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祝福语 > 正文

    【组织部门领导干部轮训班讲稿】 领导干部党课讲稿

    时间:2020-03-19 08:42:18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这个题目,涉及的内容比较多,我着重讲三个问题:一、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性;
    二、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指导方针;
    三、当前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中的几个突出问题。供大家讨论研究时参考,不妥处,请批评指正。

      现在,全国共有党的基层组织340万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一方面,面对大量的新情况、新问题,许多党组织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使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新形势下得到了较好的发挥,显示出我们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另一方面,按照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在许多方面显得不适应。一部分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甚至处于瘫痪状态,影响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的贯彻落实。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在总结改革开放十六年来经验的基础上,把“进一步巩固和加强数以百万计的党的基层组织,使之成为能够团结和带领群众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战斗堡垒”,作为党的组织建设方面的三个问题之一,提到全党面前。

      一、深刻认识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大意义

      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性,十四大党章用一句话作了简明而深刻的概述:“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理解这句话。

      1、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和历史使命决定的

      根据马克思主义原则形成的党的思想统一,必须用组织的物质统一来巩固。这是无产阶级政党一条重要建党原则。建立党的基层组织,并随着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无产阶级政党的一个显著特征。

      无产阶级政党与资产阶级政党有本质的不同。党的性质不同,理论、纲领不同,决定党的组织原则和领导方式也不同。如果说政党的性质是一个政党的内在本质,那么,政党的组织原则、领导方式等,就是这一内在本质的外在表现。

      资产阶级政党代表资产阶级利益,为资产阶级服务,往往是少数政客用来竞选的工具。资产阶级政党的反人民性,决定了它在组织上是很松散的,党内派别活动合法存在,党员的言论、行动不受什么约束。资产阶级政党不可能相信人民、依靠人民,不可能得到广大人民的支持与拥护。

      无产阶级政党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建立严密组织,根本原因在于党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人民的利益同党的利益高度一致。共产党的领导靠什么?首先靠正确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靠党的意志和主张能够真正代表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正确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不是凭空而来的,也不可能自然地得到贯彻执行。这就需要党的各级组织,特别是基层组织去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需要党员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影响和带领群众前进。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的基础、战斗力的基础、执政的基础,道理就在这里。列宁当年高度重视党的组织建设,强调用组织的力量把工人阶级组织起来,同马尔托夫进行坚决的不妥协的斗争,其根本分歧点也在这里。

      马克思主义的敌人在反对无产阶级政党的过程中,总是极力歪曲和攻击党的民主集中制,把我们党领导和组织人民群众,以及在民主基础上的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污蔑为“政治专制”、“剥夺公民自由”。在前苏联东欧演变过程中,这些国家的反对派和西方敌对势力,都极力否定和反对民主集中制,反对在基层单位设立党的组织,搞所谓的“非党化”。这种釜底抽薪的办法,使得苏联东欧的党一下子失去了赖以存在的社会基础,不能不说是政权丧失、社会主义制度被葬送的一个重要原因。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说明,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始终坚持民主集中制,高度重视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巩固和加强党的基础。否则,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就难以实现,甚至有变质和垮台的危险。

      2、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的基本原则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武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包含着丰富的建党学说,包含着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理论原则和实践原则。

      1847年6月,马克思、恩格斯把正义者同盟改造成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时,就提出党的支部在党的整个组织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地位。同年12月通过的同盟章程规定:共产主义者同盟是由支部——区部——总区部——中央委员会和代表大会有机构成的政党组织。此后,在马克思、恩格斯指导和参与下成立的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也是按照这个组织方式构建的。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按这一原则组成无产阶级政党,才能形成集中统一的有组织的植根于全社会的革命力量,最终实现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列宁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建党思想。他在领导俄国无产阶级革命过程中,明确提出了民主集中制原则,提出了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基本细胞”的思想。1906年5月,他在《关于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统一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指出:“现在还有一项重大的和非常严重的任务:在党组织中真正实现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要进行顽强的工作,使基层组织真正成为而不是口头上成为党组织的基本细胞,……”并提出,“我们应该力求全面地、彻底地实现这个组织上的理想”。(《列宁全集》第10卷第345页)

      把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一项建党原则,绝不是偶然的。它深深地植根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

      第一,重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具体体现,也是运用唯物史观的必然结果。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提出了人民创造历史的科学论断,否定了英雄史观。用这个观点指导无产阶级解放事业,基本的结论就是“不靠神仙皇帝”,而是靠无产阶级自己解放自己。因此,无产阶级政党在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中,必然紧紧依靠千百万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通过党的基层组织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变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使革命和建设事业成为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共同事业。

      第二,重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观在实践上的具体体现。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科学,就在于这个理论“置于现实基础之上”,正确地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大趋势,指明了无产阶级争取解放的道路。19世纪30年代伟大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曾经注意到利用工会的力量,组织过工人合作社,也曾经带领上千人到北美洲搞共产主义试验区,但他找不到实现理想社会的道路和依靠力量,始终不懂得建立一个组织上坚强的工人阶级政党。因而他的一切努力总是局限在狭小的范围之内,难以在全社会立足生根。而科学社会主义在具体实践中,始终依靠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依靠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依靠党的基层组织团结和带领群众共同为实现理想社会而奋斗。

      第三,重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无产阶级进行革命斗争和巩固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客观要求。建设社会主义这种政权,不但要体现党对国家和地方各项事业的领导,也要体现党对社会基层的领导。基层政权组织和基层党组织,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基础,是无产阶级政党执政的基础。这个基础不牢固,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就不可能巩固。

      3、重视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

      重视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1921年党的诞生,就是在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基础上创建的。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最早提出“把支部建在连上”,认为这是红军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的一个重要原因。无论是在武装斗争和白区的地下斗争中,还是在解放区的巩固、发展、壮大中,党的基层组织都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后,我们党进一步发扬这个传统,依靠这个特有的政治优势,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巨大成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党中央明确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任务,制定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指导方针和一系列政策措施。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包含着丰富的党的建设理论。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已经成为邓小平同志党建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基层组织在党的整个组织和全部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联系群众的纽带和桥梁。一方面,党的基层组织担负着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直接传达给群众,直接在基层贯彻落实的任务;
    另一方面,担负着及时向上级党组织反映群众的意见、要求和建议的任务。这些任务的完成和作用的发挥,保证党密切联系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集中群众智慧,真心诚意为群众谋利益。从这个意义上讲,党的基层组织是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础,也是提供决策信息的基础。

      ——党的基层组织是团结带领群众完成各项任务的可靠保证。党的基层组织分布在工厂、农村、商店、学校、街道、人民解放军连队和其他社会基层单位。尽管这些基层单位的工作任务、领导体制有所不同,党的基层组织的具体职能、工作方法也不完全一样,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团结、组织党内外的干部和群众,努力完成本单位所担负的任务。通过组织和宣传工作,把党的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协调各种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化解矛盾、维护团结,以及在紧急关头和关键时刻把握方向、驾驭全局、稳定形势等等。党的基层组织的这种政治优势和重要作用,是其他任何社会组织所无法替代的。

      ——党的基层组织是人民群众了解党、认识党的窗口。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正确与否,不仅体现在党的纲领和章程中,而且体现在党组织和党员的行动上。群众更多地更经常地通过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来了解党、认识党。党的基层组织状况如何,直接关系着党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威信,关系着党能否赢得人民群众的信赖与支持。把基层组织建设好,我们党就拥有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力量源泉。

      ——党的基层组织是实现党的领导的不可缺少的环节。党的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基层组织是统一整体。虽然担负的工作任务和具体职责不同,领导方式、工作方法也不尽一致,但都是构成党的领导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江泽民同志在1989年8月召开的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讲过一段非常深刻的话:“党的战斗力,党的力量,表现在哪里?我看首先表现在近300万个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上。不然,中央的领导作用从哪里来?如果党的基层组织统统都淡化了,我看总书记就一定会变成‘空头司令’”。

      综上所述,重视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这个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我们的事业必定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之一,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和丢弃。

      4、越是改革开放,越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要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大促进了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也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注入了新的活力,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为什么越是改革开放,越要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首先,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党的基层组织面临新的环境、新的任务、新的矛盾、新的问题。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多种经济成分的发展,利益关系和利益格局的调整,生产经营形式的多样化,各种新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的日益增多,大批劳动力的流动等等,对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指导思想、工作内容、活动方式,提出了崭新的要求。

      第二,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也对党的思想建设提出了严峻任务。经过十多年改革开放的洗礼,广大党员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他们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但与此同时,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也在悄悄地、无时不在地侵蚀着一部分党员的思想。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共产党员还要不要坚持党性、怎样增强党性?如何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讲价值规律、等价交换、按劳分配,如何与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作贡献相统一?面对这些问题,无数真正的共产党员拿出了合格的答卷,也确有一部分党员交出的答卷不完全合格,或者完全不合格。有些晕晕乎乎、不清醒了,有些消极、退步了,有的甚至腐败堕落,走上了违法犯罪道路。事实说明,加强对党员包括党员领导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紧迫、更加重要了。

      第三,由于各种原因,一部分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甚至处于瘫痪状态。在一些地方,非法宗族势力、宗教势力、地方恶势力乘虚而入,把持基层政权,党支部丢失了阵地,等等。这些问题如不认真解决,将会带来严重后果。

      总之,对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要有一种紧迫感,有一种忧患意识,要充满信心、抓紧抓好、上新水平。

      二、全面理解和执行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指导方针

      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决定》对新时期党的建设,具有里程碑意义。《决定》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贯穿了十四大精神,体现了紧紧围绕党的基本路线加强党的建设的要求,既认真总结了我们党在自身建设中多年来的成功经验,又针对新形势下遇到的新矛盾新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思路、新观点、新办法。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指导方针,就是其中之一。

      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全新的实践,遇到了许多新课题。四中全会提出的这个指导方针,正是新时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从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基本方法、检验标准等方面,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这个指导方针共有四条,是互相联系的整体。下面,我逐条谈一点学习体会。

      1、必须紧紧围绕党的基本路线,为党的中心任务服务,用完成本单位任务的实际效果来检验基层党组织的工作

      围绕党的政治路线开展党的建设,是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的重要原则。实践证明,只有紧紧围绕党的基本路线开展党的建设,党的建设才有目标、有方向,才能出成果、见实效。否则,党的建设就没有生命力,不可能搞好。

      在现阶段,党把经济建设作为中心任务,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离不开强大的物质基础。同时,这也是由党的根本宗旨决定的。经济发展了,人民生活提高了,才能体现党是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为党的中心任务服务,首先要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组织保证,创造稳定团结的政治环境。要努力克服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和其他业务工作“两张皮”的现象。只抓经济工作和业务工作,忽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不行;
    脱离经济工作和业务工作,就党建抓党建也不行。很多地方把党建工作和经济工作、业务工作紧密结合,两个目标一起订,两个责任一起负,两项成果一起要。这是成功的经验。

      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围绕党的基本路线进行,必须正确处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关系。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关系,其实质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历史经验证明,任何一个时代生产力的发展,离不开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推动和保护。我们通过改革开放,改革和调整那些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大大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同时,我们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保证始终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党的基层组织把握这个关系,最重要的,就是要始终不渝地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经济工作和其他业务工作上去了,不等于精神文明建设、党的建设就自然上去了。“一俊遮百丑”的例子,实际生活中并不少见,不可取。从大的方面讲,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去换取经济的一时繁荣,是一条危险的路。我们不能走这条路。就一个单位来说,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思想政治工作搞不好,本单位的任务不可能完成好。

      2、必须用改革的精神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运用已有的成功经验并进行革新和创造,改进基层党组织的活动内容和工作方式

      四中全会《决定》中,有一段非常重要的话:“党必须善于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认识自己、加强自己、提高自己,认真研究和解决在自身建设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我理解,这是对党的各项工作讲的,对党的各级组织讲的,也是对每个党员讲的。面对新的环境和任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有诸多不适应。思想观念不适应,组织设置不适应,工作内容不适应,活动方式不适应。解决这些不适应的唯一办法,就是在实践中探索、改进、创新。通过改进,达到加强,在改进中加强。还要看到,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体制的重大转变,党建工作不仅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而且要引导改革和发展沿着正确方向前进,保证改革和发展顺利进行。既要适应,又要引导和保证,这就需要探索,一方面继承过去的好传统,一方面改革创新。既要运用已有的成功经验,使党的建设的优良传统在新形势下发扬光大;
    又要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创造新经验,摸索新办法。要鼓励基层党组织的创新精神。看准了的就干,看不准的就试,试错了的就改。什么事都等上级的指示,都靠别人的经验,都要规范性意见,实际上做不到。中央的精神,上级的指导性、规范性意见,归根到底来自基层、来自实践、来自群众。

      当然,改进也好,创新也好,都是党的建设的自我完善。这就需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以坚持党的性质、纲领、根本宗旨、奋斗目标为前提,以有利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为出发点。这就需要仔细辨别有些表面上看是“改革”,实质上不利于加强党的建设的错误主张,诸如“党政一体化”、“寓党于政”、“书记组阁”、“首富为官”、“风险抵押竞选支部书记”等。

      3、必须严格党内生活,严肃党的纪律,弘扬正气,反对歪风,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基层党组织解决自身矛盾的能力

      坚持从严治党,是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一条重要方针。认真贯彻这个方针并取得实效,要做多方面的工作,需要各级党组织坚持不懈的努力。党的基层组织所处的地位,决定了在从严治党中负有特殊重要的责任。每个党员,上至政治局委员,下到一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党员,都在党的基层组织中生活。党章规定,党员不论职务高低,都必须编入一个支部、小组或其他特定组织,参加党组织生活,接受党内外群众监督。党不允许有任何不参加党小组生活、不接受党内外群众监督的特殊党员。党的基层组织切实担负起教育、管理、监督党员的责任,严格按党的纪律处理违纪党员,按党员标准吸收新党员,那么,从严治党就落到了实处。所以说,党的基层组织也是从严治党的基础。一个党员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是一个战斗堡垒。战争年代是这样,改革开放的条件下也应该如此。一些地方歪风邪气盛行,违法违纪案件不断,人们有理由问:那里的党员干部干什么去了?那里的基层党组织干什么去了?

      党的基层组织贯彻从严治党的方针,并不是对党员有什么过分的要求,只是要求严格按党章的规定办事,用党员标准和党的纪律规范自己的言行。这是从严治党的基本内涵。既然要当党员,就应该有这个起码要求。从严的目的,是为了调动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而不是单纯整人、处理人。严要严在教育管理上,严在执行纪律上,严在健全制度上。党的基层组织在弘扬正气、反对歪风中要旗帜鲜明。拥护什么,反对什么,支持什么,应该毫不含糊。

      4、必须立足于经常性工作,常抓不懈,既要制定切实可行的长期规划,又要抓紧解决当前的突出问题

      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又是一个不断实践、不断完善、不断提高的过程。既不能一蹴而就,也不是一劳永逸。只有常抓不懈,建立在经常性工作的基础上,才能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到新水平。强调这一点,也是认真吸取了过去的经验教训。历史的经验证明,靠大轰大嗡搞突击的方式来解决党内的问题,从来效果不好,弊病很多,也无助于问题的根本解决。在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要努力走出一条新路子,依靠经常性工作和制度建设,而不靠群众运动。

      当然,立足于经常性的工作,并不排斥在一个时期内集中精力解决某些突出问题。四中全会《决定》中提出,用三年时间在全体党员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一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章的学习活动;
    在三年内分期分批地对处于软弱涣散和瘫痪状态的农村党支部进行整顿,正是基于这种考虑。

      常抓不懈的关键在于各级党组织要真正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摆上日程,放在心上,抓在手上。不是抓抓停停,更不是平时不抓,等问题成了堆才抓,情况稍有变化又撒手不管。解决这个问题,要靠各级党委健全抓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责任制。

      三、当前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中的几个突出问题

      1、以“五个好”为目标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好、整顿好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五中全会通过的“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要全面发展和繁荣农村经济,保证粮棉油等农产品稳定增产,粮食生产能力达到一个新水平;
    农民收入有较快的增加,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完成这些任务,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根本问题。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推动农村的全面进步,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归根到底,要靠以党支部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发挥作用和有效的工作。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几十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好、整顿好了,党同人民的联系才会更加密切,政权基础才会更加巩固,振兴农业和小康目标才能实现。

      党中央非常重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四中全会后很快召开了全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会议,全面分析了农村基层组织的状况和面临的形势,做出了工作部署。五中全会上江泽民同志又强调要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切实克服部分基层组织软弱涣散的现象,特别要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

      这里,我结合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实际,重点讲两个问题。

      (1)按照“五个好”的目标要求,全面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农村基层组织的整体水平。

      全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会议提出了“五个好”,即建设一个好的领导班子,培养一支好队伍,选准一条发展经济的好路子,完善一个好经营机制,健全一套好的制度。这“五个好”的目标要求,是十几年来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反映了新形势新任务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客观要求。它既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也为检查、衡量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提供了基本依据。

      在实际工作中,全面贯彻“五个好”的目标要求,应注意三点:第一,“五个好”是一个完整的目标体系,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建设一个好的领导班子,尤其有一个好书记,是关键。培养造就一支好队伍,是基础。选准一条好路子,是中心。完善一个好机制,是动力。健全一套好制度,是保证。还要看到,“五个好”彼此联系,相辅相成,不可分割,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整体要求,体现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按照“五个好”的目标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整体水平才能提高,两个文明建设才能同步发展。

      第二,要突出重点。全面实现“五个好”的目标,是一个很高的要求,需要有一个过程,决不是几个月就能奏效的。因此,要注意突出重点。重点是建设好领导班子和选准发展经济路子这两条。把那些政治上强、懂经营会管理、公道正派、群众拥护的人选出来,把班子配好,把书记选准。这一条抓住了,就牵住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牛鼻子”。与此同时,从本地实际出发,选准加快经济发展的路子。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哪个是优势就发展哪个,走贸、工、农相结合,产、供、销一体化的路子。特别要注意增强村级集体经济的实力。这是发挥基层党组织核心领导作用,增强双层经营体制中“统”的层次的服务功能,团结和凝聚广大农民奔小康的物质基础。邓小平同志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提出“两个飞跃”的思想,走共同富裕的道路,逐步壮大集体经济是必不可少的条件。总之,达到“五个好”的目标,要突出重点,全面坚持,抓住关键,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不能截然分开,孤立地进行。

      第三,要坚持分类指导。对基本实现“五个好”目标的,要提出更高的要求,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先进村的工作要上新台阶,发挥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对于某些方面还存在问题的,要帮助他们找出薄弱环节,做好转化、提高工作,全面做到“五个好”。对问题较多,需要整顿的,要派得力干部下去帮助,抓紧整顿。不论哪一类村,有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着力解决什么问题,尤其要集中力量解决影响当地改革、发展、稳定的热点问题。

      (2)再接再厉,狠抓落实,进一步推动以整顿软弱涣散和瘫痪状态党支部为重点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

      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和全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会议以后,各地抓住有利时机,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从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和实现农村第二步战略目标的大局出发,以整顿软弱涣散和瘫痪状态的党支部为重点,全面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上个月,中央组织部召开了全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经验交流会。锦涛同志作了重要讲话。全景同志作了主报告。十三个典型发言和一批反映问题的参阅材料,给人们以教育和启发。这次会议精神,请大家结合各地实际,围绕发展经济、奔小康这个中心任务进行,选准发展经济的路子,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帮助党支部挖掉穷根,才能巩固住整顿成果,才能增强村党支部凝聚群众的物质基础。需要注意的是,帮助扶贫也要抓住领导班子建设这个关键。不能用跑项目、跑资金来代替组织整顿和领导班子建设。不帮助建设一个坚强的党支部,扶贫工作是搞不好的,即使一时扶上去了,迟早还要掉下来。农村的大量事实证明,“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变山变水先变人,变人先变带头人”。不在领导班子建设上下功夫,有的工作组一走,企业亏了,项目垮了,还给群众背上沉重的包袱,后进村的面貌依旧。正确处理好扶贫、办实事与抓班子建设、搞好整顿的关系,要着力启动党支部的内在活力,增加村党支部的“造血功能”。既解决“有钱办事”,又解决好“有人办事”的问题。

      ——正确处理思想建设和组织整顿的关系。对软弱涣散和瘫痪状态党支部领导班子进行组织调整,是完全必要的,也是一种有效的措施。但是,要从根本上解决村里存在的问题,必须从思想教育入手,提高支部领导班子和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提高他们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简单地进行组织调整,往往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有的村支书连年换,群众仍然连年穷。这说明,把不合适的人换下来,并不难,而要选准优秀的村干部和培养出得力的支部书记,却很不容易。在农村基层组织整顿和建设中,一定要抓住思想教育这个中心环节。不首先解决好思想问题,其他问题就很难解决好。一些地方提出,多换思想少换人,先换思想后换人,不换思想再换人。这是一条好经验。事实说明,农村基层干部和党员不仅需要科学理论武装,而且也能够掌握和运用科学理论,从而产生出推动农村改革和发展的巨大物质力量。现在关键在于,要从农村基层干部和党员特点出发,采取他们易于接受的方式和方法。这就需要各地在实践中探索、总结。

      ——正确处理发挥下派干部作用和发挥乡镇党委作用的关系。派得力干部下去很有必要,也是中央的要求。很多地方通过下派干部帮助整顿,很快取得了实效。但下派干部一定要在乡镇党委的领导下开展工作。据了解,有的地方工作队下去,什么事都管,有包办代替的倾向,乡镇党委也有依赖性。在整顿工作中为什么要强调发挥乡镇党委的直接领导作用?因为乡镇党委是村级党组织的“龙头”,是农村各项工作的直接领导者。这个“龙头”作用如何,工作是否得力,对于推动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和农村各项工作,至关重要。从巩固整顿成果看,主要靠乡镇党委的长期工作,使乡镇党委成为名副其实的“不走的工作队”。在整顿过程中,对村里的一些重要问题工作队可能与乡镇党委的认识不一致,或者发现村里的一些问题与乡镇干部有牵连。这些更需要及时与乡镇沟通,主动争取乡镇党委的领导。

      ——正确处理整顿党支部与整顿其他村级组织的关系。村党支部是村里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党支部领导班子坚强、工作有力,其他村级组织的作用就能发挥得好,反之,党支部软弱,起不到核心领导作用,其他各种组织就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各方面工作就会被动。整顿党支部是重点,但决不能忽视其他村级组织的整顿和建设。要抓住重点带动其他,树立“一盘棋”的思想,强化“配套抓、抓配套”的意识,坚持做到同步进行,协调发展。一个村就是一个小社会,有政治工作、经济工作、群众工作、文化教育工作等。党支部处于统揽全局的地位,应该在决策和协调上下功夫。同时,要支持、协调村里其他组织围绕中心任务开展工作。村支部要善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不要包揽一切。

      除此之外,在整顿工作中还应注意抓好典型,指导面上工作。一个村的整顿工作,可以有个大致的时间要求,但不能死抠时间,要着眼于把工作抓紧、抓细、抓实,解决关键问题和突出问题。还要注意巩固整顿成果,做到整顿一个,巩固一个,整顿一批,巩固一批,防止前整后垮的现象发生。

      2、加强和改进企业党的工作

      十四届五中全会指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今后十五年的战略任务。提出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当前,大家都在认真学习江泽民同志关于企业改革的重要讲话。这篇讲话,总结了一个时期以来国有企业改革的经验和教训,全面论述了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形势和任务,指明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关于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江泽民同志最近也作了重要批示。他指出,现在总的方针是明确的,关键在于如何具体贯彻,也并不要求千篇一律,但党对企业在政治上的领导权决不能丧失。对于这一点各级领导要在思想上明确、行动上认真加以贯彻。

      (1)正确认识国有企业改革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增强做好企业党的工作的信心。

      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是个薄弱环节。十几年来,特别是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发表重要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以来,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加快,企业党建工作的探索也在积极进行。这是主流。但是,不少同志感到,虽然做了大量工作,但收效不明显,总不如农村党建那样思路清楚,任务明确,措施得力,工作顺手。对这个问题怎么看?我想,可以作这样的分析。

      首先,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转换,其难度相当大。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如何使国有企业顺利进入市场,在优胜劣汰中实现国有资产的整体优化,这在国际上没有先例。就企业来说,通过深化改革、转换机制、调整结构、提高效益、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在国家宏观调控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真正成为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这是一个非常复杂、非常艰难的过程。目前企业存在的困难和矛盾,有些是企业本身的问题,有些是国民经济中深层次问题的反映。诸如企业与政府的关系,企业债务和历史包袱,国有资产的管理和监督,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产品结构调整和改革投资体制等。也就是说,体制上如此大的变革,企业的各项工作包括党的工作,一时难以适应,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其次,积极推进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但这项改革还处在试点阶段,进行制度的创新,需要解决许多极其复杂的问题,我们缺乏经验。仅就企业领导制度来说,我们既要吸取国外的先进管理办法,又不能照搬西方管理模式。建立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领导制度,必须发挥我们固有的政治优势,如企业党组织的作用,思想政治工作,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等。这都需要有一个探索和积累经验的过程。实践经验不够,规范化、制度化的东西就难以形成。

      第三,在企业党的工作的指导上,1989年前出现的消极影响至今仍未完全消除。大家还记得,当时曾一度出现淡化基层党组织作用,削弱思想政治工作的错误倾向。有人提出,企业党的工作要“兼职化”、“业余化”、“属地化”,主张“党只管党”,“企业党委类似机关党委”等等。带来的后果是严重的。后来,中央对此做了纠正,明确了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地位。近两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出和企业改革的深化,有人又说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与国际惯例接轨,企业是经济组织,党组织没有必要存在。有人不主张再提企业党组织是政治核心。还有的主张搞“党政一体化”。这些错误的说法和做法影响了人们认识的统一。

      第四,对国有企业改革,包括如何加强和改进企业党的工作,各方面的认识还不尽一致。可以说,对深化企业改革,人们在思想上、理论上的准备不足。有关部门从各自的角度看问题,侧重点不同,思想认识上不一致,甚至在一些问题上有争议,都是难免的。这种认识上的不一致,加大了工作难度。

      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只有通过深化改革才能解决。当前最重要的是,要用党的十四大和十四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来统一思想,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把企业党的工作推向前进。对此,我们应该增强信心,迎难而进。

      (2)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基本思路。

      根据这些年企业改革的实践,在国有、企业深化改革、转换经营机制的过程中,探索企业党建工作的新路子,应当坚持和把握以下这些基本点:

      一是坚持“三句话”的指导方针,逐步完善企业领导制度。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指出,“在企业内部进一步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坚持和完善厂长负责制,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以后,党的十四大以及十四届三中、四中全会决定中,都反复强调这“三句话”。这是我国建国四十多年来,特别是实行改革开放16年来,探索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企业领导体制的经验总结和概括。“三句话”是统一整体,不可分割或随意取舍。片面强调哪一个方面,或忽视哪一个方面,都不利于企业改革、发展和稳定。尽管一些同志反映“三句话”比较原则,实际工作中不好操作。但事实证明,有没有、坚持不坚持这“三句话”,大不一样。有了这个原则,改革才有正确的方向,各方面才有共同语言,具体的可操作的意见才有依据。“三句话”是完善企业领导制度的指导原则,不是权宜之计。这个原则来之不易,真正落实也不简单。有人一讲和国际惯例接轨,就要取消企业党组织,否定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这是完全错误的。

      二是坚持围绕生产经营和企业改革的实际来开展党的工作,为企业的改革、发展、稳定服务。十四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把保证搞好企业改革、转换经营机制、提高经济效益作为党组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个指导思想非常重要。只有坚持这个指导思想,企业党的工作才有生命力。如果离开生产经营和企业改革这个中心,孤立地去抓企业党的工作那就没有实际意义,也不可能搞好。

      三是坚持在实践中探索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方法和途径。从一些搞得好的企业的经验看,企业党组织已成为保证监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本企业正确贯彻执行的政治核心,团结和带领广大干部职工群众前进的政治核心,加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政治核心,协调企业各个组织的政治核心,加强和改善企业经营管理、促进生产发展的政治核心。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党建工作的环境和条件有很大变化,完全沿用过去的办法不行,必须在实践中大胆探索新形式、新办法、新途径。

      四是坚持以改革的精神,改进党组织的组织设置、工作方法和活动方式。企业党组织的机构设置和专职人员的配备应按照精干、高效、协调,有利于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有利于促进企业改革和生产经营发展的原则,加以调整和改进。在这个问题上,要防止片面性,既不能认为改革就是取消党组织的工作机构和专职人员,或轻率简单地加以撤并,甚至搞什么“党政一体化”;
    也不能把企业按照转机建制的要求调整和精简机构、人员,不加分析地看成是削弱党的工作。企业党组织的工作方法和活动方式应当改进,根据企业特点,灵活多样,注重实效。

      五是坚持通过实践不断总结和积累经验,统一思想认识,形成工作规范。前面已经讲到,企业党建工作的难度,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解决这个问题,最终要靠实践。当然,实践必须遵照中央确定的原则和精神,在宣传上、舆论引导上注意防止片面性和绝对化。

      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的工作,基本思路就是以上五个“坚持”。

      (3)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改进和加强企业党建工作提供了机遇。

      可以说,从厂长负责制到现代企业制度,从《企业法》到《公司法》,这是企业改革的重大发展。就企业党的工作来说,这种变化,既为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提供了有利条件,也有许多新的难题需要回答。

      目前,多数试点企业正在搞试点方案,企业党的工作是试点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省市陆续出台了有关规定。从去年以来,我们也一直在广泛调查研究,拟订在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工作的意见,并反复和有关方面协商,力求取得一致意见。最近,部办公会专门讨论过两次。现在的意见稿中,有这样一些要点:

      第一,明确切实加强和改进公司党的工作,紧紧依靠党组织和党员的力量,依靠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依靠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把企业办好,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是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证。在企业深化改革、转换经营机制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党对企业在政治上的领导权决不能丧失。企业党的建设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公司党组织要把推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作为自己的政治责任,支持和保证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二,改进公司党组织的设置。要从有利于开展党的工作和有利于企业发展出发,根据不同情况,确定公司党组织的领导关系。试点企业改组成公司后,党组织原由地方党委领导的,其领导关系一般保持不变。国有独资公司或国有控股公司的党组织,一般由公司出资者或主要出资者所在单位的党组织领导;
    控股公司下属子公司的党组织,一般由控股公司党组织领导;
    跨地区设立的公司(含子公司)的党组织,原则上由所在地党组织领导,需由控股公司党组织领导的,由控股公司党组织与公司(含子公司)所在地党组织协商解决;
    股权比较分散的公司的党组织,一般由所在地党组织领导。

      第三,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建设,配备好企业党委领导班子,选拔党性强、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懂业务和经营管理、有组织领导能力和开拓创新精神、公正廉洁的党员担任党委书记。要在坚持任职条件的前提下,注意班子结构的整体优化,适当增加公司党员行政领导的人数。根据工作需要和领导成员的素质条件,公司党委成员可按照法定程序进入董事会、监事会,与公司董事、监事、经理、副经理交叉任职。条件具备的,党委书记、董事长可由一人担任。有的党委书记也可以兼副董事长或总经理。党委书记兼任董事长或总经理的,要配备一名以主要精力抓党的工作的党委副书记。

      第四,公司党委要参与重大问题的决策。何谓重大问题,一般指公司提交股东会、董事会审议决定的问题。参与决策的基本方法和途径是:(1)在公司董事会对重大问题决策前,党委召开党委会或党委扩大会讨论研究,提出意见或建议。如有必要,党委可采取适当形式,广泛听取公司有关部门和党员、职工的意见。(2)董事会中的党委成员把党组织的意见反映到股东会、董事会的决策中去。对于涉及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重大问题或原则问题,党委可把意见正式通知董事会。(3)公司党委经常了解公司生产经营情况,搞好调查研究,及时、主动地提出意见或建议,努力提高参与决策的能力和水平。(4)教育和监督董事会、监事会、经理等领导层中的党员,按照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及公司章程行使职权。要求党员负责管理人员增强党性,自觉接受党组织的监督,定期向党组织报告工作。(5)发挥职工代表大会和工会在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中的作用。

      第五,公司党委在人事管理工作中,要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特点。其主要责任是:(1)保证监督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和德才兼备、任人唯贤原则的贯彻执行;
    (2)会同有关方面负责抓好公司各类管理人员和优秀人才的发现、推荐、培养、教育,以及考察、监督和管理工作;
    (3)抓好公司领导班子的思想作风建设;
    (4)对董事会拟聘任的公司经理,经理提名的副经理和管理部门负责人的人选进行考察,提出意见或建议;
    (5)负责管理党群系统领导班子和工作人员。

      第六,公司党组织应配备精干的专职党务工作人员,设置必要的工作机构。专职党务工作人员的数量,由公司党委根据工作需要提出意见,同董事会协商后确定,并纳入公司管理人员编制。提倡公司党务工作人员和行政管理人员进行换岗交流。专职党务工作人员的待遇应与同级行政管理人员一视同仁。大型公司党委一般应设组织、宣传、办公室等工作部门。中小型公司党组织的工作机构,可以分设,也可以设立一个工作部门,内部实行分工。具体设置方案,由公司党委讨论决定,报上级党委审核。

      第七,公司党委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特点,改进工作方法和活动方式。要善于通过发挥董事会、监事会和公司经营管理班子中党员的作用,通过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充分发挥党的支部、小组和共产党员在各自岗位上的作用,通过加强对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的领导等多种方式来体现政治核心作用。党组织的活动要紧密结合公司的改革和生产经营,紧密结合党员的思想实际,把思想教育同加强管理结合起来,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要妥善解决好公司党组织的活动经费问题。党组织的活动经费从公司管理费中列支部分,年初由公司党委根据工作需要,编制年度预算,列入公司财务计划。在计划范围内,日常开支由党委书记审批。

      在研究这个问题的时候,还可以把问题想得更深一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而且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但在国家宏观调控下进行。国有大中型企业特别是大公司、大集团,必然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起控制作用。从政治上考虑,这是不是我们党执政的主要经济基础?在这些大公司、大集团中,党的作用要不要更有效地体现?这些大公司、大集团中的党组织,在重大问题决策和人事管理上,应不应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企业领导体制是不是只有一种模式?我认为,这些问题都需要认真思考和研究。

      (4)做好其他经济组织中党的工作。

      改革开放以来,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为补充,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不同经济成份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经营。在这个方针指引下,乡镇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股份制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企业集团等,迅速发展。在这些经济组织中,党建工作滞后的现象比较严重。一方面,党组织的设置跟不上,另一方面,有了党组织但不能很好发挥作用。加强这些经济组织中党的工作,主要应做好三件事:

      一是及时建立党的组织。据去年底的统计,开业投产的外商投资企业中建立党组织的占26.1%,乡镇企业建立党组织的不到5%,私营企业中建立党组织的就更少了。当然,这类企业有的规模很小,没有或只有个别党员,建不起党组织。但也确有一些企业职工和党员人数不少,由于工作跟不上,没有及时建立党组织。因此,当务之急,是采取积极措施,在有党员3人以上的企业中,帮助把党的支部建立起来,把党员组织起来。只有个别党员的企业,可以按照同行业或就近的原则,建立联合党支部。对暂不具备条件建立党组织的,可以先把工会、共青团组织建立起来。也可以有目的地选择一些党员,按照有关规定,通过向企业输送人才等方法,进入企业做工作。企业党组织的设置要尽可能与开办企业同步进行。选派企业行政负责人时,要同时考虑党组织负责人。

      二是从这些企业的不同特点出发,积极开展党的活动。不同类型的经济组织,在所有制、领导体制、管理方式、人员构成以及规模大小上都不相同,党组织开展工作和活动,要从实际出发,紧紧围绕企业生产经营这个中心来进行,采取灵活有效的方式方法。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发挥党员在完成本职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这是基本的方法。企业党组织的根本任务,是正确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搞好生产经营,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对外商或企业主损害工人合法权益,违反国家政策的行为,党组织要善于在法律、法规和合同、章程的范围内进行交涉,注意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

      三是帮助这些企业党组织理顺领导关系。有的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上级党组织和有关部门要本着有利于企业开展党的工作,有利于企业发展,有利于加强领导的原则,帮助这些企业中的党组织明确领导关系。这件事并不难,关键是要有人去管。

      除了农村和企业党组织建设之外,其他方面的基层党组织建设也很重要。因时间关系,我不能展开多讲,扼要说一下高校、机关、街道党的建设。

      中央对高校党建工作非常重视。在中央的直接领导下,从1990年以来,中组部、中宣部、国家教委联合召开了五次高校党建会。前不久召开的第五次高校党建会,重点研究了加强高校领导班子建设。连续抓了五年,效果比较明显。关于高校党建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目标任务、重点工作,集中体现在中发(1990)12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党的建设的通知》中。从这几年的情况看,高校党建工作,主要应抓好五件事情。第一,充分认识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为培养又红又专的跨世纪新人提供有力保证。全国普通高校1080所,在校本专科生280万,研究生近13万。高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中负有特殊责任。高校培养的人才是未来党和国家领导干部和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来源。在培养人的方向问题上不可掉以轻心。高校是国内外敌对势力与我们争夺青年、争夺接班人最激烈的场所。因此,必须从高校所处的这种战略地位,来认识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第二,突出抓好高校领导班子建设,全面提高领导干部的素质特别是政治素质,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进一步改善高校领导班子结构。这次高校党建工作会上领导同志的讲话和有关文件,对这些问题讲得很明确,请大家注意学习和贯彻。第三,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主要内容,加强高校的思想理论建设,加强德育教育工作。要特别强调在教师和学生中,进行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教育。第四,切实加强总支、支部的建设。稳定和提高高校党务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者队伍,解决好他们的工资待遇及工作、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第五,做好在青年教师和大学生中发展党员这件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事。根据党政干部队伍、企业家队伍和科技、学术带头人三支队伍一起抓的精神,重视培养科技、学术带头人,重视在跨世纪的科技、学术带头人中培养和发展新党员。为了规范高校党建工作,在总结各地经验的基础上,从1990年开始起草,反复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制定的《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已经上报中央。中央正式颁布后,要认真贯彻执行。

      关于加强和改进机关党的建设。1988年,中央批转了中央组织部、中央直属机关党委、中央国家机关党委《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央党政机关党的工作的意见》。1992年,中央组织部召开了全国机关党的建设工作座谈会。1994年,中央组织部转发了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关于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党组指导机关党委工作的意见》。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党和国家机关中党的基层组织要紧密结合本单位的业务工作,抓好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对党员和领导干部的监督。这几年,机关党的工作有成效、有进步。但是,存在的问题也不少。有些部门和单位的党组(党委)负责同志对机关党的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机关党的工作没有摆到应有位置;
    一些机关思想作风方面的问题不少,思想政治工作薄弱;
    对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不力,缺乏有效措施。按照党章规定,机关党组织主要有两项职能:一是协助,二是监督。从多数单位的情况看,机关党组织协助行政负责人完成任务、改进工作,做得比较好。但是,对包括行政负责人在内的每个党员进行监督,做得很不够。机关党的建设要加强,关键是在这个问题上要有突破。现在一些机关的党员包括某些领导干部,思想作风不正,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监督。当然,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包括法律监督、行政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但党组织监督是基本的、不可缺少的、非常重要的。党组织监督既要有党组(党委)内部的监督,也要有机关党组织的监督。一个党员、干部有了缺点毛病,不能及时得到帮助或提醒,犯了错误或干了违法的事,不能及时发现和追究,而往往靠来信来访和群众举报。这个问题值得深思。机关党组织如何发挥好监督职能,这个问题需要专门研究。从一些做得好的部门和单位看,以下三点很重要。一是机关党组织协助有关方面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的管理。抓住会前广泛征求意见,会上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会后认真进行整改和情况反馈等环节,不断提高民主生活会的质量。二是机关党组织的专职书记或副书记列席党组(党委)行政领导召开的研究本部门工作的有关重要会议,了解情况,配合行政领导开展工作,对党员领导干部进行监督。三是积极协助组织、人事部门做好机关干部的考核、民主评议和选拔任用工作,提出干部使用的意见或建议。

      关于街道党的建设。去年底统计,全国共有城市街道(包括居民区)党委3800多个、党支部41000多个。街道党组织是党在城市的重要基础。加强党对街道工作的领导,加强街道党的建设,充分发挥街道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对于保证街道各方面任务的完成,促进街道各项事业的发展,为城市改革和经济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非常重要。从前一段我们调查的情况看,加强街道党的建设,要注意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正确处理加强街道党的建设,与发展街道经济、搞好城市管理和社会服务之间的关系。既要防止和克服单纯就党建抓党建的倾向,又要防止和克服片面强调发展经济而放松党的建设,忽视城市管理和社会服务的倾向。二是进一步明确居民区党支部的地位作用。多数同志认为,居民区党支部作为党的基层组织,与居委会的关系,实质上是党与群众性自治组织之间的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党支部在居委会工作中应当发挥核心领导作用。也有一些同志认为,从长远看,居民区党支部应当起核心领导作用,但目前只能发挥保证监督作用。这个问题还可以再研究。三是重视解决居民区党员干部的来源问题。这是居民区党的建设中的一个难题。

      3、深入开展党员学理论、学党章活动

      着重从思想上建党是我们党的成功经验。党员教育是党员队伍建设的中心环节,是实现党在新时期历史任务的重要保证。坚定不移地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到本世纪末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关键在于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党的思想建设在完成新的历史任务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党员教育工作有许多问题亟待研究解决。

      改革开放,特别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党员的思想有很大影响,积极的影响是主要的,应当充分肯定。比如,市场经济所要求的竞争、效率、公正、人才等观念,有利于在党内形成积极进取、奋发向上、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讲究实效的风气。但也要看到,消极影响不可忽视。等价交换原则侵入党内政治生活,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受到冲击,是非常严峻的事实。从总体上看,党员队伍主流是好的,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有些党员的思想观念跟不上发展变化的形势,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新任务认识不足,思想准备不够;
    二是一些党员宗旨观念淡薄,理想信念动摇,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思想膨胀,以权谋私、贪污腐化等腐败现象滋长;
    三是相当一些党员对新知识包括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先进经营管理知识,学习掌握不够,缺乏在本职岗位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本领。这些问题已经或正在影响党的战斗力。切实加强和改进党员教育工作,促使党员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是一项紧迫任务。

      改革开放以来,党员教育工作在改进中加强,在加强中提高。各级党组织围绕党的中心任务,联系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实际,对广大党员进行教育,收到了较好的成果,探索和积累了一些经验,归纳起来,有以下五个方面:

      ——坚持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开展党员教育,立足服务于改革、发展和稳定。通过有针对性的党员教育,促进广大党员提高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增强党性。

      ——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业务技能学习相结合,不断拓展党员教育的内容。在组织党员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知识的同时,注意增加经济知识和科学、文化、业务知识的份量,提高党员的政治和业务两个素质,促使党员成为本职工作的内行和能手。

      ——坚持分类分层次施教,做到有的放矢,增强针对性。对不同类型不同职业和岗位的党员,区别不同情况,分别提出教育的侧重点,采取易于为教育对象所接受的方法,提高教育效果。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运用多种形式和方法开展教育。定期对党员进行轮训,上好党课;
    坚持民主评议党员,严格党的组织生活;
    围绕两个文明建设,开展党员联系户、党员责任区、党群共同致富等主题实践活动;
    利用书刊、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介开展党员教育。

      ——坚持抓好阵地建设,努力办好党员电化教育。建立以乡镇党校、企业和高校党校为主体,以村、街道党员活动室为阵地的党员教育网络。从实际出发,发展电化教育。

      我们在肯定这些基本经验的同时,必须看到,党员教育工作同形势和任务的要求还不相适应。有些党组织对党员教育工作重视不够,不少地方的党

    相关热词搜索: 轮训 组织部门 讲稿 领导干部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