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新文科背景下民俗学学科建设的困境与出路

    时间:2022-12-06 10:20:05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李永平

    (陕西师范大学 文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2)

    感谢北京师范大学组织这次学科建设研讨会,我一直在认真听大家的高见,的确受益匪浅。联系陕西师范大学民俗学学科的情况,我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首先,我们学校从建校以来,民俗学研究队伍就一直存在,而且,这几年随着几位新老师的加入,大家做了许多的工作。比如在扶贫攻坚方面的文化扶贫、社会服务方面的非遗传承人培训等工作,得到了社会充分的认可,有了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等平台。2017年,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成立了民俗学与民间文学教研室,目前的建设任务还是比较繁重的。

    陕西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被确定为世界一流建设学科。民俗学学科建设今年才完成,在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底下,目录外自设了硕士和博士点。自设的过程中,社科院、复旦大学的老师包括张士闪老师都给予了大力的支持。自设点叫民间文学与文化,设立了民俗学、文学人类学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三个方向。学科面临的问题是规模比较小,队伍建设缓慢。

    接下来,我谈的问题就是新文科建设中的民俗学和非遗研究。

    从学术研究角度来说,我觉得民俗学是天生的跨学科,是后学科时代的学术增长点之一。高丙中老师、郑土有老师、张士闪老师都表达了这样的观点。这在学术研究上是有明显的优势的。民俗学、人类学、考古学学科交叉,优势更明显。我举个例子,比如人类学过渡礼仪中的阈限状态,也就是过渡、边缘、未定状态,文学叙述中的通道、门、门廊,正好就类似于过渡空间。门、门廊、门槛意象在文学作品里非常多。跨过门槛,就是将自己与世界联系在一起。民间文学里边有特殊空间,门槛、门廊的时空禁忌,小红帽中的关键情节就是“敲门”,门是安全世界和危险世界的分界,敲门就是阈限性的行为。人类学和民间文学、民俗学的关系非常密切,这是民俗学、非遗学术研究的优势。

    从刚才举的学术研究的例子我得出一个简单的结论:聚焦学科秩序演化的节点,民俗学恰好就是各个交叉学科的一个节点,所以它有孕育功能。但是,孕育以后,一旦“诞生”,身份就要清晰。文学人类学从历史边缘、附属、间隙、未定等地带发掘出人与物的“叙述节点”,即阈限书写。文学人类学中的“阈限性”指涉神话叙事中的时空迁移、民俗仪式活动中的身份转换和族群认同中的边界效应。阈限让我们关注演化的节点,节点时间、特殊空间、演化分差、身份和转化。

    接下来,也正是因为阈限,问题就出来了,我称之为阈限视角。目前,学科行政管理对深化学术研究和科学进步、学术创新的桎梏越来越明显。学科本位意识造成自我局限和他者设限,民俗学深受其害。就是自己的认同老是出问题,再就是其他人对这个学科不认同,或者有一些建设上的误区,阈限状态最终身份模糊。这既是好事情,又是个大问题。因此,这个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会议非常重要,就是讨论和思考身份问题,包括个人身份、学科身份与身份认同。

    前面几位老师都提到,目前高校运行始终无法摆脱学术研究之外的学科体制、学科等级的问题。学科之间的等级制,院系运行、行政运作的逻辑,使小学科发展受限,我的感受比较明显。

    比如,招生的时候按学科大类招,民俗学知识在考题里面体现不出来,换句话说,招来的研究生是零起点。再就是报考的学生比较少,民俗学学位论文送审时,评委规模比较小。此外,由于研究人员分布在不同的学科,往什么学科送审,也是个问题。项目申报也存在问题,评审专家比较少。评奖的时候往哪个学科去报,同样存在问题。评审人员里边民俗学的专家学者比较少,导致外行评内行。放在各学科里边去评,可能会造成好多评不上。还有人才队伍建设,小学科、边缘学科可能不太受重视。从学者的角度来说,大咖和青椒的感受不一样。大咖因为其本身的影响能成就一个学科,可能感受少;
    但青椒的身份认同就存在问题,尤其是在文学院,在社会科学学院或社会学学科里边做民俗研究,面临的问题不少。一些学术传统悠久的高校,像北京师范大学、山东大学、中山大学,问题可能少一些。新学校面临的问题则多一些,变动多一些,认同就会有一些问题。

    最后,我讲一下出路,前面几位老师也都谈到了。学科建设方面,要抓住新文科建设的机遇,以国家级平台为基础,力争把民俗学建成真正的一级学科。社科院、北师大、山东大学、中山大学这些机构和学校要带头。目前,民俗学作为二级学科放在社会学里边,给在文学院从事民俗学研究的人带来了一些困扰。在学科体系里,学科身份要清晰,我们不能完全改变学科体制的现状,但是,在这种框架里面我们要争取话语权。民俗学可能以后会成为新一轮新文科建设的一个增长点。

    我的想法是加强学科共同体内部的整合与认同。在学科共同体内部要认同,加强合作,扩大不同层次学校的学科数量和队伍规模,同时加强内部制度性支持。

    猜你喜欢 民俗学学术研究人类学 ——学院派民俗学的世界史纵览">民俗学的悲剧
    ——学院派民俗学的世界史纵览民俗研究(2022年3期)2022-11-21VR人类学影像:“在场”的实现与叙事的新变社会科学战线(2022年5期)2022-07-23“逸入”与“生成”——音乐人类学表演研究的“交互”路径中国音乐(2022年3期)2022-06-10学术史是学术研究的第一道门槛——以《红楼梦》新近失范研究为例红楼梦学刊(2019年2期)2019-04-12论述类文本阅读作文评点报·高中版(2018年2期)2018-02-24Analysis on the importance of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in university English校园英语·中旬(2017年13期)2017-12-19数字生活方式对高校教师学术研究之影响中国远程教育(2016年10期)2016-12-12试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民俗学意识剑南文学(2016年14期)2016-08-22当代艺术档案的认识与收录方法档案管理(2015年3期)2015-04-20人类学视野中的云南旅游史①——兼论茶马古道的独特地位西南学林(2013年1期)2013-11-22
    相关热词搜索: 民俗学 学科建设 出路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