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故事 > 正文

    高中历史鸦片战争教案

    时间:2020-09-14 08:28:53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高中历史鸦片战争教案

     

      1、 知识与能力:

      ① 识记虎门销烟、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② 理解本单元包括这课沿着两条线索展开:既是西方列强侵略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

      又是中国人民反抗压迫,争取民族独立的历史。

      2、 过程与方法:掌握运用历史资料的能力,运用问题进行探究,学会运用发展联系的观点

      来分析解决问题。

      3、 情感和价值观:深刻认识西方列强在中国近代历史中对中国带来的殖民主义灾难,并体

      会中国人民不屈不挠,艰苦斗争的民族精神。

      1997年7月1日是个非常特殊的日子,同学们知道这一天发生了什么事

      吗?对,就是中国政府收回了香港的主权,从此香港回到了中国人民的怀抱,但是同学们知道香港问题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吗?它是什么时候因为什么事件被哪个国家所侵占的呢,今天,鸦片战争这一课将回答这一问题,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去翻开170多年前那段沧桑的历史。

      同学们把课本翻到第50页,今天我们学习第10课,鸦片战争

      说到战争,肯定要有交战的双方,同学们能告诉我鸦片战争是哪两个国家之间爆发的战争吗?对,中国和英国。然而,我们都知道的是,中英两国是远隔重洋,一个在亚洲的东部,一个在欧洲的西部。19世纪上半期航海工具主要是帆船,从英国航行到中国必须绕过非洲好望角,至少要4个月,相距如此遥远的两个国家,为什么会在19世纪中期爆发战争呢?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

      一、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

      我们分别从国际和国内这两个方面来看

      首先,鸦片战争爆发的国际背景是什么?

      国际背景:英国此时怎么样呀?英工业革命完成,需要原料和市场。

      18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工业革命,到19世纪二三十年代,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机器生产取代手工操作,机器生产出来了更多的商品,需要更广阔的市场和更多的原料,而英国的市场比较狭小,原料也不足,怎么办呢?唯一的办法就是对外扩张,抢占别国市场,掠夺其他国家的原料。

      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需要原料和市场。而这时的中国的社会状况怎么样呢?我们来看一下国内背景

      国内背景:

      首先从经济上来说,中国是什么经济?对,自然经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主要还是男耕女织的传统农业,传统农业的关键在于什么呢?土地是吧,小农经济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就是土地,而在清朝统治时期,土地大部分掌握在谁的手中呀?大部分掌握在地主手中,所以土地高度集中,广大农民处于少地、无地的状态。土地高度集中的结果,必然导致什么矛盾比较尖锐?阶级矛盾比较尖锐。这是从经济上来说的。

      从政治上来说,清朝的统治怎么样?政治腐败,战前的中国,已经处于清朝末年,政治非常腐败:贪污成风—— 正所谓“三年清知府 十万雪花银”。另外,军备废弛,当西方国家用长枪大炮作战时,清朝的军队装备还处在以戈矛为主的冷兵器时代,船还是木制的帆船,少数船上装有一两门明朝时候发明的“红衣大炮”,发射时效果和扔铅球差不多,而且只能向前打。

      政治腐败,军备废弛,但是清朝统治者有没有意识到自己落后了呢?

      没有,此时的清政府仍然自我感觉良好。以“天朝上国”自居,长期奉行闭关锁国的政策,虚骄自大、做着“天朝上国”“万邦来朝”“四海宾服”的美梦,使中国隔绝于世界潮流之外

      外交:闭关锁国、妄自尊大

      同学们看一下,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想要市场和原料,而中国地大人多,市场大,自然成为英国的目标,英国要求打开中国市场,但是清政府实行闭关自守的对外政策,只开放广州一处为通商口岸,两者会不会产生矛盾呀,会,所以战争的爆发也就成为历史的必然。英国想要打开中国市场,是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成为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强烈需要原料和市场。

      好,弄清了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接下来我们还要知道是什么事件直接导致了鸦片战争的爆发?对,虎门销烟,成为战争爆发的导火线,是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

      3.虎门销烟——直接原因

      我们都知道,虎门硝烟的领导人是谁?林则徐。林则徐为什么要领导禁烟运动?因为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要知道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请看这几个问题。

      在中英正常贸易中,英国向中国输入的主要商品有哪些?销售情况及其原因如何?

      什么叫出超?就是出口的比进口的多。所以英国的大量白银流入了中国。

      为了扭转贸易逆差,英国采取了什么方法?

      英国走私鸦片的罪恶行径给中国造成哪些危害?

      材料 当鸦片未盛行之时,吸食者不过害及其身,故杖徒已足蔽辜;迨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兴思及此,能不股栗!——《林则徐集·奏稿中》

      造成兵弱银荒,加深清政府统治危机

      过渡:面对大量鸦片走私,作为当时皇帝的道光帝采取什么了行动?

      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到广州查禁鸦片。虎门销烟。

      过渡:虎门硝烟的消息传到英国,英国决定以此为借口发动了鸦片战争,所以虎

      门硝烟是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

      有人说:是因为林则徐的禁烟运动打击了英国商人的利益,如果没有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英国就不会发动鸦片战争,那么鸦片战争的爆发真的是林则徐惹的祸吗?

      不是,禁烟运动只是借口,

      中英之间战争的爆发是历史的必然。

      2、经过

      战争的过程不是我们所要了解的重点,我们只需要简单的了解战争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1840年战争开始——琦善同英军谈判为第一阶段,

      1841年英军强占香港岛,扩大战争——1842年8月战争结束为第二阶段。

     1842年8月,英国军舰驶抵南京下关江面。扬言架炮攻城,清政府屈辱求和,中国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3.结果

      中国失败,签订不平等条约。我们来看一下《南京条约》的内容

      条约主要有四个内容,我们分别来看,

      第一,割香港岛给英国,简称为割地,这损害了中国的什么主权。损害了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

      第二,赔款2100万银元,简称为赔款:这对中国造成了什么危害?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更为严重的是它开创了侵略者勒索赔款的恶例。

      第三,开放五口通商口岸,哪五处?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 开口通商给中国造成了什么危害?使东南沿海门户大开。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东南沿海一些城市是清政府在列强的威逼下开放的,因此它损害了中国的贸易主权,便利了列强的经济侵略。

      第四个内容,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

      协定关税:这使中国开始丧失什么权?关税自主权。这一条款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便利西方国家的经济掠夺

      《南京条约》是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中国的领土、关税、贸易主权遭到破坏。除了《南京条约》之外,1843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附件。英国从中攫取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和永久居住等特权。这里面有几个名词大家注意一下,

      领事裁判权,也称“治外法权”,就是外国公民在中国犯了罪,中国的法律不能制裁,只能由他们国家的领事去裁判,中国政府不得过问。破坏了中国的什么主权?中国的司法主权遭到破坏。

      片面的最惠国待遇:近代中国与外国所签订的条约,往往只片面规定该缔约外国享有最惠国待遇,而中国并无对等的权利,故称“片面最惠国待遇”。这充分体现了条约的不平等性。

      通过《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签订,英国获取了很多特权。看到英国获得如此之多的好处,美国和法国也趁火打劫,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以攫取在华特权。

      3、鸦片战争的影响

      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了灾难和屈辱,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使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半殖民地:国家形式上独立,但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受帝国主义控制和压迫。。半封建: 国家原有的封建经济遭到 破坏,既存在资本主义,又保持着封建剥削制度

     

      一、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

      1、国际:英工业革命完成,需要原料和市场

      2、国内:经济:自然经济,土地高度集中

      政治腐败,军备废弛

      闭关锁国、虚骄自大

      3、虎门销烟——直接原因

      二、鸦片战争的经过

      三、鸦片战争的结果: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四、鸦片战争的影响

      一、学情分析

      本课由于没有重复初中历史的学习内容,没有列出军民反抗的事迹,而以引导分析战争的起因、战败的原因为目的,这符合高中生的认知特点。但由于他们的历史知识储备和对历史理论问题的理解能力还有限,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仍需根据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征,采取创设情景、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方法进行因势利导,不断启发,点拨和矫正。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鸦片战争前夕清朝封建统治的腐朽没落和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 迅速崛起;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原因及危害;林则领导虎门销烟;《南京条约》;鸦片战争的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通过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学习,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地”看问题的观点,“透过现象看本质”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与偶然性关系等观点,辩证地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运用情景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辅助,利用图片及战争视频等资料创设情景,让学生体验感受历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运用层层剥笋法。利用学生好奇心理与欲望强的心理特征,层层设疑,留下念,吸引学生,恰当点拨,步步推进,从而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通过对各类史料的研习,学会依据不同史料,对重要历史人物、重大历史事件做出评价;掌握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关于战争造成中国损失的调查讨论,应到学生痛定思痛、激发爱国情感,强化学生的国家主权和国土资源意识。

      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是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火烧圆明园是侵略者对中国文化的摧残,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悲剧。

      让学生明白“封闭必然落后,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使学生从历史的教训中得到警策,认识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激发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南京条约》、《天津条约》

      难点:两次鸦片战争的的背景、原因

      四、主要教学方式与教学用具

      教学方式:采用情景设置、体验感受的模式以及启发式谈话法、讨论法,由浅入深,步步推进,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教学用具:

      1.电脑平台,投影,音响设施.

      2.教师准备关于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签订、火烧园明圆等视频、有关图文资料,并制成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导入:创设情境,欣赏电影《鸦片战争》片断,起到凝神起兴作用。导入新课。

      然后设疑:

      问题1:19世纪上半叶航海工具主要是帆船,从英国航行到中国必须绕过非洲好望角,至少要4个月, 相距如此遥远的两个国家为什么会爆发战争呢 ?

      引起学生兴趣之后,打出一组图片资料,结合教材,引导学生分析战争前的中国和英国局势,学生发言,教师总结:

      学生很自然总结出:中国明显落后于英国。落后必然挨打!得出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英国为发展资本主义要打开中国市场。那么直接原因呢?引出下一个知识点:虎门销烟

      虎门销烟

      利用鸦片实图进一步设疑:

      问题2: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出口鸦片?鸦片给中国带来哪些灾难?清政府就鸦片问题有何争论?道光帝最终采纳了哪一种建议?

      和学生共同构建虎门销烟的逻辑关系图:培养学生探究因果关系的能力。

      在学生为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喝彩,盛赞这位民族英雄的时候。屏幕显示资料,设置新的悬念。英国方面会有何反应? 英国外相巴麦尊在议会上发表的讲话:

      “ 把能给我们大英帝国带来无限利益的大批的商品,全部给予销毁!这是我大英帝国的奇耻大辱!我要求议会批准政府派遣远征军去惩罚那个极其野蛮的国家!要狠狠地教训它!要迫使它开

     放更多的港口,要保护我们天经地义的合法贸易!”

      学生立刻明白:英国要发动战争,而虎门销烟正是引发战争的直接原因。

     为了加深学生对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辩证关系的理解,又引出一则材料让学生分析探究:

      中国政府对陛下官员与臣民已经犯下突然而残酷的战争罪行,用最近这样的方式强迫缴出英国人的财产就是一种侵略,这在原则上是如此的危险,

      在实行上又如此的不能容忍,所以,为每一件损失要求完全的赔偿,已成为文明的高尚义务了。

      这封密函中提到的所谓“战争罪行”和“英国人的财产”分别是指什么?

      虎门销烟;鸦片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英国人发动鸦片战争的借口是什么?

      林则徐进行虎门销烟

      英国对中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开拓海外市场,掠夺生产资料

      问题3:“有人说,鸦片战争是由林则徐的过激行为引起的,如果没有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英国就不会发动战争。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

      在前面的基础上,学生会得出正确结论:根本原因:英国蓄意打开中国市场,而虎门销烟正是引发战争的直接原因。有没有禁烟运动,英国都会挑起战争。

      鸦片战争

      1.战争过程:用多媒体动画演示战争过程,形象直观。

      2.看前提醒学生注意:这段录像中有什么说法不太准确? 录像中说鸦片战争开了中国哪三个“先例”?

      该段视频中关于条约内容的表述有误,通过找错误的形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加深对战争影响的认识。

      设问:结合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主要内容,请你分析一下,鸦片战争给中国造成了什么影响?从而使学生理解鸦片战争史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3.问题4:

      我们有本土作战的先决条件,又拥有百倍于英军的武装,为何却败于远道而来的总兵力仅1万人的英军?

      如果道光皇帝不查办林则徐并重用林则徐,中国能在这场战争中取胜吗?

      1841年4月16日,道光帝根据前方主帅奕经的请求,调广西兵1000名增援浙江。6月29日,该部头起、二起共550人到达,后两起450名尚在途中。而英军此时已放弃宁波,攻陷乍浦,吴淞,正浩浩荡荡驶进长江!奕经连忙将该部再派往江苏。一直到战争结束,该部未参加任何战。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关于中国战败的原因分析:用英国报载的一幅漫画调动学生思考,自由发言,多方面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教师进而点拨总结:

      客观原因── 英国综合国力强大

      主观原因── 清王朝的腐朽落后

      根本原因 ──中国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无法抵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投影情境材料:

      签订了《南京条约》,实行五口通商以后,英国的伦敦曾经“兴奋若狂”,众多英国商人“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全都发了疯似的”,他们把钢琴乃至吃西餐用的刀叉都大批搬到中国来,在他们的幻想中,中国人每人用一付这样的餐具,每一个家庭买一架这样的乐器,应该是没有困难的。“只消中国人每人每年需用一顶棉织睡帽,一双袜子,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在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而事实是三年不到的时间内,这一梦想就开始破产:餐具与钢琴的市场消失了,绝大多数中国家庭几乎不消费这两种商品;棉睡帽与袜子的市场也消失了,因为中国人不使用睡帽,绝大多数贫穷的中国人更是买不起远不如土布耐穿的洋布。

      在学生费解的时候,出示英国在中国与洪都拉斯的正当贸易对比表,让学生观察和创设情景来得出结论。

      1853年中国和洪都拉斯英国棉纺织品的消费量

      设疑: )

      从上图这组数据你可以发现什么问题?

      第10课 鸦片战争

     

      1、地位:《鸦片战争》是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得到潮流”的开篇。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重要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用大炮轰开中国的大门,开启了近代中国列强的侵华史,也开启了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求民主的历史潮流。因此本课具有开篇点题的地位和作用,既是本单元的重点,更是全书的重点。

      2、重难点:

      教学重点:着重于分析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理解中国战败的原因。

      教学难点:如何认识战争的失败对中国的影响。

     

      本课由于没有重复初中历史的学习内容,没有列出军民反抗的事迹,而以引导分析战争的起因、战败的原因为目的,这符合高中生的认知特点。但由于他们的历史知识储备和对历史理论问题的理解能力还有限,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仍需根据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征,采取创设情景、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方法进行因势利导,不断启发,点拨和矫正。

     

      1.知识与能力目标

      识记虎门销烟、两次鸦片战争的基本史实,识记《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内容。

      理解英国悍然发动鸦片战争、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认识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通过讨论分析“鸦片战争的失败能否避免”,帮助学生认识到清政府失败的必然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战争视频作引入,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请学生归纳战前交战双方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研读和阐释史料的能力。

      通过指导学生观看鸦片战争经过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

      通过学生对两次鸦片战争的比较,提高学生历史比较的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讲述鸦片对人体的危害,对学生进行“热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情感教育。

      通过引导分析两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及结果,使学生认识到“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规律,从而激发学生立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

      通过讲述战争过程中涌现出来的一大批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抗击侵略的英雄事迹,培养学生感悟历史的能力,激发其爱国热情。

     

      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和本课的实际情况,本课教学方法以讲授法、问答法为主,辅之以图示法、讨论法、比较法,由浅入深,步步推进,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1.电脑平台,多媒体设备.

      2.教师准备关于虎门销烟、鸦片战争的视频、资料,并制成多媒体课件。

     

      本节课的教学可采用“问题式”和“导学式”教学模式和思路,在教师积极引导下,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同时配合史料阅读、质疑答疑、课堂讨论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努力实现师生教与学的有机互动。在教材的处理上,应突出重点、难点内容,点拨思路,启导分析,给学生留下较多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借以逐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的习惯。

     

      播放纪录片《复兴之路》中关于鸦片战争的一段资料片,让学生在历史史实的情景再现中,步入本课鸦片战争的学习。

      视频中战火喧嚣的场面,反映的就是发生在160多年前的鸦片战争。相信同学们也和老师一样很想知道:

      中英两国远隔重洋,一个在亚欧大陆东端,一个在亚欧大陆西端。相距如此遥远的两个国家,为什么会在19世纪中期爆发战争呢?

      有人说:是因为林则徐的禁烟运动打击了英国商人的利益,如果没有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英国就不会发动鸦片战争。咋一听好像有点道理,那么鸦片战争的爆发真的是林则徐惹的祸吗?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进入本课的学习,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

     

      一、鸦片战争的背景

      1.鸦片战争前夕的国内外形势

      首先请同学们翻到教材50页,认真阅读教材前言和一二自然段的内容,划出能够反应鸦片战争前中国和英国具体情况的关键词句。老师会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然后请一位同学给大家归纳一下“鸦片战争前夕的国内外形势”。

      好,时间差不多啦!不知哪位同学愿意自告奋勇的给大家归纳一下呢?好,···同学,你的手举得高高的,肯定是胸有成竹。老师在ppt上打出了一个表,你可以根据图表的提示进行归纳。引导学生填图表。

      ···同学很不错,归纳得很准确,请坐。

      老师在给大家梳理一下表中所蕴含的逻辑关系:

      学生回答后,概括指出:战前中国已经处于封建社会晚期,呈现出严重的社会危机。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政治腐败:康乾盛世以后,清政府开始走下坡路,政治日益黑暗,吏治腐败,贪污贿赂成风——“和珅跌倒 嘉庆吃饱”“三年清知府 十万雪花银”等大家熟知的俗语生动形象的反应了清政府的腐败。

      经济:此时的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你耕田来我织布”,主要还是男耕女织的传统农业。而传统农业的关键在于土地。而此时的土地高度集中在封建贵族地主手中,广大农民处于少地、无地的状态。政府收入主要农业税收,税收减少,政府入不敷出,出现财政困难。

      军事:清政府军备废弛,军队装备还处于以戈矛为主的冷兵器时代,所谓的水师仍是木制帆船,包括水师提督的旗舰也是木制的。少数船上装有一两门明朝时候发明的“红衣大炮”,发射时效果和扔铅球差不多,而且只能向前打,想打后面的敌舰,当然还需要转一圈啦!

      外交:此时的清政府,军备废弛、财政困难、整体上呈现出衰败景象,走到了穷途末路,却还没有自知之明,仍然自我感觉良好。以“天朝上国”自居,长期奉行“虚骄自大、闭关自守”政策,做着“天朝上国”“万邦来朝”“四海宾服”的美梦,使中国隔绝于世界潮流之外,远远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时代潮流。

      而同一时期的西方世界,特别是英国处在怎样的历史发展时期?

      学生回答后,概括指出:战前世界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英国迅速崛起;前一单元我们已经学过,英国于1689年颁布了《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自18世纪中期开始工业革命,并于19世纪二三十年代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不断开辟和扩大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因而不断加紧对外扩张,在东方建立自己的殖民体系。古老而又落后的东方大国──中国,必然成为他们侵略的重要目标之一。

      中国地大人多,市场大,而英国的胃口也大。英国要求打开中国市场,而清政府实行虚骄自大、闭关自守的对外政策,两者矛盾纠结,战争必然爆发。

      得出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强烈需要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

      2.虎门销烟

      鸦片战争前,英国最初试图用商品打开中国的大门。但是,鸦片战争前,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英国输入中国的“呢绒、棉纺织品、金属制品”等工业品,而中国的自然经济能够自给自足,不太需要这些工业品,加上清政府闭关政策的限制,其产品成为了典型的“滞销品”“破鞋”,没有人要。运也白运,当然如果白送的话,中国人民还是会礼貌接受的,不要白不要嘛!

      相反,英国从中国购买的“茶叶、生丝、药材”等物品,尽管有些是奢侈品,价格昂贵,但在西方却是“香饽饽”“畅销品牌”,可能还是免检产品呢!这样中英正当贸易中,中国长期处于出超地位,英国大量白银流入中国。

      通过正当贸易不能打开中国的大门,为了扭转中英贸易逆差,英国开始向中国走私鸦片。

      鸦片走私给中国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如何解决鸦片走私问题,成为朝野关注的焦点。通过三则材料展示鸦片走私的危害:

      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解决,教师点评。

      在中英正常贸易中,英国向中国输入的主要商品有哪些?销售情况及其原因如何?

     

      为了扭转贸易逆差,英国采取了什么方法?

      英国走私鸦片的罪恶行径给中国造成哪些危害?

     

      关于第3问,先多媒体显示:

      英贸易情况表》。

      英国输入中国鸦片激增

      材料一 吸毒人数:200万/35年

      掠夺白银:3—4亿元/40年

      说明:①中国白银大量外流,清政府财政困难

      材料二:烟馆里正在吞云吐雾的中国人

      反映:②摧残了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

      材料三 当鸦片未盛行之时,吸食者不过害及其身,故杖徒已足蔽辜;迨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兴思及此,能不股栗!——《林则徐集·奏稿中》

      反映:③造成兵弱银荒,加深清政府统治危机

      提问:三则材料中涉及到鸦片输入主要危害有哪些? 这样设计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还提高学生归纳,提取有效信息能力。

      过渡:面对大量鸦片走私,作为当时皇帝道光帝应该会采取什么行动?假如你

      是清朝统治者,面对鸦片走私所带来的严峻局势,你将会采取什么措施?

      作为最有见识封建大臣林则徐有何表现?

      道光皇帝看到林则徐的奏折,认识到放任鸦片走私,将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于是任命主张严禁鸦片的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到广州组织禁烟工作。于是林则徐到

      广东领导禁烟运动。

      多媒体显示 林则徐:“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

      断无中止之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和虎门销烟图

      设问:

      材料体现了林则徐怎样精神?

      林则徐禁烟,禁烟主观上为了维护清王朝腐朽统治,能否算是中华民族

      英雄?

      此设计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能力。

      过渡:不法英商非法鸦片贸易扭转了正常贸易中逆差所带给英国损失,但中国

      禁烟运动不从根本上断绝了这条罪恶的“商路”,英国遂决意以此为借口诉诸武

      力,因此有人说:“若没有林则徐禁烟运动,就不会有中英鸦片战争”,对此有何

      看法?

      多媒体显示:展示两则材料:

      材料1:中国禁烟运动 “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可能轻易放过的。” 《安得鲁· 韩德森致拉本特函》

      材料2:“这是把我们将来和这个帝国的商务,安放在稳固而广阔的基础之上的最有希望的机会。”

      《义律致巴麦尊私人机密件》

      由学生思考回答后,最后得出结论:

      禁烟运动的消息传到英国,不法英商游说英国政府,抓住这次机会发动对华战争。英国政府为了从根本上打开中国市场,打着保护中英贸易的旗号,发动了鸦片战争。

      所以这场战争不是打不打的问题,只是早和迟的问题。禁烟运动只是借口,

      中英之间战争的爆发是历史的必然。

      二、鸦片战争

      1.鸦片战争的经过

      利用ppt动态展示图展现介绍鸦片战争的主要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地图动态显示

      鸦片战争两个阶段:

      1840年战争开始——琦善同英军谈判

      1841年英军扩大战争——1842年战争结束

      把问题的重点放在中国爱国官兵和人民群众在鸦片战争中的英勇抗争上。引导学生把中国军民的反侵略斗争概括为:

      人民群众的自发反抗──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

     

      感 谢 阅 览!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