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乡镇城乡一体化实施方案

    时间:2020-11-21 08:04:28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XX镇城乡一体化试点方案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新形势下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探索XX跨越发展新路的有益尝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对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推动龙潭经济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为加快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根据自治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在XX镇实施城乡一体化试点镇的相关要求及《中共龙都市委、龙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的指导意见》精神,为促进县城区城乡一体化统筹发展,特制定本试点方案。  

    一、基本情况  

    XX镇位于县城区,是龙潭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辖16个村委会,2个社区居委会,220个村(居)民小组。总人口80678人,其中农业人口60561人;
    非农业人口20117人;
    主要居住着汉、彝、苗、傈僳、回、哈尼6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17300人。国土面积309.9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2721.19亩。适宜种植水稻、玉米、大豆、油菜、烤烟、蚕桑等;
    经济林果主要有板栗、核桃、大树杨梅、梨、桃等;
    畜牧业主要以撒坝猪、黑山羊、乌骨鸡养殖为主;
    野生菌品种达30多种;
    境内钛、磷、铁、木纹石等资源丰富。近年来,XX镇在经济社会发展上不断优化软硬环境。医院、商场、学校、宾馆及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俱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长抓不懈,为招商引资、企业发展赢得了良好的投资环境。龙潭工业园区座落于XX镇崇德、地多、角家营、硝井境内,现已有云铜集团海绵钛、鑫潮矿业石材、瑞安水泥、玖久集团蚕桑加工等多家企业入驻。县城区始终把“发展经济、建设城市、维护稳定、服务全县”作为发展思路,以服从和服务于全县的重点工程为主要任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扎扎实实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XX镇加大了城镇建设力度,一个设施配套、功能齐全、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中心城镇在迅速崛起。  

    二、城乡一体化试点规划范围及推进方式  

    (一)规划范围  

    XX镇城乡一体化规划范围包括已建成县城区、城市规划区和目前未列入城市规划的村委会,因此本实施方案所涉及的内容为XX镇309.97平方公里的全部范围。  

    (二)推进方式  

    根据县城区城市规划和产业布局,XX镇推进城乡一体化要将“城市规划”与“村镇规划”同步进行,实现城乡一盘棋,将广大农村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等各项规划范畴,一张蓝图绘到底,形成城乡统筹、相互衔接、全面覆盖的“全域县城”规划体系、城乡体系和监督执行体系,在具体操作上,按照“基础设施建设与拆迁安置同步、产业发展与新型社区建设同步、城市化建设与农民变市民同步”的创新思路统筹发展,以工业园区发展为先导,注重内力培育与外力推动,高度重视政策的制定和引导,结合XX实际,一是城区,使农民享受居民待遇,双享受土地收益和集体经济分配权;
    二是城郊结合部妥善处理好过渡问题,避免出现无序发展;
    三是郊区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环境建设工程,逐步实现城乡规划一体化、产业布局城乡一体化、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就业和社会保障一体化、城乡社会事业发展一体化、城乡政策措施一体化。  

    三、城乡一体化建指导思想、总体思路、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市委九届六次全会和县委十二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实施“工业撬动、城镇带动、投资拉动、开放促动、城乡互动”五大战略目标和要求,坚持“三化”带“三农”方略,以“543”倍增计划为目标,以工业突破为重点,以城乡一体化发展为核心,以转变人的生产、生活方式为根本,以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为抓手,全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化进程,坚持科学谋划,走工业化、城市化转型发展道路,努力把XX建设成为设施配套、功能齐全、辐射带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中心城镇。  

    (二)总体思路  

    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城市与农村、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坚持抓好第一要务,深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
    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增添城乡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坚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充分调动好、保护好、发挥好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坚持分类指导,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开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
    坚持正确处理城乡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切实维护城乡社会稳定。  

    (三)总体目标  

    到2015年,城乡一体化规划范围内要实现城乡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社会发展、政策措施等六大方面的一体化,基本实现经济上城乡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活水平基本一致;
    政治上城乡居民有平等的社会地位和政治权力;
    文化上城乡的教育、科技、文体医疗卫生水平及相应的服务设施大致相同。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城乡居民趋向一致,家庭规模、家庭结构、生育观念等也趋于接近。

      

    (四)主要任务  

    1. 城乡规划一体化。科学编制并完善产业布局规划、城市体系规划、城市社区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水利规划等,加快新型社区建设步伐,形成城乡联动发展、整体推进的空间发展形态,建立城乡一体规划的新格局。打破城乡规划分割的格局,建立城乡一体规划的管理新体制。着眼于城乡经济、社会、自然和人的协调发展,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修编,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编制城乡一体发展的各项规划。规划要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明确分区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重点,凸现区域经济的特色。要加强规划制定和实施的依法监督、管理,坚决杜绝违法违规行为。  

    2. 产业布局城乡一体化。产业支撑是推进城市化、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动力。优化城乡产业布局,要从完善城镇功能和加快城乡经济一体发展出发,按照节约发展、效益优先原则,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城乡产业布局。工业主要布局在崇德工业园区,打造磷化工、建材、矿产品加工等工业基地,逐步形成工业产业集聚区,切实提高城乡工业化水平。在有条件的村(居)委会,搞好农业产业布局,深化农业结构调整,优化种、养业布局,发展特色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用抓工业的思路抓农业,突出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现代农业。完善信息网络为主要内容的城乡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工业化提供强力支持。  

    3. 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加快乡村路网建设,搞好城乡公路网规划修编和调整。加快构建辖区行政村2小时公路交通圈和城区半小时公路交通圈,发挥城区对郊区的集聚和辐射功能,全面提高通行能力;
    加强城乡水利建设,深化水利体制改革,建立城乡一体的水资源管理体系,健全供水、防洪和水生态环境保障体系;
    探索水资源市场化开发利用的新途径。重点抓好掌鸠河改造工程、农业节灌工程和人畜饮水工程建设;
    进一步加强城乡生态建设。巩固和发展退耕还林成果,搞好天然林保护和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着力发展城市林业、近郊林业、远郊林业,进一步改善城乡生态环境。  

    4. 城乡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一体化。建立城乡统一开放的劳动力市场。深化就业制度改革,建立城乡平等、统一的劳动就业管理体制。取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限制性规定,建立农民工工资支付监控管理制度,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健全农民职业培训教育制度,整合城乡各种职业培训教育资源,加强对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教育,提高农民的就业和创业能力。  

    5. 城乡社会事业发展一体化。加强农村教育事业建设,着力调整农村教育布局和结构,加快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
    支持民办教育,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建立成人文化学校、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和各种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向村组延伸辐射的教育培训体系。建立城乡统一的农村村民转变为城镇居民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保障机制。加强农村卫生事业建设,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设,建立有效的农民健康保障制度。整合城乡卫生资源,搞好区域卫生规划,建立以镇卫生院为核心的村级卫生服务网络。合理布局村卫生室,加强卫生室的房屋和基本诊疗设施建设。深化农村卫生医疗体制改革,探索建立农村卫生医疗事业发展和管理的新模式、新机制,鼓励城市卫生医疗机构拓展农村医疗市场,促进农村卫生医疗事业健康发展。建立和完善农村药品监督供应体系,加强药品市场管理,保证农村用药经济、安全。加快农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控制监督体系建设,完善应急处理机制;
    加强农村文化事业建设。加快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扩大城市先进文化向农村的辐射。以传播先进文化、丰富农民文化生活为重点,抓好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加快“村村通”建设步伐,因地制宜地建设乡村宣传文化服务中心和服务室,广泛开展创建“文明村镇”、“文明户”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保护和开发民间艺术,培育和发展民间文化队伍。  

    6. 城乡政策措施一体化。建立城乡统一的新型户籍管理制度。本着“降低门槛、放宽政策、简化手续”原则,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逐步对本镇户籍人口取消农业和非农业的户口性质划分,按实际居住地登记为“居民户口”,实行一元化户口登记制度。对本镇籍已登记为“居民户口”人员,在农村有承包土地的,其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保留,同时依法享有和承担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应有的权利及义务。对镇外迁入人员实行准入条件的管理办法,加速城镇人口和人才、资金等生产要素集聚。对外地符合政策迁入XX农村登记为“居民户口”的人员,依法享有和履行当地居民应有的权利及义务。  

    实行集约用地政策。对县政府所在地规划区及崇德工业集中发展区规划区内的农村居民居住用房,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条件下,积极推行统一规划、集中建设。农民自愿退出原农村宅基地进入城镇购买商品房的,可享受相应的优惠政策。着力探索完善城乡居民房屋统一管理制度,实现城乡居民住宅产权属性和社会功能等同化。  

    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坚持长期稳定并不断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依法保障农民对土地承包的各项权利。鼓励和支持农民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采取出租、入股、质押、置换等各种方式,流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条件成熟的村(居)委会,要探索发展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为主的股份合作经济,为农民离土离村创造条件。完善征地制度和征地程序,及时给予农民合理补偿。积极探索建立土地收益分配新机制,实行多种补偿安置办法,切实解决好土地被征占农民的社会保障和就业问题,使农民“失地不失业、失地不失利”。建立完善耕地平衡管理新机制,实行有偿平衡用地指标和重大项目用地指标在全镇范围内平衡的制度。  

    积极推进村委会向社区转变。县城规划区域内的村委会,要适时实施撤村建社区工作,并相应健全有关组织机构,逐步转变工作职能。配套推进村委会转居委会工作,新建社区应配套完善水、电、气、通讯和文化、体育、卫生、绿化等公共基础设施,完善社区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功能,满足社区居民生活需要。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不断促进居民综合素质提高。执行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做好农村居民向城镇居民转变过程中的计划生育政策对接转换工作。妥善处置好村委会向社区转变过程中原农村集体经济,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发挥金融支农作用。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快发展地方金融业,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农村信用社要充分发挥支农作用,加强经营管理,进一步壮大资金实力,加快综合业务网络建设步伐,增加信贷服务品种,提高服务质量,对农民生产生活提供及时有效的信贷支持。以优质项目为载体,积极争取各银行的信贷支持。鼓励兴办直接为“三农”服务的多种所有制的新型投资开发组织,建立完善农村信贷担保体系。探索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降低农民生产经营风险。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各级财政要优化支出结构,逐步规范财税体制。加大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  

    四、城乡一体化实施的十项重点项目  

    按照“一带、一区、两园”(“一带”即云龙河带状现代中心城区,“一区”即工业城市新区;
    “两片”即东片和西片组成两个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总体发展规划,围绕现代化城市区建设、工业新城区建设、特色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建设,重点开展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提升工程、城乡环境“六清六建”综合整治工程、县城区园林生态建设美化工程、县城区建设提升改造试点工程、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扩能工程、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推进工程、特色现代农业园区试点建设工程、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建设和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促进工程、城乡一体化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城乡社会事业统筹协调发展十大工程,实现“工业撬动、城镇带动、投资拉动、开放促动、城乡互动”的城乡一体发展目标。  

    (一)实施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提升工程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管理已逐渐成为XX镇今后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要从促进生产力发展、体现先进文化要求、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高度出发,充分认识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把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提升工程摆在重要位置,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科学制定城乡发展规划,引导城乡协调发展。实现城乡规划建设管理一体化,按照“三高、三化”要求,促进产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同步规划设计、同步规范管理、同步指导发展。要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努力实现每个村(居)委会都有发展规划,坚决杜绝无序建设。加强社区建设,注重历史老街的挖掘,在城郊结合部注重发展商贸、服务、旅游和工业配置。坚持“三精”,努力加强城市管理工作。市容市貌就是城市品牌,城市功能就是城市竞争力,现代化城市“三分建七分管”。要按照“精心、精细、精品”的要求,坚持不懈地开展城市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强势发动、强力推进、强制规范、强行入轨,做到全面覆盖、长效管理、不留死角、永久保洁。围绕“四创两争” 、“国家园林城市”创建,确保环境优美乡镇、省甲级卫生城市创建各项考核指标年内达标,全面推行“棋盘式、方格化”管理制度,加快推进“数字城管”,创新城管模式。健全“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重心下移、上级监督”的城市管理体制,理顺城市管理行政综合执法体系,促进执法权与管理权的有机统一,认真开展好拆临拆违、建绿透绿,整治违法加层和无序建房工作。  

    (二)实施城乡环境“六清六建”综合整治工程  

    围绕“全国优美乡镇”、“四创两争”工程,坚持不懈地开展县城和周边环境的综合整治。重点实施“六清六建”工程,通过清理垃圾,建立垃圾集中处理制度;
    清理粪便,建立人畜粪便规范化处理制度;
    清理秸秆,建立秸秆综合利用制度;
    清理河道,建立水面管护制度;
    清理工业污染源,建立稳定达标排放制度;
    清理乱搭乱建,建立村容村貌维护制度。从2010年到2012年,城乡环境卫生整治要做到一年内有明显改善,两年内有显著改观,三年内产生根本性的变化。2010年要在全镇范围内建立起长效的城乡环境卫生管理机制,达到环境监管能力明显加强,城乡“脏、乱、差”现象得到明显改善。争取到 2012年,城乡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生产和生活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取得明显进展,城乡居民生活环境质量显著提高。要按照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总体要求,加快城市的网格化、科学化管理,通过对城市管理区域实施网格单元划分,对城市部件、事件的基础数据进行地理坐标定位和地理编码,以及开展应用技术系统网络的软硬件建设,实现城市管理工作数字化、精确化、流程化和日常化,有效提高城市管理的效率、质量和水平。  

    (三)实施县城区园林生态建设美化工程  

    围绕一河(云龙河)三山(白象山、秀崇山、文塔山),结合城市绿化、亮化、美化工程,按照“精心、精细、精品”的要求,大力实施绿化生态工程,打造园林县城。重点加强掌鸠河流域的森林植被保护,大幅度提高绿化质量,力求做到“全面覆盖、土不露天”,加大天山箐水源保护区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强化饮用水源地环境监管,确保水源地安全。采取有力措施,坚决关停城镇面山的采矿、采石、取土点(场),恢复面山植被,对城镇面山、交通沿线面山的荒山、“五采区”进行绿化,增加森林面积,用3年时间使城镇面山绿化率达85%以上,交通沿线公路面山绿化率达80%以上。全力推进经济林、产业林、生态林、景观林“四林共建”,构筑天蓝地绿、山青水秀、适宜人居的生态环境。  

    (四)实施县城区建设提升改造试点工程  

    积极抓好云武高速连接线、龙大公路、龙马路、排水管网改造、城市天然气建设等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的基础上,结合主城区开发建设进度,逐步试点在主城区实施城中村和旧城改造,增强城市载体功能,建成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管理完善、经济发展要素俱佳的宜居城市。  

    (五)实施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扩能改造工程  

    在做好城市道路建设的同时,全面实施通村道及路面硬化工程,加快村组道路硬化进程,到2015年,全镇公路总里程达500公里以上,其中:镇村组公路硬化里程达100公里,村组公路通车里程达300公里以上;
    三级路2.95公里;
    四级公路250.7061公里;
    等级外公路202.45公里。力争2015年,实现24个村(居)委会、260个村小组道路硬化、美化。2013年完成天华村至XX段河道改造工程;
    2015年完成排灌沟渠修复103件,水库坝塘除险加固处理26件,人畜饮水工程64件,抽水站工程23件,集雨型小水窖17件,计划总投资2109.9万元。逐步形成内外衔接、城乡互通、方便快捷的交通、供水、供电、通信、信息、物流等网络。建设与云武高速连接线、龙马路、龙大路便捷的交通网络,形成区域内通畅的城市道路、街道交通骨干网,建设和完善与产业发展和现代化城市生活需要相关的基础设施。  

    (六)实施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推进工程  

    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加大对扶贫开发的资金、人才、技术等综合性投入,增强贫困地区和低收入农户的自我发展能力,着力改善贫困地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增加贫困农民收入。紧紧围绕贫困群体,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分类指导,积极争取新农村“整乡推进”建设工程,突出抓好产业扶贫工作,加大劳动力培训转移力度。认真落实异地开发、小额信贷、挂钩扶贫、社会帮扶、“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民居抗震加固工程等扶贫措施。加大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扶贫力度,进一步推动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生态全面协调发展。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围绕新农村建设确定的“九有”目标体系,重点实施新农村建设整乡推进工程,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七)实施特色现代农业园区试点建设工程  

    加快现代农业发展,要因“市”因“势”利导,着力引进民间资本、工商资本、外商资本开发农业。认真实施现代农业“六抓”工程,抓“两转”(劳动力转移和土地流转)、抓“两动”(大户带动和政府推动)、抓“两队”(农民经纪人队伍和技术服务队伍培养)、抓“两向”(市场取向和老百姓意向的结合)、抓“两高”(高商品率和高复种指数模式的推广)、抓“两效”(经济效益和示范效应),突出抓大户上规模,抓特色建基地,抓服务建体系,抓龙头促工贸,抓典型带全面,有效夯实农业产业化基础。要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和科技化,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推进农产品深加工,切实加强质量、品牌建设,促进传统农业向高效生态农业转型。加强对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健全现代农业服务体系,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提高。  

    (八)实施民族文化生态旅游、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促进工程  

    依托古城文物保护区优势,在县城大力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积极培植现代商贸服务业新亮点。大力引进生产性服务项目,推进民族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化、多群化、信息化,带动现代服务业发展,不断改善群众生活质量,提高人居环境,为“123”倍增计划提供有力保障;
    利用城市新区建设,建成龙都北部五县区乃至武都、攀枝花集农副产品、野生菌、建材、日用商品等专业市场,形成集人流、物流、信息流中心,大力发展民族特色美食,打造无公害蔬菜、龙潭野生菌、乌鸡、黑山羊、撒坝火腿、蜂蜜等知名品牌农副产品,培育产业集群。按照产业化发展的方向,着力促进民营经济的集群发展,延长产业链条壮大地方民营企业,要在培养人才和引进人才上寻求突破口,加大走出去、请进来力度,积极培育企业的管理和技术人才队伍,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积极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协调金融部门,帮助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争取银行贷款,加大民营经济投入的力度,促进地方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互动发展进程。  

    (九)实施城乡一体化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工程  

    为解决农村公共服务缺乏的问题,打破公共服务产品供给方面的“城乡二元结构”,推动城乡经济社会的一体化发展,全面推行“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科学定位、贴近基层、服务农民”的农村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到2015年,24个农村社区及社区服务中心全部建成运行,为居民和农民提供便捷、周到的公共服务。一是健全社区机构,明确职能定位。在每个社区选择一个有发展潜力的村庄作为社区服务中心所在村,并要求每个社区都成立社区党总支和农村社区发展协调委员会,在镇党委的领导下,协调指导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二是优化空间布局,合理确定服务半径。按照地域相近、规模适度、服务中心所在的中心村有发展潜力的原则,合理确定社区中心村和社区服务范围。服务半径一般掌握在2公里,涵盖5个村、1000户到2000户。规划布局有利于开展服务,有利于社区的长远发展。三是开展“一揽子”服务,近距离服务农民。社区服务中心一般设医疗卫生、社区警务、社会保障、社区环卫、文化体育、计划生育、扶贫慈善超市、社区志愿者等几个服务站(室)和一个办事服务厅。按照互利双赢的原则,组织引导供销、农技、邮政、电讯等部门和有实力的商流企业到社区服务中心设立便民服务点,代办代收有关证件费用等。四是坚持政府主导,多方配套联动,增加专职工作人员,组建社区志愿者工作队伍,实行一人兼多职和办公服务信息化等措施,将社区建设和运行费用纳入县财政预算。通过推进农村社区化建设,达到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初步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加快政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政府公共服务资源得到优化配置的目标,发挥社区建设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十)实施城乡社会事业统筹协调发展工程  

    到2015年,全镇农村劳动力培训率要达到80%,其中土地被征占农村劳动力培训率达到100%;
    全镇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达到3万人以上,突出抓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重点解决好土地被征占农民的就业问题;
    逐步建立城乡基本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并与城市社会保障制度逐步接轨。2011年,将土地被征占农民全部纳入社保,享受城市社保标准。对土地未被征占农民,要尽快建立和完善社保制度,确保土地被征占后就能享受城市社保标准。建立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做到应救尽救。不断提高农村优抚、五保供养标准,探索建立优抚和五保供养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提高的新机制。2012年完成中小学标准化学校建设任务,全镇教育、科技、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总体落后的状况得到基本改变,经济与社会发展基本趋于协调,各村社会事业发展落后的状况得到较大改善,继续加大投入力度,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消除中小学危房,全面改善教育基础设施,推进电化教育和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力争 “普九”人口覆盖率提高到100%。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满足人民群众对科技、文化的需求为目标,坚持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提高城乡文化生活水平。到2020年,达到一村有五室(组织活动室、文化室、卫生室、娱乐室、健身室)。加强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使人民群众享有与小康生活水平相适应的基本医疗服务,全面提高全镇人民的健康素质。争取到2015年,边远村委会基本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改善,基本达到城区医疗水平。  

    六、相关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不仅关系到农村今后发展的方向和道路,而且关系到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是县委、县政府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各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同时也要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要站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着眼于解决“三农”问题和实现“三最”目标,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开拓创新,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  

    (二)密切配合、合力推进  

    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工作部署,集中领导力量和工作精力,坚持和善于统筹,勇于和善于创新,精心组织实施,抓好落实,扎实开展工作,进一步加强协调,各部门要密切配合,顾全工作大局,切实改进工作方法,加强调查研究,及时总结经验、不断解决问题,合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同时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在推进城乡一体化中的重要作用,要抓点带面,搞好示范带动。  

    (三)细化方案,明确职责  

    各部委办局、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一步细化方案,明确职责,层层落实责任制,全面实施城乡一体化十项工程,切实推动城乡一体化工作,单位责任领导要全面掌握城乡体化工作进程,指导、督促各部门开展好工作。XX镇要加强与各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争取各部门的支持,确保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扎实推进,取得实效。  

     

    相关热词搜索: 实施方案 城乡 乡镇 一体化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