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祝福语 > 正文

    大型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比较研究

    时间:2020-09-21 14:41:10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引言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十二五”规划的《建议》提出,“十二五”规划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个领域,同时提出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把技术进步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把改善民生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着力点,把改革开放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在“十二五”期间,能不能在转变发展方式上取得重大进展,不仅关系到未来五年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而且关系到未来十年到二十年我国经济能不能把平稳较快的增长势头保持下去,关系到能不能走出“中等收入陷阱”,跨上人均GDP1万美元的台阶,进入高收入国家的行列。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金融业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紧扣这一核心,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抓手就是充分利用金融手段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全力支持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20世纪8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和亚欧新兴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竞相在世界各国建立分公司和子公司,掀起了国际直接投资的新高潮。为了满足跨国公司国际资金流动和国际结算的需要,各国的大型银行也跨出国界,在别国设立分支机构和代表处,开展全面的国际银行业务。90年代,全球经济一体化越来越快,金融全球化、银行国际化也形成了一种趋势。在这期间,银行国际化的理论体系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完善,贸易引导论、投资引导论、区位优势说、规避风险说、国际生产综合论等理论纷纷提出。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银行的国际化发展更加迅速。  

       

    1.国有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现状
    1.1研究对象——国有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是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经营目标,以多种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为经营对象,为客户提供多功能、综合性服务的金融企业。从商业银行的概念中我们可以看出,商业银行具有一般企业的特性。商业银行与企业一样,拥有自己的业务经营所需要的自有资金,依法经营,照章纳税,自负盈亏,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拥有独立的财产、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商业银行是由两个以上股东共同出资经营并必须按照公司法中的规定程序设立的经济组织,其经营目标是利润最大化,这既是商业银行经营与发展的基本前提,也是商业银行发展的内在动力。在一国经济体系中,商业银行与其他一般企业一样,都是市场的组成部分,都应该按照市场规则行事,商业银行就是企业。因此我们分析商业银行的国际化首先要从分析企业的国际化着手。商业银行在外国资本直接投资、跨国企业理论方面不存在任何特别的问题,不需要专门的外国资本直接投资-跨国企业理论。尽管我们期待着开始更多的商业银行研究并得到成效,已有的理论在稍加限制和详细阐述后可适用于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的国际化,指的是一国银行所从事的金融活动超越了国界,由地区性的活动向全球一体化的世界市场演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银行资金在世界范围内流动,资源在全世界分配,以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在变化多端的全球市场上,中国商业银行要成功推进国际化战略,必须直面现实,因势而变,适时转型,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保持持续的成长力。

    自2006年以来,中国商业银行的国际化步伐显著加快。尤其是2007年以后,中资银行加大了“走出去”的速度,开始谋求全球布局,在非洲、美洲、欧洲、亚洲等市场,通过股权收购或者直接设立分支机构,业务涉及租赁、投资银行、商业银行等诸多领域。目前,国内一些大银行的市值和一级资本规模都已进入了世界大银行的前列,但就经营的经营结构、业务范围、地域范围来说,还不能谈得上国际化。中国商业银行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依然是国内市场、国内业务和国内客户,参与金融国际分工和金融全球化程度很低,中国银行业的国际化尚处于起步阶段。
    1.2工商银行的代理行业务

    1998年6月,工商银行总行国际业务部设立代理行处,归口管理全行代理行营销及国际组织往来、代理行日常关系维护、代理行业务合作、代理行营销策略制定及业务资源配置,同时也承担着代理行风险控制、代理行产品管理和代理行信息管理等多种职能。自此,代理行业务发展趋向专业化。  

        工商银行目前十分重视代理行业务的开展,并将其列入全行的八大战略之一。大力发展代理行业务,是国际业务部目前最重要的发展战略之一。在国际业务网点铺设上,为了客户能在更多地方获得更多服务,工商银行采取了多种“扩大网点”的渠道,一方面发挥自身境内业务优势,一方面审慎并购,并加强代理行业务的发展。截止到目前,工商银行的代理行已达到1300多家。今后,代理行发展将继续成为工行国际业务的重点之一。

    对国内商业银行而言,代理行有诸多优势,诸如不需投入巨额资金在海外建设物理网点,且无须面对诸如“打通”当地监管等许多困难,通过国际合作,商业银行便能轻松拥有遍布世界各地的服务网点,坐享其成,因此,颇为适合刚刚步入国际金融大舞台的国内银行。此外,代理行业务属于投入少、风险低、收益高的盈利模式,占用经济资本少,风险调整后收益率(RAROC)高,所获经济增加值(EVA)大,对于提高银行的股本回报率(ROE)将起到正面推动作用。 

    1.3银行国际化经营理论的基本框架  

    从金融服务媒介的角度,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是国际化银行发展的两个前提,跨国界贸易和跨国界投资发展的结果自然是带动并促进银行业国际化发展的客观因素;
    从直接投资的角度,金融服务业(跨国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对外直接投资是跨国公司的一种特殊形态;
    另外,从间接投资角度,由于资本的国际化往往是以银行的国际化为先导,而国际间接投资一般通过银行来实现,因此,在分析银行业国际化的一系列问题时,常常还会借鉴国际间接投资理论,所以,有关银行业国际化问题研究的角度是多方面的,但是往往离不开国际资本流动这一根主线。二战以后,学术界从不同视角对银行业国际化的动因、形成条件、进程和效应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诠释,在理论分析框架上,基本上以国际贸易理论、资本流动理论、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和产业组织理论等作为理论基础。


    2.西方银行国际化经营历程与启示  

    2.1西方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的特点分析  

        国外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的国际化发展中我们看出,无论是在母国方面,还是在其商业银行自身上,都具有着极其有利的优势,通过国际扩张过程分析得出以下几条西方商业银行在国际化扩张过程中,不论国家环境还是商业银行自己,所形成的特点:

     2.1.1  母国强大的经济实力  

        经济实力是银行国际化经营的基础,脱离了它,银行国际化只能是一句空话。西方发达国家经过上百年的发展,在经济各方面都有着比较完善的体系。没有英国的工业革命使英国的经济实力空前提高,就不会有英国的银行在近代银行国际化经营中扮演主要角色。同样,近现代美国的银行业之所以能够独步天下,也是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做后盾。日本银行业在 20 世纪 80 年代中独领风骚也是其经济、贸易迅速发展的结果。在国内强大的经济实力是银行在国外进行国际化经营的基础保证,可以说,银行的国际化经营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水到渠成的事。

     2.1.2  银行国际化经营形式的多样性  

        银行国际化经营形式的多样性使得银行国际化经营有更多选择。我们看到,经过了几十年的开拓,西方商业银行具备了根据国际国内经济发展趋势以及经济环境敏锐变化,考虑自身实力选择最符合自身发展的方式的能力,根据国情的不同,开展海外业务特色化。如美国跨国银行除了传统的设立分行,代表处等做法外,还有埃奇法公司等对外直接投资的专业机构,还有离岸银行业务。

     2.1.3 国际业务范围广,且有侧重点  

    国际业务范围广,主要原因是其跨国发展都有一定的历史背景。英国在 19 世纪下半叶英帝国权力高涨时期开始发展并带有浓厚的英联邦色彩,美国则须经过法律的批准才可进行海外扩张,日本则主要和一些国家签订合约设立分支机构。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统治使国际贸易,海外投资都遍布世界各地,从而伴随而发展的银行的国际业务也具有范围广的特点。
    2.2
    当代日本银行跨国经营  

    在地区上,日本银行向海外发展的重点是北美、亚洲和欧洲,分行以北美居首,办事处以亚洲最多,持股银行主要集中在欧洲,从总体上看,日本银行海外分支机构在美国、香港地区、英国、中国、澳大利亚、新加坡、德国、瑞士、加拿大的发展加快,数量最多,这一方面和这些国家的地理位置有关,另一方面和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有关。

    与其他国家相比,美国经济稳定、市场广阔,在文化、法律等方面的市场进人障碍较低。而且,日美在经济发达程度、银行服务技术等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这些都为日本银行在美国的发展提供了较为宽松的环境。当然,自1910年日本的横滨正金银行在美国旧金山设立经理处,日本银行业踏上了海外经营的征途,但其国际化之路可谓是跌宕起伏。

    日本跨国银行在美国市场扩张的原因:

    1.日美贸易

    美国是日本战后第一贸易伙伴,尤其是80年代以来,双边贸易迅猛增长,日对美贸易顺差急剧递增,到1993年日美贸易顺差竟达到了593亿美元的高峰。日本对美国巨额的贸易顺差既产生了对银行服务的需求,又大大加强了日本跨国银行向外扩张的竞争优势。

    2.日本企业和个人向美国迁移

    最初推动日本银行向美国扩张的动因不是来自美国而是在于日本人本身。由于日本和其他亚洲制造商、贸易商不断在美国投资设厂或建立分销渠道,这便产生了对银行服务的大量需求。日本银行意识到如果他们不在美国直接开设分支机构,这些亚洲顾客很容易落人美国人之手。另外,美国有相当数量的日本侨民,这些侨民的生产和生活为日本银行创造了许多市场机会。

    3.日本国内对银行业的限制性制度

    日本跨国银行向美国市场的扩张,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国内银行制度的反应。长期以来的低利率政策使银行可以较低的成本吸收国内资金,然后将这些资金的一部分输往国外赚取高额利润。同时,日本政府对投资银行行为的约束又影响了银行的投资利益,这无疑推动了银行的国外投资。
    2.3银行国际化经营的启示

    商业银行国际化是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今全球经济发展的大趋势。2001年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面临世贸组织五年全面向外开放我国金融市场的要求,我国商业银行既拥有良好的机遇,又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在国际化过程中,我国商业银行首先要全面认识面临的环境和形势,要扩大国外分支机构,加大国际业务,扩展国际业务空间,实行银行业务的全能化、综合化、多元化;
    要大力培养适合国际化的优秀人才,通过培训、研发、与科研机构或高校等方式培养既精通金融专业知识又懂英语、法律、计算机和国际贸易的综合性人才。当然,国家宏观经济环境是影响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的重要因素,健全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仅关系我国整体经济发展,也是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成败的关键。  


    3.国有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模式设计  

    3.1变革产权制度  

    经济进步的取得来自于找到一个更好的行动组合或一个更好的协调机制即产权制度。制度经济学派代表人物道格拉斯.诺斯说,产权制度是人类的创造,是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是经济绩效的决定性因素。产权制度是统一人们思想与行动的工具,产权关系明晰是一家银行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发展的根本要求,也是一个企业制度建立的基本前提。根据我国《公司法》的规定,国有独资公司是针对少数特殊行业而言的,商业银行属于竞争性行业,不必采取国有独资股权,对其进行股份制改造不存在法律障碍。国有商业银行完全可以在各自系统内选择几家条件好、市场资源丰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分行先行包装上市,将其改造成总行控股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银行,然后在条件成熟时,对国有商业银行进行全面的股份制改造,以提高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能力和整体竞争力。  

    3.2强化科学管理  

    有了科学的管理,企业才会形成有机的整体,形成整体合力,产生最大的竞争力。通过科学的管理,是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一是使全员把握共同的发展目标,在此基础上明确各自的责任和任务,每个人的奋斗目标应是通过一定的付出而可以达到的,否则将会在人们心中产生逆反心理,反而不利于整体目标的实现,二是能够使已有制度不折不扣地得到落实,科学的管理实际上是制度实施的前提与保障,通过科学的管理落实制度,要对制度实施产生的后果进行周密分析,最大限度地避免消极影响,发挥制度的最大功效。在商业银行跨国经营的过程中,由于所面临的环境更加动荡与复杂,管理的作用也就更加突出。  

    3.3树立新的服务理念  

    树立新的营销观念,赋予金融服务更丰富的内涵。面向新世纪,商业银行必须树立新的服务观念,要赋予金融服务更为丰富的内涵,通过拓展业务来真正改善服务以此建立起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新型银企关系。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必须营造信誉环境,确立信用地位与信用制度,这是提供良好金融服务的前提,同时要坚持走精简、高效的集约化经营道路。集约化经营简单地说就是以经营效率的提高实现经营效益的增长,提高效率的关键在于人,在于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要在业务发展的同时,努力为未来发展培养大量的复合型人才。  

    3.4加强风险监管  

       长期以来,中国商业银行的金融风险控制体系和风险控制技术的基础相当薄弱,这是我国银行业面临国际化进程中急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从我国银行业现实基础和银行改革的渐进性着手,应在构建风险控制机制和风险控制体系上重点推进如下工作:严格坚持审慎经营原则,遵守和履行国际银行业的一般经营惯例,将防范和控制金融风险作为第一要务,在国际银行业树立我国商业银行的良好形象;
    积极借鉴国际银行业先进的风险管理和控制经验,逐步按照《巴塞尔协议》的风险控制原理构建我国银行业的风险控制体系和框架,有效规避银行系统性风险;
    积极吸收和借鉴国际银行业对贷款客户和贷款项目的评审机制和程序,建立和形成贷款业务运行的程序化,格式化和规范化模式,总体提升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决策水平;
    积极引入国际通行的对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置方法和技术,总体提升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为加快中国银行业国际化进程奠定质量基础。  

       

    参考文献  

    [1] 庄乾志.银行国际化的成因分析[DB/OL].国研网,http://www.drcnet.cn, 2000-12-21 . 

    [2] 刘凤军,杨秋萍.企业营销国际化发展进程中的障碍及对策[J].学习与探索,2000,(01) .

    [3] 任杰.中国建设银行国际化经营战略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9,(19).

    相关热词搜索: 商业银行 国际化 经营 研究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