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2022年度思想政治课议题式教学现状分析及前景拓展

    时间:2022-08-02 20:20:10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思想政治课议题式教学现状分析及前景拓展,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度思想政治课议题式教学现状分析及前景拓展

    思想政治课议题式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前景拓展5篇

    思想政治课议题式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前景拓展篇1

    高中思想政治课开放式教学论文: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开放式教学

    一、思想政治课开放式教学的基本特征

    普通高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乐学、善学,构成有活力、有魅力的学习活动过程。因此,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搞活”,激活思维、激活教法改革、激活学法改革。促进学习活动产生活力,形成魅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素质。

    二、思想政治课开放式教学的必要性

    是社会生活发展的要求。

    是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

    是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

    是提高思想政治课实效性的需要。

    是评价改革的基本方向。

    三、思想政治课开放式教学的实施

    思想政治课教师应转变观念,调整职能,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从“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出发,摆正自己的位置,重视学生的主体位置,帮助学生学习,并做到师生互动,注重学生的经验和感受,突出探究活动。

    思想政治课要分析了解教学对象,分析教学对象首先要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在教学设计中,学习需要是一个特定的概念,指有关学习的目前状况和所期望达到的状况间的差距,即学习者学习成绩的现状和教学目标之间的差距。

    思想政治课要注重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传递、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

    1.思想政治课开放式教学必须具备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多维教学目标。思想政治课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这一属性要求它不能只定位于单纯的知识课,在传授道德知识、政治理论的基础上,应该侧重培养学生的观察事物、认识世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趋向,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思想政治课开放式教学必须坚持教学资源的多样性,立足教育的实践性,紧密联系实际,做到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只有从社会生活的多样性中吸取丰富营养,关注学生经历的差异性,才能使思想政治课更加生动活泼和富有生命力。

    3.思想政治课开放式教学必须坚持教师思想行为方式的文明开放,在开放的教学活动中发展。开放式教学是一种发展的教学方式,它不但要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时要促进教师自身的成长。教师在开放教学中,必须时刻保持虚怀若谷的心理状态,不断地感受学生身上的青春气息,学习学生身上的众多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当然,思想政治课的开放式教学,必须注意教学内容开放的目的性,始终围绕教学目标保证教学目的的实现;
    必须注意开放时空的合理性,做到形式与内容的高度统一;
    同时还要把握好开放程度的适度性,做到张合有度、张弛有致。

    思想政治课议题式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前景拓展篇2

    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

    杨秀莲

    专题一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的内涵及基本要素

    1.教学设计是指依据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进行分析、计划并作出具体安排的过程。

    2.基本要素:教学任务及对象、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四个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教学设计的总体框架,缺一不可。

    3.基本过程:前期分析、确定目标、制定策略、选择媒体、试行方案、评价和修改。

    主要环节有: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习者分析、环境分析、确定目标、设计策略、选择教学媒体、估计学习效果。

    二、新课程教学设计与传统的备课教案的区别

    1.新课程教学设计与传统的备课教案的区别

    传统备课:以书本、教师、课堂为中心,老师根据个人经验和知识备课,以一个教学组、教研组为单位。

    新课程教学设计:克服了以往的局限性,更强调教学过程、教学目标,而非单纯注重教材,老师不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更加注重过程对学生今后的影响,“授人以渔”。

    2.新课程教学设计与传统教案的区别

    传统教案:以课时为单位而进行的教学方案,是课堂教学的依据。

    新课程教学设计:不仅仅针对一种教学内容,它可以说是一个单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不断改进和提高的过程。

    三、教学设计基本构成要素分析

    (一)教学任务及对象分析

    1.教学背景

    教学背景分析是教学的起点。教学要关注教师、学生、内容、环境。教师要注重对自身的定位,了解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从学生的元认知水平、元认知态度出发。

    2.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完成教学任务的载体,教学设计并不仅仅局限于教材,需要二度加工、再创造。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及非智力因素。

    3.教学对象

    学生是必须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思维规律。

    (二)制定教学策略

    1.定义:教学策略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方法、步骤、媒体和组成形式等综合性方案。

    2.构成

    1)组织形式:新课程的学习方式有探究、合作、分组讨论等,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教学方法:“教无定法,教学有规”,教学方法的选择要遵循规律,优化教学效果,要依据教学目标、学生特点、学科特点、教师特点、教学环境、教学时间等选择。

    3)学法指导

    1制定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策略。把调动学生的内驱力放在首位,诱发学习动机,激发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2制定促进学习主动学习的学习策略。关注教学过程,从学生的经验和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

    3制定促进学生创新学习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学会质疑,善于发现问题、学会探索,敢于发表不同意见和独特见解

    4)教学媒体

    教学媒体是教学过程的载体,是和教学方法相结合的。不能忽略板书设计。

    (三)教学过程分析

    教学过程是教学设计的核心,是以目标为导向,目标的达成与否是在教学构成中通过不断地反馈调控来实现的。

    能够使教师在目标的指导下理性的教学,因此对每一个环节中的教学目的都应有充分认识,在过程设计中要增设教学目的。

    (四)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是不可缺少的因素,可以通过以下两条途径来评价:

    一是在设计完成后、实施之前,对自己的设计进行预测,能够帮助设计者在实施过程中应付突如其来的教学事件,进行二度创造;

    二是在教学过程之后进行的,目的在于总结设计的得与失。只有通过反复评价,教学设计才能日臻完善。

    四、新课程教学设计的基本流程

    (一)学好课程标准

    处理好课标、教材和教师用书之间的关系;

    读懂课程的阶段性导言和内容标准尤为重要。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对学生与教材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实现课程资源的整合

    1.确定学生已有经验和现有水平与课程标准的差距及应对策略,以大多数学生为主,找到授人以渔的方法;

    2.新课程改革把教师定位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的综合素质对实现课程的优化整合有重大影响。

    (三)制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完成的任务

    1.目标要适应学生特点、已有经验和发展要求;

    2.符合学与教的原理,并体现一定层次性;

    3.以学生的兴趣要求而非教师的要求为指导;

    4.应涉及学生的各个学习领域,尽可能培养学生的思维水平及技能;

    5.要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对课堂进行管理,包括课堂组织形式、课堂良好氛围、问题的有效调控。

    1.课堂有效管理的目标

    1)争取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表现在:①增加学生参与;
    ②教学的紧凑性;
    ③教学的流畅性

    2)争取更对的学生投入学习,表现在:

    1使学生明白教师对他们的期望是什么,教师要关注全体、民主平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主动参与。

    2上课时维持全班的注意力,讲课声音要大。

    2.由传统课堂教学的“静”到新课程的“动”。

    静:缺乏学生个性的张扬,缺乏对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围绕教师。

    动:指教师的角色要有一个转变,要关注学生情感与价值观的发展,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学生调节教师行为。

    1)“支持型”&“防卫型”课堂氛围

    “支持型”:①教师与学生充满信心、相互信赖;

    ②教师对学生是宽容的,学生学习态度积极;

    ③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

    “防卫型”:①学生对教师有恐惧心理,教师对学生不信任;

    ②教师对学生控制,学生对教师被动服从;

    ③学生有应对教师的策略,教师对学生有操作性的行为。

    2)师生关系:专制型、放任型、民主型

    教师应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重视情感教育;
    学会欣赏学生,发挥他们的闪光点。

    3.对预期可能出现的课堂问题进行有效调控

    1)学生的课堂吵闹问题。

    首先要分析学生吵闹的而原因;
    并注意学生在吵闹时正在做什么。

    积极因素:①说明课堂气氛民主轻松;

    ②说明学生思维活跃;

    ③学生参与意识比较强;

    ④学生的表现欲望强烈。

    消极因素:①任课教师课堂调控能力有问题;

    ②学生捣乱;

    ③偶发事件;

    ④个别学生想引人注意。

    2)处理好学生中的别样声音。原因是新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表现空间,要鼓励具有质疑的声音。

    3)做好学生厌学问题的分析对策。

    学生厌学问题有三个层次:①厌学;
    ②主动性差;
    ③没有学习方法和能力。

    两种原因,导致两种倾向:①教学水平高,则与师生关系融洽;

    ②教学水平低、脾气差,学生厌学情绪高。

    (五)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教学的设计

    1.教师常用的两种教学方法:

    1)讲授法:(优点)很经济地同时向很多人传授知识;

    (缺点)导致学生机械被动地学习,是填鸭式教学。

    2)讨论法:面对面交流、讨论;
    教师指导、组织、提供信息;
    可以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学生能倾听别人的意见,批判性观察,形成自己的思维;
    可以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2.新课程中教学方法设计要注意的问题

    1)每堂课要依据课标和教材设计学生活动的主题,且教师对教学内容要有创造性的理解;

    2)教师要通过不断地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教学过程提高师生间互动。①创设学生感兴趣、关心的问题;
    ②创设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问题。

    3)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质疑探索的意识,启发学生善于质疑问题;

    4)交给学生思维方法并加强训练。思维是智力和能力的核心,思维品质体现思想品质、智力、能力的差异,所以教师要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

    5)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授之以渔”;

    6)注意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对学生的质疑,要允许、鼓励、引导。

    3.多媒体教学设计

    作为教学辅助性手段,有利于促进知识的理解、掌握,激发学生的情感兴趣,有助于学生技能的培养。

    (六)课堂教学评价的多样化与教学反馈

    是通过检验教学目标的达成,形成教学反馈,为教学设计的修改提供依据。评价要引导学生参与评价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评价有对学生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察。

    评价方法:小测试、小组评议、自我评价、课堂观察。

    专题二 新课程理念下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原则

    一、教学目标的设计:力求整体性

    1、学生素质发展的整体均衡性:三维目标有机结合达成,特别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注重过程与方法。

    2、教师与学生发展的整体联系性,教师做学习、知识的促进者,“因材施教”,终身学习。

    二、教材文本的分析与处理:彰显开放性

    1、教师对教材文本的解读应具有创造性与开放性。
    ①教师对教材文本的解读与开发,是衡量一个教师的重要因素。

    ②操作性教学范式:A.对教材灵活应用,依学生学习、生活实际,调整教学进度,重组教学单元,整合教学资源;
    B.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具有鲜明的时事性,适当“增、删”。

    2、教师对教材内容的呈现要具有策略性和生成性,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三、教学过程的设计:凸显动态性和政策性。

    教学设计要不断修正、补充,要时刻保证思维的清晰性。

    四、教学策略的设计:营造和谐性。

    1、主要体现在:师生关系和谐;
    整个教学过程的和谐,有一种宽松的氛围、教学情境和谐。

    2、①有利于学生主动、自主学习;
    ②有利于学生探究合作性的研究性学习;
    ③促进学生创新学习。

    五、教学设计的评价:促进发展性。

    要着眼于学生整体发展,均衡提高、全方位发展。不能只偏爱某些人、发展某些特长。

    专题三 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方式

    一、以问题讨论为主线,设计探究式教学
    1.特点:①以问题为主线,培养思维能力为核心,问题贯穿教学全过程,既是起点,也是终点,是教学延伸,目的是“以问促思,以思生疑,以疑促学”,通过自主学习
    ②师生角色的互换,教师不再是知识的讲授者,学生由信息被动接受者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
    2.步骤:①创设问题,激发兴趣;

    ②提出问题,引发思维;

    ③自主谈究,自我纠错;

    ④协作学习,互释疑难;

    ⑤交流反馈,完善总结。

    二、以场景再现为依托,设计情景式教学

    从两个视角出发,分为功能设计和方法设计
    1.功能设计:创设情境服务于不同的教学需要。
    ①引发内容:通过创设情境,巧妙地导入内容,使学习水到渠成;
    ②引发思维。

    2.方法设计:用不同的手段来创设情境。常有以下方法:
    ①语言描绘法:用规范、幽默、精美、形象的普通话,和内容深刻、丰富的语言;

    ②画面再现法,如漫画、多媒体等;

    ③有意示错法:教师故意设置一些学生能自行发现的错误。

    三、以平等交往为前提,设计互动式教学

    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共同构成一个学生的共同体,实现思维上的互动。方法:
    1.趣味引“动”法:用感兴趣的事例,把学生带入知识的学习当中,如寓言、典故、时政材料、漫画、幽默小故事。
    2.问题激“动”法:用问题来激发学生互动,问题由师生双方提出。

    四、以开放试题为载体,设计开放式教学
    1.开放结果:答案不唯一,追求过程,对于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结果。
    2.开放方法:对于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方法,同一方法解决不同问题。
    3.开放内容:教学内容与课本知识有关,以教材为载体,但涉及不深,教师可以扩展延伸,对知识二次加工再造。

    思想政治课议题式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前景拓展篇3

    高中思想政治议题式教学探究
    作者:叶建强
    来源:《师道·教研》2020年第02期

            塑造活动型学科课程是此轮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修订最显著的亮点,而议题式教学的设计与实施是实现活动型学科课程的重要抓手。议题式教学法已成为高中思想政治课培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新样态,本文尝试从议题的选择、议题的实施、议题的目标达成探究议题教学法。

            通过对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深刻研读,我们发现议题式教学强调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营造一种师生互动、开放民主的教学氛围。

            一、科学设计议题

            议题是议题式教学最具特色的组成要素,也是课堂架构的起点和向导。

            1.议题设计活动化

            “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新理念明确“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实施要使活动设计成为教学设计和承载学科内容的重要形式”。根据这种从属关系,活动设计的理想状态,应该是将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融入”活动展开的全过程。在议题式教学中设计的活动,只有与其所承载的学科内容成为“水”与“奶”的关系,彼此交融,才能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既有参与的积极性与热情,又有深入的思考与提升。

            2.议题设计层次化

            在进行议题式教学设计的时候,必须精致打磨,充分考虑活动推进和思维进阶的渐进性和上升性,以及教学的展开逻辑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以使议题式教学顺利展开。议题式教学的议题设置一般采用结构化、系列化、递进式的组合问题,而不是单一的、离散的问题。

            3.议题设计深度化

            教师在搭建问题支架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所设置的问题要符合“可及性”和“未及性”。(2)所设置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和层次性。(3)所设置的问题要有启发性和拓展性。

            二、议题实施过程要科学引导

            实施议题式教学的基本策略是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所学学科知识,对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说理论证。

    思想政治课议题式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前景拓展篇4

    高中政治课堂议题式教学浅谈
    作者:贺中计
    来源:《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19年第03期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要求高中政治课堂以提高学生的社会理解能力与参与能力为主,让学生能够着力于真实生活中对政治知识进行理解,这也意味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教学需求,因此,高中政治课堂亟需改革。议题式教学能够较好的将政治学科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进而有效的实现教学目标。本文就高中政治课堂中议题式教学进行了简单的探讨,并提出了几点想法。

            【关键词】高中政治;
    课堂教学;
    议题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9)18-0141-02

            一、议题式教学法的研究背景以及其研究意义

            议题式教学法是近些年来受到大众关注的一种教学方法,它能够较好的提高学生的社会参与能力以及培养学生思想政治课程的核心素养。学生通过议题式教学法能够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思考与探讨,进而达到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对高中政治课堂也提出了相应的新标准,要求高中政治课堂能够在一种民主开放、师生互动的氛围中进行教学。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部分高中政治课堂依旧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还是教师进行知识的灌输,学生被动的接受。这样的教学模式只重视学生的社会知识教育,而忽视了学生的社会认知能力,长远来看是不可取的。也正是因为如此,议题式教学法的推出,能够很有效的帮助学生实现“主体性”的作用,让学生能够真正意义上做到“理论联系实际”[1]。

            实际来说,学生的真实生活本身就是由许多个“议题”组成的,而利用议题式教学法能够有效的将包含着政治学科内容中具有较高价值的社会热点问题融入课堂之中,在给予学生一定的开放性的学习空间,让其能够自由思考、讨论的同时,也为学生搭建起了一座由课堂到社会的桥梁。学生能够通过对于这些社会热点问题的思考、探究,既锻炼自身的思维能力也提高了自身的认知。长远看来,议题式教学不仅将高中政治课堂的效率提高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更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思想政治课议题式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前景拓展篇5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议题开发刍议

    朱爱武

    【摘 要】随着《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公布和实施,“议题”和“议题式教学”成为教师们热议的话题,开发合适的教学议题是当前推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改革的当务之急。从教学议题开发的必要性入手,着重探讨议题开发应遵循的五项原则: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坚持服务于课程内容,坚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坚持联系并彰显地方特色。提出议题开发的四个策略:调动多元主体参与议题开发,立足学科教材开发教学议题,在学科交叉融合中开发教学议题,在社会热点和价值冲突中开发教学议题。指出议题开发应注意的三个问题是:具有可议性、体现可控性、注重生成性。

    【期刊名称】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年(卷),期】2019(020)001

    【总页数】7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课;
    教学议题;
    议题开发原则;
    议题开发策略

    引用格式:朱爱武.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议题开发刍议[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9(1).

    随着《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的公布和实施,“议题”逐渐成为广大思想政治课教师格外关注的热点话题。顾名思义,所谓“议题”就是对话、协商、讨论的话题或项目,也包括立项的原因和前景、实现的途径与方式等内容,目的是通过论证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推动决策的实施。“思想政治课教学议题”是为了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目标而设置的议题。教师要围绕议题展开活动设计,引导学生通过收集信息、社会调研、社会服务、公共参与等活动,了解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不同利益主体的诉求以及公共参与的程序和途径,并通过议论和辩论,培养尊重个性、理解差异的素养和辩证思维及科学精神,进而凝聚共识,增强政治认同,将学生培养成为有信仰、有思想、有尊严、有担当的中国公民。

    本文从议题开发的必要性、议题开发应遵循的原则、议题开发的策略、议题开发应当注意的问题等方面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议题的开发进行初步探讨。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