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作文 > 正文

    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建设必须澄清的六种认识

    时间:2020-10-21 08:12:55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必须澄清的几种模糊认识(六种)  

    一是“对立”论。有的人总是拿“发展是硬道理”为借口,片面地认为“反腐败会阻碍地方经济发展”,甚至有人还认为“腐败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润滑剂”等谬论,把改革开放、经济建设与反腐败对立起来,认为“经济要上,反腐败要让”、“经济要上,纪律要让”。片面强调,要创造一个好的开放、发展的软环境,执纪执法部门就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有这样,干部才敢闯、敢干,企业家才能干得放心、干得开心。持这种观点的人,没有看到反腐败斗争与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相互协调、同步推进的关系。事实证明,廉政是经济发展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反腐倡廉,能够清除经济发展的“蛀虫”,保证市场经济有序运行,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推动改革的顺利进行。试想,一个贪污腐败盛行的地方,人民的心哪能谋到发展上?干部的神哪能聚到建设上?经济怎能跨越发展?  

    二是“腐败难免”论。有人片面强调腐败现象产生的必然性,认为,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历史和上百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使剥削阶级思想在中国产生了广泛影响,腐败是一根剪不断的脐带。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腐败就更难避免,这就如打开窗户,在透进新鲜空气的同时,蚊子、苍蝇也会跟着飞进来一样。有的人甚至认为腐败是发展市场经济应付出的代价,对腐败问题的发生不应大惊小怪,要反也是反不尽的。由于对腐败现象必然性的认同,一些人对腐败分子表现出惊人的容忍甚至同情,产生了不那么痛恨的感觉,这是十分危险的。  

    三是“一查就灵”论。有人认为,我们党制定的反腐败方针政策不够狠,只要声势浩大、雷厉风行抓一批,杀一批,即可“杀一儆百”,一招见效,不需要采取任何其他措施。多年来反腐败斗争的实践告诉我们,反腐败工作必须要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纪委组织协调、依靠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必须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基本方针。如果只注重大案要案的查处,只采取严厉惩治这一种手段,可能会见效一时,但一些腐败问题不可能铲除,结果往往是查不胜查,打不胜打。   

    四是“腐败分子越查越多”论。有人看到近年来查处了很多腐败分子,就发出疑问:“反腐败反了这么多年,怎么腐败分子职务越查越高,金额越查越大?”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反腐败斗争步步深入,取得了一个个阶段性的胜利,查处了一些震惊全国的大案要案。但是,查处了大案要案,并不代表就可以一劳永逸,也不代表就可以把腐败分子一网打尽。反腐败斗争是一个长期过程。事实上,通过查处腐败分子,特别是通过查办大案要案,有效地震慑了腐败分子,对胆敢以身试法的人起到预防犯罪的作用。  

    五是“教育无用”论。在一些人看来,抓对党员干部的拒腐防变教育不是一种真功夫,而是做一些花拳绣腿的无用功。他们不知道,中共中央颁布的“惩防体系实施纲要”中已经明确,教育是基础、制度是保证、监督是关键,三者统一于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中,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教育是制度和监督的重要前提、基础和补充。制度是教育和监督的价值体现和有效载体。监督是教育和制度的最终体现和关键环节。教育起着基础性作用,离开教育,制度再好也难以执行,监督再严恐怕也难以奏效。实践证明,再好的法规制度,再有力的监督都会存在漏洞或不足。如果缺乏良好的思想政治和理想信念教育、反腐倡廉和党纪法规教育、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教育,一些人就会寻找制度上的漏洞,监督中的盲点,为自己“寻租”。同时没有以制度作保证的教育是盲目的教育,没有以制度为载体的监督是软弱的监督,没有全方位、强有力的监督教育容易流于形式,权力也难以沿着制度的轨道正确行使。教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慢功夫,不可能立竿见影,药到病除。教育这个基础打牢了,党员干部筑牢了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和党纪国法防线,就能从根本上防止腐败,制度和监督发挥作用才有可靠保证。  

    六是“只要干实事,腐败一点没啥”论。有的人自我迁就,认为“干大事者可以不拘小节”,“只要经济发展了,部门工作有成绩了,腐败一点也没啥”。因此,“工作并腐败着”的现象时有发生。可是分析一下腐败分子的蜕变史,哪个一开始就“狮子大张口”?而往往在第一次面对不义之财时都是忐忑不安,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最终经不住诱惑,以“仅此一次,下不为例”为由自己宽慰;
    初次染指尝到“甜头”后,发现一切太平,又以“己有先例,没啥可怕”为由为自己壮胆,结果“畏口”越来越大,逐渐私欲膨胀,得寸进尺,酿成大错。因此,一个干部只要开始腐败了,他是不会再诚心诚意为百姓干实事的。他会很关注地做那些对他自己更有利可图的事,而且,他“工作着”的主要目的是“掩盖罪行”,为更大规模的贪污腐败打基础。(贵州省交通厅原厅长卢万里就是明显的例证,他在自供时说:我是一个人格分离的人,一方面背着人搞贪污贿赂,另一方面又拼命工作,尽量把工作做好,让工作成绩来掩盖我的罪行。)任何一个人走上违纪违法甚至犯罪的道路,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当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必然会发生质的变化。  

    我们常说: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上“长病”必然带来肌体的“病变”,加之思想上的病的形成,往往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不知不觉。有一个著名的“青蛙实验”不知大家可知晓。实验者将一只活蹦乱跳的青蛙突然丢进沸腾的油锅里,这只青蛙遇到突如其来的强烈刺激,反应敏捷,瞬间产生了极强的爆发力,奋力一跃,跳出油锅,青蛙死里逃生,而且身体损伤无几。时隔半小时,实验者又把那只活蹦乱跳的青蛙放进同样大小盛着冷水的锅里,慢慢在锅底生火加热。起初,“不谙(an熟悉)人事”的青蛙在冷热适宜的温水中无忧无虑地畅游,陶醉在尽情的享受之中。继而,水温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升高了,贪婪的青蛙丝毫没有“觉悟”。等它忍耐不住热水的烫煮时,为时已晚,全身麻木,大脑失控,四肢瘫软,再也无力作出激烈地反应而跃出水锅,在舒舒服服中成了“牺牲品”。同一只青蛙,两种不同的环境、条件,做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答卷”。由此,我们不难想象腐败分子的蜕变过程,与青蛙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当初在“突变”中还能够“把握”自己,但在思想出现滑坡的“渐变”中就不能自拔,最终成了金钱、美色的“俘虏”。因此,作为一名领导干部特别是刚刚走上领导岗位的年轻干部,要时刻牢记“青蛙实验”,警钟长鸣,千万别“贪”。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