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读后感 > 正文

    战争:留给世界的伤痛|把伤痛留给自己

    时间:2019-03-14 03:27:43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阅读导引】   为什么人类要互相残杀?为什么战火永不熄灭?为什么没有永久的和平?人类什么时候才能真正学会宽容与理智?人们渴望和平,渴望一个没有流血冲突的世界,渴望一个和平友爱的世界!渴望无论哪个民族,何种肤色,人们都相亲相爱;国与国,家与家,人与人互相携手。和平是友谊的桥梁。
      
      二次大战在双牛镇的最后一天
      冯曙光
      
      双牛镇1945年8月15日的清晨,一个日本军人用刀柄重重地撞尤再三酒店的门。尤再三提着裤子打开门,把腰弯成一张弓:“太君,早请,早请!”
      “酒店的开了开了,我的喝酒!”
      听了这话,尤再三长出一口气。情绪的巨大起伏使他眼前一黑,险些跌倒。双牛镇人也都觉得奇怪:这个刽子手,怎么敢一个人出来喝酒?
      中午,据点那边几声沉闷的枪响后,田中正二一声嚎叫,出现在小镇的石板街上。
      这一天,不仅对田中正二,对双牛镇、整个中国、整个世界,都是一个重大的日子。日本天皇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无条件投降!
      但双牛镇的人不知道。
      田中正二没醉。他跪在地上,两眼注视着远方。
      又一串枪声从据点那边传来。他的部下在自杀。他一把撕开军衣,抽出军刀。这一刻,他觉得神圣庄严。
      双牛镇的人壮起胆一步一挪地围上来。就在他们要惊叫出声的时候,巷尾,张货郎挑着担边跑边喊:“乡亲们,日本鬼子投降了,据点的鬼子全死了!”这是一声炸雷。就在这时,田中正二把对准自己的刀,收了回来。
      张货郎拨开人群指着田中正二:“这样死便宜了他,乡亲们,把他捆起来!”
      人群骚动了一下,张货郎借势一推。未及田中正二顺过刀柄,十几个人便压在了他的身上。
      血从田中正二嘴角流出。他被捆成一团,狼狈不堪。还是张货郎的声音:“给他灌辣椒水,再剥皮,烧死他!”
      这个小贩,长期在据点里进进出出,拍日本人的马屁,骂自己的祖宗,还把骗来的闺女往据点里送。怎么一夜间换了模样?
      张货郎找来辣椒,撕碎,浸泡在一碗酒里,酒即刻鲜红。他端起碗,向田中正二走去……
      “住手!”双牛镇德高望重的寿星,96岁的贝母大爷威严地出现在众人面前。他的一只手被田中正二砍掉了。贝母大爷说:“就是砍下我的头,我还是说你们的日子长不了!”
      贝母大爷接过碗,向田中正二走去。
      “田中队长,并不是我们双牛镇的人要你死,这是天意,是阎王爷要招你们这群害人精回地狱!我不想再提这只手,不过当时有一句话,不知你忘了没有?”
      田中正二微眯着双眼,他怎能忘记与这位可以做他爷爷的老人打的赌。那是一次极不公平的打赌,他挥刀砍去了一个中国人的手臂。为了让贝母大爷看到他们的胜利,田中正二没有杀他。今天,他不得不在事实面前低下头:“嗨!你的赢了!”
      人群蠕动了一下,没有欢呼。经过长期的煎熬,人们麻木了。
      张货郎抱来了一堆干草,叫道:“贝母大爷,把辣椒酒给他灌了,再点燃他,好看得很哩!”
      贝母大爷的手一挥,碗在墙上撞了个粉碎。他凝视着张货郎:“你是人吗?”
      “我怎么不是人?”张货郎惊讶。
      “你连畜生都不如!”
      张货郎指着贝母大爷,一边后退一边惊呼:“你……你疯了!”
      捆绑田中正二的绳索被割开,他跪向这片灾难深重的大地,跪向一群被他们践踏蹂躏过的人民。然后举起刀,奋力刺向自己的胸膛。
      这是二次大战在双牛镇的最后一天。这一天,双牛镇上的一个日本军人自杀了,他很年轻。这一天,双牛镇赶走了一个中国人,一个小贩。人们忘不了这一天,用刀,刻在心里。
      也是这一天,从不哭的双牛镇人,扶着门框,扶着手杖,扶着镇上枯死的大树,全都哭了。
      (选自花城出版社《感动一生的微型小说》)
      
      【感悟】
      这是一个不平凡的故事、不平凡的一天。战争抹不去人性的光辉,正义的力量使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也为之胆寒;人们哭了,不是为了战争的胜利,而是为了悲剧不再重演。
      
      要珍爱和平
      李学江
      
      不久前,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总理先后出访欧洲和中东,加强与这两个地区的关系。此行最令人瞩目的事件是两国总理共同出访土耳其。两国不仅有大批记者随行,而且还有多达1.5万名青年人自费前往。但是,他们不远万里来到土耳其达达尼尔海峡的盖利博卢半岛,却不是为观光,而是凭吊。
      那是一个悲壮感人的场面:在4月25日黎明前的黑暗中,在这片略显荒凉的海湾斜坡上,呜咽的军号声阵阵,1.5万多名观瞻者和印度、英国、法国等国来宾沉默注视着,澳新两国总理共同为澳新军团纪念碑揭幕。
      4月25日是澳新军团日,这些来自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观瞻者是特意来参加这一庄严仪式并向土耳其人民表示友好感情的。然而85年前的1915年春,他们的前辈却是作为联邦国家军队,随同英国一起对同盟国土耳其进行进攻的。经过8个多月的血战,联军死伤累计21万,其中澳大利亚在此地抛尸8700多具,新西兰也损失逾千。土耳其在这场战争中损失更大,伤亡达30万。
      这是一场不义之战,但对于澳新两国来说却另有一番含义,每年的这一天两国都作为最重要的全国性节日举行盛大的庆祝游行。现在由两国出资,在当年登陆地修建了这座纪念碑,两位总理共同主持了揭幕仪式。新西兰总理克拉克在致词中说,澳新军团日最重要的影响就是培植出我们独立的民族特性与国民精神,新西兰青年参战时是大英帝国殖民地的士兵,然而回国时他们已成为新西兰民族的儿女。
      土耳其国父、青年上校基马尔即在此次卫国战争中参加战争。但这位伟人不记前仇,在30年代,他任总统时曾写下了这样动人的语句:“那些流血牺牲的英烈们已长眠在我们友好的国土上,让那些送儿女到这里出征的母亲们拭去泪水吧,你们的儿女既然在我们的土地上失去了年轻的生命,他们也就同样成为我们的儿女。”
      多年来,土耳其人民像照料亲人的陵园一样照料着这些无名战士的墓地。正如土耳其总理埃杰维特所说:“我们都为当年对方战士英勇献身的行为所打动,并向他们表示深切的同情与崇高的敬意,这是从未有过的奇特现象,并成为我们重新缔造友好关系的基础。”
      85年过去了,对后人来说,纪念不是为了记住当年的仇恨,而是为了汲取流血牺牲的教训,以避免今后非正义战争的爆发和人类的无谓牺牲。正如新西兰总理克拉克所说,澳新军团日这一天促使我们发问:战争是怎么爆发的?它为什么会爆发?我们从中得到了什么教训?令人欣慰的是,人们在纪念过去的同时,更希望向前看,昔日的敌国现在已相逢一笑,握手成友。当年登陆地点已被命名为“澳新军团湾”,附近地区也已被辟为国际和平公园,一方面悼念死者,一方面昭示后人,珍爱和平。
      (选自《人民日报》2000年6月3日第3版)
      
      【感悟】
      “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85年前交战的敌对国家,如今居然握手言和,共同凭吊在战争中牺牲的士兵。这就是和平的力量、正义的力量。岁月之河冲去的是仇恨,只有和平才是永恒的。正如文中所说:“纪念不是为了记住当年的仇恨,而是为了汲取流血牺牲的教训,以避免今后非正义战争的爆发和人类的无谓牺牲。”这才是纪念的真意所在。
      
      写在密室里的日记
      林天宏
      
      在那间昏暗狭小的密室里,安妮・弗兰克整整躲藏了两年零一个月。
      两年里,这个15岁的犹太小姑娘,每天都在与好朋友“凯蒂”聊天,向她描述密室里的生活,倾吐心声。 “凯蒂”并不是人,“她”只是一本花格布料封面的日记本 。从1942年7月8日到1944年8月1日,在这间位于阿姆斯特丹普林森格拉赫特街263号的密室里,安妮写下了几十万字的日记。安妮的日记,被幸存下来的父亲出版。从1947年至今,《安妮日记》已经被翻译成50多种语言,在全球的印数达2500万册,成为一本“感动全世界的日记”。
      2007年12月22日,一个名为“安妮・弗兰克――历史的见证”的展览,在北京国家图书馆馆藏珍品展示室开幕。这个为期一个月的展览,吸引了大批参观者。而多数参观者,都第一次见到这本著名的红、白、灰三色格子封面的日记本,并为之动容。在举办方特意设计的愿望树上,挂满了参观者们留下的小卡片,上面写满了对安妮的祝福。在愿望树旁边的展柜里,在温暖灯光的照耀下,陈列着各种版本的《安妮日记》:一脸灿烂笑容的安妮,被各种各样的文字簇拥着,让人感觉不到密室内一丝的昏暗。
      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对犹太人实施种族灭绝式的残害。1942年7月6日,安妮一家4口躲进密室。密室里还有凡・达恩夫妇和他们不到16岁的儿子彼得,过了几天,一位名叫杜塞尔的犹太牙医也躲了进来。
      一车车的犹太人被纳粹押上卡车,运往集中营;夜深人静时,安妮常常被窗外的枪炮声惊醒;楼梯上轻微的脚步声,都让她胆战心惊……
      这个13岁的小姑娘无力改变纳粹对犹太人的迫害,但她可以改变自己的“密室”生活。她对生活充满热情,并把想到的一切,一一倾诉给她最亲密的朋友――“凯蒂”。
      安妮热爱自己的“小屋”。和同龄人一样,她在墙上贴满了喜爱的电影明星和歌星的海报。她甚至很“自恋”地在日记本里贴上自己的大幅照片,并在边上煞有介事地写道:“天啊,这是个多么美丽的女孩啊!”
      在犹太人每天被一车车运走,送往毒气室时,在令人惊恐的空袭声中,安妮却在日记中写道:“我得学习,才不会变成蠢人;我要上进,将来要当新闻记者或者作家,这是我的愿望!”
      安妮每天用在读书上的时间长达数小时。她读希腊、罗马神话,学习速记函授课程,自学法语并尝试翻译文章,整理欧洲各国王室族谱,学习父母规定的英语、数学和历史。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她竟编写了十几万字的读书卡片,甚至还在狭窄的房间里学习芭蕾舞。
      密室里的所有人,都从安妮身上得到了温暖和快乐。她帮助妈妈洗刷碗筷,打扫卫生;帮助凡・达恩太太削那些“好像永远也削不完的土豆皮”;在牙医给凡・达恩先生拔牙时,她也要“外行地凑上一个帮手”。
      1944年9月3日,安妮一家被押上了前往奥斯威辛集中营的火车。1945年3月初,安妮的姐姐因患斑疹伤寒而死。数日后,被传染的安妮也离开了这个世界。两姐妹的尸体,被扔进了集中营旁堆满死尸的大坑中。
      战后,幸存下来的奥托(安妮的父亲)回到了阿姆斯特丹,米普・基斯把安妮的日记交还给他。1947年6月25日,安妮日记出版,首印1500册,书名就叫《密室》。
      如今,安妮・弗兰克已经在天堂中沉睡了60多年。但是60多年来,人们对那场战争和屠杀的反思,以及对这个乐观的犹太小女孩的怀念,从未停止过。
      2008年1月22日,是展览在中国的最后一天。留言簿上,一个参观者用蓝色圆珠笔写下了一首英文小诗,题为《安妮,你让我们知道》
      你让我们知道,
      必须把浮如飘絮的思绪,
      转化为清晰的思路和简单的文字,
      华丽和漂浮都不易长久。
      你让我们知道,
      温暖、美好、信任、尊严、坚强……
      这些老掉牙的字眼,
      如今还活着。
      你让我们知道,
      颓废,空虚,迷茫……
      不过是糟践自己,
      伤害别人。
      要有强大的内心。
      要有任凭时间流逝,
      都不会磨折和屈服的信念。
      你让我们怀念,
      你让我们振作,
      好好去爱,
      好好生活。
      不是因为在和平和幸福中,
      才说出我爱世界这样的话。
      而是知道外面的黑、脏、丑陋之后,
      还要说出这样的话。
      安妮,圣诞快乐……
      (选自《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感悟】
      《安妮日记》让我们看到,战争给人们留下的伤痛和苦难,以及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对生命的珍惜和对罪恶的反思。

    相关热词搜索: 伤痛 留给 战争 世界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