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高校内部审计创新经验研究

    时间:2023-02-27 10:30:06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蒋馨莹

    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发展至今,在保障高校资产的安全完整、教育经费的合规使用、党风建设的廉洁清正等各个方面都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高校内部管理运行机制的深化,尤其是权利下放、办学自主权的扩大,使得高校审计工作更加任重道远。因此,我们要借助教育审计改革的东风,结合目前内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注重内审创新经验研究,有力激发内审活力,创造良好内审环境,促进内审成果运用。

    (一)审计方式陈旧、方法单一,审计效果差

    部分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较为被动,多以事后查错为主,事前预防和事中监督工作不到位,不能很好的达到防止舞弊的效果。尤其是基建项目,往往采取单一的事后监督审计方式,最后即便能够审计出制度或管理上的漏洞,却也无法弥补已经损失的资金了。财务审计倾向于以账论账,不能做到多部门的数据联动,易造成审计工作流于形式、浮于表面;
    工程审计较之前些年有些许改善,基本能做到按施工进度进行预结算等常规审计,但审计范畴不够全面;
    经济责任审计不深入,不能真正做到审事议人。单一陈旧的审计方式弊端日益显现,让审计监督流于形式,影响了审计效果。

    (二)审计手段过于传统,已无法适应信息化环境下的审计要求

    部分高校内部审计仍沿用老旧的财务查账手段,劳动强度大,且难以在海量庞杂的数据中快速发现异常项目,审计的广度和深度都被大打折扣。与会计电算化相比,审计电算化没有软件市场的强力支撑,再加之审计人员的年龄结构不均衡,老一辈审计人员在电算化学习方面积极程度不高,普及程度难以提高。审计部门无法实现与其他各部门的数据共享,不能实现信息一体化,审计数据不全面,审计速度得不到提升,差错率难以下降,审计工作事倍功半。审计工作模式已渐渐跟不上飞速变化的信息时代。

    (三)内部组织管理松散、内审人才队伍结构欠佳,审计效率低

    部分高校内部组织管理环境不佳,审计工作不被高层领导重视,进而存在审计部门被其他部门轻视、工作配合度不高的现象,被审计部门对内审工作缺乏理解和认同感,审计工作进行过程中阻碍较大,审计披露效率较低;
    审计部门人员多从其他部门调派委任:从财务、纪检等部门调派的人员缺乏全面审计和法律方面的相关知识,经过学习培训尚可担任各自专长领域的审计工作;
    但小部分审计人员从任课教师调派委任的,其从业经历与审计相关度较小,培训时间也短,委实难以胜任审计工作。总的来说,当前的审计人员结构中,财务、审计、法律全面多能型人才匮乏,审计理念和视野受限;
    除此之外,部分审计人员沟通和表达能力欠佳,影响审计进程。

    (四)审计结果运用机制不健全,整改问责力度不到位,审计成果转化率低

    高校内部审计不同于外部审计机构,非强制性决定了各高校内部审计结果的运用程度不一。审计结果运用机制不健全、整改问责力度不到位,是一些高校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审计当中发现的问题得不到整改和规范,整改了但仍达不到预期要求,整改拖沓、推诿扯皮、不了了之等等,都影响了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效果。

    (一)高校内部审计方法创新研究——善思考

    1.善思妙用——强化财务审计内部控制,结合实际审计工作,变换和改进审计方法,健全财务管理机制,保障高校资产的安全与完整。加强工程审计全面监管,事前与建设主管部门多做沟通,提供有效建议,参与招投标和各环节验收工作等,从合同入手,全方位控制工程造价。坚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照章办事,将任期考核与任期责任逐步挂钩结合。审计方式现代化,必须与时俱进,不能以单一的手工查账模式来完成,可以通过线上审计、数据比对等方式来获取快速反馈,增加审计工作的广度与深度;
    专项审计不能全部依托外部第三方审计机构,内审部门可适当介入,多听取第三方机构意见,并结合实际提出合理化建议,在第三方审计机构形成初步结论后进行二次复审,提高审计质量。除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之外,还要进一步增强服务职能,更新观念,自觉向高层次“参谋手”靠拢,助力高校经营管理,提高经济管理效益。

    2.重在预防——为满足新形势下的教育审计要求,高校内审工作必须要有“前瞻性”:创新审计方法,摒弃单一的事后审查方式,事前、事中、事后审计多管齐下,并注重风险导向,重防范、重止损。尤其是在基建工程审计方面,要及时建立健全专门的基建工程审计管理制度,注重人才储备,加强业务素养建设,强调工程的全过程跟踪审计监督。此外,随着新型建筑材料、新型建筑工艺的出现和应用,建筑市场飞速变化,审计人员除了要及时跟紧造价管理部门的信息发布,还要广开思路,采取多种方式主动收集最新的市场价格信息,及时了解行情、与市场接轨。注重现场勘察跟进审计,防止审计滞后造成的现场无法查证、证据无法收集等后果。

    (二)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创新研究——知大势

    1.思维提升——改变高校内审人员的固化思维,着重数字化审计思维熏陶。在信息化浪潮翻涌的今天,高校内审信息化不但能够让审计工作提质增效,也与审计方法的创新紧密相连。通过信息化技术引进、融合、使用,来推进审计方法的创新。同时,审计信息化数字化的利用也要求高校内审人员不断推进和研究新的审计方法,对于审计人员自身的能力提升也大有益处。因此,高校内审人员需知大势、顺大势,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审计、数字化审计的必要性,同时也要让校方领导充分认识到审计信息化的重要性和迫切感,形成自上而下的全员重视,才能让内审工作事半功倍。

    2.平台搭建——重视基础设施建设,搭建高校内部信息共享平台。有些高校需要开发一套全新的审计应用系统,这是一个相对漫长不易的过程,需要校方领导的思想重视和资金投入,并且在平台搭建和软件开发过程中注重实用性;
    还有一些高校已经搭建了信息化平台,但只是僵化地购买安装市面上的信息系统,没有根据自身学院的业务范围和特点在泛化系统的基础上进行筛选、改进功能,导致资金投入不少,利用效果实在欠佳。这就需要此类高校在原有的平台基础上进行进一步开发,如:在智慧校园的基础上,加快整合财务、资产、教务、科研等建设资源,改善数据集采的方式等等,努力实现信息一体化,提高平台使用实效。

    3.系统配套——配套提升系统兼容性,增加审计部门的访问权限,开通数据上传端口等等,让内审部门真正实现信息掌控。信息化审计平台的搭建只是第一步,后续的使用和维护更加重要。许多高校在信息化审计的应用过程中不顺手、效率不提返降,就是没有做好系统兼容,或者没有具体结合审计工作中的问题进行后续的系统改进和完善,造成信息化平台形同虚设、资源浪费。

    (三)高校内部审计组织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创新研究——找差距

    1.组织管理优化提升——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47 号《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以下简称47 号令)中明确提出,应设立独立内部审计机构,建议根据工作需要可成立审计委员会。目前大多数高校已设立专门审计部门,部门人员一般各司其职,分别或交叉对应预决算审计、科研经费审计、工程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但教育审计改革对高校内审的工作范畴有了更高的要求,除原有的几大类审计事项外,还需主动开展资产管理审计、内控评价审计、专项审计等等,这就要求高校内审对照文件找差距,对照他校找差距,将内审组织结构进行重新优化,做好业务区块分工,覆盖住现有的审计业务盲区。在做好内审部门结构调整的同时,校领导要加大内审宣传力度,让全体教职工都了解到内审的功能和作用,不能把内部审计人员当作“找茬”的对立面,要以积极的心态主动配合,从而支持内审工作的开展。

    2.人才队伍全面建设——47 号令文中指出“单位应当保证内部审计工作所需人员编制,严格内部审计人员录用标准,合理配备具有审计、财务、经济、法律、管理、工程、信息技术等专业知识的内部审计人员。总审计师、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应当具备审计、财务、经济、法律、管理等专业背景或工作经历。”这也就要求高校内审队伍的组合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不能简单地全部从纪检、财务等部门直接调用。当然,并非不可以调用,但选用时应从人员的专业知识、管理才能、沟通技巧等多方面综合考虑。优化人才供给机制,破除“唯学历论”,向市场人才转向,广抛橄榄枝;
    破除“唯证书论”,向业务性人才转向,努力改变目前审计人员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
    破除“唯职称论”,向综合性人才转向,扭转职称效应造成的不良局面。按照目前大多数高校审计部门的人员结构来看,工程造价、法律、计算机人才都比较紧缺,在储备此类型人才的同时还要注意年龄层的搭配;
    而审计部门负责人则应当偏向选取复合型人才担任。内审部门的人员数量也需扩充到位,避免人员少、身兼数职、审计任务过重造成的审计滞后、难以开展等问题。人才队伍的选取、调整和扩充尤为重要,而后续的人员培训和自身学习也必不可少。内审人员培训要注重个性化,培训内容要根据内审人员的岗位而定、根据内审人员目前的审计水平而定,不能“一刀切”,要保证培训的有效性,注重审计业务能力的提升。除了定期、不定期的专业培训之外,可根据各个高校自身情况制定内审人员激励制度,鼓励鞭策内审人员不断学习、自主学习、提高技能。

    (四)高校内部审计成果运用创新研究——抓落实

    1.强化后续审计——制定后续审计评价标准,完善后续审计相关制度,明确被审计整改主体,让被审计主体有章可循,跟踪落实审计责任,让内审部门有束可约。后续审计评价标准的制定是审计整改的前提。评价标准的制定要因地制宜,在遵循法律法规、迎合管理目标的基础上,高校内审人员应根据被审计事项的特点、存在的问题、解决的难度和时长等方面来提出可行性高、可量化性的整改意见,如可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出整改台账,抓住审计的重点,规定合理的整改时限,制发整改配档表等。内审结果应当在适当范围内进行通报,务必让校领导知晓审计结果,有助于提高整改力度;
    对于易生漏洞和典型性事件,可报予院领导并经商议和批准后加入管理制度中。在规定的整改期限里,被审计主题按照台账条目进行“一改一销”逐条消化,定期按时上报整改情况;
    内审部门应分阶段跟进整改进度,狠抓落实,确保整改任务按时保质完成。同时,在后续审计的执行过程中,内审人员能够总结经验、改进不足,注意那些实际执行起来有困难的环节、执行过程中暴露出的新问题等等,核实是否有漏审事项和错审事项,还有哪些需要纠正和补充的问题,让审计整改工作切实可行、充分有效,真切发挥内审工作的监督服务职能,真正做到为实现高校目标任务服务。

    2.部门联动机制——健全审计问责机制,建立多维度问责链条,各层级归口部门和业务部门务必落实实体责任。内审部门作为各部门的整改纽带,要进一步发挥协同作用,实现审计成果共用、信息共享,确保整改的畅通性和时效性。结合高校实际,内审部门与财务、纪检、人事等部门互通,通过对被审计主体的全面了解和综合考评,可全面衡量被审计主体,从而得出真实、全面、公正的审计评价结果。对于整改不力的部门,高校内审部门可以与联动部门协作,就其整改不力的原因、阻力进行约谈、调查,态度恶劣拒不配合的,可以斟酌批评通报,或纳入个人和部门考核中。在各部门充分发挥监督管理职能的情况下,根据各高校自身的管理层面,可制定出较为顺畅的内控监督机制,提高部门联动性,促进审计监督更好实现。

    3.力推制度执行——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如实汇报至高校领导层,并经过多方分析讨论,结合内审制度规定,内审部门最终应提出相对合理的处罚建议,尤其对于态度轻视、屡审屡犯的现象要加大经济处罚力度,重点问责相关负责人。对于整改结果实施后续巡视督导,确保整改反馈信息的真实性,对于弄虚作假蒙混过关的整改项目,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加大处罚(视具体情况而定)。切实保障整改质量,提升审计成果的应用程度。

    4.成果档案建库——建立审计成果档案库,提高审计成果利用率。提高高校管理层对审计成果运用的认知,提高审计结果的透明度,寻求内部审计结果运用的新形式。通过审计成果档案库的建立,可在恰当层面实行内审成果信息共享,避免审计成果的闲置。

    总之,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在整个审计过程当中,要兼具服务和监督功能,提升教育审计管理能力,切实推进教育审计改革,为高校内部治理和全面发展助力。

    猜你喜欢 内审审计工作部门 基于分级审核模式的质量管理体系内审研究机械工业标准化与质量(2022年8期)2022-10-09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消费电子(2022年6期)2022-08-25联合监督让纪检部门不再单打独斗加油站服务指南(2022年6期)2022-07-28聚焦内审转型升级 提升增值服务水平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1年5期)2021-08-06如何做好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建材发展导向(2021年6期)2021-06-09加强工程结算内审的思路建材发展导向(2019年11期)2019-08-24新监管框架下银行的风控和内审体系中国外汇(2019年8期)2019-07-13关于如何提升计算机审计工作质量的研究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哪些是煤电部门的“落后产能”?能源(2017年9期)2017-10-18医改成功需打破部门藩篱中国卫生(2016年1期)2016-11-12
    相关热词搜索: 内部审计 高校 创新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