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作文 > 正文

    长白云之乡—访新西兰见闻 新西兰长白云之乡介绍

    时间:2019-05-13 03:25:08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首歌谣的意境再适合不过新西兰了。澄碧的天穹宛如通透的宝石,映着海水的湛蓝,淘气的微风刮乱了慵懒的云,肆意在空中作画。春天的阳光洒在身上,暖意融融。“Ka mate! Ka mate! Ka ora! Ka ora!”耳边传来铿锵的呐喊声,在毛利战舞的诞生圣地奥坡塔卡的绿色草坪上,4名古铜肤色的毛利人学生正在表演毛利战舞。尽管没有涂绘先人的纹饰,没有佩戴行头,但那一招一式仿佛让我们看到当年部落出征前整装待发、斗志昂扬的景象。不过这次舞蹈并非为了鼓舞士气,而是为了欢迎我们这群来自大洋彼岸的中国朋友。
       2011年11月3日,应毛利人中国友好协会的邀请,中国对外友协代表团飞赴新西兰,展开了为期10日的友好访问。作为代表团的一员,我对新西兰有着一种特别的亲切感,因为那里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路易·艾黎 的故乡,这位慈祥的为中国的建设和发展做了大量工作、为发展中新两国人民的友谊作出重要贡献的老人,1958年起一直居住在我会的大院儿里。带着我们对他的怀念之情探访老朋友的家乡,有太多兴奋和期待。
       新西兰在我的印象中是个地广人稀、草原广袤,畜牧业发达的国家,而对其自然地理人文风貌的了解则更多源自文学作品和风景图片,对毛利人更是知之甚少。为了此次出访,我特地查阅了毛利人和新西兰的历史。毛利人约于一千年前由太平洋中部,从传说中的哈瓦基乘独木舟迁徙至新西兰,并从此定居。采用原始的部落社会结构,有部落联盟,经济以农业为主,部分人从事渔猎和采集,手工业发达。19世纪初英国人入侵新西兰,1856年其沦为英国的自治殖民地。殖民时期毛利人惨遭屠杀,人口一度锐减。直至1907年新西兰独立后,民族权利才受到尊重,人口逐渐回升。现代毛利人已接受英裔新西兰人的影响,社会、经济和文化均已发生变化,多会讲英语,许多人进入城市工作。部落界限已被打破,民族意识开始形成,民族文化得到复兴和发展。这便是为何原始的代表杀伐祭祀的舞蹈,成为极具地方特色的传统表演形式,向世人展现着新西兰独特的文化魅力。
       在整个访问过程中,我们处处感受着毛利人的热情。西方有贴面礼,东方有作揖礼,毛利人则有碰鼻礼。当不同肤色的两个人相对而立,轻揽对方的肩膀,微笑着碰触彼此的鼻尖和额头,即使语言不通,即使相处短暂,亦能够深切地感受到由肢体传达的友好与关心。在陶波市,瓦伊德托克部落的毛利朋友们用最高规格的迎宾仪式欢迎着我们的到来,并将我们视为最尊贵的客人,享受入住毛利人最神圣的祖先会堂的礼遇。会堂是部落大型集会的场所,墙上悬挂着历任部落首领的照片,绘着部落特有的图腾式花纹。细心的主人已为我们准备妥一切。床垫整齐地铺放在地上,床垫与床垫之间相隔一尺左右,男女同住一室。这着实让我们在荣幸之余多了些许尴尬,毕竟中国5000年的教化里“男女授受不亲”的理念根深蒂固。但硬着头皮睡了两晚,却有了不一样的感触,开始渐渐理解了毛利人之间关系亲密的缘由。他们单纯、善良,原始的部落生活使他们必须相互依赖、分工协作才能够在大自然里争取生存的契机,这种血脉传承的信任是坚固的、是可敬的,也是毛利人对中国朋友真诚情谊的来源。体味过后更倍加珍惜。
       毛利人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和对文化传承的坚定态度令人敬佩。他们拥有富饶的土地、山川,但他们从不因此挥霍,反而珍爱一山一石、一草一木。“我们的祖先乘独木舟经历千难万险来到新西兰,在这片土地上劳作以养活我们的人民,并招待我们的朋友。我们不是这片土地的所有者,我们只是守护者,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看护好这片土地才是我们的职责。”毛利长老的这番话透着对大自然虔诚的敬畏,满载着对脚下养育自己祖先及后人的土地那深沉的爱。正是因为他们的信仰源于自然,明了人与环境的关系,才能够自始至终地做到合理利用大地赋予的一切,不过度开发。正是这样的执著和坚持,才有了新西兰今天山青水碧的宜人景致,才有了沁入心脾的清新空气。
       毛利人对教育的重视是传统文化得以继承的重要保证。在新西兰期间,代表团参观了两所部落学校。在卡乌帕帕毛利人学校,潘姆·伯德校长告诉代表团,新西兰有55个毛利部落,13所毛利人学校。这些学校全部采用毛利语授课,自行安排课程和教学方法,孩子们在这里学习毛利语、毛利历史、文化传统和自然科学,学习尊重长者、尊敬自然,同时学习古老的生存技能,如养猪、种菜等。毛利人仅占新西兰人口总数的14%,在全球化和民族大融合的今天,他们采用基础教育这种方式很好地保护了本民族的文化独立性,保证了纹面、战舞、迎宾礼这样富有浓郁特色的文化表现形式的代代相传。
       在新西兰的10天里,我们访问了奥克兰、罗托鲁阿、穆鲁帕拉、陶波、惠灵顿和克莱斯特彻奇,参观了毛利部落、部落学校、农场、博物馆、酒厂等。一路上,我们沉浸在毛利朋友的友谊之中:在奥克兰毛利人朋友的家中,我们享受着好客的主人无微不至的照顾;在 学校里,我们被毛利青少年热情奔放的歌舞感染着;在穆鲁帕拉毛利部落为代表团举行的晚宴上,我们享用了他们所有用以招待贵宾的美食、陶醉在彼此间表达友谊的歌舞中。幽默诙谐的丹尼·陶罗亚成为我们代表团的“专职司机”,不辞辛苦,载着我们从北岛北端的奥克兰安全顺利地抵达南端的惠灵顿;热情开朗、能歌善舞的罗宾·陶罗亚教我们学唱毛利歌曲,欢声笑语洒满车厢。
       记得在路易·艾黎公园,代表团在艾黎半身塑像前深深鞠躬,以表达对这位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的敬意和思念,同时告慰艾老,他当年播下的中新友谊的种子已经发芽长大,并绽放出了绚丽的花朵。我们承诺会继续精心培育照料中新友谊之花,让它结出丰硕的果实。
      
      * 路易·艾黎,新西兰人,1927年前往中国,与中国人民风雨同舟,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和建设事业奋斗了整整60年。20世纪30年代,路易·艾黎积极参加了在上海的国际性的马列主义学习小组,并向国外撰写了大量宣传中国人民抗日斗争的文章。抗日战争时期,他积极参加并发起组织了工业合作社运动,成为失业工人和难民生产自救、支援抗战而兴起的一支独特的经济力量。新中国成立后,路易·艾黎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各国人民友好事业,为发展中国人民同新西兰及各国人民间的友谊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关热词搜索: 新西兰 见闻 之乡 白云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