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把握文体特征,优化教学策略

    时间:2022-09-30 14:30:08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陈章星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精心编选的小古文,篇幅相对简短,故事生动有趣,但由于年代久远,在用字遣词、语法习惯等方面,与学生的认知能力有一定的距离。因此,教师要把握小古文的文体特征,优化教学策略,提升学生小古文的阅读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朗读指导,消除阅读障碍

    教师要注重朗读方法的指导与渗透,为学生搭建由扶到放的尝试平台,从而全面消除学生的阅读障碍。

    如三年级上册《司马光》这篇课文,是小学阶段学生第一次遇到的小古文,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和现代文相比,这篇课文的字数极少,只有30个字,短短两句话,但故事内容生动有趣。从指名朗读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不能准确读出这篇课文词句间的停顿,特别是在读“光持石击瓮破之”这句话时,遇到的障碍最多。为此,教师可以聚焦重点,对这篇小古文的教学,采取由扶到放的策略,给学生设置层层递进的台阶,让他们完全消除阅读障碍。首先,可以让学生理解这句话中“持”“击”的意思,从而准确把握整句话的意思;接着,指导学生将意义相近的内容合并归类,如将“持石”“击瓮”“破之”进行归类;然后,指导学生根据归类,准确划分这句话的节奏,如“光/持石/击瓮/破之”;最后,让学生根据划分的节奏,自由朗读语句。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试着运用理解意思、合并归类、对比朗读等方式,划分“群儿戏于庭”“足跌没水中”这两句字数比较多的句子的节奏,并让学生在自主朗读中消除阅读障碍。可见,从学生遇到的朗读障碍处入手,不仅省时省力,还能将朗读策略指导到位,让学生大胆跟着教师朗读课文、读好课文。

    二、古今对比,理解文言大意

    教师应关注小古文中的文字古今之间的差异,以及学生可能存在的困惑,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核。

    如在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这篇课文中,“兔走触株”这句话中的“走”字,与现代汉语的“走”字意思相差较大。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进行扩词训练:如走动、走开、送走……让学生在扩词中知道现代汉语中“走”的意思是“走路、步行”。接着,让学生将其意思代入小古文中,学生就会发现其意思是不对的,从而引发学生积极探究的欲望。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借助课文的注释,知道“走”字在古代是“跑”的意思,并融入“兔走触株”这句话中加以理解,从而理解了整句话的意思。但如果教学只是到此为止,那么学生就只是机械地理解了“走”的意思,并没有真正理解在古代“走”为什么是“跑”的意思。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故事情境,组织学生将这句话的意思融入故事情境中加以理解,从而让学生将“跑”的意思自然而然地呈现出来。可见,在理解小古文的大意时,无须字字落实,更不能机械地理解,而是要让学生在自主理解存在疑惑时,借助古今对比、语义联系,让他们深入理解文言大意。

    三、图文结合,把握故事内容

    小古文里有许多经典故事,故事内容精彩曲折,人物形象鲜明丰富,但由于小古文篇幅相对简短,一些内容并没有直接显现出来。因此,教师可以运用直观形象的图片,帮助学生梳理内容,理解小古文故事。

    如四年级下册《囊萤夜读》这篇课文,在梳理故事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出示课本上的插图,然后提问学生:从图中看到了什么?(如竹简、萤火、书桌、旧衣服等)接着让学生说说图中的少年车胤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时,教师可以提示学生借助文中“不倦”“家贫”“不常得油”“练囊”“以夜继日”等词语,得知少年车胤是一个勤奋学习、持之以恒的人。再接着,可以指导学生借助注释、给字组词、利用生活经验等方法,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把每句话的意思串联起来,尽量做到通俗易懂,从而把握故事内容。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借助图片,尝试运用自己的语言把整个故事讲述出来。可见,运用生动形象的图片,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讲述小古文故事。

    四、搭建平台,还原逻辑图式

    小古文虽然言简意赅,但文中有许多空白点,学生很容易只理解表面意思,而没有深入探究其内核。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搭建深入探寻文本表达的平台,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如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这篇课文,锺子期死后,伯牙作出“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这样的判断。为什么伯牙会这样认为呢?这其中的文本跳跃比较大,怎样才能让学生理解其语言背后的思维逻辑呢?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读课文,并从文中寻找答案。学生读后,自然能找到答案:原来,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时,锺子期听出琴声像大山一样高峻;伯牙鼓琴志在流水时,锺子期听出琴声像流水一样浩荡……由此可见,他们俩是一对真正的知音!这时,教师可以在学生自主理解和交流之后,继续追问学生:伯牙鼓琴难道只志在高山、流水吗?可能还会志在哪里?(如清风、明月、星空……)然后出示这样的句式:“伯牙鼓琴志在                     ,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                 ;    若                     。’”让学生运用文言的方式进行表达练习,充分感受伯牙善鼓、锺子期善听的知音之情。可见,让学生借助文言形式与原文中的内容进行对接,不仅还原了课文内在的逻辑图式,还让学生在文言句式练习中讀懂了小古文背后的深刻内涵。

    五、拓展迁移,理解文本内涵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原著中的小古文,迁移运用相关资源,使学生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深入理解故事的本质内涵。

    如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这篇课文选自《世说新语·雅量》,主要讲述了一个叫王戎的七岁孩子,在和小伙伴一起外出游玩时,小伙伴看到路旁有许多李子纷纷抢摘,唯独王戎站着不动,因为他判断这些李子都是苦李。从故事中,可以看出王戎是一个聪慧的孩子。其实,在《世说新语·雅量》这本书中,还记载了许多有关聪慧小孩的故事,如《杨氏之子》《许衡七岁讲良知》《何晏》等,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原著中的故事,让学生从更广阔的视角感受古代儿童的聪慧。因此,在学完《王戎不取道旁李》这篇小古文后,教师就可以拓展补充相应的小古文《许衡七岁讲良知》。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运用本课学到的方法自主理解这篇小古文的意思;接着,让学生对比两篇小古文,发现他们的异同之处。学生对比后,就会发现这两篇小古文都是写七岁的小孩,也都是写他们不取李的故事。但不同的是:《王戎不取道旁李》中的王戎“不取李”,是因为他不盲目从众、善于思考,体现的是一种“智慧”;而《许衡七岁讲良知》中的许衡“不取李”,是因为他不随波逐流、保持原则,体现的是一种“道德”。可见,拓展资源,不仅能让学生巩固学习方法,还能为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涵提供支撑。

    我国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很多经典故事都是以小古文的形式记录并传承下来的。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小古文文体表达的特点,并适度拓展相关的资源,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更广阔的优秀文化中,让他们真正喜爱上小古文。

    (作者单位:福建省德化县龙浔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庄严)

    猜你喜欢 鼓琴王戎伯牙 读,文言文教学的一张好牌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2022年4期)2022-04-25“事实上的名士”王戎,“魏晋风流”的一个样本南方周末(2021-08-19)2021-08-19读出经典的新意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21年5期)2021-08-02吝啬的王戎老友(2021年3期)2021-03-28问世间,“琴”为何物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21年2期)2021-02-08泉水滴答创作评谭(2020年4期)2020-07-18王戎识李读者(2020年13期)2020-07-09高山流水动漫界·幼教365(小班)(2019年4期)2019-06-11伯牙:自然是最伟大的老师琴童(2017年3期)2017-04-05德行第一之十七作文评点报·作文素材初中版(2014年43期)2014-11-03
    相关热词搜索: 文体 特征 把握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