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读后感 > 正文

    [诗歌赏析题型与答题技巧]诗歌赏析答题技巧

    时间:2018-12-24 03:28:09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综观近年来的中考语文,诗歌赏析题型考查的内容和形式,有三个特点:课内为主,课外为辅;古代诗词为主(唐诗宋词),现代诗歌为辅;主观题为主,客观题为辅。下面就谈谈应考策略。
      
      一、 解答赏析题的一般步骤
      1. 精读点作。诵读全诗,要抓住诗歌所描写的意象,感悟作者蕴含的情感,以获得整体感知。
      2. 审题寻点。分析题目的要求,揣摩命题人的意图,确定解题的范围,寻找答题思路的切入点。
      3. 组织答案。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回答问题,踩点要到位,语言要力求诗化。
      
      二、 诗歌赏析题的常规题型
      1. 主题情感题。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主题思想和作者情感态度的领悟。解答这类题目,要用一句话概括诗歌形象的特点,并根据所描写的形象特点推断诗人的情感态度。
      提问方式: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或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答题格式:这首诗通过()形象或景物,写出了()情境或氛围,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应答材料:(情感类)忧国忧民,或怀古伤今,或建功立业,或忆友怀旧,或思念亲人,或寄情山水,或怀才不遇,或蔑视权贵,或相知相见,或离愁别恨等。
      例1阅读下面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2006年潍坊市中考试题)
      绝句两首(其二)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1) “山青花欲燃”这句中“燃”字有何妙处?试结合本句作出分析。
      (2) 作者在诗中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怀?
      答:(1) 暗含了山花的颜色:在青翠欲滴的山岭衬托下,红色的花朵就像一团将要燃烧的火焰一样,画面感强烈,生动地表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2) 一种漂泊在外的孤独感和强烈的思乡之情。
      例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2006年连云港中考试题)
      破 阵 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 “八百里麾下炙,五士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词,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
      (2) 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1) 营造了将士们奏乐吃肉,豪迈高昂的军营生活氛围。
      (2) 抒发了作者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
      2. 表现手法题。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赏析和领悟能力。解答这类题目,要从诗歌的整体构思上来把握,不能只答其中一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找出全篇诗歌所用的表现手法后,还要结合具体的诗句分析一下运用的好处。
      提问方式: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或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答题格式:这首诗运用了()的手法,表达出诗人()的思想感情。
      应答材料:比喻、拟人、借代、对偶、夸张、对比、象征比兴、托物言志、情理相映、动静结合、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直抒胸臆、烘托渲染、小中见大、虚实相间、怀古伤今、借古讽今。
      例3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面题目。(2006年河南中考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问:“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出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诗,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答: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比,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例4阅读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按要求回答问题。(2006年成都中考试题)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问:对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从表现方法上作简要分析。
      答: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3. 想象描述题。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像能力。解答这类题目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像,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诗化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
      提问方式:这首诗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用你的话把诗中的画面描绘出来。
      例5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2006年南通海门中考试题)
      江 南 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问:给合诗题,展开合理想像,用优美流畅的语言,把诗前两句呈现的画面具体描述出来。
      答: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
      例6 阅读《山居秋瞑》(王维),完成下面题目。(2006年资阳市中考试题)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问:用几句话将“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展示的画面描绘出来。
      答:林里传来一阵阵欢歌笑语,那是一群天真无邪的姑娘们洗衣归来了;荷叶纷纷向两旁摆动,那是打鱼人收起渔网,划着船穿过荷塘顺流而归了。
      4. 品味炼字题。
      这类题主要考查我们对精炼词语的感悟能力。解答时,要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来点评,可以从词性、色彩、修辞,以及所表达的感情上去把握它的内涵。值得提醒的是,分析是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谈这个词的作用。
      提问方式:这首诗中“某”词为什么不能换成“某”词?这个词为什么用得十分传神?这个词在诗中有什么特定的含义?你最欣赏诗中的哪个字?请赏欣。
      例7 阅读(宋)周敦颐的《题春晚》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06年嘉兴中考题)
      花落柴门拾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
      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
      问:诗人描写昏鸦时为什么用“点”而不用“只”?说说你的理解。
      答:因为诗人写的是晚景,天色昏暗,加上距离较远,望过去,昏鸦自然更像“点”,用“点”比用“只”更形象。
      例8 赏析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按要求回答问题。(2006年温州市中考试题)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1) 诗中哪两个字写出了花的繁盛?
      (2) 第三句中“留连”改为“翻飞”好不好?为什么?
      答:(1) 满压(2) 不好,“翻飞”只写出了蝴蝶嬉戏花间的情状,而“留连”不仅写出蝴蝶留恋花间的情景,还流露出诗人对花的喜爱之情,做到情景交融。
      5. 名句赏析题。
      这类题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中被后人传诵的名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诗歌的主题和作者的意图。
      提问方式:这句诗历来为人们所推崇,原因是什么?如何理解画线的千古名句?你从这句名诗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这句话在现在赋予了什么新的含义?最喜欢诗中的哪一句,说明理由。
      例9阅读杜甫的(望 岳),完成题目。(2006年河南中考试题)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问:请谈谈你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句话的理解。
      答:这名句表达了希望登上绝顶、俯视群山的意愿,或表现了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豪迈气概,或抒发了攀登人生顶峰的凌云壮志。
      2. 阅读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回答问题。(2006年扬州中考试题)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问:这首诗虽含忧伤,但更见豁达。请结合画线句,作简要分析。
      答:① “沉舟”、“病树”是诗人自喻,饱含感慨身世、惆怅忧伤之情;② 但他对未来并不失望,坚信“沉舟侧畔”,必然有“千帆”竞渡,“病树前头”,终究会“万木”争春,表现出诗人豁达豪迈的胸襟。
      (责任编辑潘阳凤)

    相关热词搜索: 题型 赏析 答题 诗歌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