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世界各国工匠精神的比较研究及对我国工匠精神重塑的启示

    时间:2023-02-28 21:55:03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唐 鑛,卢衍江,刘 华

    (中国人民大学 劳动人事学院,北京 100872)

    工匠精神自古以来就是一种重要的精神支撑,但在历史变迁中经历了发生、被动退场,再到重登舞台的曲折历程[1]。近年来,我国经济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迈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和实践,对高素质劳动者的需求逐渐增大。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对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已成为国家强国建设中的新课题。

    工匠精神发展至今,其内涵有了新的定义,从古代对“庖丁解牛”熟能生巧的推崇,到如今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进一步解读,工匠精神指的是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精神品质。承载着民族内涵和时代内涵的中国工匠精神,是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驱动力和引领力。

    一方面,工匠精神是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宝贵精神力量。马克思主义劳动理论以及新中国成立以来劳模精神的发展演进本身,证明了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均能创造社会财富。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更加突出了精神生产的价值,“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不仅要在物质上强大起来,而且要在精神上强大起来”[2]。另一方面,工匠精神是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根本上要靠包括工人阶级在内的全体人民的劳动、创造、奉献”[3]。

    工匠精神的强势回归,不仅是消费者个性化消费和高品质生活的需要,是劳动者职业生涯发展和个人价值实现的需要,是企业转型、产业升级的需要,更是“中国制造 2025”国家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等的需要。在实现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的进程中,需要将精益求精、不懈创新、笃实专注的工匠精神融入现代工业生产与管理实践,以提升中国制造的含金量和竞争力,这是当下强调工匠精神的意义所在。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工匠精神的形成发展过程是人们对工匠劳动观念认知不断解放、工匠劳动价值评价不断提高以及工匠传统影响不断外化的历史渐进过程[4]。放眼整个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皆具有不同的工匠精神内涵,而这些各具特色的工匠精神背后隐藏着不同的影响因素和产生原因,研究国外工匠精神有利于认识我国工匠精神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从而为我国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提供参考和借鉴。在我国重塑工匠精神,呼唤工匠精神回归的新时期,学习这种理念层面与制度层面的匹配规律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

    (一)精益:德国工匠精神的内涵与特色

    德国工匠精神是其制造业崛起的法宝,它信奉标准主义、专注主义和实用主义,并具有百年传承的灵魂根基,“专注、精致、谨慎”是德国工匠精神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特点[5][6]283,德国优秀工匠的特征也正是这种精神的延伸,耐心专注、精益求精、严格严谨。德国工匠精神的产生或许源自德国人的工作伦理观,马克斯·韦伯认为德国人并不把工作视为维持生活的必要手段,而是把它看作自己人生的一项使命,专注于此并倾尽毕生心血,这种对质量和技术近乎宗教般的狂热远大于对利润的追求,更是成就德国百年企业的钥匙[7]38。

    (二)执着:日本工匠精神的内涵与特色

    日本的工匠精神也被称为匠人精神,最早出现在日本学者秋山利辉的著作中,他指出匠人精神就是“执着”,即对事情不放弃的态度。这种不放弃表现为淬炼心性,养成自己,追求卓越的精神[8]。日本工匠具有精益求精、精雕细琢、持之以恒的理念,并能够将这些信念、态度和情怀与产品融合,表现出对职业敬畏、对产品负责、对工作执着的精神,他们不仅仅把工作当作赚钱营生的手段,更是在内心深处树立一种对工作敬畏以及注重细节、追求完美和极致的信仰[9][10][11][12]。

    (三)进取:美国工匠精神的内涵与特色

    美国则秉持着发明创新与价值发现的工匠精神,这是一种信仰,是美国创新生生不息的源泉[6]284。创新、实用主义和标准化是美国工匠精神的三个重要内涵。其工匠精神的着力点在于汇集改进可利用的技术来解决问题或创造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创造财富。亚力克·福奇则认为美国工匠精神的内在本质是可以突破界限,同时他认为工匠精神是美国能够保持活力的源泉,即使在现代其依然是美国想要持续创新、保持竞争力的关键所在[13]。

    (四)人文:意大利工匠精神的内涵与特色

    意大利工匠精神集中体现在制衣、制鞋、设计、手工艺等行业。其工匠精神的精髓体现在现代工业化生产中,摒弃工业化的简单复制,尊崇个体的审美情趣,以用户为中心,通过工匠师的手与心体现对人和物的高度尊重[7]55。在手工艺界,意大利闻名遐迩,“意大利制造”已经成为意大利享誉全球的国家品牌,包含了很多知名和正在成长的手工艺品牌。

    (五)实践:瑞士工匠精神的内涵与特色

    瑞士工匠精神在于“注重实践、坚定执着、精益求精、开拓创新”。在国土面积狭小、资源贫瘠的情况下,从钟表业到精密仪器,瑞士工匠专注自身升级,对产品质量精益求精,不断改善工艺、创新产品,最终使“瑞士制造”成为高品质的代名词。

    综上,对于工匠精神的内涵,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诠释。各国工匠精神的形成过程与本国的国情、历史、制度、文化等因素息息相关。工匠精神非一日之功、一人之力而成,之所以传承至今,在于国家、政府、企业、学校等社会各层主体之间的通力合作,为培育工匠精神提供价值理念、管理体制、教育体系等理念及保障,最终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工匠文化体系。

    各个国家的工匠精神置于其母国庞大的社会环境中,受到文化因素、社会因素、经济因素、制度因素和教育因素的影响,不同国家不同特色的工匠精神背后隐藏着不同的影响因素和产生原因,有着不同的形成机制与培育策略,立足我国重塑工匠精神、呼唤工匠精神回归的新时期,辩证地学习与对待这种理念层面与制度层面的匹配规律更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

    (一)德国工匠精神形成的机制与成因

    德国的工匠精神扎根于德国人的哲学思维方式、文化基因、宗教伦理、美学理论的发展等方面,德国工匠精神最初起源于宗教精神,即基督教的新教伦理,现如今的德国工匠精神则是长期历史进程中文化、制度、经济、社会、教育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一,文化要素包括宗教伦理、民族性格、企业文化、工程师文化等。第二,德国的联邦政府发挥重要的引导职能,为保障制造质量,制定了严格、完善的行业标准。目前,这类行业标准达三万多项,延伸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第三,经济要素则指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第四,社会要素主要是指工匠在德国有着较高的社会地位、较高的收入以及良好的社会氛围。第五,最重要的是工匠精神的培育与教育有直接关系。德国一贯坚持采用学徒制的高技能型人才培养方式,这是德国工匠精神传承的基本模式,加之“双元制”的职业教育为“工匠精神”的守正创新搭建了广阔舞台。除了上述因素以外,德国的工匠精神与德国的社会生产体系有着密切的关系,其核心是19世纪晚期在机械制造、电子技术工业和化学工业领域形成的多样化优质生产,即在企业竞争战略上,德国企业往往不是选择成本领先,而是选择产品差异化,专注于小众市场。

    (二)日本工匠精神形成的机制与成因

    日本的工匠精神主要源于宗教的“职人文化”。职人在中世纪因被视为能够沟通人类世界与神鬼世界的那一类人而备受尊重,佛教在传入日本后,与神道教相结合,“世法即佛法”和“敬业恪职” 的观念深深地影响了日本社会的各个阶层,并形成了职人的职业伦理观,[14][15]这是由文化自信转换而来的坚持与执着。而现如今的“日本制造”的高级工匠也源于其匠人研修制度,并吸收了日本的“家文化”“终身雇佣制”“有序竞争”等的“养分”[6]283[16],它的形成同样受其文化传统(独特的职人文化)、经济社会制度、企业制度、教育制度等多个层面的因素影响,主要体现在:一是子承父业的技艺传承,如日本的制刀工匠往往是代代相传,通过数十年的工夫掌握制刀技术;
    二是政府主导下的市场经济体制,这种体制即政府具有制定社会经济计划和经济政策的决策权,对企业决策实行指引与引导;
    三是日本独具特色的日式企业制度,即以大企业为中心,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制和企业内工会制度;
    四是系列化的企业关系,以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方式,严格的行业标准与管理规定以及“市场导向型”的职业教育制度。

    (三)美国工匠精神形成的机制与成因

    美国的工匠精神则与美国的国家变革高度相关。从发展历程看,美国工匠精神在爱迪生时代走向高峰,随着工业的发展陷入低谷,在21世纪凭借新一代工匠得到复兴。美国多元的移民文化、自由主义的价值观等均促进了其特有的工匠精神的形成,自由开放的环境让美国人可以“疯狂”地追求创新创造,思想上大胆创新,行动上求真务实,求实、求准、求效的工匠精神渐渐地融入具体的职业活动中。美国工匠精神的基础是职业教育体系的单轨制。综合中学的建立是美国单轨制教育形成的标志,它兼具升学和就业双重职能,能够同时提升学生的理论和技术水平。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是工匠精神的重要培育路径,在长期的实践中,涌现出多种具有代表性的校企合作模式:职业生涯学园(Career Academy)、合作教育计划(Cooperative Education Program)、青年学徒制(Youth Apprenticeship)、技术准备计划(Tech-Prep Programs),等等。形式多样的校企合作培育了求真务实、刻苦钻研、大胆创新的工匠精神。

    (四)意大利工匠精神形成的机制与成因

    意大利的工匠精神深受文艺复兴历史的影响,而意大利的政府政策则延续并放大了这种影响。意大利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发展较为落后,反而使小规模的手工作坊得以保留,同时意大利政府规定,凡属资本和劳动所得及独立劳动所得均给予减税或免税。这对工艺性手工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并使手工作坊得以保留,从而形成了传统手工艺与当今时装之间的连续性。

    (五)瑞士工匠精神形成的机制与成因

    瑞士工匠精神的形成主要归功于其学徒制职业教育体系。瑞士有超过半数的初中毕业生进入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学习,职业学校不单教授技能,同样看重提升人文素养,主要进行内心的塑造和品质的锤炼。欧洲新教伦理观是培育瑞士工匠精神的理念先导,而瑞士宏观管理体制是培育瑞士工匠精神的坚实基础。瑞士联邦政府、州政府与行业组织建立的管理委员会以及职业学校等教学合作机构组成的三方协作机制,使瑞士学徒制展现出了培育学徒的高效性,培养出了一大批具有严谨工匠精神的学徒。三方通过各司其职、互相合作来协调培育:联邦政府负责确立职业教育方向、相关法律和制度的制定;
    州政府负责监管实施;
    而行业组织建立的管理委员会以及职业学校等教学合作机构则负责专业理论知识与细化技术的培训,并确保学徒的学习质量。此外,培训中心、企业培训及职业学校协作的三元制学习结构是学徒制职业教育的重要途径。其中企业培训是培养学生的主要途径,在企业中的学习实践占整个学习实践的70%以上[17]。

    中国工匠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绩,点缀着华夏五千年的绚烂历史。工匠精神更是自古有之,以“农与工肆之人”代表墨子和“工匠祖师”公输班所诠释的以精益求精的精神追求、精湛绝伦的技术造诣、德艺兼修的职业信仰、尽忠奉献的敬业精神为表征的“班墨精神”等即是明证[18]。但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变成从事制造、生产、服务活动的最终目的,功利取向的价值观及工匠地位的没落,使得我国的“工匠精神”逐渐缺失,这种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职业认同感有待加强

    职业认同感,是个体对他人或群体所从事职业的目标、社会价值等方面的看法。受传统伦理文化的观念影响,“士”尊贵、“工”卑贱的职业等级观念横行,导致工匠在整个社会中没有地位,不受人尊重,这种观念一直延续至今,对人们的择业观有着严重的影响。当前社会上的“重学历、轻技能”现象,导致技术工人就业吸引力不强,技术传承断层现象严重,技能人才存在较大缺口,其根本原因在于对工人这一职业缺乏正确的职业认同感,缺乏重视和尊重技术工人的社会氛围。

    (二)企业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某些企业在利益驱使下只追求短平快发展,却忽视了秉持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管理方式的重要性。工业时代的到来,开始了机器大生产,用流水线、标准化的机器替代了工匠,企业以此来降低生产成本,产生了价格低廉的工业品,这种生产过程缺乏对产品的打磨和细节的认知,也因此导致了工匠文化的物质环境被破坏。此外,技术工人队伍建设问题逐渐显现,例如工人薪酬待遇不合理,职务晋升、职称评定等职业发展机会不均,这些问题不仅导致技术工人短缺,从而影响企业创新,甚至还阻碍了工匠精神的传承和弘扬。

    (三)市场竞争秩序有待稳定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深入发展,自古传承下来的精益求精、质量至上的精神,在功利主义的价值观下逐渐被摧毁,越来越多的企业与劳动者只追求极致的利益,越来越少的企业能够稳下心、沉住气地“打磨”一样产品,相反,“重数量、轻质量”逐渐成为行业的“潜规则”。企业与个人为了短期利益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同时这些行为因为政府监管体系的薄弱、市场竞争机制的不健全,未能得到应有的惩罚与遏制,劣币驱逐良币等现象日益盛行,严重影响了各个行业的市场秩序,生产制造行业尤以为甚。

    (四)职业教育体系有待完善

    尽管近年来我国出台一系列政策,职业教育体系已初步建立,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不清晰、制度标准不规范、课程体系不健全、教师授课技能不完备等,同时一些行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热情不高,校企协同机制不健全,学校重理论、轻实践,导致学校教育和企业需求不匹配,难以培育合格的技能型人才[19]。

    从各国工匠精神的特点与起源看出,工匠精神的发展并没有固定范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受时代、社会、经济、科技等因素的影响而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路径,因此当前我国工匠精神的培育必须立足于当今中国的文化、社会与经济发展实际,从多层面推动工匠精神的弘扬与传承。

    (一)重视传统文化,重塑职业价值认同

    中国工匠精神的塑造需要立足于中国自己的工匠文化。从我国悠长的历史文化基因中挖掘利于工匠精神形成的先导性理念,加以倡导,形成影响人类生产实践行为的文化观念,从而改变近现代对劳心者与劳力者社会地位的片面认识,并结合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现实,塑造出具有民族韵味、体现中国特点的工匠精神。要营造重视和尊重工匠的社会氛围,应增加对技术工人的职业价值认同感,在企业和相关行业内组织相应的技能大赛、评定专业职称等活动,提高工匠的荣誉感和获得感。同时,在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收入分配机制,将有形物质激励和无形精神引领有机结合,使工人既有面子又有里子,同时提高社会对工人职业的认同度。

    (二)正确处理政府、企业、市场的关系

    中国工匠精神的发扬需要扎根于合适的经济社会土壤。当代中国“大国工匠”的培育,不能仅仅局限于作坊式的师徒制培养方式,现代企业和公司才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是“大国制造”的主要生产基地。做到“有效的市场”与“有为的政府”的结合,保持市场的有效竞争,保持企业创新、精益求精提高产品质量的外在推动力。充分发挥银行系统的资金配置功能,构建有利于企业尤其制造业发展的投融资机制,营造有助于工匠精神培育和传承的经济环境。

    (三)积极推动职业教育改革

    中国工匠精神的培育需要依托于全面的职业教育体系。推动办学主体的多元化,赋予办学主体更多的自主权,政府在用人信息、学校评估考核等方面进行管理。同时鼓励各行业协会与企业创办职业学校,培养行业所需要的人才,由企业承担职业教育的综合成本,并配套完善合同管理、基金化管理等职业教育与企业合作的制度保障、经济保障,从而以制度化、规模化的培养方式来培育和传承中国的工匠精神。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职业 90后大工匠国企管理(2022年3期)2022-05-17虎虎生威见精神文萃报·周二版(2022年5期)2022-02-18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人民周刊(2021年22期)2021-12-17工匠风采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年3期)2021-11-19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金桥(2021年8期)2021-08-23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当代陕西(2019年24期)2020-01-18工匠神形当代工人(2019年11期)2019-07-10职业写作文苑(2018年20期)2018-11-09拿出精神学苑创造·A版(2018年7期)2018-08-07我爱的职业学生天地·小学低年级版(2017年1期)2017-03-29
    相关热词搜索: 工匠 精神 重塑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