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精准表达促进深度交流

    时间:2023-02-11 21:30:03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叶晶晶(浙江:杭州市拱墅区大关小学)

    表达与交流,是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发展学生科学思维的重要方式。《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在论及学生“表达交流”能力目标时指出,“能基于所学知识,采用不同的表述方式,如科学小论文、调查报告等方式,呈现探究的过程与结论;
    能基于证据质疑并评价别人的探究报告”。

    精练而准确地表达能促进学生进入科学思维深度参与的交流活动。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表达往往内容空泛、形式单一,缺少适合的方式来聚焦问题解决的关键、反映自己的思维或行动的结果。学生的交流往往关注表面、就事论事,缺乏拨开信息表层洞察隐含其中的本质特征的手段和过程。

    基于此,笔者试图采用关键化和可视化策略来促进学生的精准表达,采用思辨化和高阶化策略来推进学生的深度交流,从而提升学生的表达与交流能力。

    表达能力,是指学生通过口述、文字、绘画、图示、图表、影像、模型或实物等形式,将自己的观点、创意、构想、证据、设计等信息传达给他人的能力。表达的过程主要表现为信息输出的过程,强调表达的关键化、准确化。表达的关键化,是指信息输出能围绕核心要义,体现问题解决的关键所在;
    表达的可视化,是指信息输出能通过可见方式来传达学生的真实想法,呈现探究实践的真实结果。

    (一)精准表达的关键化策略:简约课堂,任务驱动

    基于教学实践,笔者认为简约课堂、任务驱动是精准表达的关键。在聚焦环节,直接聚焦本课研究的问题,体现了科学课堂的“简约”,适时地激发科学思维发生的起点。科学课堂实践根据教学的内容,可以分为探究实验类项目实践和技术工程类项目实践。

    探究实验的科学课堂往往聚焦某个问题而展开,然后经历猜测、计划、实验操作、数据分析处理、得出结论等教学环节。关于此类课型的聚焦问题,需要创设问题情境,提供范式,激发学生对这个问题探究的兴趣,从而打开学生的科学思维。

    如,在教学五(上)“计量时间”单元第2 课《用水计量时间》的“探索”环节中,基于教材和学生的学情,教师设计了项目任务:“用数据来证明水流是否有等时性,并思考是哪些因素影响了水的等时性。”

    学生进行动手实践并思考问题:

    你们的数据是否支持水流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指向科学概念)

    你们如何操作以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指向操作过程)

    水流的等时性,你猜测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指向对实验的深入思考)

    在实践过程中,你们小组的其他发现是什么?还存在其他问题吗?(指向其他的发现,丰富学生认知)

    你们现在是怎么想的?和原来想的一样吗?(指向进一步研究和思考)

    在任务之后设计以上问题,让学生基于问题动手实践并思考,学生有了完成基于任务的问题实践后,教师引导学生尝试用所学的知识来解释问题解决的原因,让学生真正经历从实践到反思再到实践的过程。在交流的过程中,不仅有指向科学概念的问题、指向操作过程的问题,还有对实验数据或是现象的更深入思考问题及拓展的问题设计。不仅关注了科学探究实践的过程,也关注了探究实践的结果,让学生的活动、交流和研讨都围绕此问题展开,为学生的有效交流与表达及科学思维的深入参与提供了脚手架。

    教师应该基于学生的学习前概念,创设适合后续“探索”的任务驱动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科学思考。这是精准表达的关键,为后续精准交流提供素材,也是激发思维的简约课堂之体现,让学生的思维聚焦到本课研究的问题上。

    (二)精准表达的可视化策略:多样表征,直观呈现

    新课标指出,教师应采用不同方式(如小论文、调查报告、设计图、产品等)呈现探究或者技术工程领域的过程与结论,尝试运用科学原理进行解释,对探究活动进行过程性反思和总结性评价,完善探究报告。教师提供多样化、可视化的表达方式:项目活动单、思维导图、产品的设计图或者模型、语言表述、实验册等,让学生的表达可视化,让学生思维外显,以帮助学生在后续的交流表达中有内容,更有深度。

    如,在教科版六下第二单元“生物多样性”教学中,第1 课和第2 课很适合让学生基于任务做调查并完成校园生物分布图,制作校园的植物名牌;
    而在完成后续3~7 课后,利用思维导图或是调查小报等形式,更利于展示设计活动,让学生的观察和思考更直观,不仅操作步骤清晰可见,需要观察和思考的问题也一并呈现,为后续交流做准备。

    在教学活动中,思维导图、主题调查小报等可视化方式的运用,让学生关于生物多样性的研究交流有了明确的载体。

    教师要根据教学的需要、精准表达与交流的需要,为学生提供思维导图、数据收集单、项目活动单、观察日记等多种表征方式,并且协作运用,有效地支持学生的信息表达,以利于学生思维的可视化及深度交流的进行。

    交流的思辨性,是指信息交互能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提出质疑、做出反思;
    交流的高阶性,是指信息交互能帮助学生跳出信息本身,以高位视角来审视信息之间的异同,发掘其中的内涵,从而在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等方面获得提升。

    (一)深度交流的思辨化策略:论辩表达,交流有“信”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科学论证就是要想方设法让学生获取证据,让学生经历推理、举证、用证据进行解释的论证过程。如此的交流能加深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优化科学教学,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在科学教学中,还有很多数据的证据,数据信息或是观察证据都是证据的不同表达方式。师生可以根据具体的任务或者实验过程,目标指向更有广度的交流,促进学生的思辨。笔者提供数据类信息的交流方式如下。

    师:通过大家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发现?

    生:观察全班的数据,我们的数据支持我们的发现( )。

    师:通过两张学习单的对照,你们都支持的观点是什么?各自的优点在哪里?

    生:我对( )同学的发言有补充,观察全班的数据,我获得的发现是( )。

    生:我对( )同学的发言有意见,我认为( )。

    生:我们小组的发言完毕,你们还有补充吗?或者有更好的建议吗?

    师:大家观察到的现象是不是一样?不一样请提出来。

    师:对于某小组提到的这种想法或者特殊的数据,大家怎么看?

    师:你觉得他们组说得怎样?请评价一下。

    师:你们还有什么想法,或者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在交流研讨环节,汇报发言有范式,其他学生关注倾听而后表达,意见不同再补充,基于交流情境提出观点,建立证据与假设或观点之间的联系,分析科学实验中的变量控制。尊重事实,以观察的信息作为科学思维的起点;
    基于数据类证据,以论证促进学习的方式,与传统探究式教学形式化的趋势明显不同。这也是科学论证活动中更具深度的表达,使得交流有信度。

    (二)深度交流的高阶化策略:评价标准,交流有“径”

    基于评价标准的教学评一致性的小学科学自主课堂,即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学习的评价如何指向教学目标的完成。让评价标准成为促进学生学习改进的有效手段,使得学生能够在清晰地知道具体目标以及对应的等级基础上,形成自我评价和自我改善,在后续的研讨交流环节,学生对照成功标准进行深度交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

    对于技术工程类的项目实践活动,我们在制订成功标准的过程中,应考虑项目中材料、工具的限制条件、产品的结构特点、设计图的要求指向、科学态度的树立等几部分。

    例如,笔者在实践新教材六(下)第一单元“建塔台”的项目实践过程中,在对寒假实践作品的交流评价中,学生发现了以下的问题聚焦。

    材料不统一,每位学生准备的吸管材质不同,不公平;

    塔台存在影响稳定性的结构问题;

    设计图和实物相符度不高(设计难以实施);

    吸管之间的连接材料不统一(有的学生用胶枪,比较牢固,有的学生用了网购的专业连接器,有的则是普通的胶带纸)。

    然后师生围绕以上问题重新交流讨论成功标准,不仅为第二次的改进设计及制作提供了依据,同时学生在深度交流的过程中依据成功标准(如表)进行了交流研讨。

    教师追问:你们觉得这样的改进可行吗?请带上你们的设计图纸并阐述你们组的观点。

    在此环节中,学生需要根据限制条件和成功标准,设计符合要求的塔台模型,并能用文字和绘图的方式表达创意。基于设计图的交流改进后,小组根据成功标准进行再设计、再制作、展示与交流。学生根据发现的问题进行设计与制作,并交流表达想法。通过组内的自评和组间的互评,在评价、交流、质疑、建议的过程中,学生研讨的专注度得到极大的调动,专注于倾听;
    然后聚焦问题的交流探讨,对于问题是否解决有标准可循,让交流不仅有内容,而且交流面更广。如此范式,让交流更深入,学生的工程思维更深入,不断根据任务要求对产品进行迭代,同时,也让学生在比较中深刻地构建了相关科学概念,发展了学生的工程思维,提升了科学素养。

    “塔台”第二次设计与制作成功标准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以发展学生科学素养为导向,基于新课标、新教材,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让科学思维深层卷入,让学生在科学实践的过程中亲历全过程。通过精准表达和深度交流让学生的科学思维可视化,整理出学生的思考过程与成果,而且有助于在交流与表达过程中进行科学观点、发现的碰撞,从而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思考,促进深度学习,发展科学高阶思维,提升科学素养。

    猜你喜欢 可视化深度交流 基于CiteSpace的足三里穴研究可视化分析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2年3期)2022-08-22自然资源可视化决策系统北京测绘(2022年6期)2022-08-01如此交流,太暖!科教新报(2022年12期)2022-05-23四增四减 深度推进快乐学习报·教育周刊(2022年16期)2022-05-01深度思考之不等式新高考·高三数学(2022年3期)2022-04-28思维可视化师道·教研(2022年1期)2022-03-12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今日农业(2021年14期)2021-10-14自然资源可视化决策系统北京测绘(2021年7期)2021-07-28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海峡姐妹(2020年8期)2020-08-25简约教学 深度学习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6期)2019-05-28
    相关热词搜索: 精准 深度 表达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