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散文 > 正文

    从高考题题干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提问 高中历史选择题100道

    时间:2019-04-14 03:13:57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 面对日新月异的高考,如何以高效率的教学去提高学习成绩,如何在平时教学中渗透高考意识是每位教师的目标。以高考题的题干作为设问的切入点来研究高考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把这种思想渗透到高三及平时教学中会事半功倍,同时辅助其他的设问方式会极大地提高历史课堂的效率。
      【关键词】 高考研究;题干的学问;课堂提问技巧
      高考考什么?怎么考?这是千万考生,家长和老师最为关注的问题,然而也是所有的人难以琢磨的事。老师走进题海,学生走出题海,总之面对高考,我们要无数次的做题,考试,讲评,再做题,忙忙碌碌一年又一年,总是感觉对高考题不能形成一个整体性的认识。高考题从何而出,问题从何而设,答案从何而来。也只有等到考题出来的那一刻才知悔之已晚。
      今年暑期在市里高三复习研讨会上有幸听到北师大天津附中的赵秋祥老师做的报告,使得自己茅塞顿开,既然我们不能知道“考什么”,那我们为何不从“怎么考”入手?他几年来致力于研究高考,很有建树,而他的切入点却很简单,就是研究试题的题干,也就是研究“怎么考”?他钻研了历年高考题,总结出一套系统,就是以设问作为标准和切入点,高考历史题设问的选取角度具体可以分为三类:
      1.判断类(具体问:是什么?指的是什么?)
      2.分析类(背景是什么?目的是什么?影响是什么?)
      3.理解类(说明什么?表明什么?反映什么?从中可以获取的历史信息是什么?)
      回来之后,我仔细除揣摩了赵老师的分析,也逐次比较了近年的高考题,还真正感觉到了设问的重要性,而其中的设问用语也大致相同。然而细细想来,其实他总结的这三种类型就是我们在历史教学中的三个教学目的,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只不过他以最为浅显,最为通俗易懂的表达呈现出来,才让人感觉耳目一新。了解知识本身才可以从材料中判断“是什么,指的是什么”;掌握了分析能力才能从材料中分析背景,目的和影响;运用了多种学习方法,才能从分析材料中提取历史信息。既然知道了高考的命题思路,为什么在高三复习或是平时教学不采用高考命题呢?或者说我们也在一直沿着这个思路在努力,只是无法从实践中跳出来,站到理论的高度。如果每一节课我们都已高考的设问角度去重组知识,以高考设问的角度去加以训练,这样当学生拿到高考题就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相信一定也会事半功倍,驾轻就熟。
      这么多年的高三,这么多年的校间交流,总体来说多数学校会采取“三轮复习”方法:系统复习,专题复习和综合复习。即复习课本基础知识,以不同的线索进行知识重组专题复习,复习冲刺阶段,虽然各学校有所差别,但总体而言大同小异。然而作为学生而言,依然是学知识,很多学生感觉“学”不能“致用”,知识背的很熟,做题面前慌乱失措,无从下手,所问非所答。而最多的问题出在审题上:题干分析不清,不知所问何物,不能快速准确的选择答案,不能有效地组织已学知识……众多的问题摆在面前,使得成绩不够理想。所以我们老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给学生渗透高考的答题思路,知道了高考怎么考,也就成功了一半。
      首先我们以系统复习作为切入点,系统复习是以巩固基础知识作为目的。那么我们就可以在此阶段以复习判断式的知识为主。一节课45分钟,大部分老师前20分钟就是在落实知识点,学生要分清哪些知识是判断类,哪些是分析类,哪些是理解类。而我们就可以以高考命题的话语去设问。拿《短暂的隋朝》一节来说,隋朝统一的历史条件是什么?(判断类)为什么隋文帝可以结束魏晋南北朝时的分裂,建立统一的王朝?(分析类)从隋朝建立两都说明了什么?从洛口仓和含嘉仓的规模之大可以表明什么?从历史上众多对大运河的诗词我们可以获得哪些历史信息?(理解类)……这样一来,落实知识点的方式便统统归入了高考的设问之中,这样不仅以另一种方式落实了课本内容,还培养了学生审题能力,应对高考的能力。后25分钟大部分的老师是加大训练,加入各项习题练习,我们同样可以用高考的模式来重改试题,课本每节之后的习题我们都可以进行变形再出给学生,这样学生既砸实了基础知识,也避免了重复看书的厌烦性。
      高三复习固然如此,其实我们在平时的历史教学中都要对设问进行高度的重视,课堂提问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还可以提高老师的教学能力。课堂提问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在教学中用得最多,但又很难用精、很难用巧的艺术。那么,如何巧设精问,才能使得思考不再成为学生精神上的负担,而是一种身心上的快乐和享受,我认为需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课堂提问要在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方式。
      在导入新课阶段,教师可采用激发式提问,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课文的兴趣。例如,在学习《隋唐时期的对外友好交往》一课中,我以一组图片“当今世界各地的唐人街”导入,让学生一开始就感受到唐朝经济在中国和世界中居于的重要地位,从而产生巨大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同学们想了解唐朝为什么会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呢?它的影响波及到世界的哪些角落呢?从而以递进的提问让学生掌握重点难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难点,先提出重点性问题,然后再分解为几个互相关联的一个紧扣一个的小问题,形成步步深入的递进关系,这样,只要小问题解决了,重难点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2.准确把握学生的能力,提问要有针对性。
      历史教学中,教师的提问要兼顾到全体学生,不能只是考虑优等生。提问的问题要有新颖性,如果问题新颖,可以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注意力。在教学中,教师问题提得浅了不容易引起学生的重视,也激发不了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提得深了又启发不了学生思考,甚至可能会使学生在思考的道路上走弯路。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做出正确的估计,并在此基础上把握提问的难易度,恰到好处地提出问题.
      总之,课堂提问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已经成为联系师生双边活动的纽带和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而如何在高三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问又是帮助学生赢得高考的关键,所以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要重视平时的课堂提问。

    相关热词搜索: 课堂教学 提问 高考题 高中历史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