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作文 > 正文

    比较优势理论在都市农业中的个案研究

    时间:2020-11-14 08:13:44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随着我国大部分省会城市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都市农业在我国许多城市的发展规划和远景目标中,作用越发显著。文章从我国都市农业的内涵入手,运用比较优势理论对昆明市西山区都市农业的发展进行了实例研究,并提出了空间布局的建议,最后得出各大城市必须因地制宜、依托自身比较优势,探索独具特色的都市农业发展模式的结论。
     
        关键词:都市农业;
    工业化和城市化;
    比较优势理论
     
        都市圈中的农业由于受工业化和城市快速扩张的影响,其发展必须突破现有传统农业的发展模式,走都市农业的发展道路。都市农业的发展道路,实质就是农业生产经营市场化和社会化导向的结合,这决定了在农业生产经营中必须追求商业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平衡。
     
        一、我国都市农业的内涵以及比较优势理论的贡献
     
        (一)我国都市农业的内涵
     
        我国都市农业概念的首次提出于20世纪90年代初上海农科院在国内首次召开的都市农业国际(中日)研讨会。由于起源和发展历程的不同,我国都市农业的概念与西方有着本质的区别。我国的都市农业一般是指位于城市周边地区,在城乡边界模糊地区发展起来的、可为都市居民提供绿色、安全的优质农副产品和优美生态环境的高度集约化、多功能化的农业,通常是在城市快速扩张过程中,由城郊型传统农业向城市型现代农业转变过程中发展演变而来。因此可以说都市农业在空间范围上是一种都市边的农业。
     
        我国都市农业概念的内涵,应是从市场定位角度出发、针对都市市场的农业,而非是地理角度上的都市中的农业。可见,我国都市农业并非是地域经济上的概念,而应该是一个市场导向的概念。
     
        (二)比较优势理论对都市农业发展的贡献
     
        “绝对比较优势”理论是由18世纪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的,他的理论实质上描述了生产技术的绝对差异,即当每个人生产技术存在绝对差异时,如果每个人都专门生产自己擅长的产品而去交换自己不擅长生产的产品,这样每一方都会获益,社会劳动生产率将会提高而产品的成本则会降低;
    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提出的“相对比较优势”理论是对斯密的理论的发展和充实,李嘉图认为,只要生产技术存在相对差别,就会出现生产在机会成本上的差异,从而使个人或群体在不同的产品上具有相对比较优势;
    现代“资源配置”理论则认为,产品的相对成本不仅可以由技术差异决定,也可以由要素比例和要素的稀缺程度决定,在劳动力相对充裕的地区,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成本就相对较低,而在资本相对富足的地区,资本密集型产品就更具有比较优势。
     
        运用比较优势理论分析我国都市农业,不难看出一些共性的问题。首先,城市化的过程不可避免地加剧了耕地减少的形势,与普通农业区相比,市郊农业区土地资源处于劣势,都市农业应该尽量避免发展土地密集型产品。其次,都市农业发展所依托的大城市工业化程度基本都处于中、后期阶段,城市的资本和技术处于相对比较优势地位,科技农业、精准农业、设施农业等资本、技术密集型农产品潜力巨大。再次,大城市郊区人多地少的现状,客观上形成了劳动力资源的相对比较优势,这不但为发展劳动密集型产品,如蔬菜、水果、花卉等提供了人力资源,也为配套服务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现在各大城市郊区纷纷推出的科技农业、观光农业、体验农业等,都是发挥其比较优势的体现。
     
        二、比较优势理论在昆明西山区都市农业发展中的个案研究
     
        本文以比较优势理论在都市农业中的应用为主线,在这里避开比较优势理论的局限性不谈,因为每个经济理论的发展都是从假设多到假设少、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不管是“绝对比较优势”理论、“相对比较优势”理论还是现代“资源配置”理论,经济理论的本身也是在实践中得以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仅以昆明西山区为例,原因在于经济理论的运用必须是一个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过程,不仅每个城市的基本情况不同,甚至同一城市的每个区、每个区的每个乡镇也各有自身不同的比较优势。
     
        (一)西山区发展都市农业的潜力
     
        1、西山区发展都市农业的比较优势。与昆明其他城区相比,西山区在发展都市农业方面的比较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区位优势。西山区位于昆明市主城西南部,省城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一部份。城区面积大,城乡融合面广、城乡界限不明显,消费市场大。区内驻有中央、省、市国家机关、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大型企业250余家,既是昆明市核心区,又是昆明主城西区发展空间较大的都市农业区。优越的地理条件和便捷的水陆交通,为农产品外销,农业招商引资,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的发展创造了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2)产业发展基础优势。近年来西山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以城市带动农村,农村服务城市,大力发展以“农家乐”为载体的山村生态旅游休闲农业,以农业科技示范园为窗口的观光农业,以设施农业为龙头的现代高效农业。初步形成了独具西山区特色的团结苹果、火腿、老酱、葵子油、花椒油、富善草莓、海口西瓜、“水森源”生态蔬菜,“子弟”和“天使”土豆片等名、特、优、新农产品知名品牌,有力地推进了农业产业化进程。(3)旅游景区景点较多,生态环境较好。西山区有92%的山区面积,森林覆盖率达57.6%,生态环境较好,农业和生物品种资源丰富,拥有名胜古迹和旅游景区景点20余处。随着现代新昆明建设和城市化进程步伐的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西山区作为都市后花园地位的显现,为生态农业和都市休闲农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有猫猫箐农家乐旅游和团结观光旅游发展的成功基础及经验供借鉴,团结镇已成为国务院确定的全国10个生态旅游试点乡之一。
     
        2、西山区已经具备发展都市农业的特征。随着昆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西山区现有的农业基础、综合实力及农业内部结构,使得西山区已经具备了发展都市农业的基础。主要体现在:(1)西山区城乡发展的具有一体性和同一性。西山区3个乡镇均位于昆明市周边,无论是种植业、畜牧业、农产品加工业、还是乡村旅游业,都以满足市区的需要为生产经营的主要目的,并为此服务。(2)西山区农业发展已经突破生产性内涵。随着3个乡镇种植结构的优化和特色产业的发展,西山区农业除了具有生产、经济功能以外,同时具有生态观光和社会文化等功能,并且围绕都市经济中的主体第三产业来寻找都市农业的发展契机与机遇,全方位、多渠道积极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3)西山区农业发展表现出集约化趋势。西山区现有农业资源条件明显不同于其他地区,西山区现有农产品中科学技术应用较为广泛,农产品的种类多,附加值大。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市场化、农业生产具有区域化格局、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高,部分地区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
     
        (二)西山区发展都市农业的空间布局
     
        西山区在已有的特色产业基础上,应该在宏观上总体规划,营造良好环境,制定农业产业区域空间布局与总体规划,积极推广“一镇一特色、一村一特产”,防止过度竞争、提高市场集中度,保证市场占有率和经济效益。通过对3个乡镇农业特色研究,建议将全区农业划分为以下3大农业功能区:
     
        1、团结精品特色农业区。目前西山区农业生态旅游中,团结旅游小镇作为成功案例已经具有良好的口碑,对外来游客有较强的吸引力。整合全镇资源特色,团结镇农业生产在全区的比较优势主要在药材、水果和畜牧业3个方面,其中药材全区唯团结镇独有,园林水果产量占全区总产量的67.4%,畜牧业也占到全区的61.7%。建议把主要特色产业的生产基地充分利用起来,作为配合农业生态旅游的景区来建设,使之成为生态农业观光园区(观光果园、观光农场等),使其在进行经济生产的同时,附加旅游开发价值,从而促进全镇农业经济效益的全面提高,把团结镇发展成为与城市发展相配套的精品特色农业区。
     
        2、碧鸡环湖生态农业区。碧鸡镇在全区3个乡镇中,种植业和畜牧业比重最低,特色产品主要是草莓和花卉。截止2007年底,碧鸡镇草莓产量136吨,属于该镇特产;
    花卉种植面积52公顷,占全区总种植面积的51.2%。碧鸡镇在全区的比较优势在于生态环境最好,林业收入最高,截至2007年底全镇林业收入达到835万元,占到全区林业总收入的60%,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建议充分发挥该镇资源优势,依托现有的旅游资源,以发展生态农业作为切入点,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平衡,努力建成全区苗木基地、花卉生产基地,同时加快推进滇池西岸湖滨生态带建设,逐步把碧鸡镇发展成环湖生态农业区。
     
        3、海口高新农业示范园区。海口镇围绕工业园区建设,发展服务工业型都市农业。海口镇在种植业和畜牧业方面仍然具有一定规模,蔬菜、瓜果的种植面积连续几年超过团结、碧鸡两个乡镇,2007年底蔬菜、瓜果种植面积达到924公顷,应当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相对较为丰富的优势,提供充实的菜篮子和果袋子;
    海口镇的乡镇办企业收入连续几年稳居西山区3个乡镇之首,2007年全镇乡镇企业收入达到143929万元。因此继续大力引进和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能够有效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建议采取发展特色型“卫星园区”的方式,搭建工业发展平台,抓工业功能区建设,把城市的生产功能延伸到农村,形成海口高新农业示范园区。
     
        三、结论与启示
     
        上海市和北京市曾经借鉴了日本的成功经验,都市农业的发展卓有成效,现阶段,随着我国其他主要城市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各大城市也纷纷学习上海和北京,相继推出了一系列发展都市经济的政策和规划,提出发展都市农业的战略首先应该满足发展都市经济的条件,即城市的发展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
    每个城市发展都市农业都应该是个案研究,甚至要细化到每个区、每个乡镇,应该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分析自身的比较优势,才能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和措施;
    最后,政府应该在宏观上总体规划,尽可能做到“一乡一特产、一村一特色”,提高市场集中度,确保市场占有率和经济效益。
     
        发展都市农业的要求是在工业化与城市化高度发展(工业化中、后期)的过程中提出来的,在目前我国加速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发展都市农业的意义在于都市周边的农业不仅具有提供生鲜、加工食品的生产性功能,还具有保护城市生态环境、为市民提供绿色观光休闲场所的功能,而且都市农业也是缩小城乡差别、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途径。在这种地带,经营农业会有相对高的经营成本和更高的机会成本,因而单纯农业经营的相对比较利益会低于经营其他行业。这就要求城市必须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推出独具特色的模式发展都市农业,以改变单纯农产品的经营格局,形成物质产品与服务产品相结合的高投入、高成本、高产出、高效益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凌耀初,胡月晓.都市农业产业定位问题研究[J].山东经济,2006(4).
        2、方志权,吴方卫.城市化进程与都市农业发展[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3、昆明市西山区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分析[Z].西山区统计局,2008(10).
        4、昆明市西山区统计年鉴[Z].西山区统计局,2005-2007.
        5、张放,张士良.都市农业与可持续发展[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陈帅,云南大学发展研究院;
    杨岗,云南大学发展研究院;
    张英,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  
    相关热词搜索: 个案 比较优势 理论 农业 研究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