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祝福语 > 正文

    森林重庆建设论文

    时间:2020-12-15 08:09:30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  要:“森林重庆”决策有着坚实的政策依据、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它符合党中央的“314”总体部署,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符合重庆的市情民意。森林工程是一项系统的生态工程、庞大的产业工程,它的实施可能面临观念、绿化用地、技术和管理、资金和人力等方面的困难。“森林重庆”建设应加强宣传,探索“绿色GDP”考核标准;
    拓展绿化空间,进行全方位立体绿化;
    合理规划与设计,科学种植与管理;
    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形成政府与社会共建的格局。

    关键词:“森林重庆”  绿色“GDP”  立体绿化  林权改革

     

    去年7月,市委三届三次全委会提出“五个重庆”的战略决策,“森林重庆”便是其中之一。去年8月,市委市府正式启动了森林工程,全力打造森林重庆。

    “森林重庆”一经提出便得到舆论热议和重庆市民好评。笔者认为,“森林重庆”之所以好评如潮,原因在于它有坚实的政策、理论和现实依据,它符合党中央的“314”总体部署,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符合重庆的市情民意。“森林重庆”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它的实施面临观念、绿化空间、技术和管理、资金和人力等方面的困难。“森林重庆”建设应加强宣传,探索“绿色GDP”考核标准;
    拓展绿化空间,进行全方位立体绿化;
    合理规划与设计,科学种植与管理;
    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形成政府与社会共建的格局。

    一、立论之基

    (一)“森林重庆”的政策基础——“314”总体战略部署

    自胡锦涛总书记为重庆发展作出“314”总体部署以来,“314”总体部署就成为重庆发展最重要的纲领,并成为衡量重庆各项工作的重要“国尺”。“森林重庆”符合“314”总体战略部署,这意味着“森林重庆”的实施将获得极大的政策支持,进而获得资金、技术和管理方面的支持。

    首先,“森林重庆”对“三大定位”作出了积极的反应、明确的回答。作为一个大城市带大农村、经济基础薄弱的直辖市,重庆要加快建成“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就必须要注入新的经济兴奋点和增长点,而“森林重庆”的8万多平方公里林木经济,可望给未来重庆带来发展森林产业的契机,此外,重庆山川秀丽、江河纵横,森林搞得好,还将带动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重庆要成为“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必须先有“良巢”才能引来“凤凰”,而实施“森林重庆”则将大大提升城市形象和城市品位,对招商引资、吸引外来投资、发展外向型经济大有裨益;
    “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是重庆发展的一个重点,而实施“森林重庆”中“让农民通过种树年年受益”,便是对“实施城乡统筹”最直接、最明显的诠释。

    其次,“森林重庆”对“314”总体部署中“一大目标”——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社会——中“人居环境”这最关键要素作出了科学规划。在其他省市还没有开始“森林工程”之前、“森林重庆”率先在整个重庆山河上“漫山遍野种树”,把城市建设成“园林”、把农村森林建设成农民“摇钱树”的同时,改善地方小气候,改善与人密切相关的水、空气、环境、食物、运动和心态,为率先实现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人居环境基础。

    最后,“森林重庆”可以被看为是完成“四大任务”的一个具体行动。从第一个任务来看,重庆从农村到城市都全面实施“森林重庆”,从林木产业经济角度可以加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力度;
    从第二个任务来看,“森林重庆”完全可以转变重庆地方的经济增长方式,加快重庆这个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革步伐;
    从第三个任务来看,“森林重庆”实施5-10年后,能稳定、持续增加农民收入,为进一步解决民生问题、构建和谐社会打基础;
    从第四个任务来看,“森林重庆”在改善重庆城市宜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同时,也将促进重庆城市的科学、生态建设,促进重庆城市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森林重庆”的理论基础——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在总结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吸取了世界上其他国家在发展进程中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在当今的时代条件下,科学发展观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森林重庆”正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成果。

    1.“森林重庆”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根据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对可持续发展的界定,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就是资源的持续利用和生态系统可持续性的保持。这些年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经济的快速增长却是建立在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的外延粗放型基础上的,资源大量浪费、环境污染严重、生态遭到破坏。如果这种以环境恶化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模式不加以改变,我们留给子孙后代的将是一个满目苍痍、千疮百孔的环境。

    “森林重庆”开创了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森林重庆”绝非简单的环境绿化和美化,它最终的落脚点仍在发展二字,只是这种发展是从改善重庆的生态入手,走的是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森林重庆” 有两大主题——“创建森林城市,致富巴渝农村”。通过在城市植树造林,让重庆城变得凉爽宜居。环境改善了,城市面貌更新了,各种经济要素都会加速流入,经济效益也就体现出来了。通过在农村植树造林,木材加工、干鲜水果、花圃苗圃等林业经济也会发展起来。重庆山川秀丽、江河纵横,森林搞得好,除了森林本身带来的经济效益外,还将带动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森林重庆”建设本身也是一种经济建设。尤其是在当前内需不足、经济不景气之时,大规模的植树造林,可以解决一部分人的就业;
    大规模的政府投资,可以拉动内需。因此,“森林重庆”不仅是环境保护问题,而且是经济发展问题,农民致富问题。按照“森林重庆”的思路发展下去,若干年后,我们除了享受富足的物质生活外,还能留给子孙后代一片青山绿水。

    2.“森林重庆”符合以人为本的理念

    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人的需求是多元的,而且是有层次的,随着社会的发展,需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作为工业文明的产物,城市集中了大量社会物质财富、人类智慧和古今文明;
    同时也集中了当代人类的各种矛盾,产生了所谓的城市病,诸如城市的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地面沉降、噪音污染、热岛效应等,这些都严重阻碍了城市所具有的社会、经济和环境功能的正常发挥,甚至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危害。对于城市居民而言,在一定的物质需求得到满足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需求日益迫切。对于广大农村地区,由于人口密度小,工业污染轻,生态环境压力并不像城市那么大,而发展生产、脱贫致富是他们最迫切的需求。

    “森林重庆”既要在主城增加绿地,建设园林之城;
    又要把农村山地、坡地植树成林。还要搞速生丰产林,让农民通过种树年年受益。城市森林能净化空气、调节和改善小气候、涵养水源、减少噪音、防灾减灾、改善生态景观,为城市居民营造一个优美舒适的居住环境;
    通过建设一些列森林文化项目(见表1),还能陶冶人的情操、培养人的品格、提高人的创新能力、推进人的身心情全面发展,这些不正是城市居民的迫切需求吗?“森林重庆”工程在农村植树造林,把荒山、秃山变成秀山、宝山,让农民通过种树脱贫致富,这不正是广大农民的期盼吗?“森林重庆”反映了广大群众的愿望和利益,并努力将森林建设的成果惠及所有的市民,这不正是以人为本的表现吗?

    表1  重庆森林文化建设项目规划

    建设项目

    数量

    森林公园

    50个

    农家森林公园

    100个

    湿地公园

    10个

    生态科普基地

    30个

    义务植树基地

    40个

    纪念林基地

    40个

    古树名木保护点

    1000个

    3. “森林重庆”统筹城乡发展

    “森林重庆”的“重庆”二字并不是指重庆主城,而是指城乡在内的8万平方公里国土,这也是重庆的森林建设与其他许多城市倡导的森林建设的最大区别。重庆是一个大城市与大农村并存、二元经济结构十分突出的直辖市。因此,对重庆来说,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大城市带大农村,尤其具有特殊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森林重庆”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大城市带大农村的重要举措。“森林重庆”的城乡统筹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统筹城乡经济发展。通过实施农村森林工程,将林业生态建设与林业产业基地建设有机结合,可以唤醒沉睡的大山,充分发掘山区广阔的山场资源,有效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土地生产效益,实现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尽快扭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通过实施农村森林工程,让农村的劳动力、生态资源优势与城市的资金、技术、人才相结合,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与配置。

    统筹城乡生态环境。在生态环境方面,农村的条件要比城市优越。通过实施城市森林工程,保护和恢复城市生态系统,构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实现城乡绿化一体化。

    (三)“森林重庆”的现实基础——市情民意

    1.重庆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坡地面积较大。这种地理特征决定了重庆地区在种植粮油方面缺乏比较优势,而植树造林则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土地的经济效益,才能把荒山、穷山变成“秀山”、“宝山”。就如薄熙来书记所说:“重庆有75%的面积是山地和丘陵,平坝只占7%,如果不把这75%的山地、丘陵‘唤醒’,让它们也发挥经济和社会效益,那我们再使劲、重庆再进步,也只是局限在1/4的国土面积上,舞台和空间就很有限,当然也就谈不上思想解放。”

    2.重庆域内江河纵横,水资源丰富。重庆境内有长江、嘉陵江、乌江、涪江、綦江、大宁河等河流。重庆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有夏热冬暖,光热同季,无霜期长,雨量充沛,湿润多阴等特点。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森林与水是不可分的整体,森林因为有水而郁郁葱葱,水因为有森林而清水长流。重庆丰富的水资源可以使林网和水网一体化,形成“林水相依、林水相连、依水建林、以林涵水”的生态系统。

    3.重庆夏季气候炎热,是中国有名的“三大火炉”之一。特别是2006年大旱,40度以上的高温持续了一个多月,最高气温竟达45度,让重庆市民深受“火炉”之苦。如何才能“凉快”一点,这可是重庆人的渴望。通过建设“森林重庆”改变重庆的小气候,使重庆郁郁葱葱,处处阴凉,氧气充足,温度适宜,这道出了三千万重庆市民的心声。

    二、实施之难

    (一)观念存在诸多误区

    某些地方的领导干部在政绩观的驱使下,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大量的大树古树进城就是这种心态的典型表现。这种以牺牲农村或山区自然环境为代价,来换取城市的人造形象,无异于“杀鸡取卵”,也是恶意曲解“森林重庆”的目标。“森林重庆”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工程,是一个需要实实在在付出艰辛劳动和从长计议的大工程,它不需要短期行为,不需要面子工程。

    还有一些地方的领导干部未能将“森林重庆”建设与本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要么对“森林重庆”建设不以为然,要么脱离实际照搬照抄其他地方的模式,要么唯领导喜好是从。“森林工程”是一项技术性非常强的工程,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否则会偏离“森林重庆”的目标,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在广大农村地区,大部分农民还是以农耕为主,许多家庭基本处于自给自足的状态,或者是出于劳作的惯性,或者是出于对林业技术的陌生,或者是出于对林产品市场风险的担忧,他们对待林业经济的态度还难以转变,因此植树造林的积极性还不高。如何澄清“森林重庆”的科学内涵,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成为“森林重庆”建设的一大难点。

    (二)城市绿化空间有限

    图 1  绿地、绿化覆盖率与建成区面积的比例

     

    7

    38

    100

    0

    20

    40

    60

    80

    100

    120

    绿地

    绿化覆盖率

    建成区面积

    系列1


    “森林重庆”的目标之一是,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由30%提高到38%,主城九区建成国家森林城市。目前重庆城市森林绿化地被不断蚕食,城市建设密度、人口密度却逐年增加,造成重庆城市绿化用地十分紧张。据统计,2007年重庆城镇建成区面积为872.70万平方公里,而绿地仅65.88万平方公里,仅占建成区面积的7.5%左右。要实现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8%的目标,光在绿地上下功夫还远远不够,如何拓展绿化空间、提升单位面积的生态效益成为建设“森林重庆”的一大难点。

     

    (三)技术和管理面临挑战

    未来10年,重庆要新造、改造2100万亩森林,新建18万亩城市绿地,如此大规模的造林工程,对我们的技术和管理带来了严峻的考验。目前,在“森林重庆”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误区,如大量引入外来景观树种,乡土树种重用不够;
    不惜重金将野生树木甚至名木古树移栽进城;
    林地类型单一,结构配置不尽合理;
    城市绿化造林近自然化程度不高;
    重建设、轻管理,在建设施工过程中,对树木只重浇水,以满足其成活,而很少施肥、追肥及防治病虫害。因此,探索科学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建设节约高效型“森林重庆”也成为一大难题。

    (四)资金和人力不足

    “森林重庆”建设预计耗资480亿元,对重庆这样一个欠发达地区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投资。而且,森林工程的建设和管理也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如此庞大的森林工程,单纯依*政府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如何拓宽融资渠道,吸纳社会力量参与也是一大难点。

    三、建设之策

    (一)强化宣传活动,探索“绿色GDP”考核标准

    到目前为止,许多人对“森林重庆”的内涵还未能深刻理解和认识,为此,决策部门应充分利用电视、广播、宣传栏,开辟森林重庆建设专栏,加大对“森林重庆”的宣传力度,使广大干部和群众真正了解“森林重庆”建设的重要性和可能性。及时曝光“森林重庆”实施过程中的一些错误做法,及时肃清一些干部的错误观念,使他们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和发展观。对于广大群众,在城镇要积极开展以“普及生态知识,倡导生态文明”为核心的各类主题活动,不断增强全市人民的生态文明意识。在农村要多宣讲林业致富的事例,多进行林业知识的培训,鼓励农民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向荒山要效益,使植树造林成为农民的自觉行动。

    森林建设过程中出现各种误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目前的领导干部考核主要以GDP作为主要考核指标。由于森林工程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长期工程,森林工程建设可能在短期内影响地方的GDP。为了有效推行森林工程,应该改变以GDP论英雄的考评标准,积极探索“绿色GDP”考核标准。所谓绿色GDP,就是指GDP总量减去环境资源成本和环境资源保护服务费用后的余额。我们知道,森林建设能降低减数的数值从而增加绿色GDP的总量。

    (二)拓展城市绿化空间,进行全方位的城市立体绿化

    立体绿化,就是在基本不占用地面资源的情况下,充分利用空间,在屋顶、墙壁、阳台、长廊等处栽种植物,以增加绿化覆盖率,改善居住环境。尤其是屋顶绿化,可以大大增加绿地面积。作为开拓绿化新空间的重要措施,屋顶绿化已经在新加坡、日本、美国等国家迅速开展。重庆市应该拟订条例,积极鼓励屋顶绿化,并积极研究解决屋顶绿化的技术问题(楼顶植被的育种、配置,屋顶的渗漏等问题)。

     

     

    在空间布局方面,要形成“面、线、点”三级格局相结合,“乔、灌、草”相搭配的立体网络体系,利用较少的森林建设用地,获得较高的景观效益和生态效益。所谓“面格局”,即城市绿化中的片林建设,如公园、城郊片林、绿地广场等。“线格局”即城市街道绿化、河流沿岸绿化等。“点格局”即植物小群体绿化,如单位、社区庭院绿化等。“乔、灌、草” 是指在同一块土地上三种不同类型的植物互相搭配,形成高、中、低三层的立体绿化,才能真正防风固土,净化空气。高大的乔木善于抵挡强风,地上的草能够固土,防止扬尘;
    低矮的灌木虽然挡风不如乔木,固土不如草,却兼具了二者的功能。

    (三)合理规划与设计,科学种植与管理

    1.城市森林建设

    197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第16届会议上,提出了“关于人类聚居地的生态综合研究”,“生态城市”概念应运而生。这一概念提出后,很快就被公认为是21世纪城市建设模式。城市森林建设是生态化城市发展的重要内容。我国城市森林建设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我国城市森林建设取得成就的同时也累积了不少教训。通过对这些教训的分析,我们能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表2  城市森林建设的主要教训及启示

    教训

    启示

    只重视觉,忽视生态

    生态效益优先,多目标兼顾

    千城一面,个性缺失

    森林与城市文化结合,突显城市特色

    大量移栽名树古树

    多栽植幼苗和大苗

    盲目引进外来树种

    以乡土树种为主,乡土树种与外来树种结合

    ……

    ……

     

    (1)城市森林建设应坚持“生态效益优先,多目标兼顾“的原则。在当前城市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情况下,突出城市森林的环境效能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在选择城市树种时,必须坚持生态优先原则,首先考虑生态防护功能,包括净化空气、防风固沙、滞尘减噪等,在此基础上还必须兼顾景观、文化、科普教育等社会效益,最后考虑的才是经济效益。重庆城区土地稀缺,为了用最少的土地换来最大的生态效益,应多种植树体高大、冠形良好的乔木。重庆是一座缺水的城市,人均水资源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不提倡种植大面积草坪,因为草坪的生态功能只有森林的数十分之一,且耗水大,费劳力。

    (2)在城市森林的个性塑造方面,应使森林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结合,突显城市特色。许多城市不考虑自己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文化差异,跟风赶潮,盲目照搬,结果导致“千城一面”,个性缺失。缺乏个性和特色的城市是没有魅力可言的,缺乏个性和特色的森林资源也难以转化为旅游资源。那个性和特色的根基又在哪里?我认为,花草树木可以引进,规划布局可以模仿,但历史文化不可复制,因此,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便成为打造城市特色的根基。重庆是一个具有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的城市。它是巴渝文化的中心,是三峡文化的繁衍地,是抗战文化和红岩文化的诞生地,为我们留下了丰富多姿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遗产。“森林重庆”应当以自然环境条件为基础,以重庆的人文特色为依据,保护和开发历史文化资源,使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得益彰,把重庆打造成个性突出、特色鲜明的森林城市。

    古今中外有许多森林景观与人文景观完美结合的典范,例如俄国伟大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墓地。托尔斯泰的坟上没有大理石雕像、没有十字架、甚至连一块石碑都没有,与之相伴的唯独一片浓浓密密的森林。但就是这片密林带给无数踏访者无法言喻的神圣,也让托尔斯泰的墓地成为颇具特色的世界名胜。

    (3)在种植方式上,多选用长势旺盛、树形健美、成活率较高的幼苗和大苗,尊重植物的生长规律,合理进行种植模式的配置;
    尽量减少大规格、特别是进入衰老期树木的引进。提倡应用容器育苗栽培方法,提高树木的成活率,减少苗木资源的浪费。

    (4)在树种选择上,多采用乡土树种。目前,许多城市进行城市森林建设时大量引入外来树种而忽视乡土树种。这种做法既不能充分发挥绿地应有的生态效应,显示地区特色,后期的人工管理投入又非常高。《国家森林城市评价》在“森林建设”中指出:城市森林建设树种丰富,森林植物以乡土树种为主,植物生长和群落发育正常,乡土树种数量占城市绿化树种使用数量的80%以上。重庆林木资源比较丰富,如黄葛树、马尾松、杉木、柏木等均为重庆天然分布的树种,此外,重庆还拥有一些珍贵、濒危的树种,如水杉、银杏和红木杉等树种。, 在树种选择上应优先考虑这些乡土树种和珍危树种。

    2.农村森林建设

    相关热词搜索: 重庆 森林 建设 论文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