸干会参天。
      好作思人树,惭无惠化传。
      在柳州任上的四年中,柳宗元为柳州人民开启了思想的天窗,也为柳州百姓做了许多实事。柳宗元对柳州的影响极其深远,何止是千年百年。然而,柳宗元终因劳累过度,再加上本身的疮毒复发,于元和十四年(819)十一月八日(一说十月五日)离开了爱他敬他的柳州人民,年仅47岁。
      柳宗元在去世前曾经留下“馆我于罗池”的遗愿,柳州人为了纪念他,特地在罗池湖边修建了一座罗池庙,以期永久瞻仰。到了宋代,柳宗元被追封为文惠侯,罗池庙于宋崇宁三年(1104)改称柳侯祠,到了清代,又被扩建为柳侯公园。
      柳侯祠自唐代建成至今,历朝都曾对其进行过修葺及扩建。柳侯祠的现址为明代柳侯祠庙址,清宣统元年(1909)在原址上重建。新中国成立后,几经修葺,柳侯祠终于恢复了原貌,并有所扩展。现存的柳侯祠建筑结构为清代三进制木砖结构。祠堂为清代风格,分前殿、中殿、后殿。祠庙坐北朝南,白墙青瓦,红棂飞檐,古朴庄严。
      ……
      在柳侯祠内还有两口石井,引人注目。据记载,它们是柳宗元到柳州后为解决百姓吃水困难派人专门挖的。这是柳宗元功德于柳州的铁证。饮水思源,柳州人将会永远铭记于心。祠堂内高大的榕树让人不由得想起柳宗元“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的诗句。
      柳宗元的衣冠墓位于祠堂的后面。柳宗元逝世后,遗体即被停放在罗池的西北侧,直到第二年,由他的上级兼朋友裴行立资助,才得以运回长安万年县(今陕西临潼)栖风原安葬。柳州人民为了永远纪念他们的恩人,在原来停放遗体的地方建起了一座衣冠墓。环绕着衣冠墓四周,青松苍翠,绿树掩映,这位伟大的人物,虽然遗体不在,但灵魂却永远留在了这块他难以释怀的土地。
      从衣冠墓向东,远远就可以看到一座亭子。红色的棂柱,青色的檐顶,在暮色的余晖里与祠堂遥相呼应。亭子没有什么雕梁画栋,简单的柱子,简单的飞檐,却恰恰能够让人联想到那位曾经在这座亭子里休憩的刺史大人。
      此亭名之为柑香亭,却没有发现周围有柑橘树。想来当初是有柑橘树的,而且每逢柑橘收获的季节,当地的老百姓都会摘几枚送给刺史大人品尝,又或者那些柑橘树本身是有灵性的,大人在的时候枝繁叶茂;大人不在了,也就日渐枯萎了。没有柑橘倒是有竹子,清瘦有节的竹子恰与柳宗元的品性相仿。我喜欢这竹子,喜欢这竹子配这亭子。
      祠堂、衣冠冢、柑香亭,还有那片小竹林把一个罗池包围在中间。罗池不大,却常年清澈见底。一棵大榕树横卧在池上,似一条卧龙,简直把罗池仙化了。与柳宗元同时被贬放的刘禹锡曾经在《陋室铭》中写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罗池不大,水也不深,却有一条龙横卧其上,岂不是有仙有灵吗?
      走出公园大门,回望公园巍然庄严的大门,门内的柳宗元的塑像傲然挺立。这位出生于黄河流域的伟大的文学家却把自己的生命献给了地处南疆的柳州,这是柳宗元政治生命中的不幸,却恰恰是柳州人民的大幸,也是中国文学的大幸。
      (原载《语文地图・巴山蜀水岭南》)
      
      名迹・名篇
      文笔山
      宋・陶 崇
      晚来设色霞成绮,
      秋至回文雁作行。
      借问墨池何处是,
      鹅江环绕漱琳琅。
      (高中生课外阅读古诗文)
      
      柳州峒氓
      唐・柳宗元
      郡城南下接通津,
      异服殊音不可亲。
      青箬裹盐归峒客,
      绿荷包饭趁虚人。
      鹅毛御腊缝山�,
      鸡骨占年拜水神。
      愁向公庭问重译,
      欲投章甫作文身。
      (高中生课外阅读古诗文)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唐・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高中生课外阅读古诗文)
      
      演习・演练
      
      阅读柳宗元的《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然后回答问题。
      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①
      唐・柳宗元
      手种黄柑二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
      方同楚客怜皇树②,不学荆州利木奴。③
      几岁开花闻喷雪,何人摘实见垂珠。
      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还堪养老夫。
      
      【注】 ① 柑为橘树一种。本诗写于作者贬官柳州时期。② 皇树,即橘树。屈原《橘颂》中有“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句。③ 三国时丹阳太守李衡曾想通过种橘发家致富,给子孙留点财产。
      1. 诗中哪个字集中体现了作者的情感?结合诗句分析颈联中用何种手法抒发了这种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对诗的尾联历来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是作者希望橘树成林;清姚鼐则说作者“恐见(柑)之成林也”。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颔联的“怜”字集中体现了作者对橘树的喜爱之情。颈联作者运用比喻和想象的手法,将橘花和橘实比作“喷雪”和“垂珠”,想象橘树开花结实,生动而形象。“几岁”和“何人”都承上文“怜”字而来,“怜”之深所以望之切,深切的期望表现出作者对橘树的喜爱之情。
      2. 我认为作者希望橘树成林。因为不论首联中“新”“遍”二字对橘树嫩绿和茂盛的描绘还是颈联对橘树开花结实的想象,都表现了作者对橘的喜爱之情,自然也渴望自己亲手栽种的橘树成林;颔联更是一正一反用屈原怜橘和李衡谋利的典故,以像屈原一样爱橘表现自己的志向。橘在作者眼中是高洁的象征,渴望橘树成林滋养自己正是作者未在贬谪后消沉,坚守节操的体现。(或:我同意姚鼐所说的作者“恐见甘之成林也”。作者是被贬谪于此,无论写现实的还是想象的橘之繁盛都只能反衬出作者沉沦于此的落寞与苦闷,以屈原自比更有对被贬谪的不满之意。尾联只是故作达观语,表面说等到柑树成林的时候,它的果实滋味还能够供养我这个老人,实际是感伤自己迂谪时日已久,唯恐延续到黄柑成林,自己还能亲尝。)

    相关热词搜索: 文身 共来百越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