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作文 > 正文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高中地理难吗

    时间:2019-05-28 03:28:02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高中地理新课程强调通过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究知识、掌握知识,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问题教学法”正是以问题为主线,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等一系列环节,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发现和构建的过程,符合高中地理新课程理念。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高中地理新课程背景下实施“问题教学法”的步骤、方法和策略。
      一、指导学生预习,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指导学生做好预习。这是实施“问题教学法”的基础和前提。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预习的方法和要求,如通读即将学习的课文内容,明白其表达的意思和知识要点,联系课后的练习要求,自觉尝试运用课文内容的相关知识、方法去解决有关练习问题。在此预习的过程中,有哪些收获、认识和发现,有哪些疑问、困难和问题,要动脑动笔,以便在课堂教学时交流、讨论、探究。
      二、预设课堂教学问题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依据课标的要求,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问题,创设问题情境。设置的问题应具有思维性、层次性、趣味性,才能吸引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维。
      (一)思维性
      教师设置的问题不能只停留在形式上,让量多质差的“满堂问”几乎成为变相的“满堂灌”。以第一章“恒星日与太阳日”的教学为例。如果教师在展示一系列丰富的图片之后,只能提出“什么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其时间是多少”“太阳日是什么的周期”“太阳日的时间是多长”“这两者会有什么差别”等,这样的问题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能引导学生真正地进行思考与体验,学生的回答也仅仅是固定的答案。反过来,如果教师先给出了太阳日与恒星日的概念差异,然后依次提出“太阳日和恒星日的时间长短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果地球只有自转而没有公转,那太阳日和恒星日两者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你是怎么理解的”。这样的设问能不断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和积极思维。
      (二)层次性
      教师设置的问题应有梯度,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环环相扣。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解决问题,而且能使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如必修1第二单元“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教学中,可设置如下问题思维链:北半球低压中心四周水平气流运动有什么规律→低压中心四周的空气为什么会向中心辐合→近地面气压为什么较低→为什么低压中心气流会上升(从地面受热情况分析)→低压控制下一般形成怎样的天气”。
      三、课堂上实施“问题教学法”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问题为主线组织教学,师生积极互动,合作交流,讨论探究,引导学生在学习和发现中,获取新知识,共同完成教与学的任务。具体实施的步骤如下:
      (一)提出问题方式多样
      1.教师预设提出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学的预设是必要的,能搭建起一堂课的框架,使教学结构完整,教学环节紧凑,从而达到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以预设的问题作为一根主线,以问题引入,以问题归结,又以新的问题引入新的学习,问题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
      2.师生即兴提出
      教学本身是动态的建构过程,课堂教学千变万化,再好的预设也不可能预见课堂上出现的所有情况。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质疑教学内容,打破教学过程中的预先设定,从而使教学行为随着教学进程中出现的新情况灵活变化。这也是“问题教学法”最大的特色所在。
      (二)解决问题方式多种
      1.教师直接释疑
      有些诸如“什么是……”这类问题,比较简单,教师尽可以用几分钟时间在课堂上直接予以回答;那些比较抽象的,与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很大的差距,学生经过努力,自主得出结论的可能性仍然很小,或者收效甚微的问题,也适宜教师直接讲解。以必修1“地球的圈层结构”为例,教学中,“地震波的概念,横波和纵波的特征”这一部分的教学内容,由教师借助生动的例子,直接进行讲解。
      2.师生共同释疑
      有些诸如“为什么”“会怎么样”“怎么办”“假设……会……”等类型的问题,这类问题具有探究性、开放性,有些问题甚至没有统一的答案。如果仍然由教师直接释疑,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了一个结论,他们对于这个结论没有直接的感受,既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也体现不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为了改变这种现象,教师应对几个典型问题进行筛选并提炼出来,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活动,予以解决。
      3.课外合作探究释疑
      有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不宜在课堂上展开,则要鼓励学生作为一个课题立项,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进行较长时间的研究。这样的活动既有利于将课堂教学引向课外,树立开放性的课堂教学观念,又能更深层次地培养和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
      从以上可以看出,实施“问题教学法”的教学过程,就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随着“问题教学法”的实施,实现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学生富有个性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促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获得和谐的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作者单位:河南省登封市嵩阳高级中学)

    相关热词搜索: 教学法 高中地理 教学中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