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读后感 > 正文

    数学教学课堂提问的误区及对策【历史教学课堂提问的误区】

    时间:2019-01-21 03:26:19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影响着整个教学内容的开展。提问在历史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许多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在课堂提问方面经常陷入一些误区。
      关键词:课堂提问 误区
      
      课堂是历史教学的主阵地。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影响着整个教学内容的开展。提问是最常用的课堂教学手段之一,在历史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检查教学效果,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调节课堂气氛,师生有效互动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许多教师将提问看作是一种很简单的教学方式,没有深入地思考它运用时应遵循的一系列原则,需要的技能和技巧,因此很容易陷入一些误区。
      
      一、问题数量过多
      
      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填鸭式”或“灌输式”方法,讲得过多,这种教学方式近来受到了来自教育界内外的最严重的批判。为了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课堂教学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就是教师问得过多,一问到底。一堂课就那么长时间,学生被诸多问题牵着鼻子走。哪有时间进行思考?往往是在一个连着一个的问题“轰炸”下,“不假思索”地忙着回答和应付。
      教师为什么会提如此多的问题呢?其实最重要的原因是,教师没有意识到问题的数量不等于教学的质量,课堂表面上的热烈气氛并不代表学生理解、掌握了教学内容、教师完成了教学目的和要求。于是教师误认为课堂提问越多,学生参与度就越高,教学质量就越高。而没有去仔细考虑:这个问题有没有价值,有价值的话又有多大的价值?如果教师在提问前认真地进行了一番思考和设计,课堂就不会出现那么多“问――答”式的提问。我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一个个教学问题。如“美国的霸权政策”一课教学内容设计以下几问:①什么是美国的“冷战”政策?②美国为什么要实行“冷战”政策?又为什么能够实行“冷战”政策?“冷战”政策的实质是什么?对世界政治格局有何影响?在课堂上师生共同探讨解决,并深化对历史现象、历史事件本质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二、不注重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逆向思维是相对于集中思维与顺向思维而言,它突破传统的常规思维方法。历史教学中,教师提问时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比如,中英鸦片战争是因鸦片问题引起的,为什么战争后在《南京条约》中只字不提鸦片呢?通过学生讨论得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想打开中国市场,把中国变成它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这从《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足以说明。又如,在讲孔子的教育成就时,教师提问:“孔子的三千弟子中,只有七十二个成才,为什么说孔子是我国的大教育家?”学生讨论认为:他兴办私学,广收门徒,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他还积累了“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等丰富的教育经验和方法,至今为人们学习和借鉴。因此,他教出的成才弟子虽不多,但由于以上成就而被后人称颂。通过这种训练,学生既掌握了一种新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也得出新的见解,有助于创新能力的提高。
      
      三、不注意学生回答问题时反馈的信息
      
      教师不仅要会问,而且也要会听,要成为一个好的倾听者。而成为一个好的倾听者必须注意两个方面――肯定的态度和听的技巧。当学生回答问题时,你必须给出一系列的非言语反馈,这些非言语反馈可使他们知道你是否真正地听了和理解了他们所说的话。实际上,课堂交流是师生间情感的交往,应该是民主对话的过程,因此,教师充分尊重学生,从手势、脸部表情、身体动作等方面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教师是真正把学生放地同他在同等的地位让来看待他们。
      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活动比较平直、简单,不像成年人那样多方位和复杂化。因此,教师稍作观察就会发现。学生在被教师叫起来回答问题时,要么因怯场不敢回答或语无伦次,要么不分主次照本宣读,所答内容“水分”很多,可取者较少。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一是授课时要不断提出问题,为怯场者答问多创造些机会,培养他们在众人面前勇于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二是帮助学生提高取舍材料,有的放矢地回答问题的能力。
      例如,关于“岳飞为什么受到人民的尊敬?”这一问题,教师在教学中不难发现,学生回答这一问题时,往往抓不住问题的实质.只是简单地罗列岳飞抗金的事迹。此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明确:岳飞抗金事迹突出确实是他受到人民尊敬的原因之一。但千百年来,中国历史上战功卓著并不止岳飞一人,至少是数以百计。但像岳飞这样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受后人尊敬的却不多。要分析这类历史现象,必须从行为的正义性和代表谁的利益方面去分析。这样,学生就能简要地回答:岳飞之所以受到人民尊敬,一是金军多次南下攻宋,一路烧杀抢劫,使人民受到很大灾难;二是岳飞领导的抗金斗争是正义的,符合广大人民利益,却被奸臣秦桧杀害。于是,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得到训练和提高。
      
      四、总选相同的学生回答问题
      
      经常听到学生抱怨“我的老师从来不点我”或“老师总是喜欢点那几个学生”。从这些抱怨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学生的不满和挫折感。仅点几个(通常是表达能力好的和学业成绩突出)的学生的教师给了大多数班级成员一个消极的强化――反正我的学习不好,老师不喜欢我。从而使他们对历史学科失去兴趣。
      很多教师对“学业不良”的学生表现出强烈的偏见,研究表明,教师的偏见会使学生装的成绩存在显著差异。
      点那些很积极的学生的意图是因为他们可以给出正确的答案,使教师看起来是一个有效率的教师。这情况在公开课时表现得更加明显。但是,假若教师想鼓励所有的学生成为成功者的话,教师应该给每个学生同等的机会。由于学生能力水平确实存在差异,你可对不同的学生提不同难度的问题。要避免问题过难,学业不良学生回答不出来,给他们带来挫折感,要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喜悦和得到积极的强化。
      
      五、不注重知识的系统性
      
      教师要有意识地设计和提出一些问题,启发学生把孤立的、零碎的历史知识整理成有联系的系统知识,借以提高学生的记忆力。例如,评析《马关条约》时,教师可提出:“为什么说日本割占台湾是瓜分中国的领土?”然后,教师启发学生回忆从三国卫温到台湾,直至清政府设置台湾府和台湾省有关史实。这样,既说明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又把那些孤立的零碎的知识整理成系统的历史知识,构成了知识链,环环相扣,只要想起链环中的一项知识,其他知识就可以顺次地浮现于眼前。
      课堂是学生重要的生活场所,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方式构成了各种各样的课堂情境。由于提问在学习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我们在大谈教学改革的同时也要关注提问的方式和技巧。我们相信,学校应该成为一个充满乐趣的给学生带来积极体验的场所,课堂提问也应该成为有意义的美好生活经历,在那里,学生的观点得到尊重,他们的兴趣得到激发,他们的心智得到磨练和挑战。教师们,走出提问的误区吧,给孩子们一段美好的经历吧!

    相关热词搜索: 误区 提问 课堂 历史教学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