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读后感 > 正文

    审计信息化 [审计信息化课程建设思考]

    时间:2018-12-23 12:44:32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会计信息化的发展,使得审计工作环境、手段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审计方法面临挑战,审计信息化成为未来审计发展趋势。由于目前既懂审计又懂计算机的复合型审计人员缺乏,高校将承担起系统培养复合型审计人才的重任,审计信息化课程建设问题成为重要课题。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审计信息化 课程建设 思考
      
      随着我国会计信息化已步入快速发展阶段,会计数据的处理方式、存储介质、核算形式及系统内部控制制度随之发生了改变,形成了由人、计算机系统、网络系统、数据与程序等有机结合的一个人机交互作用的智能型系统。审计工作环境发生巨大变化,为高校审计教学工作带来新的课题。
      
      一、高校审计信息化课程的重要性
      
      (一)会计信息化对审计信息化的要求会计信息化的应用给会计工作带来了高效率,传统的纸质会计资料已经被电子化的会计信息数据所取代,电子化数据的存储要求审计也必须采用计算机等先进手段完成审计任务,改变那种浪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和时间的人海战术并且工作质量和效率非常低的状况,运用计算机技术对信息系统进行审计,使审计人员摆脱繁琐的手工查账、复核、勾稽,进而从更高层次、更广范围开展审计工作、履行审计职责。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国际一体化的发展,贸易中的电子商务普及。网络财务软件的广泛使用,以及支付手段的多样化,网上银行等新型财务活动形式,对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审计面向的会计信息电子化的情况下,仅仅依靠传统审计方法和手段,难以满足日益提高的审计目标,未来的审计工作必须信息化。
      (二)数据安全给审计提出了新要求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益普及,一方面,逐渐实现审计手段的计算机化,即利用计算机进行计算机所办理业务的审计,另一方面,审计部门内部的各项管理工作和档案、报表、信息处理、预策、决策等工作也逐渐的实现了计算机化,数据安全给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计算机作为一种新的管理工具参与各个行业管理,极大促进了管理的效率,但在计算机应用的过程中,不尽人意的犯罪案件也不断出现,如盗用对公存款,盗用资金、融资、管理存款,计算机诈骗,利用计算机伺机作案的犯罪案例,为防止犯罪,审计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由于计算机办理业务的隐蔽性,工作中的许多差错一时难以发觉,为了防止给工作带来重大损失,也要求加强计算机审计;由于计算机的基本存储设备是磁性介质,各种软件程序和数据就贮存在磁盘或磁带上,具有易于复制,便于拷贝、携带、通用的特点,因此,数据安全显得极为重要。在目前的大规模大系统使用过程中,计算机系统普遍采取了联网技术,实行资源共享,联网使得数据传输速度大大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强,但一个用户的破坏性行为却会影响其他用户的数据安全和正常运转。随着各个行业计算机应用的领域日益扩大,审计信息化步伐必然要适应这种发展需要,事后审计更要事前事中监察,实行立体化数字监督,确保数据安全,才能巩固业务领域,扩大审计成果并不断得到发展。
      (三)审计信息化课程是时代的要求 2009年,财政部发布《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全面推进会计信息化工作的―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实现会计监督信息化,核心内容就是要全面推进会计监管手段和方式的信息化,利用网络化平台,加强对重点企业的日常监管,实现从事后检查向日常监管和实时监管转变,即实现审汁手段现代化。随着会计电算化在企事业单位的迅速发展和普及,目前我国已经有了十多种审计软件,但这些软件功能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主要原因是复合型审计信息化人才不足,大部分审计人员精通审计业务,有着丰富的审计经验,但计算机知识多停留在办公软件的简单应用上,缺乏深层次的计算机系统应用能力,审计机构的计算机专业人员熟悉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却缺乏审计理论及实务流程。现在社会急需的既懂审计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审计人才缺口较大,现行高校审计专业主要是以传授财会、审计理论和方法等知识为重点,计算机审计人才的培养缺位已成为我国审计信息化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高校开设审计信息化相关课程不仅是审计信息化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的要求、社会的责任。
      
      二、高校审计信息化课程建设的思路
      
      (一)设计审计信息化课程内容 由于各单位信息化程度不同,且数据库中数据存储格式不同,数据库中的数据量相差也非常大,要求审计人员能够进入财务管理软件内部,通过数据采集并形成中间库的方式,获取电子会计数据,从而使审计人员能够利用在对信息系统进行检查测评的基础上,通过对底层数据的采集、转换、清理、验证,形成审计中间表,进行数据分析。利用审计软件提供的预警和查询功能,可以快捷地从电子会计数据中发现可能存在的会计错误和会计舞弊行为,审计人员无时无刻不在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处理各种审计业务和工作。因此,高校要逐步推广审计信息化课程的开设与应用,根据社会市场需求来确定学生的审计软件开发能力在审计信息化学科中的定位,进而形成具有指导意义的教学大纲。研究教学内容向审计软件的操作和简单的系统开发倾斜。可将审计信息化原理、财务ERP沙盘课程、数据处理,审计数据分析、程序设计语言、审计程序开发、数据库及其查询、操纵、计算机犯罪的审计、网络信息安全审计、企业信息化管理审计等内容为重点,在此基础上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可先将其纳入辅修课程,以后逐步改为必修课程。逐步拓宽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培养社会急需的复合型审计人员。
      (二)借鉴“CBE”教学模式 CBE课程教学模式强调以岗位所需职业能力为核心,整个教学目标的根本是如何使受教育者具备从事某一特定的职业所必须的全部能力。改革一直以来高校广泛采用学科体系培养专业人才,CBE教学模式对审计信息化课程职业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具体在审计信息化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可概括为:(1)教学分析。教师首先对课程分析其在实践中所需要的能力,学生将要达到的培养目标,将学习内容在胜任未来工作能力为基础的逻辑框架内予以确定。(2)教学设计。根据教学分析课程设置,确定学习指导书,讲义、实习实验资料、期刊摘录资料、音像及计算机教学软件资料等,编制教学进度计划,制定理论知识考核和技能水平考核标准与办法。(3)教学实验与实施。强化计算机辅助审计实验,将计算机审计的实践案例搬进学校的课堂,帮助学生在完整的审计流程中掌握如何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审计,怎么利用审计软件进行财务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发现问题、查找问题,使审计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教学组织程序可包括:搜集被审计单位必要的信息技术资料,明确工作任务,做好审前准备工作;设计审计信息化方案;进行数据采集、数据转换,数据分析;写出审计结论。
      (三)建立ERP环境下的计算机审计 ERP作为目前各行各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承载了企业大部分的业务运营和经营管理内容,给企业带来了信息和管理上的优势,已经成为企业正常运转不可或缺的工具。ERP中会计信息系统作为非独立信息系统与其他子系统之间信息高度集成和共享,任何―个子系统数据变动都会实时地反应给所有相关部门,会计人员只需要录入原始数据,计算机就可 以按程序自动生成财务报表、总账、明细账,在会计软件中还具有的取消出纳签字,取消审核、反记账和反结账,对会计资料进行无痕修改的功能,由于ERP的实施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变动程序、组织结构和技术,增加了EfuP环境下审计内容的复杂性,从而需要进行风险管理审计,ERP审计是将业务和电子化集成起来的一种全方位全新的审计。对从业^员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个合格的ERP审计人员应该具备的知识和技能:熟悉软件开发流程和软件开发的特点;熟悉ERPI~,理,熟悉ERP的架构,可以知道ERP是如何实现业务流程,哪些业务流程的实现是ERP难以做到的;熟悉软件编程;精通数据库管理;熟悉审计知识和流程,知道如何取证,分析和报告。
      (四)实施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法就是把案例作为教材,教师作为设计者和激励者进行引导,让学生处在决策者的地位对案例分析和研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手段,从而培养学生高超的专业胜任能力和敏锐的职业判断能力,以达到为今后职业作准备的目的。刘家义指出,“要积极探索案例教学在审计干部培训中的应用,使审计^、员从案例中学到分析问题、判断问题、审查问题、处理问题的方法。”高校承担着培养复合型审计人才的重任,高校在审计信息化课程建设中应高度重视案例教学,案例教学能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深化课堂教学的理论知识,强化实际操作技能,缩短理论与实际的距离。在对―个案例学习和讨论时对学生的要求:承担案例中决策人的责任;能够识别和定义问题;提出目标及决策标准;找出各种可行性方案;做出判断、决策和制定实施的方案。案例教学过程可以分为:(1)案例讨论前的准备。案例教学的组织的教师,应该知识丰富,对整个过程通盘把握,在开课之前应当为每个教学案例制定一个具体的案例教学组织计划,计划中包括:案例的类型、案例的来源、案例讨论的具体组织步骤、案例在讨论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等。(2)案例的分析与讨论。在案例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把握方向,使案例讨论紧紧围绕主题展开。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分角色模拟、代表发言、互动问答等内容,教师适时提出有关现实中的诸多开放式问题,鼓励学生深入思考踊跃答题,对某些问题师生共同进行分析、评价。(3)总结。在案例讨论结束之后,教师用几分钟时间为课堂讨论作一个简短的总结。把大家讨论的重点简要概述,遗漏的重点指出来,要肯定一些好的分析思路及一些独到的见解,指出讨论中应改进的不足和思路。(4)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案例分析报告是案例教学过程中的最后一个阶段,一般在小组及全班讨论后形成,写好书面报告是锻炼和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个好方法,结论不一定唯一,过程才是最重要的。通过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把从教科书中学到的理论和技术应用于实践,不仅使学生受到良好的职业训练,又学会了倾听与合作,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协同作战能力,不断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突出审计信息化课程教学的实践性 由于审计专业的特殊性,学生随时根据需要亲临审计现场实践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网络实训室的建立,对学生在校期间掌握计算机审计方法,学习计算机审计编程有着重要作用。利用审计教学软件,虚拟企业、部门的财务活动,让学生在网上模拟完成审计业务处理实验的全过程。审计过程一般如下:第一步,采集数据一获取准确完整的电子数据是计算机审计的前提。学生根据审计理论知识及相关政策法规,对数据进行采集,采集数据时对应报表数与台帐数如不一致怎样找出原因,做到账表一致是数据分析的前提。第二步,转换数据――将数据转换成审计需要的形式是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基础。将采集到的台账数据Excel表格根据审计需要转换成Access数据库。第三步,整理数据――检查并提高数据质量是计算机审计能够准确得到审计结果的保障。整理数据的作用是提高数据质量,为后续的数据分析做准备。有问题的数据将会给数据分析工作带来困难,并最终影响到审计结果的准确程度。第四步,分析数据―一对审计数据的分析与处理,寻找疑点是计算机审计的主要任务。根据审计的目的,对重点进行审计的明细项目,审查资料数字是否真实,有无重报、漏报、虚报、瞒报、等问题,并对具有高风险的明细项目进行详细审计。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请进来”就是将行业专家请进课堂现身说法,使学生有一种很近很真实的感觉;“走出去”就是学校拓宽学生校外实践渠道,把学生放到审计实践的一线岗位,接受实践的洗礼,以便做到学生就业与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尽快进入从业人员角色,满足社会对审计从业人员实践经验的要求,同时学生还可把实际工作中的经验、挫折反馈回学校,对学校更好的培养出合格的审计信息化人才意义巨大。
      (六)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合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扩大课堂教学信息量,根据课程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匹配恰当的教学形式和手段,拓展课堂教学环境功能,满足学生在课堂教学环境下对操作层面感性认识和理论层面理性思考的需要。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打破了传统教学方法的时空限制,把无法感知的世界在课堂上鲜活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审计信息化课程的教学要充分利用校园网的网络互动学习平台进行交互式讨论学习,通过多媒体课件、模拟软件等现代化全方位的现代教学手段来使学生更深刻地了解教学内容和模拟实践,从而真正达到学以致用,在实践中掌握和巩固知识的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是保证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审计信息化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学科,具有理论层次较高、实践性强的特点,为了培养创新型和技能型的人才,教师在教学中除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启发式教学,问题分析、分组讨论、自学指导等方法外,针对本课程的特点,还应结合案例教学法、现场教学法、情景模拟、角色扮演、顶岗操作、项目教学等方法。重视实验教学法,教学中以基本能力点为控制对象,将相关理论融于实践技能训练中,在实践教学中侧重学生交流与合作的团队协作能力的教学和学生分组互助学习等现代教学方法的优点,让学生理解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充分调动学生兴趣,并锻炼学生多方面能力和综合素质。通过建立审计信息平台的方式向教师和学生及时提供较为丰富的实践教学资源,使学生能够系统地进行业务模拟实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加强学生对实际业务流程的了解,缩短工作磨合期。结合顶岗实践教学法,形成实践中心的特色,促进实践体系合理化、资源共享化、实验仿真化、设计场景化。
      
      三、高校审计信息化课程建设的现状及对策
      
      (一)高校审计信息化课程建设的现状随着会计电算化步伐的加快,审计信息化课程建设进程却显滞后,究其原因主要是:(1)对审计信息化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审计传统观念、方式方法根深蒂固,缺少改革的勇气。(2)资金投入不足,审计信息化课程建设要取得成效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审计实验室的建设、网络设备的投入与更新、人才的引进都离不开资金。(3)创新能力不足。课程的创新改革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很多教师科研任务重,课时量大,投放到课程改革上的时间精力不够,以及审计专业教师缺乏 信息化知识深层次的培训等,这些都影响了审计信息化课程建设的步伐。
      (二)高校审计信息化课程建设对策审计信息化课程建设与改革中重点是:(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人才资源是国家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各国间综合国力竞争,最终取决于人才的竞争,人才兴而国力盛,只有人才荟萃,才会经济发达,国富民强,同样审计领域只要拥有大批的高素质人才,审计就占据了领先的优势和地位。高校审计专业作为审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基地首先应该具备优良的师资,随着会计信息化的飞速发展,打造过硬的师资队伍,使之专业知识与时俱进,始终站在本专业的前沿,成为师资队伍建设的当务之急。由于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此类软件不仅与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和审计经验有关,还与计算机知识的应用紧密相关,高校应重视培养既有计算机知识,又有深厚会计、审计理论和实务知识的教师,并给予政策上的支持。鉴于目前部分高校审计信息化课程教师是由计算机系教师兼任,会计专业知识和审计理论知识欠缺,可以选拔优秀审计教师脱产一年或更长时间学习计算机知识或任教该课程的计算机系教师学习审计专业相关知识,并加强教师的实践环节的锻炼,提供机会让从事审计信息化教学的教师到会计师事务所、企业的内审部门或国家审计机关进行实务锻炼,丰富教师的审计实务知识。同时高校应建立良好的人才引进机制,将真正的素质高,学习能力强、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才引进高校,拓宽用人视野,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只有师资过硬,教学质量才能有保证。(2)加强计算机软件与硬件相结合的教学。普华永道、安达信、毕马威这些国际知名的会计公司都不惜采取化费巨资以及裁减人员的非常措施来推进审计信息化这一工作,以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为了适应飞速发展的会计电算化和审计信息化的信息时代,财会专业应加强计算机较深知识内容的学习,例如:深层次的计算机系统设计、程序编译检测技能,并能有效分析系统结构,真正运用计算机软件完成难度较大的实质性审计程序,增强审计人员独立性。还应加强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教学,增加学时数,掌握日常软件维护和硬件常见故障排除的技术,开设适当难度的网络安全方面的课程,适应现代社会对复合性人才的要求。(3)加强计算机基础与专业结合的应用,以适应审计信息化复杂性的特点。会计信息系统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已从会计核算向管理决策型方向发展。审计相对于会计,始终处于滞后发展状态,而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则需要采集各类核算系统数据,其复杂程度远远高于审计办公自动化软件,这不仅体现在技术层面,而且在审计业务层面也同样如此。要让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的使用,熟练掌握常用软件包和一些软件工具的使用,利用计算机分析和解决一般性与专业相关的计算、数据处理等实际应用问题。(4)建立计算机管理中心等网络设备让学生了解各种计算机软件的操作。包括WINDOWS办公软件,会计软件、审计软件、ERP沙盘软件等各种教学软件等,为学生从事审计工作打下坚实基础。重视审计电算化实验室建设,审计信息化课程学习离不开模拟实训,这是在校学生掌握计算机审计的重要方法和了解审计实践的重要途径;利用已毕业学生资源,与政府、会计师事务所或企业单位建立定点联系,以保证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贯彻与实施。

    相关热词搜索: 审计 信息化 课程建设 思考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