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作文 > 正文

    [洞察趋势 审时度势 高效复习]

    时间:2019-02-19 03:27:22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随着高考的临近,正确预测作文命题的趋势,正确估价学生的作文现状,制订切实有效的复习计划,追求作文复习的高效率,这是我们的职责。而完成好这一职责,首先应对近年语文高考中的作文命题趋势加以分析。
      
      一、比较,给了我们前瞻的平台
      
      从命题形式看,2004年除北京外,12道作文题全部为话题作文,其中又以关系性话题作文为主,共占9道题。2005年共16道作文题,其中命题作文从2004年的1道扩大为4道。在其余的作文题中,关系性话题作文比例大大下降,其中除全国卷一如既往仍为关系性话题作文外,其余均没有采用这一命题形式。在其他的话题作文题中,上海、福建、湖北的可看做供料式话题作文,其所供材料已不仅仅起拓展思路、引出话题的作用,而是要求所写内容必须与“料”一致,材料已成为说话的基础,故此类题亦可称为准材料作文。如上海题要求针对所供的文化现象这一“料”,谈它在自己的成长中的影响。这样的命题形式可以看做是纯话题作文与上世纪90年代材料作文题的嫁接。除上海、福建、湖北题外,其余话题式作文题又几乎回复到初始阶段,以独词或偏正短语作为话题,如广东的“以‘纪念’为话题”,江西的“以‘脸’为话题”,湖南的“以‘跑的体验’为话题”,山东的“以‘双赢的智慧’为话题”。江苏题则要求将写作的“凤头、猪肚、豹尾”六字术语与生活链接起来,显得较为别致。可以看出,2005年的作文题异彩纷呈,形式多样,全国卷的作文命题影响已越来越小,各省市自主命题的指导思想已越来越清晰,追求个性与创新的意识也越来越强烈。
      从命题思想看,2004年作文题主要引导学生从“内省”的角度谈对自身修养、情感态度的认识,对一些社会话题的见解。2005年作文题内容显然有了拓展,除保留2004年的一些内容外,还增加了一些关注民生民情、为自己设计未来、培养感恩意识的内容。作文题内容外延的拓展,对考生的要求将更高,一些闭门只读“圣贤”书、“为赋新词强说愁”的考生将受到严峻挑战。
      
      二、辨析,使我们有了再认识
      
      从200A、2005两年高考作文题的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总趋势:对2004年以前的命题思路挣扎着反叛,对2004年以后的命题思路负重地追求。“突围”已成了自主命题省市命题组的历史使命,附着在作文题上的许多信息已告诉我们,2006年高考作文题将遵循着以下原则作进一步的探索与构建:
      1.追求公正性,强化限制性,文题更趋多样化。
      高考作为我国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选拔级别最高、动辄牵动全社会神经细胞的考试,公正性始终是一条铁的原则横亘在命题者面前。从考试环节来看,首要确保公正性的就是命题这一环。随着社会诚信度的不断下降,背袭、深度模仿等现象愈演愈烈,这就要求命题者在命题时使题目更具有即时性,也就是使考生无法宿构,更无法靠背作文奏效。2005年打破了话题作文一统天下的局面,让命题作文题、准材料作文题登上语文高考卷,除了各命题组与众不同自创面貌的心态外,公正性应是他们命题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忽如一夜春风来”,桃红李白尽妍开。这“春风”应看做是社会对高考作文公正性的呼唤之风,也是对高考作文题的催新之风。这种趋势将会引起各命题组的注意与借鉴,做适度调整与修改是在所难免的,这理应引起大家的关注。
      2.追求思辨性,强化深刻性,让考生在“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上各尽其妙。
      高考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大学输送合格人才。高校对高中生的选拔是有层次的。高考作文背负的重要任务就是通过对考生思维思辨性、深刻性与广阔性的检测,来为学生思维品质进行区分与定位,以满足高校对不同层次生源的需求。可以说,高考作文题的命制者集中考虑的就是如何让不同思维品质的考生都有一个恰如其分的区位站点。让考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能力,让高思维品质的考生脱颖而出,这是高考作文命题者应尽的责任。2005年上海题要求考生从文化生活中习见的现象人手,对其进行审视与辨析,并结合自身,谈它带来的影响,这道题对考生的思辨要求显然高于2004年的“以‘忙’为话题”。浙江题的“一枝一叶一世界”要求考生从微观人手,以宏观作结,从思维的广阔性与深刻性来看也显然好于2004年的“以‘人文素养与发展,为话题”。这些能给考生更广阔而纵深的展示空间。
      3.追求生活性,强化民本意识,让考生做实实在在的社会人。
      学生作文中的假、大、空现象由来已久,这有社会的原因,也有教育的原因,同样高考作文题也难辞其咎。话题作文本来就宽泛,再加之所涉内容的“升华”与“高品位”,自然使考生作文虚情假意、空话套话充斥。另外的负面影响是,引导学生远离民生民情,使他们的心更趋于空荒,使他们本来没有多少泥土的根更松疏。而2005年的高考作文题,似乎不约而同地看到了这个弊端,看到了潜藏在学生身上的不良因子,试图让作文题拴住学生飘忽的思想,脚踏实地地回视现实生活,关心民生民情的起起伏伏、冷冷暖暖。2005年广东的“以‘纪念’为话题”,山东的“以‘双赢的智慧’为话题”,天津的《留给明天》,北京的《说“安”》都可以看做是这一指导思想的产物。
      
      三、应对,让我们神清气定地追求复习效益的最大化
      
      从两年高考作文试题的比较辨析中,我们大体感觉到悄悄变化的命题趋势。虽然这两年自主命题的路走得趔趔趄趄,但毕竟在走。求变、求稳、求新依然是命题的主旋律,文题在思辨性上的指向也愈加明显。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民生民情理应是学生关注的焦点,对此,他们不能无动于衷。那么,在临近高考的时候,以下几点要求可供复习时参考:
      1.追求开放,拓展思路,引导考生求变、求异。
      以往话题作文由于所涉范围宽泛,指向散化,学生构思、选材相对离散性较好,雷同现象比例不高。而一旦命题作文、准材料作文出现,学生这方面的训练少,就有可能出现较大范围的撞车现象,包括主题的撞车、选材的撞车等。老师要在复习中做好思路拓宽的训练、选材的训练、提炼主题的训练。同时还要帮助学生做好积累工作,其中有生活的积累,要求学生观察生活、回放生活、从书本中汲取生活,使自己的生活底蕴逐渐丰厚起来;还有知识的积累、思想的积累,使学生的思想复杂起来,看问题的角度丰富起来,人生观、价值观更为正确与多彩。有了这些积累,思维的开放与思路的拓展才有了基础,无论记叙还是议论,都能别开生面,异于常人。
      2.注重辩证思维训练,引导学生思想深刻、思维触角广阔,分析问题更趋于全面与正确。
      学生作文常有思路狭窄、沉不下去、看不到事物之间的联系等毛病,这些毛病的存在势必影响到考生作文的成绩。所以,要解决这些问题,就有必要对学生进行辩证思维的训练。比如训练学生熟练运用对立统一规 律、质量互变规律、矛盾转化规律来解决问题,引导学生从对现象的罗列到对本质的挖掘,引导学生运用类比思维从对物过渡到对人的思考,从对偶然事例过渡到对社会的思考。新课标强调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随着对新课标的学习、理解和执行,高考对考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检测也越来越重视。在这样的背景下,针对近两年高考题命制思路的分析与推敲,做好学生辩证思维的训练,是很有必要的。
      3.发展表达能力,构建个性化话语系统,让考生的言语文采斐然,令阅卷者眼睛一亮。
      语文教学的核心是语言的教学,学生的表达准确、生动、鲜明始终是教学追求的效果。学生对语言的敏锐感悟能力,组织语言、调遣语言的从心所欲境界,流注笔端的语言富有神采与韵趣,都需要教师的培养、指点与阅读的熏陶,加上学生对自身构建个性话语系统的兴趣爱好与刻苦练习。从高考来说,语言在作文评判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许多脱颖而出的高分作文都有着一流的语言,这些语言都是个性鲜明、文采斐然、富有张力的。也正因为有这些特长,所以阅卷老师看一眼就被吊住眼球,分数焉能不高?
      在高三复习的最后阶段,教师应首先帮助学生进一步完善自己的话语系统,追求话语的正确、准确、流畅。二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追求优美、大气、雅致和韵味,这是考生要努力达到的话语高峰。新颖鲜明的修辞格的运用、整散结合的语言块面的设计、超强语势的流泻、词类活用的恰到好处,等等,都是需要师生共同完成的任务。语言表达的水准提高了,语言的鲜明特色形成了,个性化的话语系统稳定了,这样的文章才有胜出的可能。
      4.技术指导依然重要,它能安定考生拿到作文题时瞬间的情绪,有利于写作水平的发挥。
      随着2005年命题的多样化,2006年不可能再出现“倒春寒”现象。所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新题型,只有做好技术指导工作,以不变应万变,以胸有成竹应标新立异。比如,话题作文、命题作文、准材料作文、情境作文等都如何审题,是审题指导上要关注的焦点。比如正确安捧文章结构、在求稳的基础上如何出新,在旁逸斜出时如何删正,在平铺直叙时如何险绝,都应予以训练。石墨和金刚石的区别在于分子结构的不同,一篇出彩的作文与一篇普通的作文有时也仅因了结构安排的不同。
      江苏无锡市教研中心 214001

    相关热词搜索: 审时度势 高效 洞察 复习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