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作文 > 正文

    经济新闻深度报道的思辨美|凤凰卫视深度报道经济

    时间:2019-05-20 03:34:29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 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经济报道能否有层次越来越突出,尤其是深度报道能给人启迪,发人深省,也深受观众的喜爱。搞好深度报道,使报道更具思辨性,是每个专题记者就具备的功夫。如何才能做好这方面的报道,本文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电视;经济新闻;深度报道;思辨美
      
       思辨美是思考现实,明辨事理所表现出的一种美学素质,它是经济新闻深度报道极其重要的特征。经济新闻深度报道的思辨性在于它不仅要报道再经济领域中发生了什么,还要究其原因探讨“为什么发生”和“怎样发生”等深层次的问题,从中揭示经济发展的规律,倡导科学的、富有时代气息的经济新观念。西方经济学家凯恩思说得好:“观念,可以改变历史的轨迹”,思辨美正是让受众从深度报道中感受到一种启人心智、发人深省的“哲理美”。从传播学的角度看,研究经济新闻深度报道的思辨美,可加强对经济活动和经济生活的指导性和服务性,可加强对新观念的引导,可加强对深度报道深层次的探讨。思辨美是经济深度报道创新的一个重要的方面。那么,经济新闻深度报道如何表现思辨美呢?
       一、由事入理,揭示本质
       事实胜于雄辩,表现深度报道思辨美的一个重要手段是用事实说话,以事理服人,即选用新闻价值大、新闻性强的具体事例,由事阐理、见微知著,揭示出小事中蕴含的深刻哲理。记者对经济事件所蕴含的深刻哲理的揭示,绝非凭空想象出来的,它源于记者对社会生活丰富材料和信息的占有、分析研究、推理判断,因为蕴含在经济事件中的新闻价值是固有的,但它不能自动显示出来,需要记者去认识,去揭示。
       曾荣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吉烟现象》,就是抓住了日常生活中与人们相关的“烟”这个极为普通的、简单的事,报道了吉林省四平市卷烟厂生产的吉牌系列香烟超常规的销烟全过程。为此,记者深入到田间地头和寻常百姓之中,采访到大量真实、鲜活的第一手材料,片中多角度、多侧面地展现了四平政府利用行政手段硬性摊派,强制销烟的荒唐之举——违背市场经济的规律,殊不知“民以食为天”,非“以烟为天”,不发工资发吉烟,百姓们守着一条条吉烟如何过好日子?靠这样扶持烟厂又能兴旺多久,支撑多久呢?全片用事实说话,震聋发聩,“以今日之事态,核对昨日的背景,从而说出明日的意义”,小中见大,立足微观看宏观,挖掘出这一经济现象的本质与内涵。思辨美在这里体现出一种深入浅出,举重若轻的效果。
       二、创新思路,不拘一格
       经济深度报道思辨美的另一个重要体现是抓“新”,抓新观念、新材料、新手法、新视角。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经济竞争早已打破地域的制约而辐射四方,因此我们要用全球的视角,战略的眼光,开放的胸怀,发展的观点来取代狭隘的、局部的、片面的、传统的思维定势。由于僵化思想的束缚,长期以来经济报道中形成就事论事,见物不见人等片面性、简单化、绝对化、大同小异的思路,缺乏亲和力,缺乏大胆探索的创新意识。“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创新也是经济报道的生命。因此,我们新闻工作者务必要更新观念,用创新思维、开放思维、多元思维去洞察经济风云,使报道更具思辨美。
       1、用经济学的眼光审视经济活动
       要用专业的经济知识去分析经济运行的内在规律,它对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记者:“钻进去”,努力成为经济行业的专家,使经济报道闪烁着辨证思维的理性光辉。
       获省新闻奖一等奖的特写《挤“水分”》就是一篇用经济学眼光去透视经济活动的力作,该篇是记者从3盘录像素材中筛选出来的,仅2分45秒,短小精悍,突破了常规报道框架,把两天的采访用2分多钟的画面特写表现,达到取一斑,以窥全豹的最佳效果,而且主体部分全是用人物对话来表达,把最典型、最感人、最有意义的画面报告给观众。
       数字是经济运行的直接反映,它既可表现成绩,反映经济运行的趋势,又可发现经济运行中的问题和矛盾,是经济报道的有力论据。下面我们来看看桦南县领导是怎样透过数字“挤水分”的。
       当县长听到基层乡镇领导汇报白瓜种植指标完成情况介绍说:“我们的数字是两个数字。一个是上报数,一个是实际数”时,当即态度鲜明地指出:不要搞两个数字。今年的数字和去年相比,如果是下降了,就是下降了。当汇报人汇报说,“数字不好玩转”时,县委领导立即予以严肃地批评:“数字不好玩,谁让你玩数字了?你实事求是统计嘛,有多少是多少嘛!”平民风采,一语中的,让人爱听。从“挤水分”分析矛盾的展示过程中县里还派专人用皮尺测量各乡镇白瓜种植面积,让受众由表及里地感受到了两个数字现象后面的经济症结,弄清楚了“为什么发生”和“怎样发生”的来龙去脉,领悟到辨证的理性思维,从而产生心灵的震撼与多方面的启迪。报道简明生动,内容实在,虽然是硬主题,但亲和力强。全篇显示出一种真实性、现实性的思辨美。
       2、用非经济学的眼光审视经济活动
       要写好经济新闻深度报道,视野要开阔,不仅要“钻进去”掌握必要的经济学知识,而且要“跳出来”,尽量拓宽经济报道的思路,运用多元思维把知识的触角伸向社会学、文化学、政治学等更为广阔的领域中,去剖析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去揭示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在经济发展中的相互作用与影响。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涉及政治、文化、科技、教育乃至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各领域,带来了经济结构的多元化与社会生活的多样化。提倡跳出经济写经济,就是要求记者注意抓经济领域中的非经济因素,来满足社会的需要、受众的多层次心理需求。现在各媒体中有许多经济类深度报道的触角已伸向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切中了时代的脉搏,切中了直接影响人们生活、生存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从百姓视角入手,强化辨析功能,加强解释性报道、思辨性报道、阐述性报道,从全局和宏观上去把握和分析,释疑解惑,引导人们冷静地理智地思考遇到的新问题新情况。这样,既增强了经济报道的亲和力,又提高了经济报道的立意和深度,赢得了广大受众的青睐和好评。
      
      作者简介:
      那斌,男,黑龙江省佳木斯电视台专题部主任,主任记者
      
      (作者单位:黑龙江佳木斯电视台)

    相关热词搜索: 思辨 深度报道 经济 新闻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