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豫北地区晚播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时间:2023-01-21 19:45:08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张学敏 皇甫柏树

    (焦作市农林科学研究院 河南焦作 454002)

    小麦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具有非常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是我国主要的口粮之一。我国小麦种植广泛,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22%~30%。河南是我国农业大省和小麦的主要种植区域,总产位居全国第一,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1-3]。

    1.1 豫北地区小麦生产优势

    焦作古称山阳,也称怀州,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北有太行山脉、南有黄河之水、中部是肥沃的冲积平原,呈现出依山傍水的地貌特征[4]。属于典型的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一年之内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此外,焦作市在我国最适宜种植冬小麦的区域内,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精耕细作的良好习惯。

    焦作市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较高,保水保肥能力较好。耕作层有机质含量为16.50 g/kg,速效氮含量为103.49 mg/kg,有效磷含量为15.81 mg/kg,有效钾含量为129.51 mg/kg,整体处于高肥力水平[5]。同时,焦作土壤中富含多种微生物,以及硒、镁、硼等小麦急需的微量元素和其他营养物质;
    耕作层土壤理化性状好,土质松软,团粒结构强,透气性好,十分适宜小麦生根发芽;
    下层土壤含沙量少,渗水速度慢,从而可以有效地保水保肥。同时,焦作地区水资源丰富,水利设施齐全,土地灌溉率高。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与自然资源,使焦作市成为“中国优质小麦之都”。

    1.2 豫北地区小麦生产现状

    小麦作为河南粮食生产的第一大作物,焦作地区小麦自2012年以来,产量一直稳定在100万t以上,从2014年起,更是稳定在110万t以上(附图),为全年粮食和农业丰收赢得了主动,为焦作粮食市场稳定做出了贡献。

    1.3 豫北地区小麦生产面临的挑战

    豫北地区虽然土质好、水资源丰富、灌溉条件好,并有精耕细作的良好习惯,加上新品种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小麦生产连年丰收,但小麦生产也面临诸多挑战。如2013年麦播期间长期干旱和2017年、2021年秋季的长期阴雨,对小麦播种造成严重影响;
    2018年、2019年和2020年的倒春寒及每年5月底的干热风等都对小麦生产构成严重威胁。尤其是随着温室效应加剧,灾害性天气频繁出现,小麦生产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

    此外,由于长期旋耕导致犁底层上移、耕作层变浅,从而致使小麦根系分布浅、易早衰、抗旱性和抗寒性差,也给小麦生产带来一系列挑战。

    1.4 2021年豫北地区洪涝灾害对小麦生产的影响

    2021年7月中下旬至10月中旬,豫北地区出现暴雨、特大暴雨天气,持续时间长,累积雨量大。据气象部门统计,7月11日至10月16日焦作全市平均降水量达到1 078.7 mm,突破建站以来历史日极值,阴雨天气持续152 d。持续强降雨及阴雨天气导致田间积水严重,土壤湿度大,给小麦播种造成极大困难,整体小麦播期大幅度推迟。同时,田间积水、径流,导致土壤中的氧气、养分与肥料严重流失,农作物病原菌、虫源田间存活量增大,加重了病虫害发生风险,对小麦生产构成严重威胁。

    麦播是小麦生产环节中最为关键的一环,是来年小麦丰产丰收的基础。为探索小麦在晚播情况下的高产栽培技术,2018-2021年在焦作市农林科学研究院试验田进行小麦晚播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摸索出一套适合当地的小麦晚播高产栽培技术,并运用于当地小麦生产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由于持续阴雨,积水严重,小麦播种困难,播期被迫延迟。大面积的晚播,造成小麦苗势普遍偏弱。据苗情调查,2022年3月27日,全市一类麦苗占比56.2%,比去年同期减少26.8%,给小麦生产带来严重影响。然而小麦晚播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对焦作市小麦总产的提高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在2021年小麦普遍播种较晚的情况下,小麦晚播高产技术在焦作市推广面积达3.2万hm2,平均单产达9 197.43 kg/hm2,比对照增产5.3%,成穗率平均增加6.2%,千粒重平均增加5.5 g,穗粒数增加3.1粒,效果十分明显,应用前景广阔。

    3.1 选用适宜的优良品种

    选用适合晚播的品种,是实现晚播小麦高产的关键措施。因此,2018-2020年选用怀川916、郑麦113等21个早熟、高产、优质、抗寒、抗倒伏、抗逆力强的半冬性或弱春性品种进行比较试验,通过对分蘖时间、分蘖能力、成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成熟期、熟相、倒伏率等进行分析研究,从中选出了怀川916、百农4199、郑麦113、豫农949、温丰218等适合豫北地区晚播种植的小麦品种。

    3.2 提高整地质量

    优良的水、肥、气、热等环境条件,是促进小麦生长发育、实现高产优质的前提保证。播前精细整地,正是为了给小麦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在试验过程中,采取深耕耙压、旋耕和免耕3种整地方式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采取深耕耙压方式种植的小麦扎根深度最长,达1.5 m,分蘖数最多,成穗率最高,倒伏率最低,结实性最好,产量最高。

    秸秆还田是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最佳措施,还可以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促进小麦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在秸秆处理上,分秸秆还田和不秸秆还田2种,以不秸秆还田为对照,分别在小麦出苗后10 d、30 d、60 d、100 d和150 d调查土壤中的有机质、水分、速效氮、有效磷和有效钾含量等。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处理的地块有机质含量、土壤含水量和速效氮、有效磷、有效钾含量均高于不秸秆还田处理的地块。但是,玉米秸秆必须粉碎切细,并结合深耕进行掩埋,以保证整地质量;
    积水地块,要尽量提前排水,尽早晾晒散墒,然后进行深耕,尽快播种。

    3.3 科学施肥

    施足底肥是晚播小麦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在试验过程中,设施足底肥+追肥、少量施底肥+追肥和不施底肥仅施追肥3个处理。结果表明,3个处理中,施足底肥+追肥处理小麦苗情转化最快,长势最好,产量最高。小麦底肥应以富含氮、磷、钾的复合肥为主,晚播小麦增施底肥,可适当增加氮肥含量,以提高土壤养分含量,促进小麦快速生长;
    苗期适当增加追肥量对于促进苗情转化具有重要的作用,苗期追肥应以氮肥为主。

    3.4 增加播量

    晚播小麦冬前积温不足,分蘖偏少,应适当增加小麦播种量,提高田间基本苗数量。试验结果表明,在豫北地区半冬性品种播期一般以10月10~20日为宜,弱春性品种播期一般以10月15~25日为宜,播期推迟应适当增加播量,一般每延迟3 d应增加7.5 kg/hm2的播种量,最多不超过225 kg/hm2。

    3.5 重点抓好苗期管理工作

    晚播麦田的小麦苗势较弱,在分蘖期、拔节期要及时施肥浇水,促弱转壮。尤其是底肥不足的地块,要增加浇水次数,增加追肥量,保证营养充足,培养壮苗。同时要及时中耕松土,尽快破除土壤板结,增加土壤的通透性,促进小麦根系发育。

    3.6 防控病虫害

    播种期是有效防控小麦病虫害的关键时期。试验证明,播种前进行小麦拌种和土壤药物处理,可以降低麦田病虫害基数,有效减轻后期病虫害的发生与危害,既能夺取小麦高产,还能实现优质高效。尤其是小麦拔节后各种病虫害蔓延速度快,极易造成严重危害,应根据防治指标要求,采取综合措施,及时加强防治。

    3.7 豫北地区小麦倒春寒的发生与防治

    3.7.1 小麦倒春寒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倒春寒是指小麦拔节后期至孕穗扬花期之间,气温先快速回升而后突遇强大的寒潮袭击,导致气温短期内迅速降低,数天内气温维持在低温状态,昼夜温差较小[6],对正处在返青拔节期的小麦极易产生冻害,尤其是小麦拔节与孕穗期之间,此时小麦植株对温度变化十分敏感,对低温的抵抗能力也相对较弱。此时,倒春寒不仅会影响小麦的细胞膜系统,干扰正常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及活性氧的正常代谢,还会影响小麦细胞渗透调节物质的平衡及内源激素代谢和调控[7],进而给小麦整个生长期带来负面影响,造成小麦减产。除气候因素外,品种选择、种植模式、栽培方式、施肥情况及田间管理等都会对倒春寒的危害产生一定的影响。

    3.7.2 小麦倒春寒的防治措施

    (1)选用抗寒品种。一般来说,半冬性小麦品种抗寒能力强于弱春性品种。在播种时,要因地制宜选用适宜品种,尽量提早播种。

    (2)加强水肥管理。科学的水肥管理,有利于小麦对养分的吸收和利用,促进小麦的生长,提高其抗寒能力。因此,在倒春寒来临之前,要根据麦田墒情适时浇水,科学施用氮、磷、钾肥,合理调控小麦的长势和生育进程,有效地避开小麦对霜冻的敏感时期,减轻倒春寒的危害[8]。

    (3)科学管理。培养壮苗、构建合理群体能够很好地预防倒春寒的发生与危害。因此,适量精播,科学确立基本苗,冬前加强水肥调控,大力培养壮苗,构建合理群体,增强自身抗逆性,可有效抵御倒春寒的危害。试验证明,壮苗地块比弱苗和旺长田受低温危害明显减轻。因此,对于小麦长势旺盛的田块,要采取适当的镇压措施,抑制小麦的长势,避免因为生长过快而在低温时提前进入拔节期。此外,还要注意天气变化,提前采取预防措施,提高防治效果。

    (4)病虫害防治。麦田在低温来临时受到病虫害侵染,会降低对低温的抵抗力,所以小麦在倒春寒期间发生病虫害,会影响整个麦田对倒春寒的预防和抵抗效果。对病虫害进行科学防治,可以有效提高麦田对低温的抵抗力。

    (5)其他措施。据王永华等[9]报道,通过熏烟提高地面温度的方式,可以一定程度上减轻低温对小麦的伤害。也可以通过喷施叶面肥或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方法,防止倒春寒的发生。

    3.8 豫北地区小麦干热风的发生与防治

    3.8.1 干热风的气象成因及类型 干热风是一种温度、湿度和风速在一定范围内进行综合影响的农业气象灾害。在豫北地区,一般在5月底或6月初,气温迅速上升,当气温高于30℃,连续3 d出现风力大于3 m/s、湿度小于30%的天气,即出现干热风天气,此时正处于灌浆期的小麦极易遭受干热风危害。

    3.8.2 干热风对小麦的危害 处于灌浆后期的小麦,最易受到干热风的危害。危害主要分为3种:第一是高温低湿。在高温环境下,小麦叶片的蒸腾作用会加速叶片中水分和养分的蒸发,从而导致小麦体内水分供应不足、失衡,出现小麦干尖、麦秆枯黄,甚至出现大面积迅速干枯死亡、麦粒秕瘦、千粒重下降的严重情况,导致小麦大面积大幅度减产,品质变差。第二是雨后枯熟。主要发生在雨后骤晴时期,连续阴雨之后出现天气猛晴,温度高而且田间湿度大,透气性差,日照强烈,热风强劲而持续不断,导致小麦短时间内迅速失水,出现大面积青枯或枯熟,导致麦株快速枯死。第三是干热风带来的旱风。旱风会增大干热风带来的危害。湿度低、风力大,即使日气温低于30℃,也会造成小麦干热受损,最终导致小麦产量、品质不同程度地降低。

    3.8.3 小麦干热风的防治措施

    (1)遇旱及时浇水。及时浇水是预防干热风最直接和有效的办法。试验证明,适时浇水,可以增加田间湿度和土壤中的含水量,给小麦植株提供所需水分,避免因过度失水发生枯萎的现象。

    (2)适时喷施叶面肥。适时喷施叶面肥,能够及时补充小麦叶片生长所需的氮、磷、钾,促进叶片及植株的正常发育。同时也可以有效促进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增加养分供应,增强植株活力,有效预防和减轻干热风危害。

    (3)增施生物菌有机肥。增施生物菌有机肥不仅可以改善土壤环境和农作物根部的微生物群,还能够改善土壤团粒结构[10],疏松土壤,增加土壤的透气性,保持水、温、气处于平衡状态,保障小麦植株健壮生长,增强小麦的抗逆性。

    虽然小麦晚播容易影响产量,但只要选用优良品种,提高整地质量,适当增加播量,加强水肥管理和防控病虫害,即可实现小麦增产增收。同时,还要做好倒春寒和干热风的预防和调控,以提高小麦产量。

    猜你喜欢 干热风高产危害 日光温室番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农业知识(2022年9期)2022-10-13降低烧烤带来的危害今日农业(2022年15期)2022-09-20春季调饲料 蛋鸡可高产今日农业(2022年4期)2022-06-012020年新疆南部区域干热风精细化特征分析干旱区研究(2022年1期)2022-02-11大白菜要高产这样管理今日农业(2021年19期)2022-01-12圣女果高产栽培六步曲今日农业(2021年13期)2021-11-26药+酒 危害大海峡姐妹(2020年12期)2021-01-18阿勒泰地区干热风发生规律及防御研究绿洲农业科学与工程(2020年4期)2021-01-07干热风对豫北小麦生产的危害及防御策略新农民(2020年4期)2020-04-09“久坐”的危害有多大你知道吗?民生周刊(2016年9期)2016-05-21
    相关热词搜索: 栽培技术 小麦 高产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