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读后感 > 正文

    【浅谈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李清照前后期词的特点

    时间:2019-01-20 03:24:35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 本文从真挚朴素的情感、自然率真的文学语言两个方面浅谈了李清照的词,并分别从真实的情感,词的家常化口语化、锤炼而不着痕迹的文学语言、善用白描锤炼语言等几个方面揭示了其鲜明的艺术特色,并指出了其作品的独特魅力以及影响。
      [关键词] 李清照  词  艺术特色情感语言
      
      李清照是我国南北宋之交时著名的女词人,她学识渊博,才华出众,工于诗词,长于文赋,精通音律,善作书画,在灿若繁星的中国古代作家中,犹如一颗耀眼的明珠放射出奇光异彩。她的词自问世以来,赢得了广泛赞誉,对我国古典诗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推为“婉约之宗”,流传至今。李清照作为“婉约之宗”流传下来很多的作品,与前人不同的是她的作品有着鲜明的个性特点,且每一个特点都是多侧面的、立体的。她的词作可以说是天才、情感、理想的三位一体。
      一、真挚朴素的情感
      真情是词之骨,词之言情,贵得其真。真实的情感是艺术的生命。李清照词之所以给人以强烈的真实感,是由于词中的情感和生活都是她的亲身经历和亲身体验,是她生活经历艺术的再现。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富有文学修养的家庭,其父李格非是北宋著名的散文家。良好的教育,优越的环境,加之李清照天资聪慧,极富文学禀赋,又酷爱读书,博闻强记,思想上受封建礼仪的束缚较少,形成词人深厚的文学修养。我们可见的词中,大约是她少年时代所作的仅有《点绛唇》一首: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人来,袜�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将闺门少女突然见到生客来访时的天真娇憨之态写得逼真自然;嗅梅观客,将少女羞涩中又带新奇的心理描写得大胆明朗。一个天真活泼、热情、纵性的少女形象跃然纸上。这个时期由于社会安定,家庭生活富足,加之个人心情舒畅,因此她的词作内容和格调都是欢快无忧的,其词境也充满着乐趣。
      与少女时代不同的是她婚后的风格转变,相思的苦楚和对丈夫的真挚感情成为她作品的主导。李清照于十八岁时适逢赵明诚,赵明诚也生于官宦之家,其父赵挺之曾官至宰相之位。是一个聪明好学的青年,自幼喜好收藏、鉴赏金石刻词。热爱文学艺术的李清照嫁给这样一个醉心于文学艺术品收藏与鉴赏的丈夫,自然是如鱼得水。夫妇同志,伉俪情深。“每值天大雪,即顶笠披蓑,循城远览以寻诗,得句必邀夫赓和。”这段时间也是她艺术创作的成熟期,无论慢词、小令均已达到很高造诣,其学识更为渊博,艺术技巧更加娴熟。婚后的李清照是一个深于情感,大胆表露情感的少妇。在《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一词中,作者以活泼、清淅、浅俗的话言表现了一个少妇娇羞动人的姿容,及她新婚初期闲适、幸福的生活。婚后小别,使她尝尽愁滋味,这类作品在她前期的作品中最为多见。像她新婚不久后写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在这首词中,词人一改往昔那活泼俏皮、不知忧虑的少女形象而成了终日思情悠悠、愁肠绵绵的思妇。送别了丈夫,不免有些失落感,举目所见,不管是白云、飞雁、明月,还是落花流水,时时处处,皆与丈夫联系起来,夫妻间的相思之情被描写得细腻委婉,使我们仿佛看到女主人眉头的一颦一蹙,心头的一震一颤,离愁别恨跃然纸上,使婚后不久的相思之情、思念之意,呈于象,感于目,会于心。
      二、鲜明的语言特色
      李清照词的语言有着与众不同的鲜明个性,她遣词造句,自出机杼,杰出的语言才能在严格的词律中运用自如,创造了以自然率真为主要特色的文学语言。
      (一)词的家常化、口语化
      柳永是把词引向市井的开拓者,他用语通俗明畅,然好为徘体,偶涉蝶默。周邦彦变俚为雅,措词精工,施采丽密,而李清照词的口语化、通俗化,并不走向淡乎寡味、松散无力,因为它是在口语基础上匠心独运、提炼加工的结果,故而落笔精警雅隽,语工意新。如“雪清玉瘦”、“浓烟暗雨”、“被翻红浪”、“柳眼梅腮”云云,平易清新,精妙传神,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以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仿佛毫不经意,冲口而出,但仔细体味,却含意多层,十分精细。她大胆的选用民间口语入词,这与当时社会流行浓词艳句形成强烈对比,她创造性的将当时正统文人所鄙视的民间口语运用到词作中,从而达到推陈出新、化俗为雅的目的。把一些在当时看来又粗又俗的字眼写进词里,以浅俗之言,发清新之意。但从口语到文学语言,是经过词人精心提炼加工的。“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知否”一语,在日常对话中可谓平平,并无诗趣。但词人怀着伤时惜花的心情,向侍女急切发问,而得到:“海棠依旧”这漠不关心的平淡回答之后,用“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来收煞全词。“知否,知否?”同富有独创性的“绿肥红瘦”相配合,使人觉得叠得有韵味。不耐烦的口气宛然在耳,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词人无名的懊恼,无限的凄惋,成为神来之笔。
      (二)锤炼而不着痕迹的文学语言
      语言锤炼而不见痕迹,而表情达意却细致深入,耐人寻味。初看语言极为平常,无新鲜之处,细品却含蕴丰富。正是由于词人的独具匠心,使词的语言通俗而又雅致,常见而又觉得新鲜。“情有文不能达,诗不能道者,而独于长短句中,可以委婉形容之。”锤炼而不着痕迹的典型例子,首推《声声慢》在叠字的运用方面,显示了李清照语言的创新精神。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晓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首词被称为千古佳作,佳世绝唱,旨在抒写深秋孤独寂寞的愁苦之情。起首三句,连用十四个叠字,从动作写到环境,从环境写到心境,层层深入,淋漓尽致的道出词人晚年孤独凄凉的处境,造成了浓重的氛围。“怎一个愁字了得”,“愁”在此处可不是以前“无端的愁”,而是刻骨铭心的痛,渗入心肺的哀愁、悲愁,全词无一难字,无一典故,朴素清新,亲切感人。尤其是开头十四个叠字的运用,更是一个创造。这十四个字将词人晚境的悲凉描写得淋漓尽致,将词人情绪的发展过渡得脉络清晰,层次井然,成了文学史上的奇笔。这不仅是因为叠字用得多,更重要的是写得如此自然贴切,毫无生造之感。
      (三)善用白描锤炼语言
      李清照与众多词人不同的是用词朴素,与用词华丽的词人不同,而是“冲口出常言,境界动心魄”。如《醉花阴》写离思凝重:“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永遇乐》写孤寂失落:“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均以直白之语,李清照的词不重故实,不过多化用前人诗文,而长于以白描手法来锤炼自己的语言。她的白描与柳永的“细密妥溜”、美成的富艳典丽深浓之情不同,有场景,有人物,有衬映。阶前花下心系伊人,刻骨相思的形象,闭关帘底,孤苦零丁,将无穷悲伤一己吞咽的心态,呈现眼前,栩栩纸背,令人一睹难忘。又如《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上片写白昼、夜间的孤独难熬,下片追忆从前夫妻同赏秋菊。而用“人比黄花瘦”作结,传达了作者因刻骨铭心的思念而面容憔悴的情形。全词通俗易懂,把女性的柔情美、诗人的理想美和性格的阳刚美融为一体,无一字言及相思,而相思之深切又充溢字里行间,可谓委婉含蓄,但意思却一目了然是词人向爱人倾吐重阳佳节深切思念之情的名篇。
      总之,真挚朴素的情感,创造性的语言,多样化的创作手法,构成了李清照词独特的艺术特色。她以独特的风格和词品,继承和发展了婉约词派,李清照词中突出的个性和成就,以及对艺术技巧的完善,奠定了她在词史上的重要地位,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参考文献
      [1]靳极苍.李煜,李清照词详解.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85
      [2]孙崇恩.李清照诗词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3]王仲闻.李清照集校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4]唐圭璋.词话丛编.中华书局,1986

    相关热词搜索: 浅谈 李清照 特色 艺术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