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句子 > 正文

    历史上永定河开发治理分析(李红有)

    时间:2021-01-17 08:04:47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永定河是海河水系的一条重要支流。由于地理位置重要, 其治理开发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根据资料分析, 历史上永定河的治理开发经过3次重大变化。究其原因, 乃是流域自然环境和经济社会双重变化所致。因此, 分析研究永定河开发治理的阶段、特点及其成因可以为当代永定河的开发治理提供历史借鉴和启示。

     

    1 三大阶段及其特点

     

    1.1 三国至隋唐时期

     

    历史上, 永定河以源源不尽的流水孕育了华夏文明,哺养了北方各族人民。辽金之前, 永定河灌溉之利史不绝书。三国魏嘉平二年(250), 刘靖为屯田的需要, 兴建戾陵堰, 开挖车厢渠, 引用永定河水灌溉蓟城南北的土地, 每年达2000顷。景元三年(262), 樊晨、刘弘更制水门, 修复堰渠。北魏熙平元年(516), 幽州刺史裴延隽又修复戾陵诸堰, “溉田百余万亩, 为利十倍” 。北齐天统年间(565-569), 幽州刺史解律羡又“ 导高粱水北合易京(今温榆河),东会于潞, 因以溉田, 边储岁积, 转漕用省, 公私获利焉” 。隋开皇年间(581-600), “ 引卢沟水, 广开稻田数千顷” 。金时, “引卢沟一支东流, 穿西山而出, 是谓金口, 其水自金口以东、燕京以北, 溉田若干顷” 。同时, 永定河还给人们带来航运之便。隋大业四年(608),“春正月诏发河北诸郡男女百万余开永济渠, 引沁水南达于河, 北通琢郡” 。经研究, 它的路线是沿桑干河故道今凉水河直抵蓟城南郊(今北京广安门外一带)。

     

    由上可知, 三国至隋唐时期永定河的开发治理以发展灌溉和航运为主, 且集中于北京一带。究其原因, 一是北京是我国北方的军事重镇, 人口比较集中, 二是流域人口稀少, 生产规模和水平比较低下, 自然环境特别是森林未曾遭到大规模的破坏。

     

    1.2 辽金至明清时期

     

    以辽金时代为界, 永定河流域森林经历了重大变化。由森林破坏所带来的严重水土流失, 由水土流失所带来的频繁河道变迁, 由河道变迁所带来的洪水灾害, 从金代开始显现出来, 而且越来越频繁、越来越严重。为了防止和减轻永定河洪灾, 从辽代起开始修筑永定河堤防。由于历代统治者高度重视, 堤防规模越来越大、长度越来越长和质量越来越高。辽代, 升幽州为南京, 开始筑堤。金贞元元年(1153),迁都燕京, 号中都。首都的防洪和漕运引水使永定河堤防工程愈显重要。据考证, 卢沟桥以上的石堤应始于此时。元至元九年(1272), 定燕京为大都, 从此北京成为全国的政治中心。永定河的堤防坚固与否, 直接关系到京城的安全, 所以元统治者非常重视兴修堤防工程。明代, 堤防工程较元代在规模上更加扩大, 堤工质量有所提高, 尤其是石景山段的石堤较前代更加坚固和扩展。明正统三年(1438)七月, 大学土杨荣在《固安堤记》碑文中记载“圣朝建北京, 视河为襟带, 永乐间屡常修筑, 辄复颓记……始于正统元年冬, 毕工于二年夏, 凡用夫匠二万余, 年给粮响以万计。累石重甃, 培植加厚, 崇二丈三尺, 广如之, 延袤百六十五丈, 视昔盖益坚, 既告成, 赐名固安堤” 。明末清初, 由于堤防多年失修, 绝大部分土堤已经湮废。正如清人王履泰在《欲辅安澜志》记述“浑河堤防, 历辽金元明,历被水冲, 断续相间, 虽有修治终无数十年之久。”

     

    清代是永定河堤防工程大发展的阶段。首先, 完善和强化了石景山段的堤防, “石工数倍于前, 固若坚城, 历久无患” 。乾隆二十八年(1763), 实行东西两岸编号管理。同时, 又大力整治、接筑下游两岸堤防, 工程规模最大的当属康熙三十七年(1698), “疏筑兼施,……浚河百四十五里, 筑南北堤百八十余里。赐名永定” 。到雍正初年, 永定河两岸堤防已是“南岸……共长一百九十六里九十五丈六尺, 北岸……共长二百三里六十二丈” 。康熙后期开始兴筑三角淀围堤, 到乾隆中期逐渐完善。这些围淀遥堤上与永定河两岸堤工相接, 下至今天津市西北郊。清代后期, 永定河堤防大修次数日益减少, 多半是决口或漫溢之后进行堵复, 或只进行小修小补。随着系统堤防的形成, 清代逐步建立起完善的永定河管理机构。雍正四年, 永定河分司改为河道, 总理永定河事务, 下设文职和武职2个系统。从此, 永定河下游有了统一的河道管理机构, 集中管理永定河的防汛减灾事宜。

     

    当然, 明清两代仍在永定河张家口和大同地区兴建灌渠造福百姓, 如明代在保安州(今河北涿鹿县)桑干河南北两岸修建了五大灌渠、清乾隆年间在保安州之上又修成了册田灌渠, 只是其规模和投入无法与兴建永定河堤防相比。

     

    由上可知, 辽金至明清时期永定河的开发治理以修筑堤防为主, 且集中于北京一带。究其原因, 一是北京成为我国的政治中心, 京城地位极其重要;
    二是流域森林遭到大规模的破坏, 水土流失非常严重。

     

    1.3 民国时期

     

    20世纪初, 随着西方科学技术的传入, 我国对江河开发治理的思路和手段有了重大突破。1924年海河流域大水, 永定河堤防决口, 全流域灾情极为严重, 淹地280多万hm2, 死伤人口达7694万人。1925年, 顺直水利委员会制定了《顺直河道治本计划报告书》, 其中对永定河治理提出了初步规划。由于永定河含沙量大, 海河淤积日益严重。1928年秋, 华北水利委员会继续进行治理永定河计划。1929年, 华北水利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决议同意《永定河治本计划大纲》。1930年, 完成《永定河治本计划》。该计划结构科学, 内容全面, 涵盖了永定河开发治理的各个方面,如水库兴建、水闸建设、堤防修筑、河道疏浚、放淤和水土保持。只是由于国家处在外患内忧中, 大部分工程未能得到实施。不过, 民国时期永定河上游的引水灌溉和下游放淤较有成效。如1913年山西创办富山水利公司, 引桑干河水灌溉两岸农田;
    1932年永定河开始放淤先后8次,减轻了海河干流的淤积。

     

    由上可知, 民国时期永定河的开发治理以编制规划为主, 筹划进行全面治理。由于经济社会动荡不定, 当时政府无力实施。

     

    2 主要成因分析

     

    在人类社会, 人们从事某一活动必然有其原因和目的。对于永定河的开发治理而言, 自不例外。从宏观层次上讲,永定河的开发治理是自然环境变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共同需要, 如果离开了对自然社会因素的综合分析就无法理解永定河开发治理的意义和作用。

     

    一是自然环境的变化。自从人类出现后, 自然环境在人为因素作用下发生了很大变化。辽金至明清时代, 由于大规模的建筑和薪炭伐木、战争焚伐和纵火围猎诸多因素的影响, 永定河流域的森林遭到了全面破坏, 致使永定河流域水土流失严重, 永定河河性发生巨大变化:一是河水由清变浑, 二是河床淤积, 由地下河变成地上河, 三是河道决口泛滥频繁, 变迁不定。为了保障流域经济社会的发展, 人们不得不对永定河进行开发治理。

     

    二是经济社会条件的变化。从三国至清末, 我国一直处于封建社会。封建社会以农业立国, 而水利作为农业的经济命脉, 对封建社会的确立、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农业社会, 水利主要使命是向农田灌溉提供充足的水源和保证农田免遭洪涝灾害。根据以上分析可知, 历史上永定河的开发治理主要是围绕上述两大目标进行的, 其中三国至辽代时期灌溉效益明显、辽金至明清时期以防洪保安为主。究其原因, 除了农业社会水利事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外, 还和永定河所处的地理位置密切相关。自从金代定都北京后, 历元明清, 至中华人民共和国, 北京一直是我国的政治中心。为了保障京城的安全, 历代统治者格外重视永定河的开发治理, 特别是关系都城安全的永定河大堤的建设。进入工业社会,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的发展, 经济社会对水利事业提出了新的要求, 这就是水利不仅向农业提供灌溉水源, 而且向工业和城市居民提供充足水源, 水资源的综合功能日益显现, 这就要求防洪、供水、灌溉、放淤和拦沙全面发展。民国时期, 永定河开发治理的思路、目标和措施基本体现了这一原则。可以说, 经济社会发展(包括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的需要是水利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和目标所在。

     

    3 结论

     

    纵观永定河开发治理的漫长历史过程, 分析研究各个阶段的特点及其成因, 大致可以得出以下3点结论:一是永定河开发治理的内涵日益丰富, 而且每一阶段各有侧重。三国至隋唐时期, 永定河开发治理以灌溉和航运为主;
    辽金至明清时期, 以修堤防洪为主, 兼及灌溉;
    民国时期, 随着工业社会的兴起, 以防洪和供水为主, 兼及灌溉、放淤和拦沙。二是永定河开发治理重点的巨大变化既有自然因素的作用, 更有人为因素的促使, 是两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三是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是永定河开发治理的基础。无论是清代后期还是民国时期, 由于内忧外患, 经济滞步不前, 社会动荡不定, 当时政府既无能力又无财力对永定河进行全面系统的开发治理。虽然民国时期编制了《永定河治本计划》, 但是由于日本侵略中国和中国内战, 根本无法付诸实施, 结果只能是画饼充饥。

     

    因此, 进入21世纪, 对于永定河的开发治理, 必然综合考虑其流域自然环境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在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水利观的指导下, 调整治水思路, 转变治水观念, 丰富治水内涵, 明确治水重点, 在合理确定永定河水资源承载力和水环境承载力的同时, 充分发挥水资源的综合功能, 注重水资源的优化配置、高效利用、科学保护和美化环境, 保障整个流域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作者简介:李红有(1966-), 男, 副编审、主编。

     

    来源:《北京水利》2005年第6期

        
    相关热词搜索: 永定河 治理 分析 历史上 开发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