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及提升路径探析

    时间:2023-04-10 10:15:05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傅娟,曹必文

    (1.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盐城 224055;
    2.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扬州 225127)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2020年1月,教育部的《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明确指出:讲好课是高校思政课教师的首要职责。思政课的教育教学目标能否达成、课堂教学效果及其质量的优劣,关键取决于思政课教师素质能力的高低。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应具备哪些素质、怎样提升素质,势必成为大力推进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题中之义。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高校思政课能否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良师益友”,与思政课教师自身的素质密不可分。

    1.1 高校思政课教师应具备过硬的政治思想素质

    高校思政课肩负着为国育才、为党育人的神圣使命。思政课教师政治思想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高校能否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关系着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中能否占主导地位,关系着能否为党和国家培养栋梁之材。因而,政治思想素质是高校思政课教师的首要素质。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1]思政课教师要既“姓马”又“信马”,在大是大非面前必须保持政治清醒和政治定力。只有始终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胸怀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充满信心,才能真正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1]高校思政课教师既要“姓马”更要“信马”。学生通过对百年党史的认真学习和研读,准确把握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与初心使命,树立正确的党史观,把握党史中的主题主线,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旗帜鲜明讲政治。正确看待党历史发展中的经验教训,不断提高党性修养,做到知史爱党、明理增信。

    1.2 高校思政课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师德,是教师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新时代的高校思政课教师,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者、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宣讲者,也是大学生价值灵魂的塑造者。青年大学生正处在“拔节孕穗”的关键期,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这就要求新时代的思政课教师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会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利于发挥身教的积极作用,从而引导学生思想道德的健康发展。

    思政课教师要自觉遵守师德规范,形成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和优良的思想作风,不断提升人格魅力和自律能力,用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优良的职业道德素养引领学生、塑造学生,成为大学生“人格正”的示范者。严于律己、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努力用自己的人格力量进行无言的教诲,让学生“爱其师而信其道”,在“润物无声”中自觉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理想信念,外化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行动。

    1.3 高校思政课教师应具备精湛的业务素质

    高校思政课是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的主渠道和主阵地。高校思政课教师则是加强高校思政课建设,全面推进新思想“三进”工作的主体力量。思政课教师只有具备精湛的业务素质,才能使思政课教学具备先进的“配方”、精湛的“工艺”和时尚的“包装”,才能使思政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受益终身的课程。因此,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的专业素质势在必行。

    首先,思政课教师必须具备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能够在讲台上真正地“站”起来,就必须使自己在理论上“强大”起来。”[2]思政课教师要宣讲好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好先进社会意识形态,就必须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尤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着深刻的理解和全面系统的把握。除此以外,思政课教师还要有丰富的人文社科和现代科学知识储备。其次,思政课教师要具备良好的教育教学能力,如组织教学的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管理和评价能力、适应和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能力等。最后,思政课教师要具有较高的教学研究能力。教学研究不仅能够丰富思政课教师的知识储备,还能为教学提供理论指导,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3]。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摆在突出的重要的位置,对高校思政课和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作出了重大决策部署。在党中央和各级党委的重视和支持下,各地各高校党政齐抓共管、协同配合,思政课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思政课教师整体素质有了进一步提升。然而,“面对新方位、新征程、新使命,教师队伍建设还不能完全适应”,表现在“有的教师素质能力难以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需要”[4]。个别思政课教师政治信仰不够坚定,家国情怀涵养有待提升,对自身职业的认同度不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不够深厚,教育教学能力有待加强等。思政课教师素质方面存在这些问题,是社会、高校、教师等多种内外因素综合作用所致,我们有必要进行深入的剖析。

    2.1 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联系具有普遍性,高校不是信息的孤岛。当前,西方思想文化的涤荡和渗透、社会转型期出现的各种问题和矛盾、党员干部的腐败现象、网络新媒体的舆论冲击等,使得部分思政课教师理想信念动摇。主要表现为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够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缺乏信心,对家国同构缺乏热情,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降低。另外,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影响,极少数思政课教师存在价值观扭曲,唯利是图、师德失范、低俗庸俗等行为,个别思政课教师不能专心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只想着如何赚钱和享受,从而导致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不扎实、教育教学能力低下。

    2.2 学校小环境的作用

    一段时期以来,高校重视专业课轻视思政课,重视对教师业务能力的考核、轻视思想层面的测评,在思政课教师素质建设方面重视不够。这些对思政课教师素质的提升有不良影响。部分高校管理者认为,思政课既不能让学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也不能让学生提升专业技能。因而高校对思政课和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长期重视不足,导致思政课和思政课教师长期被边缘化。即使有能够提升思政课教师素质的培养培训活动,也偏于走形式化,并没有真正对提升思政课教师素质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职称评定和福利待遇方面,高校相关政策对思政课教师倾斜得很少,相较于专业课教师而言,思政课教师长期处于劣势。长此以往,势必造成思政课教师积极性不高、职业认同感和幸福感较低,对提升自身素质的动力不足。此外,高校对思政课教师素质的监管缺乏相应的机制和力度,造成思政课教师放松了对自身素质提升的要求。

    2.3 教师自身的局限性

    一方面,部分思政课教师对自身的责任使命认知不足。高校思政课教师是“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5],肩负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6]的时代使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思政课教师不再是“教书匠”,而应是“大先生”,肩负着培养民族复兴重任“时代新人”的历史使命,肩负着为国育才、为党育人的神圣职责。然而,部分思政课教师身体进入了新时代,思想仍停留在过去,认为思政课教师只是一份职业,对自身所应承担的新的时代使命没有足够清醒的认知。

    另一方面,部分思政课教师学科归属感不强。一部分思政课教师虽然受过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但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时代、新环境,难以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不能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新问题、新矛盾,继而导致学科归属感大大降低;
    在人员补充压力下,一些多元学科背景的教师进入思政课教师队伍。由于他们缺乏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背景,以至于在思政课教育教学中难以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难以用深厚扎实的理论知识赢得学生。久而久之,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归属感越来越低。这些都对高校思政课教师素质的提升带来了挑战。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六个新要求。这为新时代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根本价值遵循,为思政课教师提升自身素质指明了方向。

    3.1 坚定理想信念,提升政治素质

    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也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政治素养的核心要义。思政课教师只有始终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才能真正做到在马言马、在马信马、在马传马、在马用马,才能保证高校思政课沿着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发展,才能自觉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才能始终坚守思政课教师为国育才、为党育人的初心使命,才能理直气壮地讲好思政课。

    一是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思政课教师只有坚定信仰马克思主义,才会积极投身人民的教育事业,才会以无限热忱帮助和引导大学生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一方面,做有理论高度的学习者,补足“精神之钙”。政治上的清醒源于理论上的自觉。思政课教师通过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等内容,才能真懂真信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一“看家本领”。面对各种错误社会思潮和腐朽思想,才能始终保持政治清醒。另一方面,做有实践力度的实干家,筑牢“信仰之基”。真理的力量不仅在于其本身价值的大小,更在于真理被传播的广度和深度。要通过理论大讲堂、学术沙龙等形式,引导教师不断深化理解,学懂学通马克思主义,以真懂达真信,以开阔的思维、透彻的学理、生动的语言、鲜活的事例,引导学生真正理解为什么马克思主义“行”,从而真正信仰马克思主义。

    二是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过硬的政治素质离不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首先,坚定政治方向,锤炼政治定力。思政课教师所要坚守的政治方向,不仅指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还涵盖现阶段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思政课教师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并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既要坚持学术研究无禁区,也要做到课堂讲授有纪律;
    既要做到不信谣、不传谣,也要坚决抵制错误言论;
    既要做到课上课下一致、网上网下一致,也要以知促行、知行合一。其次,保持政治警觉,提高鉴别能力。一段时期以来,历史虚无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西方“普世价值”等沉渣泛起。对此,思政课教师要清醒认识到西方在意识形态上对我国的侵蚀,要始终保持政治警觉性,不断提升政治鉴别力。这就要求新时代的思政课教师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理性看待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即使“乱花渐欲迷人眼”,也能“不畏浮云遮望眼”,始终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和信心。

    三是建立提高思政课教师政治素质的制度体系。有关部门和高校应构建起完善的思政课教师政治素质的监管制度,进一步强化监管主体责任,制定课堂监管、课外言行等相关制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处理。发挥在职称评审、评奖评优等方面的杠杆作用,对思政课教师强化思想政治素质的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制,规范思政课教师坚定政治信仰,坚持政治原则,坚守政治底线。

    3.2 加强师德修养,提升人格魅力

    师德是教师素质之魂,是助推教师素质提升的动力基础。高校思政课教师只有拥有高尚的师德与人格魅力,才能引导学生崇德向善,进而更好地发挥思政课的育人作用。

    一是加强师德修养。思政课教师的师德修养水平不仅直接影响着处在“拔节孕穗期”的青年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也深刻影响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能否根本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师德需要培养,更需要自我修养。思政课教师只有坚持以德立身,才能真正以德立学、以德施教。首先,思政课教师要始终坚守师德红线和人格底线,带头践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严于律己、为人师表,用淳厚的师德、高尚的情操教育学生、影响学生、感染学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教学效果。其次,思政课教师要向师德模范学习。在汶川地震中用自己的身躯护住学生的谭千秋,在生死关头勇救学生的“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用无私大爱托举起大山女孩人生梦想的张桂梅等师德模范,他们身上充分体现了人民教师以德施教的仁爱之心和至善至美的师者大爱,体现了人民教师潜心育人的敬业精神和立德树人的使命担当。通过向师德模范学习,思政课教师进一步认识到自身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教师不能只做传授知识的教书匠,更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激励自己更加认同和热爱本职工作,不断提升师德修养水平。

    高校也要将师德师风建设作为重要抓手,加强师德师风培训,将师德师风纳入职称评定、评奖评优等评聘标准之中,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以此倒逼教师自觉加强师德修养。

    二是提升人格魅力。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思政课教师让学生“亲师信道”的重要因素就是教师的人格魅力。思政“大先生”要“用渊博的学识吸引学生,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赢得学生”。首先,坚持高尚的人格追求。面对交织叠加的社会矛盾、交流交锋交融的多元文化以及相互激荡的社会思潮,思政课教师要始终做到不彷徨、不犹豫、不迷惑,正确处理义与利、权与法等关系,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提升人生品位,升华思想境界。其次,不断完善人格修养。人格修养的完善,需要思政课教师事事为人师表、处处行为示范,严于律己、言行一致。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积极的人生态度、顽强的意志品质、豁达的心胸去影响学生、感染学生。

    3.3 夯实理论基础,提升教学能力

    新时代的高校思政课教师要以夯实理论基础为根本、以提升教学能力为抓手,不断提升业务素养。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

    一是夯实理论基础。思政课的本质就是讲道理。思政课“要以理服人,而不能以力服人,更不能以势压人。要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要“以学理来阐释政治”[7]。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要有深厚的理论基础。一方面,思政课教师要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作家经典著作,深入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尤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通过读经典、悟原理,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和思想精髓,不断提升专业理论素养,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归属感,更加自觉地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思政课教学,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真正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另一方面,思政课教师还要广泛涉猎哲学社会科学其他学科的知识、自然科学知识等,以增强思政课的理论性和说服力。

    二是提升教学能力。首先,加强教育培训。通过专题培训、骨干研修、全员轮训等,让思政课教师深刻认识到,“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也是引人以大道、启人以大智、育人以大德的人生大课”[8],进而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彻底转变过去那种“重理论学习,轻实践探究”“重知识传授,轻价值引领”的传统教学理念,向以“学理阐释、价值引领、人格塑造和信仰培育为核心”的新教学理念转变。发挥排头兵作用,遴选优秀思政课教师作为引领和示范,江苏的“领航扬帆”计划和广西的思政课名师评选的做法和经验可鉴。其次,开展集体备课。通过“手拉手”集体备课,集思广益。在系统把握新教材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二次“重组”。通过专题式教学、行走课堂等,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价值体系、信仰体系的转化。同时,要从百年党史、社会大课堂中汲取现实案例,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形成内涵丰富、形式多样、覆盖面广的“大思政课”。通过集体备课,大力改革创新思政课教学方法,推动融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实现教学形式由单向度、平面化向多视角、立体化转变。最后,参加教学竞赛。教学竞赛是提升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举措。教育部组织的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活动,有助于激发广大教师讲好思政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全面提升思政课教师六个方面的素养。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在激励职业院校教师积极探索新时代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书育人本领方面发挥着示范引领作用。因此,教师要积极参加教学竞赛,在竞赛中不断学习、不断成长。

    新时代的高校思政课教师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思政课教师应充分认识自身所肩负的时代使命,不断提升政治素质、强化师德师风以及教学与学术能力,使思政课真正成为大学生喜爱并受益终身的好课,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猜你喜欢师德马克思主义素质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湘潮(上半月)(2021年11期)2022-01-15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内蒙古教育(2021年14期)2021-02-12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师德的实践思考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当代陕西(2019年11期)2019-06-24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当代陕西(2019年10期)2019-06-03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吕狂飙:师德建设需警惕从崇高师德简单转向底线师德中小学德育(2018年12期)2018-01-10素质是一场博弈公民与法治(2016年18期)2016-05-17什么是重要的素质公民与法治(2016年12期)2016-05-17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天津人大(2015年9期)2015-11-24
    相关热词搜索: 探析 新时代 应具备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