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浅析农村金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1-01-21 08:11:37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农村金融问题既不仅仅是一个农村问题,也不只是一个金融问题,而是现有经济体制的一些深层次问题没有真正解决,以及我们为实现经济增长而强调工业化,城市化所形成的问题。


        一、农村金融的问题
        (一)农村金融机构十分缺乏,网点少,缺乏竞争,农村金融体系不完善,且农村金融收益低。


        过去我县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是一个由政策性银行、农业银行、信用社组成的体系。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职能是管理国家的政策性借款,业务范围较窄,在基层一般不设营业网点,中国农业银行由于商业化的利润目标驱使,其基层网点已逐步收缩,对广大农村的业务量也在减少,工作重心转向城市和有关农业基础设施的大型项目上,这样为农村经济提供金融服务的组织就只有农村信用合作社了。随着农业银行在乡镇网点的减少,农村金融机构网点越来越少,而民间金融虽然有一定的市场,但我国在政策上是限制的,由于农业风险大,农业保险在我国也是方兴未艾(在我县开展的有能繁母猪保险、水稻保险、农房保险),因此,提高了金融机构对农业、农村的风险估计,成为“惜贷”的因素,更加剧了农村资金的紧张。这样,农村信用社就成为农村信贷资金的主要供给者,农村金融供给缺乏,农村金融服务领域狭窄,而且在缺乏商业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下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贷款比例也很高,盈利能力不高,在实际运作中,农村信用社过分看重业绩增长,以追求赢利为主要目标,偏离了为社员服务的主要原则,难以达到支持农业农村发展的目的。


        由于农村金融市场缺乏竞争,金融机构缺乏创新动力和压力,农村金融产品不丰富,不能适应农村经济的发展变化。另外,农业收益低下,农村金融机构对应的是低收入群体。农村资金外流及农村信贷资金不足成为阻碍我县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二)农村资金短缺。


        目前我县的金融机构往往是“多存少贷”、甚至“只存不贷”,农村金融机构主要承担资金动员而不是资金配置的功能。一些先富起来的农户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也导致资金注入城市。


        (三)农户金融需求实质上是在收益低下的情况下所产生的资金短缺问题。


        (四)农村金融的利率高。


        (五)缺乏合格的抵押担保。这是由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所决定的,农村集体土地不能担保,所以用不动产担保有很大的制约,因此,担保物是有限的;
    农村房产难以流通,市场价值不大,也不是很好的抵押品。


        (六)由于法治不健全,导致农村信用制度不健全,这也影响了农村金融的发展。


        由于农村金融落后,因此导致农村“贫困的恶性循环”即:从资本供给方面,形成一个“低收入→低储蓄→金融资本流失→低资本形成→低产出→低收入”的恶性循环;
    从资本需求方面,形成一个“低收入→低购买力→投资引诱不足+金融资本流失→低资本形成→低生产率→低产出→低收入”的恶性循环。


        二、农村金融改革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的市场化改革不彻底,农业收益低下。农村资金供给不足反映农业收益过低。农民过多,原因在于我县城镇的吸纳能力有限;
    农村的生产要素难以实现合理配置,原因在于农村目前的土地产权制度存在的问题。


        (二)政府对农村提供的公共支出不足,特别是公共财政在农村没有发挥作用,导致“农村金融财政化”:原因在于县级财力有限却要承担部分义务教育经费。同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职责又主要在县、乡政府,但是基层因财力有限而难以承担。在这种情况下,农村金融往往被作为支农的工具,效率低下,道德风险严重,信用观念淡薄。       
        (三)我县目前所进行的农村金融改革并没有改变原有的政府垄断农村金融市场的制度框架。


        农村金融仍然是政府(通过低利率和资金支持)支援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工具,经济越落后,越依赖这一工具,“农村金融财政化”程度越来越高;
    目前所进行的金融机构商业化改革反而加剧农村地区贷款难问题;
    由于农村金融承担了过多的财政功能,扭曲了经营者的激励机制,不但无法完成支持“支农“的任务,而且造成资源的浪费和损失,并成为农村资金外流的渠道。


        三、发展农村金融的公共财政的对策
        为了发展农村经济,2004年到2006年,中共中央制定出台了关于“三农”问题的三个一号文件,在2007年的十七大代表会上,胡锦涛主席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口号。中央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有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开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为了响应国家政策,2006年12月20日,银监会发布意见,提出按照“低门槛、严监管”的原则,引导各类资本到农村地区投资设立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到农村地区设立分支机构。2007年10月初,银监会出台了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推向了全部的31个省市区银行业等重要举措,以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 政策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农业银行也开始回归农村、农业发展银行决定面向“三农”,邮政储蓄也开始尝试贷款业务,这些势必给过去在农村金融市场中“一统天下”的农村信用社带来强大的冲击。


        我县是一个农业县,农业人口占总人口85%左右,农村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是决定性的。从我县农村金融的情况来看,仅依靠金融本身很难解决农村的贫困问题,更难以解决三农问题。农村的贫困并不主要是由于金融的失败所造成的,而更多的是由于制度不合理导致农村生产力低下造成的,可以说在一定程度是公共财政没有在农村发挥作用造成的,因此,要使农村金融充分发挥作用,公共财政必须在农村发挥应有的作用,政府应对农村给予更多的支出,以完善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以有利于农村金融机构的市场化动作和可持续发展。为此建议:

        (一)健全农村公共财政体系。


        一是通过农村公共财政直接投资以改善农村的投资环境,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及生产能力。二是改善农村公共基础建设(农村交通、基本卫生、电力和水利、环境保护项目)、以及对低收入家庭的建房补助,增加农民的财产(这有利于创造合格的抵押品)。三是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仅包括对农村居民的生活补贴,基础的生产生活设施和文化教育支出,还包括对农户个体生产者及合作组织的补助。四是进一步加大对农村教育及健康的投资,尤其对于那些主要资产是劳动力的极为贫困的家庭来说,可以提高他们的劳动力生产率,从而提高其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比对农民提供补贴更有利。


        (二)农村金融的发展应该放开利率
        这是因为农村资金短缺、农村金融机构的经营成本高、风险大。农民利息负担大并不在于利率高,而在于农业生产力导致农民收益低,而且低利率并不一定公平,因为在低利率的条件下,谁获得贷款往往是凭关系或权力,这样,最贫困、最需要货款的往往并不一定得到贷款,因此,放开利率既有利于是吸引资金注入农村,又能使农村资金流向效率最高的农户手中,从而加快农业发展。


        (三)支持农村金融机构农业开发。农业技术进步及农村基础设施发放贷款,特别是对农业科技贷款给予较大的补贴,这有利于提高农业的生产力,从而提高农户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


        此外,建立农村信用担保及保险体系,为供需结合创造条件。尽快组建成立农产品、农业贷款担保中心等信用担保体系,解决当前贷款缺乏抵押担保的现状; 授予更多的保险机构参与农村保险市场,通过奖励、补贴、政策优惠等,推动保险机构开展农业保险、农村信贷保险等业务,建立风险补偿机制,降低农村资金市场风险,促进供需有效结合。

    相关热词搜索: 浅析 对策 农村金融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