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心理健康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及路径研究

    时间:2023-04-14 08:05:04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胡静文

    (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高校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对大学生的思想理念和价值认知均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更新,使得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变得更加多样化,大学生的眼界变得更开阔,知识储备更丰富,但西方社会的不良思潮以及文化渗透也在这期间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都产生了或多或少的侵蚀。大学生正处于思想活跃却又极不稳定的阶段,很容易受到负面信息的影响,负面信息的长期积累,轻则引起大学生的情绪波动,重则动摇大学生的思想信念甚至使得大学生走向不归路。[1]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引入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内容和体制机制,二者结合,才能更好地引导大学生走向正确的方向和道路,才能更好地培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实现融合发展和协同育人,是因为二者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和基础。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有效开展的基础,而思想政治教育又是心理健康教育发挥作用的有效手段和方式。[2]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实现高校“心育”与“德育”的有机结合,同时对于促进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和人生发展,以及社会稳定和谐都具有深刻的价值意蕴。

    (一)有利于实现高校“心育”与“德育”的有效结合

    心理健康教育之所以能够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首先是因为二者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培养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任务是利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培育“四有”新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任务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即运用心理教育和基本方法,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人格;
    其次,二者的教育对象是一致的,在高校,二者的教育对象都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通过科学的方法论,增强大学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心理健康教育是通过研究大学生的身心变化发展,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以及自我心理调节能力。新时期的高校教育只有立足于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学科前沿性和创新性建设、社会发展变化新特点新问题,才能更好地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而立德树人恰好也是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环节。[3]

    结合以上情况来看,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弥补思想政治教育在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不足,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扩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二者的互相补充和影响才能完成高校教育改革的重点内容[4],二者的结合是高校“心育”与“德育”的有效结合,如此才能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实现全面教育和针对性教育的有机结合,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融合,让高校教育的内容更多地惠及到大学生实际发展需求,形成教育的良性循环。

    (二)有利于培育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大学时期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并发展的黄金时期,这决定着他们未来可能成为什么样的人、可能走什么样的路、有什么样的见解以及过什么样的生活等重要问题的大致方向。因此,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意识教育是很有必要而且不可缺失的。

    高校教育具有系统性、全面性和时代性,而对于大学生思想意识的塑造和培育,是通过思政课为主,公共基础课或选修课为辅来进行的。但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体制还不够完善,在教学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更注重从政治层面进行理论体系构造,对于课程内容中,心理健康教育部分的知识还不够重视,经常“几句带过”,如此一来,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大多数学校都建立了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但其工作的开展过多依赖于思政中心、学生工作部门或校医院,还没有形成属于自己的发展模式;
    [5]另外,有的学校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课程,但也是更注重讲授理论知识,按部就班,不能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大学生虽已成年,但心理成熟度并不高,并且根据个体的差异性,表现出参差不齐的状态,加之当前很多大学生都被家人保护得很好,容易导致他们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遇到不同程度的困难和挫折时,很有可能会产生不良情绪,也就是如今互联网上衍生的热词“网抑云”“emo”等。这些问题是由各方因素影响而产生的,但主要还是三观、个人习惯和心理上存在的问题。因此,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对学生进行三观教育的创新方式,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上的相互渗透,功能上的相互补充以及方法上的相互借鉴,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成长成才保驾护航,将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看作与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的情感交流的过程,[5]二者通过交流彼此产生影响,引起师生的情感共鸣,有利于增强学生对教育内容的认同感,从而使得大学生能够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和学习以及当中遇到的挫折,并以更加健康的心态投入其中。

    (三)有利于社会的长期稳定与和谐发展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也是我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生力军,他们应该发挥巨大的力量和作用,在新时代勇于和敢于担当起时代赋予的使命。一个健康良好的外部环境,对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同时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也会对学生的教育接受程度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6]当然,大学生如果能通过接受良好的教育,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举措,也会对外部环境起到积极的反作用,进而促进社会的长期稳定与和谐发展。

    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时代所趋、现实所需、人心所向。心理健康教育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并不是二者简单的机械相加,也不是单纯地将心理健康教育包含进思想政治教育中,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简单组成部分,[7]而是要实现二者的相互贯穿和有效契合。让心理健康教育从体制机制、实践路径等各方面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并形成长效机制,才能更好发挥二者的优势,形成合力,促进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大学生对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产生了认同感,才会敦促其更加主动地接受教育,以此来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和实践经验。高校教育将为更多优秀青年才俊的能力施展打下坚实基础,企业单位的用人水平将会更高、人们思想理念将会更具有时代性、个人认知结构更科学、心理健康状况更好,社会上人人创造、人人向好的局面变得更开阔,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愿望变得更加触手可及,社会长期稳定和持续健康发展道路将会越走越宽。

    马克思说过,问题是时代的格言,也是表现时代自身内心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8]心理健康教育如何顺应时代特征,更好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引领和培育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有效方式,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命题。心理健康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是时代所趋,也是现实所需。站在新的历史节点,高校教育要充分挖掘校园和社会范围内的有效教育资源,引导广大教师争做“四有”好老师,做好学生的“四个引路人”,利用社会资源,统筹好各部门及各方协作,共同推进心理健康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实施。

    (一)创新课程渗透的方式内容和体系建设

    我们国家的方针政策历来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高校教育的创新、改革和发展同样也需要遵循与时俱进的原则,只有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才能深刻把握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质和内涵,从而推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创新、课程体系的建设。[9]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取得了快速进展。高校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创新和改进教学手段,积极创建以网络为载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10]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数字媒体平台向学生展现课程内容。相比于以前高度依赖于说课和板书展示,依托数字媒体技术连接课堂,会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学生不仅可以听老师讲,还可以通过看图片和视频、听音源等多种方式学到知识;
    课堂上教师还可以利用生活常识、社会现象、伟大精神、“四史”教育、传统文化、经典案例等内容来充盈教学内容,凸显心理健康教育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联性,不仅用知识来教育学生,更要用情感来引导学生,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实现党的理论创新最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11]

    心理健康教育要想真正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有一套完整的体系建构。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借鉴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理论知识和运用方式,掌握学生的基本心理发展规律,在教育过程中引入心理健康预防、心理健康咨询及疏导方法,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更为贴近学生实际需求的教育理念;
    [12]心理健康教育要深刻体会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质内涵,主动选择有利于自身宣传和普及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并将其运用于实际。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复杂的任务,高校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整体的改革发展规划系统中,并整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建立健全督导评价体系和人才发展与培育体系,[13]构建学校范围内的思想政治教育协调机制,统筹规划相关政策和具体实施类路径,才能最终达到优势互补、协同育人的效果。

    (二)加强协同育人机制的后备师资队伍建设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14]要做好高校工作,必须具备雄厚的师资力量。由于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在专业知识上有所区别,因此,二者协同机制的实现对高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一,高校教师要同时学习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理论知识,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框架,以及专业技能的相关培训;
    [15]其二,高校教师要树立继续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要适应新时代的变化发展特征,教学内容和方式也应该进行创新,符合时代特征,使教学内容和观点方法实事求是而又与时俱进,保持并继续坚持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前沿性和时代性;
    另外,高校教师尤其是辅导员和心理咨询教师要在实践中尽快学会并运用专业知识,做到及早发现学生的心理困惑和问题、科学帮助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学生进行不健康心理的矫正和治理,让学生在教师的关怀中重拾信心和健康的心理状态。

    心理健康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让心理健康教育发挥两个方面的作用,分别是显性和隐性作用,显性作用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而隐形作用则是针对学生出现的不良心理健康问题进行的矫正效果,高校教师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要注意平衡这两个方面,发展与修复并举才能更有效地发挥协同育人优势。

    (三)发挥校园文化的宣传教育作用,积极构建社会风尚的协同机制

    高校应充分挖掘和发挥校园文化的渲染熏陶育人作用,利用校园广播、公共媒体平台做好线上的科普和宣传作用,并通过线下心理咨询中心的建设、学生会社团组织的团建活动、主题班会及讲座等方式带领学生实际体验,利用学校所在地区或周围区域内的各种资源,向学生传播健康理念和伟大精神。各学院(系)与部门之间也要做好统筹工作,为心理健康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留足发挥空间,让学生在校园内时时刻刻能体会到、分分钟钟能感受到强大的教育力量和文化渲染。

    当然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并不只是学校的工作,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协同机制后,还需要社会各方的努力与支持,在全社会形成积极良好的风尚,建立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才能让其持续稳定地发挥作用。例如:为了使全社会形成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风尚,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引领和方向指南作用,使随处可见的标语逐渐发展为人们的内心自觉和道德遵循。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也可以借鉴这种方式,通过社会机制发挥出有效作用。高校应该建立起多部门联合联动机制,主动与社会心理委员会、心理咨询中心等部门共同商讨育人规划,让学生走出校门也能真切感受到心理健康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个人身心和价值观变化,从而在社会风尚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促进下,让培育效果真正落到学生的实际行动中。

    心理健康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这是一项大工程,需要家校协同和社会协同两套组合拳的配合,以及大学生自身的心理意愿和实践引导。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的平衡协作才能在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产生影响,从而培育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科学的方法论、健康的心理观念引导大学生的积极实践、健康生活,才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加优质的人才资源。

    猜你喜欢心理健康政治思想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华人时刊(2022年7期)2022-06-05心理健康品牌研究(2022年9期)2022-04-06心理健康品牌研究(2022年8期)2022-03-23心理健康品牌研究(2022年6期)2022-03-23心理健康品牌研究(2022年1期)2022-03-18思想与“剑”当代陕西(2021年13期)2021-08-06“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人大建设(2019年4期)2019-07-13“政治攀附”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思想是什么”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