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八年级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优秀7篇

    时间:2024-02-25 19:55:03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八年级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优秀01第一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1)时间:1949年9月(2)地点:北平(3)会议的主要内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优秀7篇,供大家参考。

    八年级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优秀7篇

    八年级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优秀篇1

    01第一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1)时间:1949 年 9 月

    (2)地点:北平

    (3)会议的主要内容:

    ①通过了《共同纲领》。

    ②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 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③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

    ④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⑤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

    ⑥采用公元纪年;

    ⑦决定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2.开国大典:1949 年 10 月 1 日,毛泽 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3.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

    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

    了,成为国家的主人。(2)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4.1951 年,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02第二课 最可爱的人

    1.抗美援朝概况

    (1)时间:1950 年 10 月—1953 年 7 月

    (2)军队: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

    (3)战斗英雄:黄继光、邱少云

    (4)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学习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

    主义精神)

    2.抗美援朝的意义:(1)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2)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03第三课 土地改革

    1.根本原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2.时间:1950 年—1952 年底

    3.土地改革重要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4.土地改革的内容: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

    有制。 5.土地改革的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 家 的 工 业 化 建 设 准 备 了 条 件 。 6. 西藏的土地改革:1959 年,西藏进行以土地改革为中心的民主改革,到六十

    年代初,废除了封建农奴主的土地所有制,实行了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百万农奴翻身当家做主人,西藏进入社会主义阶段。

    04第四课 工业化起步

    1.第一个五年计划

    (1)一五计划时间:1953 年~1957 年

    (2)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3)一五期间重工业成就:

    ①鞍山钢铁公司建成投产

    ②长春一汽生产出第一辆汽车

    ③制成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④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4)一五期间交通运输业成就:

    ①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②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通车

    2.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1)时间:1954 年 9 月

    (2)制宪机关: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3)五四宪法特点:

    ①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②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05第五课 三大改造

    1.对农业的改造

    (1)时间:1953 年—1956 年

    (2)改造方式: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2.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1)时间:1954 年—1956 年

    (2)方式:先是公私合营,后来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创举)

    3.三大改造完成的意义:

    1956 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三大改造的实质: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5.三大改造的缺点: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

    06第六课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1.探索中的良好开端与失误

    (1)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中共八大

    1956 年中共八大召开,会议正确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了党和

    人民的主要任务。这次会议是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2)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严重失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失误原因: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

    会主义缺少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2)“左”的错误主要标志: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

    2.建设成就和模范人物

    (1)建设成就:

    ①1959 年大庆油田的建成,结束了中国靠“洋油”的时代,实现了原油和石油产品的全部自给。

    ②新兴的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从无到有发展起来。

    (2)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

    ①铁人王进喜;②两弹元勋邓稼先;③“党的好干部”焦裕禄;④人民的好战士雷锋。(学习他们艰苦创业精神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

    08第八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1.十一届三中全 会的召开:(1978 年底)

    (1)背景:1978 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通过讨论, 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主要内容:

    ①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②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③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 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3)历史意义:

    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 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②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③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2.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1)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刘少奇案

    (2)民主与法制的加强

    “”使民主和法制遭到严重破坏,后,全国人大加紧立法工作,基本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实现了有法可依。

    09第九课 改革开放

    1.农村改革

    (1)时间: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 会后)

    (2)地点:我国首先从农村开始改革。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3)改革方式: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

    (4)乡镇企业:改革中,乡镇企业迅速发展,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

    一条新路。

    2.对外开放

    (1)经济特区的建立:

    ①1980 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后来又增设了海南经济特区。深圳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经济特区对于引进外资、国外先进技术和现代化管理经验,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②经济特区“特”在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社会制度相同)

    (2)开放 14 个沿海城市

    (3)开放 3 个沿海经济开放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厦漳泉三角区)

    (4)开放内地(省会城市和边境城市)

    (5)对外开放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3.国有企业的改革(城市改革的重点)

    (1)我国城市改革开始的时间:1985 年

    (2)城市改革的重点:国有企业改革

    (3)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1992 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0第十课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邓小 平理论的:

    (1)十一届三中全 会前,提出要实行改革开放。

    (2)改革开放后,提出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3)1982 年,中共十二大上,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4)1987 年,中共十三大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5)1992 年,南巡讲话,指出特区姓“社”不姓“资”,发展才是硬道理。

    2.一句话评价邓小 平:他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3.邓小 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1)1992 年,中共十四大高度评价了邓小 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确立了它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2)1997 年,中共十五 大把邓小 平理论写进党章,并确立它为党的指导思想,

    这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11第十一课 民族团结

    1.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大杂居,小聚居。

    2.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我国已建立了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

    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

    4.民族区域自治的意义: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

    大的意义。

    5.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基本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6.我国促进中西地区经济发展(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的一项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

    12第十二课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1.“一国两制”

    (1)提出者: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 平。

    (2)含义:“一国两制”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3)意义:“一国两制”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

    2.香港、澳门的回归

    (1)香港回归:1997 年 7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2)澳门回归:1999 年 12 月 20 日对澳门行使主权。

    (3)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意义: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着我国在完成

    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13第十三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1.四字构想:即邓小 平提出的“一国两制”构想。

    2.八字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3.“三不”政策的调整:

    1987 年,台湾调整“三不”政策,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4.“两会”成立:

    1990 年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1991 年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5.“九二共识”:

    1992 年,两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称为“九二共识”。

    6.汪辜会谈:

    1993 年,两会领导人汪道涵和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进协议,并就两岸经济、科技、文化交流达成共识。两 岸关系迈出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7.1995 年江泽 民提出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这是新时

    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

    8.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前提与基础是:一个中国原则。

    14第十四课 钢铁长城

    1.人民海军的建立: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我国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建

    立,新中国成立后,又相继建立了北海、东海、南海三个舰队。目前海军已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多兵种组成,活动范围逐步扩大。

    2.人民空军是在陆军基础上建立起来,空军刚诞生就面临抗美援朝的考验,在朝鲜战场击落敌机三百多架,取得了辉煌战绩。随着科技发展,空军装备了一批新型飞机。

    3.导弹部队是现代化军队不可缺少的,又称为第二炮兵,主要担任核反击任务。1966 年,中国开始组建战略导弹部队。导弹部队陆续装备了中程、远程、洲际

    导弹核武器等,具有较强的战斗力。(我国实行的是科技强军战略)

    15第十五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1 新中国的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最早提出:1953 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主要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3)共同倡导:1954 年,周恩来、尼赫鲁(印度)、吴努(缅甸)。

    (4)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 万隆会议(亚非国际会议)

    (1)召开时间:1955 年

    (2)“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者:周恩来

    (3)“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的意义:

    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16第十六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1.我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时间:1971 年 10 月 25 日,

    (2)相关会议:第 26 届联合国大会

    (3)内容:

    ①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②恢复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4)意义: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中日建立:1972 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

    3.中美建交

    (1)基辛格访华:1971 年 7 月,为尼克松访华作准备。

    (2)尼克松总统访华:1972 年 2 月,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3)正式建交:1979 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4)建交意义:中美两国二十多年对抗结束,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4.2001 年,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2001 年中国还在上海成功举办了第九届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会议,这些都说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5.现阶段任何国家与中国建交的前提和基础是:

    必须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17第十七、十八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

    1.两弹一星:

    (1)两弹一星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

    (2)原子弹爆炸成功:1964 年 10 月 16 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3)导弹的研制:1964 年 6 月,我国设计的中近程地地导弹在西北地区试验成功。1966 年 10 月,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地地导弹实现核爆炸,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4)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1970 年,我国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 1 号,成为继苏、美、法、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5)神舟系列飞船:1999 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2003 年成功地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2005 年,成功地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六号”。

    2.杂交水稻:

    1973 年袁隆平首次成功培育被称为“东方魔稻”的籼型杂交水稻。获得 2001 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3.“863 计划”:1986 年 3 月,四位老科学家提出,邓小 平作重要批示,重点发

    展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和新材料等七个领域,1996 年又将海洋高技术列为计划的第八个领域。

    18第二十一课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1.衣:改革开放后,人们的衣着丰富多彩,服饰成了显示人们风度、展示个性

    的方式。

    2.食:改革开放以后,人们不但能“吃饱”,而且还要“吃好”,讲究营养均衡, 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概念日益深入人心,野菜、粗粮成了餐桌上的健康食品。

    3.住:人均居住面积扩大了,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也有了明显的改善。1995 年, 国家在城镇启动了“安居工程”。

    4.行:交通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铁路、公路和航线的增长都很快。出行乘飞机,私人汽车越来越多。 5.就业:自主择业、持证上岗、就业培训、公开招聘。

    6.社会保障: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医疗保险制度改革。

    7.衣食住行等变化的根本原因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经济得到发展。

    八年级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优秀篇2

    1、读历史材料

    “读历史教材”需要“读”目录、引言、课文、插图、材料、地图、引文、注释、思考题和大事年表。第一,在理解章节目录及内在联系的基础上明确此章节讲了什么问题,以及围绕此问题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第二,根据教材,分析、归纳每个方面讲了几点,每点都包括哪些基础知识,并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表达出来。第三,找出书上的核心词、关键语,明确哪些是必须记住的,划出来加强记忆。

    2、图文结合的方法学习初中历史

    对于历史这门学科来说,特别是初中历史,基本停留在对历史根须念和定义的认识节段,在这个节节段,有大量的历史图片供同学们欣赏和参考,要具体结合地图,人物图片,时代背景图片,这样才能对做出一个全景展现,极有利于历史的学习方法,并且在学习这些地图或图片的时候,也就基本了解了这个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如熟知了每一个朝代的地域版图以后,自然就会明白,那个朝代是强大的,那个朝代的发展是落后的,疆域广扩的国家背后一定有一个高速发展的经济、政治、文化作后盾。

    3、课后注意对知识点的串联整理

    课文中的初中历史知识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历史事件的起因、过程、发展和结果等都是遵循一定历程或规律的,一定要对知识点进行串联,这样知识点就会记得更加牢固,也不易遗漏知识点。

    4、关注历史年代

    上课要专心听,下课后多记、多背,对一些历史年代要联系上下文的内容来记忆。学到某个历史事件时,首先要对历史事件的背景有个清晰的了解,然后弄清它的意义、作用、影响等,做到理解记忆。多阅读一些历史课外书,除了能增长见识外,还帮助你理解初中历史课文。

    八年级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优秀篇3

    红色政权的创建与红军长征

    一、南昌起义——建立了中国第一支工农红军队伍

    1、背景:国民革命运动失败后,中共吸取了革命失败教训,认识到独立领导武装力量的重要性。

    2、1927年8月1日(八一建军节),在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

    3、南昌起义的意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中国革命战争的开始,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二、井冈山会师

    1、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八七”会议,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总方针,并决定派毛泽东到湖南领导秋收起义。

    2、1927年,毛泽东在湖南发动秋收起义。

    不久,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3、井冈山会师: 1928年,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队伍跟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的队伍会师,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

    4、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

    5、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瑞金成立。

    中考链接:

    1、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给中国共产党最重要的启示是:必须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

    2、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3、毛泽东、朱德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实践,为中国革命开创了一条走向胜利的道路。这种的中心内容是: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4、红军长征胜利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主要是指:保存了革命的基干力量

    三、红军的长征

    1、长征

    (1)开始时间:1934年10月 结束:1936年10月

    (2)红军长征的直接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3)经过: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强渡乌江→解放遵义(遵义会议召开保证了红军胜利完成长征)→四渡赤水→抢渡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包围)→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进入甘肃、陕西。

    (4)红军长征的胜利:会宁会师(1936年10月)

    2、遵义会议

    (1)时间:1935年1月

    (1)内容:会议结束了“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

    (3)意义: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长征的意义:

    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促使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到来。

    中考链接:

    1、红军长征及长征的胜利说明:中国革命道路艰难曲折,中国革命需要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

    2、红军长征精神遭到了哪些艰难险阻?——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国民党的围追堵截。(2006年中考题)

    3、长征精神:不畏艰难困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艰苦朴素的作风。

    4、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第二次合作主要是由于:日本侵华的不断加剧

    5、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遵义会议的召开。

    八年级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优秀篇4

    听课要认真

    听课是关键环节。听课是学生在课堂学习时的一种主要活动,是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一般来说,一堂历史课所涉及的内容(如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过程等)、概念(如历史的时间概念、地理概念、人物概念等)是比较多的,而且往往是一次性出现(如一个历史事件的过程,教师不可能在一节课上重复讲述)。听历史课的方法,可分为“听”、“思”、“记”三个方面。所谓“听”,即在听课时要抱着认真的`学习态度,集中注意力,及时和准确地吸收教师所讲的内容,尤要关注要点,把握重要之处。所谓“思”,即在听课时要主动进行思考,一方面要对听到语音、语义等进行辨识,对所传达的信息及时作出反应;一方面还要对信息加以筛选,以吸收有价值的信息:听课的思考也包括考虑是不是听懂了,有没有疑问等自我质疑。所谓“记”,是指在听讲的过程中在笔记本上做听课笔记。历史课堂笔记,一般是记录板书提纲、基本概念、重要观点等,还可对教师讲述的内容选择记录,尤其是一些补充性的内容。笔记要整洁,以便于复习。

    复习要及时

    “学而时习之”。复习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要达到“在脑子里翻书”的境界。一般来说,复习的类型有随堂复习、课下复习、阶段复习、期末复习等,每一种类型的复习目的、复习范围、复习要求是不同的。复习基本的方法有整理学习笔记、编写复习提纲、重点阅读、比较相关的知识、对知识进行分类与归纳、构建知识体系等,并与练习相结合。最好是能每星期复习一次,每个月再复习一次。复习时关键是要反复地看书,在反复中提高。因为历史容易忘,今天记得滚瓜烂熟的东西很可能第二天就忘得一干二净了,所以复习历史要注意计划性,除了跟上老师的复习进度外,自己还应有自己的计划,哪段时间复习哪段内容,注意科学合理。

    练习再提高

    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还要提高我们的应用能力,进行巩固练习。练习题分为两类,一类是考查记忆能力的,把书背会了,就行;一类是侧重于考查思维的,这一部分题目如果你没有那个能力,书背得再多也没用。练习对于知识的巩固、技能的运用等是必要的,有意义的练习实际上是一种新情境下的继续学习,学会做作业,也是学习的一个方面。要熟悉各种题型的特点和规则,按照要求进行解题;要把握答题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八年级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优秀篇5

    注意课与课之间的连贯性

    这是因为课与课之间有的存在着因果关系。如中国奴隶社会夏、商、西周春秋时期,这几课依次体现了我国奴隶社会由开端到发展再到鼎盛直到衰落瓦解的过程。又如,一些鼎盛的封建王朝,课文往往分中央集权政治、经济的发展、民族关系、对外关系和文化等几课内容,只有注意到课与课之间的关系,融会贯通,才能对每课的内容更好地理解和把握。

    注意阅读目录、引言和标题

    目录是全册教科书的纲,阅读目录有利于掌握全册教科书内容的系统性和各课间的联系。课文题目亦是如此,课文的题目是本课的中心,小标题则是课文的骨架,阅读时要把这些标题整体读。这些标题有的是体现一种历史的并列的“横向”关系。有的小标题却是“纵向”地体现一种历史递进和先后顺序的关系

    注意阅读教材中的原始文字资料

    原始文字资料有利于我们深刻理解课文中的内容。在阅读课文正文时,尽量阅读教科书中援引的“文献资料”,以印证正文中的文字叙述。阅读文献资料的方法有三种:一是要先把这段文献资料真正读懂,先逐字逐句地读,然后再对整段文字内容进行理解;二是要利用课文提供的注释和译文;三是要结合课文中的正文内容,不要孤立地去读文献资料。

    八年级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优秀篇6

    两种命运的决战

    一、重庆谈判(1945年8月—10月)

    1、中共参加重庆谈判的目的: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2、中共前往重庆谈判人员: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2005年中考题)

    3、主要成果:签订《双十协定》

    4、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

    5、面对国民党军队的疯狂进攻,人民解放军采取“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方针,粉碎了敌人的全面进攻。

    二、转战陕北

    1、从1947年3月起,国民党军队对陕甘宁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发动重点进行。

    2、面对敌人的进攻,中共中央撤离延安,转战陕北。

    三、挺进大别山

    1947年6月30日,刘伯承、邓小平等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强渡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中考链接:

    (1)重庆谈判没有达成的协议是:解放区民主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

    (2)新民主主义时期,国共两党最高级的谈判举行地点是在:重庆

    (3)1945年8月,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到重庆商谈国内和平的主要目的是:为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将内战责任加于共产党。

    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主要目的是: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

    (4)美国支持蒋发动内战的原因是:企图把中国变成美国的殖民地。(或控制中国)

    (5)抗战胜利初期,共产党面临的主要政治任务是:争取和平、民主

    第17课 解放战争的胜利

    一、辽沈战役(1948年9月开始,歼敌41万余人)

    1、军队:东北解放军 指挥:林彪、罗荣恒

    2、攻占锦洲、关门打狗

    3、东北全境解放为华北的解放创造了条件

    二、淮海战役(1948年11月开始,歼敌55万余人)

    1、千里跃进,逐鹿中原(以徐州为中心)

    2、华东解放军和中原解放军

    3、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人指挥

    4、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使国民党政府所在地南京直接暴露在人民解放军的威慑之下。

    三、平津战役(歼敌52万余人)

    1、参加部队:东北解放军和华北解放军

    2、分割包围,瓮中捉鳖(围而不打,隔而不围/先打两头,后取中间)

    3、国民党北平守将傅作义投降。

    4、三大战役的胜利,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四、渡江战役

    1、1949年4月20日,解放军百万雄师在东起江苏江阴,西至江西湖口发起渡江战役(毛泽东诗: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2、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标志统治中国22年(27年至49年)的国民党政权跨台。 3、1949年解放战争中国民党败退至台湾,造成了当今海岸分离的局面。

    中考链接:

    1、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中国共产党及全国各阶层的努力

    2、在决战中和平解放的是:北平

    3、文献纪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村的院子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打趣地说:“打了三个胜仗,白了一根头发,值得!”这是因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取得了战略性大决战的胜利

    4、三大战役的胜利表明:国民党内战政策失败

    八年级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优秀篇7

    1、古代埃及建立在尼罗河流域,埃及人创造的是象形文字。建筑杰作是金字塔。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汉谟拉比法典是历已知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它的性质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古代西亚两河流域人创造的楔形文字。

    2、欧洲文明的发源地是古代希腊。雅典的民主政治是古希腊最重要的民主成果。公元前6世纪罗马共和国建立。公元前2世纪,罗马共和国成为地中海的霸主。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元首制,建立了罗马帝国。公元2世纪,罗马帝国地跨亚、欧、非三洲。地中海成为它的内湖。395年罗马帝国分为东西两部分。476年,西罗马帝国被日耳曼人废除,西罗马帝国灭亡。西欧的奴隶制也随着西罗马帝国的灭亡而崩溃。

    3、646年,大和参照唐朝的封建改革内政,实行中央集权史称大化改新。它标志着日本封建社会的开端。

    4、古代印度人发明了0到9的记数符号,后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称阿拉伯数字。

    5、佛教产生的时间是公元前6世纪,地点印度,创始人释迦牟尼,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在位时得到发展。____产生的时间:1世纪,地点:巴勒斯坦,创始人耶稣,欧洲的封建主是教会,后来基 督____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东政教,以罗马为中心的天主教。

    6、7世纪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他号召人们信仰真主安拉,地点麦加(或者阿拉伯半岛),622年,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

    7、古希腊的文学作品是《伊索寓言》、《荷马史诗》,阿拉伯的文学名著是《天方夜谭》。

    8、843年,查理曼的3个孙子在凡尔登缔结条约,三分帝国。此条约奠定了法兰西、意大利和德意志基础,它们加上英吉利王国,成为西欧的主要封建国家。

    9、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先驱是但丁,他的作品是《神曲》,达;芬奇的作品有《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