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作文 > 正文

    作为检验标准和衡量准绳_张佳玮:这世界没有标准的准绳

    时间:2019-02-27 03:21:58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新概念’是被老师骗去的”       访谈“80后”作家,开场免不了落入俗套地提及“新概念”,毕竟他们中的多数人是从那场写作比赛中脱颖而出。张佳玮的回答自不会是“感谢‘新概念’给我这样一个机会,感谢《萌芽》杂志给我这个奖”。相反,他哈哈一笑,对我说:“参加‘新概念’是被老师骗去的。”
       2002年,在江苏省无锡市第一中学念高三的张佳玮压根儿不知道《萌芽》,也不知道“新概念”,只听说过韩寒。老师瞒着他把他的习作选送参赛,直到入围要参加决赛了,才让他知道。“但是我还是挺高兴的,因为老师说比赛得奖的话,高考可以加很多分!”冲着加分,那年冬天,张佳玮从无锡到上海参赛:“上午去,写完了就坐车回家,心情平静。”
       张佳玮得奖了,却未能如愿以偿加上分。高考成绩不甚理想,进了上海东华大学的电子商务专业。提到这个和文学毫无关系的选择,张佳玮轻描淡写:“那是我爸妈的意思,但是我也不认为喜欢写作就非得进中文系或者历史系、哲学系什么的。”
      
      “别提《倾城》行不行”
      
       2003年,大一暑假。张佳玮的第一部小说《倾城》出版。不能说他的写作之路就此开始,因为早在高中,张佳玮就已经在网站开辟专栏,著有许多评论、短篇作品。只能说,《倾城》一出版,张佳玮开始进入了更多人的视野,以至于几大专业搜索网站的搜索页面开始自动提供“倾城张佳玮”这样的搜索选项。
       对这部成名作,张佳玮的态度却很“恶劣”:“别提《倾城》行不行!”他说,这部并不让他满意的小说是一个月的仓促之作,许多地方都被出版社进行了删改。用张佳玮自己的标准衡量,甚至可以说这是一本“破书”,因此他并不愿意围绕这个话题谈太多,几句之后,话题一转:“在我已经出版的三本书里,除了《倾城》之外,《加州女郎》是失恋后献给前女友的,《朝丝暮雪》是我个人觉得最好的,当然别人怎么看我不知道。”在《朝丝暮雪》里,张佳玮认为自己成功构建了一个世界,命运感充斥字里行间,他比较满意那种“历史的语境”。对于小说存在的“语句拖沓”等不足,他也毫不讳言。
      
      “媒体喜欢‘标题党’”
      
       其实,是《倾城》让张佳玮更出名了,尽管这部作品他自己不满意,可依旧不妨碍《倾城》成为“80后”众多“青春小说”中的一个异类。绮丽的想象、华美的语句,不可避免地,让张佳玮被媒体贴上了诸如“实力派”、“意识流”等标签。对此,张佳玮很不屑:“让他们说去,我一点都无所谓。”
       “偶像”、“实力”之争,历史玄幻定位,签售遭遇冷场……种种之于张佳玮,无关痛痒。提及“十作家批判书”风波,他脸上更是露出顽皮的笑容:“这个事情很有意思!那两个批判我的人,在网上都认识。其中一个加我QQ后第一句话是:“张佳玮啊张佳玮,你有什么缺点,赶快告诉我,我要‘批判’你。”仿佛一场闹剧。
       张佳玮很理解那些“批判者”:“他们拿了很多我高中时的‘东西’说事。然后说,没办法,编辑要求的,得挣稿费。”张佳玮双手一摊:“我也一样。”他也会因为稿费而特意码字。
       “我们在网上曾经讨论过,现在的媒体喜欢‘标题党’,动不动就给你戴个‘帽子’,贴个‘标签’,炮制出一个概念。例如,‘80后作家’这个划分……雨果和大仲马都在1802年出生,怎么没给他们安一个“02代作家”?……媒体喜欢曲解、夸大。”所以,他不在意媒体说什么。商业包装、炒作、论争、批判,张佳玮都“随便他们”。
      
      “请关注新作《再见,帕里斯》”
      
       较之已出版的三部作品,张佳玮更期待最近即将出版的《再见,帕里斯》。这是他的一次新实验。书中尝试着以福克纳《八月之光》的结构,把历史与小人物的生活糅合到一起,解构英雄史诗。借此,张佳玮向自己的庞大野心更进了一步。他这样解释:“在古希腊,荷马史诗创造了一种语境――宏大叙事。罗马人的散文又给这种庞大的语境作了补充。到文艺复兴时期,拉伯雷等人试图用戏谑对抗这种庞大的叙事。这种努力直到《尤里西斯》出现,小说与史诗才等量齐观。英雄史诗被解构了。”
       张佳玮希望自己也能这样,所以,他“不断尝试多文体写作,至少要尝试到找到最合适自己的一种”。从《倾城》开始,到《加州女郎》,到《朝丝暮雪》,到《再见,帕里斯》,他不断尝试、突破、改变。他坚信,一直坚持阅读和写作,自己会成长,作品也会进步。“我今天做的扬州炒饭肯定比我几天前做的好吃。”张佳玮的理论很简单。
      
      “写作给了我极大的快感”
      
       今年大三的张佳玮功课不多,所以写作基本上就成了他生活的主要内容。他很享受写作的过程,每写出一个非常精彩的片段,他都会异常开心兴奋:“太牛了,这是我写的吗?真是写得太棒了!” 张佳玮坦言写作结束后回头看的成就感和自豪感最为美妙。
       “写作给了我极大的快感,所以我喜欢写作。”张佳玮说自己看到某个景象时,他的脑海里便会不断衍生出各种场景。漫无边际的想象后,他会激动地记录下其中最打动自己的东西。他只写自己想写的,不考虑市场和读者。“我不怕读者少,我怕的是小说被误读。”这是张佳玮对读者的态度,“一万个人读我的小说,都是误读,我倒宁可只有3000个读者,但却是真正理解作品的。”
       他不会根据市场需要来写作,“读者喜欢看什么,我就写什么”对于他是一种折磨。“把别人的快乐建筑在自己的痛苦上,我还没这么伟大。”张佳玮笑得很狡猾。
      
      “不想把兴趣变成责任”
      
       如此钟情写作的他,毕业后是选择走作家的道路,还是依据专业选择在商务方面施展拳脚?张佳玮的回答很模糊:“我不确定自己将来要干什么,也许会靠文字吃饭,但不一定就把作家当作职业。”他认为,假如把兴趣变成责任,那么味道就变了,他不喜欢被框住的感觉。
       至于如果不做作家,靠什么挣钱生活的问题,张佳玮轻描淡写:“我是个清心寡欲的人,养活自己肯定没问题。”在他看来,钱“够用就好”。他赞同电影里阿甘母亲的话――人只要一点点钱就能生活,剩下的都是为了炫耀。他可以把炫耀的欲望降到很低,所以他也不是为了出书挣钱而写小说,而是写了小说恰好有机会出版。
       当兴趣变成工作,变成责任,这个逻辑便倒过来了。张佳玮不愿意。“不想把兴趣变成责任。”他反复说。
       张佳玮阅读量极大,且博闻强记。在整个采访过程中他旁征博引,引经据典,令笔者汗颜。他手不离书,习惯走路、坐车时都看书,“这些时间不看书太浪费了”。笔者笑称他简直就是为了阅读写作而生的。
       聊着聊着,我们的话题也由最初的“写作”延展开去,张佳玮的形象在我的感觉中逐渐丰满起来。歌剧、油画、篮球……他都喜欢,他甚至会演奏四种乐器。他孩子般向我“炫耀”自己的好记性,NBA 400多球员的名字以及他们每场比赛的表现、得分他都如数家珍。他喜欢老歌,热爱古典音乐,亦钟情流行音乐。孙燕姿和王菲是他喜欢的女歌手,黄�、李宗盛是他敬佩的音乐人。他对《东成西就》里的细节信手拈来,赞叹《东邪西毒》里梁朝伟和张国荣的风采。他迷恋娜塔里・波曼、粟山千明,想不通“超女”为什么这么红……

    相关热词搜索: 准绳 标准 世界 张佳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