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读后感 > 正文

    墨香氤氲的意思【氤氲墨香,笔底行云】

    时间:2019-01-03 03:28:34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文学是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的。”文学作品的写作对象是客观存在的现实生活,但又不是单纯写实,它要在写实的基础上,创设氛围,营造意境、展开联想和想象,运用夸张等手法,对过去的事情进行回忆,对未来进行预设等等,进而达到文学作品的多层面目的。事实上,无论在哪一个文学领域当中,那些生动感人的经典作品,都是娴熟地运用“化虚为实”写法的产物。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把抽象的愁写成一江春水,具有穿越千载的力量;《春望》中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用花鸟写情,化虚为实,更加扣人心弦;陶渊明《桃花源记》寄予了作者愤世嫉俗,归隐田园的理想;朱自清的名篇《春》,把对春的热爱赞美,化成一幅又一幅美丽的图画,让读者不知不觉沉醉其中;鲁黎的《泥土》以实写虚,仅短短的四行字,却尽情讴歌了甘于平凡、无私奉献的精神……
      所谓“化虚为实”就是对那些比较抽象、含蓄或主观性较强的话题或命题,由此及彼,展开联想,通过具体的叙述或描写来揭示话题的本质或意义,诠释话题内蕴,让读者感受领悟写作者对话题的独到见解和思想。
      在写作话题作文时,有的话题比较抽象,是一个“虚”的话题,学会了这种写法就能在写作时迅速准确地立意。如“偶然”这个话题,你可往实处想,写出《偶遇李白》《老爸的偶然》等命题。又如“爱”这个话题,太大也太抽象,爱是什么?答案太多、太复杂,写起来不好把握,但是我们完全可以写实实在在的母爱,写师生情,用具体事例诠释“爱”这个话题。再如“接受和付出”这一话题。我们知道,“接受与付出”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有的同学会想到:没有付出就没有接受,接受就要付出,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不能一味接受,要学会付出。这样的立意,写作的策略就应是 “化虚为实”。“接受与付出”是一对相反相对的概念,命题者用一个“与”字把它们链接到一个话题里,不能只谈接受或只谈付出,我们可以通过写二者的互相转化,揭示出一定的哲理。具体写作中,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具体故事或场景来表现对话题意义的理解。比如写自己学习滑冰,付出了摔倒甚至受伤后,换来了成功;写练习游泳,付出了呛水和疲惫后,成为了运动健将。比如写蛹之化蝶、蝉之脱壳、雏鹰学飞,付出了艰辛和痛苦,却换来了新生,等等这样调动生活积累,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手段,可以写出一篇声情并茂的记叙文,也可以由一个接受挫折的小故事联想到许许多多各行各业的成功人士,他们都是破茧成蝶的典范,这样就把由两个抽象词语构成的抽象概念“化虚为实”了。再来看下面的话题: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英国诗人雪莱的这一名句曾激励过无数处于艰难困顿中的心灵。的确,当你的世界弥漫着阴风冷雨时,当你的努力被挫折之刀割得七零八碎时,当美丽的期待结出了失望的果子时,那么,让我们学会种植希望。种植一粒种子,会收获一个金色的秋天,种植一个信念,会收获一个充实的人生,而种植一个希望,会让我们在冬天的苍白中永葆生命的鲜亮,会让我们在坎坷人生路上保持斗志的昂扬。种植希望,这是一种心灵智慧,是一种生活技巧,它让我们失望时不绝望,失意时不失志,永远扬起生命绿色的风帆,向着梦中的春天进发。
      请以“种植希望”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这个话题的材料虽然有助于考生打开思维,但是话题本身十分笼统、抽象,因为“希望”本来就是虚无缥缈的,“种植希望”使话题命题更加抽象。如果不能用事实说话,就会犯言之无物、言之无味的毛病。最好以具体的事件为依托,“化虚为实”地进行记叙,这样文章内容才会显得充实、具体。与希望有关的事件是不胜枚举的,只要打开思路,或小或大、或自己或他人、或古或今、或由中及外,就能得到“内容充实”的基础等级分。有关希望的名人逸事、格言警句、诗词歌赋很多,我们可以拿来用。另外也可以赋予“希望”以一系列形象可感的比喻,这样会使语言更有文采,内容更丰富,从而得到“有文采”的发展等级分。请看下面的例文:
      
      有希望就有远方
      在明亮的灯光下,伴随着树木摇曳的影子,我一口气读完了刚买回不久的 《 雾都孤儿 》 。这本书是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写的,主要讲述的是孤儿奥利弗遭受寄养所的折磨、棺材铺的毒打后,只身前往伦敦,又不幸落入贼窝,经过几番周折,终于在一些好心人的帮助下夺回了遗产,解开了身世之谜的故事。合上书,映入眼帘的是书上的一幅画,画上画着: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一个男孩走在一条乡间小路上,那男孩穿得破烂不堪,衣服上打满了补丁,头发凌乱,神情疲惫而坚定,给人一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感觉。他的嘴角流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是舒心的笑?傲慢的笑?还是 …… 我不知道。远处隐约有一团光,那男孩大步流星地往那边走,他深知:有光就有希望,有希望就有远方。他的胸膛中燃起一团火,我知道,那是希望之火,一个从小就受尽虐待的男孩是多么渴望得到光明和温暖啊!他就是这样坚定不移地往前走。他坚信:自己一定能得到光明。这一刻,我被震撼了,被这种执著的精神所震撼了,想不到这个饱受迫害的男孩竟然拥有这么美好的精神。是的,执著,靠的是那团希望之火。
      我再细看这幅画,发现在那个男孩的前面赫然有几块大大小小的石头,想必就是人们常说的“拦路虎”“绊脚石”了,男孩也瞅见了它们,脸上丝毫没有畏惧之色,依然镇定自若、从容不迫,我打心眼儿里佩服他。是啊,在人生的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生活和命运也不可能公平,但只要内心充满希望,以顽强的意志和非凡的韧劲去战胜困难,生命就会产生奇迹。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心中没有希望。希望也就是坚定的信念,没有了希望,也失去了目标,生活也没有了意义。
      我以前干什么事情都没信心,“我不行”成了我的口头禅,遇到什么困难都只是叹口气,根本不敢面对困难,更别说是战胜了,甚至对考试也没什么信心,虽然我的成绩并不是很差。
      读了这本书后,我决心跟以前那个胆小怕事的自己告别,做一个内心充满希望、做任何事情都有信心的我。有希望就有远方,只要我们内心充满希望,胜利就在眼前,让我们跟着希望,向前!向前!
      
      这是一篇中学生作文。小作者用自己读书的片段经历,把一个抽象的大话题,写成一个自己如何改变自己的小故事,具体描写了自己由怯懦到树立信心的心路历程,有理有据,化抽象为具体,读来没有一点空洞的感觉。这篇文章可以看成是他读《雾都孤儿》的读后感,不同的是,作者只选取了一个对自己影响最大的方面,就把“种植希望”这个抽象的话题落到了实处。
      那么,用什么方法可以在写文章时达到化虚为实的目的呢?首先我们要知道,所谓“虚实”,就写作方法而言,详细为实,简略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就表现对象而言,景为实,情为虚;眼见为实,想象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理解了这些,也就找到了化虚为实的突破口。针对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写作能力,我们认为最常见也最容易掌握的化虚为实的方法有两点:
      一、抓住特征运用比喻等修辞进行细致描写,借景(物)抒情,托物言志
      我们写文章首要的一点,当然还是立足于写实。写真实的事物、真实的事件、真实的人和社会。用实在的有形的事物来表现虚幻的无形的东西,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象。
      写实,可以采用正面直接描摹的方法,讲求形似,传神地表现事物的形象特征,但是事实上,除了游记等写景文章外,我们写事物的文章,往往是景为情设,物为情设;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在这里,景、物为实,情感为虚。也就是说要借景(物)抒情的情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要将这种虚表现出来,就得化情为景(物)、化虚为实。教材中选入的《爱莲说》这篇文章,是借物抒情的典范之作。作品抓住了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一形象特征,含蓄地表达了自己追求莲一样洁身自好及正直的人生境界,是自我人格的象征。读完了《爱莲说》,我们眼前闪现的是一个人的性格品质,这就达到了借物抒情的最高境界。我们来赏读一篇百读不厌的学生作品:
      
      玉兰
      是雪花缀满枝头,这般晶莹洁白?是白云在此逗留,如此婀娜多姿?哦!她比雪花更圣洁,比白云更端庄――她是盛开的玉兰花!人间的美丽之花!
      昨日,枝头上只有毛茸茸的花蕾,一夜春风,花蕾个个绽开,硕大的花朵给大地带来一片生机,春色降临人间了!
      晨曦中,玉兰披上一袭轻纱,霞光轻抹,五色缤纷,好像天上飘下的云彩。休息时坐在树下,举目仰视,蔚蓝独特。洁白的花,自由的风,快乐的鸟,这一切神奇地组成了一幅绝妙的图画。衬在玉兰后面的天空如平静清澈的湖面,洁白的花朵像一群纯洁的天鹅,风在她们前后欢呼,鸟儿为她们伴奏,她们在湖面翩翩起舞。
      月白风清之夜玉兰感受着月光的爱抚,亭亭玉立地在深蓝的天际下,素雅、娴静,她似下凡的广寒仙子。
      娇柔的花瓣,优美的花形,纯洁的颜色,构成一朵朵圣洁美丽的玉兰花。她的确是天宫神将用洁白无瑕的美玉琢成的稀世珍品:她如国色天香的牡丹一样奔放,又如凌波仙子一样飘逸,她比荷花更秀丽细腻,比菊花更朴实亲切。可是她在人间逗留的时间不长,仅仅几天就先后凋谢。一霎时,洁白的花瓣散落一地,常引起人们的怜惜。然而她的神韵依然浮现在人们的脑海里――她已把美好的形象镌刻在人们心间。
      我爱玉兰,爱她纯洁高雅,弃妖媚之色,去轻佻之态,无意与群芳争艳,不惹蜂蝶狂舞。她不选择在温暖舒适的暮春中吐艳,却在冷雨中挺立,在寒风中怒发。无论高坠枝头,还是飘落在地,始终保持着一尘不染的品格。即使埋入泥土,也是一片芳心,洁白无瑕。她以自身的形象,启示人们制定生活的准则。
      人的生命之花,也和大自然里的花朵一样色彩繁多,姿态各异。如果长久开放的生命之花终会被污泥沾染,那我愿为保持自己的本色而悄然离去。人虽不能都成为具有伟大功绩的英雄,却都应该并且能够像玉兰一样高尚朴实、圣洁无邪。为了装扮出人间美好的春天,即使遭受风雨摧残,“零落成泥碾作尘”,也仍然会在人间留下“香如故”。
      愿人间开满洁白的玉兰花,愿人们的心灵似玉兰般圣洁无瑕!
      这篇作品文思飞扬,风行水面,句句珠玑。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对偶、疑问、感叹等句式,生动形象,极富感染力。更重要的是,玉兰花俨然成为了一尘不染、圣洁美丽的象征。在作者的笔下,花的性格与人的高尚品质吻合得浑然天成。小作者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对玉兰的由衷赞美。但是如果作者的立意只是停留在对花的描写与赞美上,而没有后面的借物抒情,相信是不能达到文质兼美的效果的。
      二、调动想象联想,借物喻人
      杨朔的散文《荔枝蜜》(人教版初二教材)中,开头只是叙写我不喜欢蜜蜂,随后在行文中,叙述了我自己爱吃蜂蜜,去养蜂场看蜜蜂的事,看到了蜜蜂后他不禁赞叹了小蜜蜂身上的勤劳品质。但是文章的立意由他的联想而升华并深刻得多了,文章这样写道:
      透过荔枝树林,我沉吟地望着远远的田野,那儿正有农民立在水田里,辛辛勤勤地分秧插秧。他们正用劳力建设自己的生活,实际也是在酿蜜――为自己,为别人,也为后世子孙酿造着生活的蜜。
      通过一个“望”字,作者由蜜蜂联想到了农民,把单纯的赞美蜜蜂,转变为赞美一类人。实际上,这是作者精心安排的结果,他借助蜂蜜、蜜蜂这些事物,几经变化,欲扬先抑,最后达到了自己的真实目的――把本来没什么吸引人的赞美农民这一主题写得风生水起,一波三折。
      借物喻人这样的文章,如果只写物,未免单薄,如果开门见山地抒情,又很突兀,没有依托。只要能调动联想和想象,就能从平常的事物中升华出美点,使文章的立意高远深刻,恰当地运用,就能将物和情感交融在一起,并浑然一体,如行云流水般自然合理,又使文章思路波澜曲折。同时,又由于有“虚”的情的存在,使文章意蕴厚重。
      当然,要想真正利用好化虚为实的方法,还要靠同学们在平时学习好语文知识,打好扎实的基本功,积累辞藻,运用修辞语法、布局谋篇之法,积累立意运思之道。博采众长,揣摩诗歌炼字之工,咀嚼美文意境之妙,养成想象和联想的习惯,最重要的一点还是要有爱心,要有对社会人生和大自然的发自内心的情感和独特感悟。如果这样,我们写文章就不愁没有内容、没有高度了,相反,学会了化虚为实,我们就可以“一粒沙里见世界”,运筹帷幄,在写作中得心应手。

    相关热词搜索: 墨香 氤氲 行云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