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散文 > 正文

    世态物情【从心出发观世态,与美缱绻品人情】

    时间:2019-01-26 03:35:09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在与文本的对话中,概括情节,抓住人物心理变化。   2.学生能在与师生的对话中,把握人物形象。   3.学生能在与自己的对话中,理解普通人身上闪现的人性美。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利用文献、网络等资料,粗略了解苏联卫国战争。
      2.阅读课文,用四字短语概括小说的情节。
      
      二、导入
      反法西斯侵略的卫国战争是苏联历史上最重要的战役之一,苏联人民以每个家庭牺牲一个成员的代价打赢了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前苏联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肖洛霍夫以此为题材,“十年磨一剑”完成了《一个人的遭遇》的创作。小说于20世纪中期发表后,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许多听到或看到这个故事的人为主人公的不幸命运动容落泪。
      今天我们一起来与文本对话,领受小说的动人之处。
      
      三、初读感知
      1.浏览课文,概括(尽量以四字短语概括)主人公索科洛夫在战争中有怎样的遭遇?
      【明确】获知噩耗,妻女惨死
      儿做大尉,憧憬晚年
      儿死沙场,复员回国
      2.伴随着自身遭遇的变化,索科洛夫的心也像巨浪中的小船一样起伏不定,请概括(尽量以四字短语)“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明确】心痛如缩
      心花怒放
      心痛如裂
      3.请简要说说这一部分中最打动你的情节是什么。
      【明确】这一部分中最打动老师的情节有两个。第一是第三小节中,阿拿多里向邻居说他将请求上前线去当志愿军,而多年前,父亲索科洛夫已经应征入伍了。由父到子,我们看到不是人物的品格有多崇高,而是无数像这两个父子一样的普通人在这场战役中的担当。第二个情节出现在第三和第五小节,对同一个弹坑的描写。“我”在叙述这个经历的过程中,都出现了以“……”为代表的沉默,而非以破折号为代表的停顿。这两处的省略号有此时无声胜有声之效,我们分明能够感受到人物内心弥漫开来的创痛。
      【设计意图】设计这一问题,是想让学生初步领会战争的残酷,它让一个普通人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转变,它甚至让普通人无法达成最为正常、最为普通的生活愿景,比如安享晚年。另一方面也是让学生学会抓住情节、分析情节、体会情节背后的意义。
      4. 概括(尽量以四字短语概括)主人公索科洛夫在战争后的主要遭遇。
      【明确】收养孤儿,相依为命
      5.结合小说中对凡尼亚的细节描写概括凡尼亚的特点?
      【明确】凡尼亚眼睛“亮得像雨后黑夜的星星”、“他是个很活泼的小家伙,却不知怎的忽然沉默起来”、“一双眼睛又慢慢地从自己那两条向上卷曲的长睫毛下打量着我,叹了一口气”、“像一只太平鸟,响亮而尖利地叫了起来”、“‘姑姑,您为什么哭呀?爸爸在茶馆旁边把我找到了,大家都应该高高兴兴,可您却在哭”……作者紧紧扣住对凡尼亚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让一个年纪幼小的孩童身上闪现出一些成人化动作,以此表明战争让一个天真的孩童过早地失去了幸福,然而战争并未让凡尼亚失去本该有的童真。小说中通过这些描写主要表现了凡尼亚的童真。
      6.在收养孤儿这件事中,“我”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
      【明确】心变光明心变快乐心变松软
      7.“遭遇”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①碰上、遇到(敌人、不幸的或不顺利的事等);②遇到的事情(多指不幸的)。无论取哪一种解释,“遭遇”都与不幸有关,然而收养凡尼亚这件事可以说是小说中光景最为亮丽的情节,这也是一件让当事人双方都感到快乐的事,既如此,小说的题目何以用“遭遇”贯之?
      【明确】第一,反衬出战争的罪恶。战争让无数的人失去了亲人、家庭。第二,小说以“一个人的遭遇”为题,也在说明这个遭遇不仅指索科洛夫的遭遇,也是指凡尼亚的遭遇。“我”能收养凡尼亚,让彼此之间有了情感的寄托,然而战争对“我”以及充满童真的凡尼亚的心理摧残是难以消除的。从根本上来说,这是一场遭遇。
      【设计意图】设计这一问题,是想让学生初步感知小说的主题,战争不仅毁灭家庭,使无数人丢失了性命,更在那些幸存者心里投下了浓重的阴影。这样的遭遇具有普遍性。
      8.收养凡尼亚之后,“我”的遭遇并没有停止,“我”的心变得“悲愁”并“震荡得厉害”。这说明了什么?
      【明确】说明虽然战争结束了,但是战争带给人的心理影响并没有随着战争的结束而消灭。
      【设计意图】设计这一问题,是想引导学生关注战争带给人的心理伤害。比起那些直观可见的有形的伤害,战争带给人的无形伤害往往更为巨大。
      
      四、文本探究
      1.结合小说中主人公索科洛夫的心理变化过程,在横线上填上一个合适的词来表明你对主人公的印象?
      索科洛夫是一个_______________的人。
      【参考说法】普通坚毅温情
      关于索科洛夫的普通:索科洛夫是一个普通的人,他没有引人注目的外表,也没有气壮山河的言论、没有豪情万丈的心志,但国家需要时,他应征入伍。从战俘营逃回后,他向妻子吹嘘上校答应要奖赏他。战争让他家毁人亡,但他并没有怨天尤人。他对生活的要求再正常不过,得知儿子阿拿多里活在人世,他期望有一天能够为儿子娶媳妇,带带孙儿,安享晚年。收养了凡尼亚之后,他希望能为凡尼亚弄些牛奶、烧个鸡蛋或是弄个热菜。等凡尼亚长大些,他又希望能送他进学校,他不断地为小儿子的前途做些谋划,所有的这一切都是普通人的要求。
      关于索科洛夫的坚毅:索科洛夫无论是在战争中还是战争后都有许多不幸的遭遇,但这些并没有打倒他,他对未来充满憧憬,并选择坚强地活着。在俘虏营里,他差不多夜夜在梦中跟妻儿谈话,鼓励亲人不要为他悲伤。得知儿子阿拿多里的死讯后,他吻了吻躺在棺材中的儿子流不出一滴泪。他开车出了交通事故被扣了司机执照,他选择去卡沙里谋生。他的心虽然无限悲愁并且震荡得厉害,但是他的心理并没有因为战争而扭曲或畸形。
      关于索科洛夫的温情:与妻子离别时,他推开了妻子的最后拥抱,这成为他最大的悔恨。他亲自回到故乡去看炸毁他妻儿留下来的弹坑,他“感到穿心的悲痛”。他本身怀有一颗破碎之心,却去关怀收养孤儿凡尼亚,安慰另一颗破碎的心。他“白天总是表现得很坚强,从来不叹一口气,不叫一声‘喔唷’,可是夜里醒来,整个枕头总是给泪水浸透了”,他在梦里止不住地思念自己的亲人。
      2.速览课文,探究作者为什么以“一个人的遭遇”为题?
      【参考说法】题目中的“一个人”是泛指,在当时的状况之下,像索科洛夫或是凡尼亚这样遭遇的人成千上万,甚至可以说是整个民族都有这样的遭遇。作者这样安排既有以小见大,以少见多之效,也表明了遭遇的普通性与普遍性。
      题目中的“遭遇”包含了战争中和战争后的遭遇、显性的遭遇和隐性的遭遇、肉体的遭遇和精神的遭遇。战争中的遭遇让遭遇战争的普通人即使在战后依然倍受心理的困扰。作者用“遭遇”一词,想以此表明战争带给人的影响是巨大的、深远的,也希望有人能够关注这些遭遇战争隐性伤害的普通人。
      “一个人的遭遇”,这是一个陈述语气的偏正短语,诚如小说本身一样,它以理性而朴实的文字、客观而公正的视角为我们呈现出战争带给人们的肉体与精神的伤痛,文字背后却是引人深思的忧虑:如何安抚像凡尼亚这样的孩子的心灵?
      3.省略

    相关热词搜索: 世态 缱绻 人情 出发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