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高职院校实施“三全育人”的机制与路径探究

    时间:2023-04-26 08:30:05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杨浩英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州 510507)

    2022年5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新修订)(以下简称“新职教法”)明确指出:“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进职业教育改革,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建立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符合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的职业教育制度体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1]该文件凸显了新形势下加强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紧迫性,指明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性。“三全育人”教育理念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性、过程性和有效性,顺应了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契合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在要求,为高职院校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新形势下,从职业教育的视角探究高职院校实施“三全育人”的科学内涵、基础理论、实践机制与策略路径,对高职院校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2]明确了“三全育人”教育理念以及实践“三全育人”教育理念与实现立德树人之间的紧密联系。2017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坚持“三全育人”,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再次深化了“三全育人”教育理念的内涵,强调“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3]同年,教育部印发《“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建设要求和管理办法》,再次对“三全育人”如何落细落小落实进行了详细要求。一系列国家政策和文件详细阐述了“三全育人”教育理念丰富的内涵和鲜明的要求。高职院校实施“三全育人”教育理念要体现其职业教育的本质特点和要求。因此,准确把握高职院校实施“三全育人”的科学内涵,是有效推进高职院校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应有之义。

    “三全育人”具体指“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深刻彰显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强调发挥教育过程主体性的重要性,要求在育人主体、育人时间和空间上构建起立体多元的人员协同联动机制,着力打造“育人共同体”。

    一是“全员育人”突破了学校教育者的范围,将教育主体面向全社会,形成全社会育人共同体意识。它意味着要充分发挥融学校、家庭、社会、学生“四维一体”的主体作用,让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自觉肩负起教育主体的角色,强化每一个社会成员的育人意识和责任,着力打造全社会成员共同育人的局面,推动形成“育人共同体”。高职院校发挥“全员育人”的合力教育作用,要体现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不仅发挥校内所有教育工作者的作用,激发家庭成员、社会先进模范等社会成员的作用,而且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中要充分调动企业主体、市场主体、产业主体的力量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组织和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二是“全过程育人”扩充了教育影响的深度和广度,将教育影响延伸至全过程,打造全过程育人影响格局。“全过程育人”强调从科学化的角度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尊重学生身心发展、个人成长的基本规律,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渗透到学生成长、发展的每一个环节和每一个阶段,要求教育影响要保持连续性、衔接性和紧密性。高职院校实施“全过程育人”,要充分整合社会资源、企业平台、市场渠道,扩充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机,拓展教育影响的方式方法,延伸教育影响的时间,着力打造思想政治教育连续性影响和非连续影响一体化的育人格局。

    三是“全方位育人”突破了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的局限性、片面性,使教育活动内容、形式满足丰富性、系统性和完整性要求,形成多维度立体化育人环境。“全方位育人”凸显社会各要素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融合了人员、时间、空间、网络等多方因素和载体的相互作用,充分整合校内校外资源,拓展教育活动的全面性与整体性,使教育影响全方位遍及教学、管理、服务和实践。高职院校开展“全方位育人”,要灵活发挥职业教育的社会资源支撑以及产教融合的平台资源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推进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方法改革,着力构建立体化的“大思政”育人格局。

    “三全育人”体现了“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核心点在于人的发展和完善,强调人与社会环境的紧密联系,注重教育各要素的综合影响,突出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征的重要性。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从科学的角度分析了人之为人所具有的特征和本质,剖析了人与社会的关系,揭示了人怎样实现发展以及为什么可以实现全面发展的原因。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中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三全育人”教育理念在目标维度、方向维度、主体维度、价值维度、实践维度五个方面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在“三全育人”实践中的理论基石作用。

    2.1 从目标维度来看,两者具有目的一致性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以解放人的片面发展现状,使人的精神和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都得到普遍、充分而自由的发展为目标,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宗旨,是对培养共产主义新人的理想蓝图的描绘。“三全育人”教育理念从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劳动本质方面契合了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核心,其目的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融合多主体、多维度、多要素、多途径的培养模式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在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中培养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正是新形势下高职院校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

    2.2 从方向维度看,两者在方向上具有一致性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共产主义新人理想蓝图进行了描绘,强调要培养全面发展自身一切能力、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人才。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充分体现在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中。新职教法明确指出:“职业教育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1]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始终坚持对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秉持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政治原则。高职院校实施“三全育人”教育理念要始终把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方向同国家的发展目标紧紧联系在一起,培养大批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

    2.3 从价值维度看,两者具有原则的同一性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以人为中心,突出人的中心地位,指出人具有能动性和受动性的双重特征,人的全面发展体现了人的主体发展和人的能动发展。马克思认为人应发挥主体性,反对把人当作工具或手段,尊重人的主体性,尊重每个人的独立人格。“三全育人”教育理念强调教育实践要遵循人的特点和发展规律,把每一个受教育者看作正在发展的主体,要尊重每一个人的现实状况,激发各主体的内在原动力,凸显人的本质特征和本体价值。两者都强调在实践过程中要遵循这一原则。

    2.4 从要素维度看,两者具有条件的统一性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强调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分析了人不断发展的动力和条件,揭示了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的规律,阐明了个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关系、社会环境的积极影响。人朝什么方向发展,怎样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取决于社会条件,个人只能在客观条件所提供的可能性的范围内得到发展。“三全育人”教育理念强调要构建全面性、系统性的社会环境和教育影响,对教育对象开展多维度、多层次、多要素的思想政治教育,做到“人人教育、时时教育、处处教育。”两者均注重社会资源、社会条件、社会各方要素对人的发展的作用,突出人的发展与社会之间息息相关的联系。

    2.5 从实践维度看,两者都强调实践的重要性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在肯定人的主体性的同时强调了劳动实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条件。只有在劳动实践中,人的思想和行为才能得到确证,才能真正使人在劳动实践中发展自身的一切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彰显教育的全面性和科学性。“三全育人”教育理念注重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实践性,强调实践活动的全面性、整体性、有效性,突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在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两者皆明确了实践在人的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从上面五个维度剖析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为高职院校推进“三全育人”实践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引,是高职院校实施“三全育人”教育理念的理论基石。深入理解其基础理论,能够在教育实践中准确把握规律性、科学性,有效推进“三全育人”教育理念真正落到实处。

    3.1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实施“三全育人”的现状分析

    全面把握高职院校实施“三全育人”的现状是针对性解决高职院校实施“三全育人”现存问题的前提。结合本研究内容,以实证调研的方式深入调查当前高职院校实施“三全育人”的具体状况,揭示主要影响因素。笔者随机抽选了广东省高职院校20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调查结果总结如下:

    一是“三全育人”教育理念未能深入高职学生群体,影响力不大。调查结果显示:有50.47%的学生不了解“三全育人”,高职学生对“三全育人”教育理念的关注和认识较为欠缺,关注度不足,“三全育人”有待推进和深入。

    二是“三全育人”教育理念实效性不够显著,仍然需要突破和改进。调查结果显示:有37.85%的学生反馈“实效性高”,51.4%的学生反馈“有点实效”,10.75%的学生反馈“实效不明显”。可见,多数高职学生认为当前高职院校“三全育人”教育理念实践的实效性不高。高职院校在找准“三全育人”实践中现存的问题根源,突破现有困境,进一步提高实效性方面有待探究。

    三是高职院校实施“三全育人”教育理念对人的主体性关注不高,未能有效激发人的主体能动性在“三全育人”中的关键作用,导致对高职学生的成长发展影响力不大。调查结果显示:有53.74%的学生认为高职院校有充分关注人的主体性发挥;
    10.75%的学生认为没有关注到人的主体性发挥;
    35.51%的学生认为有一点点关注到人的主体性发挥。从数据反馈情况来看,近半数的学生反馈高职院校对于人的主体性发挥的状况不够关注和重视。由于忽视发挥人的主体性,高职学生在参与“三全育人”的实践中未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大大降低了“三全育人”的实效性和影响度。

    四是影响高职院校“三全育人”实效性较大的因素主要分为外在影响因素和内在影响因素。外在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机制制度、师资队伍、社会资源利用与整合等,内在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高职院校对人的主体性发挥的影响、高职学生的主体认知等。调查结果显示:有84.11%的学生认为完善的机制和制度对实施“三全育人”影响较大;
    70.56%的学生认为师资队伍建设对实施“三全育人”影响较大;
    69.63%的学生认为完备的实践体系对实施“三全育人”的影响较大;
    65.89%的学生认为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对实施“三全育人”的影响较大;
    57.48%的学生认为资源的利用与整合对实施“三全育人”的影响较大。而考核评价、课程实施水平、校园文化活动开展情况的影响度分别占41.59%、47.66%、48.6%。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高职院校实施“三全育人”的主要影响因素既要机制保障,也要人员保障,还需体系保障和参与人员的主动性条件。归结起来,当前高职院校实施“三全育人”存在的突出问题有:贯彻实施力度不大、关注主体性发挥欠缺、实效性不明显、针对性不够、影响力薄弱等。

    五是高职院校实施“三全育人”对高职学生成长发展的影响度。有71.94%的学生认为影响比较大;
    17.63%的学生认为影响不大;
    10.43%的学生认为没有什么影响。超过28%的学生认为“三全育人”教育理念带给自身的影响较小。上述数据反映了高职院校“三全育人”教育实践存在的现实问题:如何将“三全育人”教育理念落细落小落实,使学生真正能够从中汲取成长、发展能量。

    3.2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实施“三全育人”的实践机制构建

    如前所述,新形势下要扭转高职院校实施“三全育人”的现状就要立足于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充分发挥人的主体性,激发外在影响因素和内在影响因素的作用和功能,以提高实践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原则,探究构建高职院校“三全育人”的实践机制。

    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4]社会关系是人实现发展的基础。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关系的演变和社会环境条件的变更,人的本质也在不断拓展和扩充,人的发展不断得到完善和实现。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明确了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环境条件的辩证关系,揭示了人的主体性发挥在“三全育人”教育理念实践中的关键性。结合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人的主体性发展和人的主体能动性发挥)和调查研究结论(即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的影响),根据新职教法的精神,多维度、全方位构建高职院校实施“三全育人”教育理念的实践机制,为高职院校有效推进“三全育人”提供科学的实践指引。

    3.2.1 构建党委统一领导下的领导组织机制

    通过构建高职院校党委统一领导下的领导组织机制,实行党委统一领导组织、党委统一分配、党委统一行动的运行机制,制定党委统一集中领导实施“三全育人”教育理念的制度,形成以党委统一领导的核心力量。高职院校党委要以党的教育方针为准则,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强化学校各部门各层级的领导和政治核心作用,建立健全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工作和管理条例,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切实抓好各方面基础性建设和基础性工作,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各部门齐抓共管、各组织统一协调、社会各方积极参与的“三全育人”工作格局,夯实高职院校“三全育人”实践的领导力量基础。

    3.2.2 建立“1+n”人员协同联动机制

    高职院校实施“三全育人”要将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与高职学生全面发展结合起来,在教育主体上通过构建以学校教育者为核心、家庭和社会(企业、事业单位等职业岗位主体)协同、以高职学生为中心的模式,建立人员协同联动机制,明确各类教育主体、社会主体的职责、功能和地位,明确高职学生的应然角色和义务,使每一个人能够做到发挥自身主体能动性,各司其职,各履其责,投入立德树人教育实践中去。

    3.2.3 建立“资源+实践”融合育人机制

    高职院校要充分整合和运用社会资源、环境资源等外在影响因素,积极激发人的主体能动性的内在影响因素,使之形成主体性教育实践过程,在此基础上建立“资源+实践”相融合的育人机制,使“全过程育人”实践更具有针对性、系统性和实效性。

    3.2.4 建立“社会化+信息化”教育载体协同育人机制

    “全方位育人”要求高职院校在充分运用各种教育资源的同时挖掘、创设和利用多样化的教育载体来发挥教育的影响力和指导力。“全方位育人”要从立体化的思维出发构建多维性的教育平台和实践模式。一方面,高职院校要结合信息化时代背景,利用“互联网+”、AR/VR多媒体技术、信息化平台等多媒体和智能化方式建立教育载体协同育人模式。通过打造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共享平台,破解高职院校、校企、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孤岛现状,大力构建“互联网+思政”教育空间资源库;
    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要激活市场、企业、行业等社会力量广泛、深度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着力打造紧密相连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圈。以“社会化+信息化”教育载体协同育人带动高职院校“三全育人”实施走向多元化、跨时空化、社会化和个性化,通过开放、多元、多维的教育影响格局赋能高职学生成长成才,推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实效。

    4.1 制定党委统一领导下的“三全育人”制度与方案,加强党委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

    一是确立“三全育人”领导主体力量,强化高职院校领导班子对“三全育人”教育理念的重视度。根据新职教法,明确职业教育的功能地位,厘清高职院校党委书记和校长的职责,在此基础上探索制定“三全育人”实施制度和行动方案。坚持党委集中统一领导学校“三全育人”工程,建立“三全育人”实践责任清单,牢牢抓住教育主体领导层的主动权,发挥校、院、系、部门、基层党组织等层级的政治核心作用,强化实施“三全育人”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二是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推动高职院校领导班子、党政部门、教师群体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学习贯彻执行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国家政策和系列文件精神。深度强化“三全育人”教育理念在师生群体中的影响力,将国家发展需要、社会发展趋势、学生发展呼吁结合起来,使“三全育人”教育理念在学校全体人员中入脑入心。

    4.2 建立完备的高职院校实施“三全育人”实践机制体系,加强高职院校“三全育人”实践保障力度

    4.2.1 建立体现“三全育人”内涵本质的实践机制体系

    以“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个维度展开对“三全育人”实践机制的探究,立足人的主体性发挥,探索和建立科学的、合理的、全面的、多层次的实践机制。通过完备的机制建立,全方位把握“三全育人”的基本要求,明确“三全育人”实施原则,确保“三全育人”实践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4.2.2 建立体现职业教育特质的实践机制体系

    以职业教育的特征和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探索建立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效衔接的实践机制,推动高职院校“三全育人”机制构建实现整体化、系统化和实效化。

    4.2.3 加快建立以教育要素为基础的实践机制体系

    建立以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载体、教育资源、教育内容、教育评价等基本要素相融合的“三全育人”实践机制体系,为高职院校顺利实施“三全育人”提供牢固而扎实的制度保障。其中,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是影响“三全育人”实效性的主要因素之一。高职院校要不断提升师资队伍的核心竞争力,建立系统化的教师职业培训和素质能力培养机制,激发教师队伍的主体能动性,使他们积极投身“三全育人”工程的探索和实践中。

    4.3 建立高水平的高职院校实施“三全育人”的内容体系和过程监督机制

    高职院校要立足于人的主体性发展,充分把握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的功能作用,着力构建高水平的“三全育人”内容体系和教育过程监督机制。

    一是整合社会资源与学校资源,构建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人人的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三全育人”内容体系。优化高职院校教材选用程序,拓展课程育人范围,创新学校人才培养内容设置,使“三全育人”内容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是健全“三全育人”过程监督机制,更新教学模式和方法,打造思政金课和课程思政示范课,提升课程实施质量和水平。以过程监督机制为抓手,鼓励人人施教、时时育人,在全校范围内形成浓厚的“三全育人”氛围。

    三是扩充教育影响源,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立全社会共同育人的教育机制。深度推进校企协同育人,将企业特色与高职院校育人特色相结合,大力打造“企业优势+学校特色”的合作育人模式,扎实推进高职院校更好实施“三全育人”工作。

    四是优化教育教学路径,挖掘信息化服务平台和教育共享平台,创设“互联网+”“信息技术+”“智能化+”等多样化教育载体,创新教育方法和途径,提高人才培养实效,着力打造跨时空、全领域、全要素的育人实践体系。

    4.4 加快完善高职院校实施“三全育人”的教育评价体系

    一是根据高职院校的特色,结合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学校教育评价办法和实施方案,设计“三全育人”实施专项评价管理制度,使“三全育人”实践在各环节得到详细的指引。

    二是鼓励多元办学,扩充教育主体力量,优化教育主体评价方式,加强多样化教育评价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改革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考核办法,将政治素质作为教师考核第一标准,将育人成果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内容,推动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自主成为实施“三全育人”教育理念的先锋和主导力量。

    三是拓展教育评价模式和范围,强化教育评价科学指引的作用。针对“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三个维度开展教育评价内容的设置、评价模式的设计、评价反馈内容的制定,使“三全育人”教育评价系统化、完整化和实效化,从而进一步加强育人成果的管理和及时反馈。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只有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牢牢抓住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要求,充分发挥自身在立德树人中的主体性,才能在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贯彻实行“三全育人”教育理念,“以新思政观引领改革,构建一体化育人体系,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5]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人才和技能支撑。

    猜你喜欢三全育人育人理念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新班主任(2022年4期)2022-04-27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建材发展导向(2022年4期)2022-03-16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考试周刊(2016年51期)2016-07-11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求知导刊(2016年6期)2016-04-06“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科技视界(2016年7期)2016-04-01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中国卫生(2014年9期)2014-11-12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中医研究(2014年10期)2014-03-11
    相关热词搜索: 育人 探究 路径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