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祝福语 > 正文

    【化工实训场所的危险源辨识及控制】 适用于场所环境的危险源辨识方法

    时间:2019-03-31 03:19:47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实训场所的安全对高职院校完成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至关重要重要,以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的化工实训场所为例,分析了其安全管理的复杂性,应用危险源理论对化工实训场所的危险源进行了分类识别和分析的讨论,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方法。
      关键词:化工实训场所;危险源;辨识;控制
      中图分类号:X 913 文献标识码:A
      实训场所是高职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保障, 是高职教育有别于其它教育的重要特色之一。为达到这一目标,只有突出实验、实训等实践教学, 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培养出适应职业岗位需要的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因此,校内实训场所的建设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建设和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1,2]。由此看来,实训场所是实施实践教学、科研的主阵地,专业涉及面广,进出人员的繁杂性, 流动性大、层次差别大,各个实训场所再现化工生产真实工作过程的设想, 都具有不确定性和不可预见性, 这些因素的存在,决定着在围绕实验室开展的各项工作中, 稍有疏忽就可能导致火灾、机电伤人及设备损坏等安全与环保事故的发生, 造成财产损失、人员伤害,给校园甚至社会带来不稳定的因素, 给环境造成污染,因此,如何按照现代管理科学的要求,对校内实训场所进行危险源辨识, 使之得到有效控制,是高校“平安、和谐”校园建设重要组成部分[3]。
      1 危险源分类
      危险源是一种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可能。不同分类方法可有不同的分类结果。本文按照GB/T28001标准危险源分为两类[4]:把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能源或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称作第一类危险源。为了防止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必须采取措施约束、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控制危险源。在正常情况下,生产过程中的能量或危险物质受到约束或限制,不会发生意外释放,即不会发生事故。但是,—旦这些约束或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措施受到破坏或失效(故障),则将发生事故。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称作第二类危险源。第二类危险源主要包括物的故障、人的失误和环境因素。
      两类危险源间的关系:第一类危险源是伤亡事故发生的能量主体,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第二类危险源是第一类危险源造成事故的必要条件,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两类危险源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第一类危险源的存在是第二类危险源出现的前提,第二类危险源的出现是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的必要条件。因此,危险源辨识的首要任务是辨识第一类危险源,在此基础上再辨识第二类危险源。
      2 化工实训场所危险源辨识
      2.1 实训场所现场情况考查
      高职化工类实训场所,在建设之初就考虑了化工行业的特殊性,坚持SHER (Safety, Health, Environment and Reality )理念[5],为了节约能源, 减少伤害, 应尽量避免高温、高压条件和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料。
      秉承这一理念,本院内的实训场所建设理念是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某产品工艺进行缩小, 按工业装置(符合HSE体系) 进行设计、制造、安装, 同样采用DCS控制, 是建在教室中的化工装置( 教室即是车间), 这种有化工装置的大教室可称为理实一体化教室, 可把有关专业理论课移到这类教室中进行互动式教学。这种化工装置由于处理量较小, 相对工业装置要安全得多。我院建设的化工实训装置(均四氧化、乙苯脱氢、苯胺的生产等)就是这种类型的,装置是由我院老师自行设计,参与编制DCS软件,无真实投料,模拟进料,没有有毒有害物质。
      流程级化工单元操作中心(酒精精馏装置和环己酮净化真实装置模拟操作)与原有的化工单元操作装置(输送这、传热、精馏、干燥、吸收等)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实训教学体系,有离心泵、蒸汽发生器、电热炉等少量真实可旋转、加热设备。
      工艺级的实训装置多有2-3层楼的设置,楼层间都以铁梯子链接,且铁质管线、阀门、塔等设备一应俱全。因此,既有化工装置和实验室的类似的危险源,但又不完全一致,有其特殊性。
      2.2实训场所的危险源
      对于此类危险源辨识的原则,应该认真考察系统中能量的利用、产生和转换情况,弄清系统中出现的能量物质或载体的类型,研究它们对人或物的危害,在此基础上来辨识危险源。
      根据现场考察结果来分析,属于第一类的危险源有:
      (1)物质危险源:少量毒性不大的化学药品如酒精、易燃易爆试剂气体如氢气瓶等,属易燃易爆物料;
      (2)单元操作实训装置则需要真空、热油泵等;
      (3)整套模拟真实化工生产装置的设备和基础设施,有铁质楼梯,管线和阀门等设备;
      (4)实训场所电线、照明设施等。
      造成各种伤害事故的因素除了上述各实训场所存在的第一类危险源,就还有第二类危险源,可简述为设备等的老化、失效控制、阀门泄露等、人或者各种环境的因素。
      值得说明的是,并非所有的能量物质或载体都是危险源,而是从实际安全工作角度,只有能量物质或载体所含有或承载的能量达到可以造成对人的伤害时,才将其能量物质或载体视为危险源。
      3 化工实训场所危险源辨识
      对于各危险源的辨识和控制, 是实现安全管理目标的必要条件。通过对本校实训化工实训场所危险源的识别和分析,为下一步实现有效控制提供了有力支持。根据各实训场所工作活动的特点, 编制工作活动表, 查清活动涉及的房间、设备、药品试剂、耗材、人员、工作活动过程及其相关信息, 识别与每项工作活动有关的所有危险源, 分析谁会受到伤害、如何受到伤害,对这种伤害在假定计划的或现有的控制措施均已实施的情况下,还需考虑控制的有效性以及控制失败的后果。
      3.1第一类危险源的控制
      了解和确定此类危险源的存在和本质特性, 包括物质的危险特性及其数量,对于本校的实训场所内,乙醇、氢气等有限的挥发、易燃易爆物质,还了解其危害程度,属低毒,易爆, 处理过程有何要求, 需要如何防护, 保存条件有何要求等等。由于考虑安全,所有实训单元和装置都已经尽可能避免了高温高压的环境,所以只要考虑其他设备、电气等设施是否正常运转即可。在处理此类危险源的原则是首先考虑消除危险源(如果可行),然后再考虑降低伤   害或损坏发生的可能性或潜在的严重程度,最后考虑采用个体防护装备。
      3.2第二类危险源的控制
      第一类危险源发生意外释放的条件和防控的失败,加之人为因素即演变为伤害事故,由于实训过程中的设备、人员等情况各异,不确定因素增大了的控制难度,除了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设备和装置的开停车与维护外,还要定期检查安全装置系统是否故障、电气线路是否正常、加热或冷却介质是否足够等等,以尽量杜绝导致事故发生的条件。而对于人和各种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管理环境、经济环境、技术环境等, 这一因素需要国家、政府、高校、师生员工共同关注, 才能有效控制。国家、政府需要加大安全法律法规的制定并进行有效监控和保证措施,才能有效实施控制。
      因此,对第二类危险源的辨识和控制, 是实验室安全管理最重要的环节。人是实践活动的主体, 各种环境因素又往往是人为造成的,据有关统计,实验室安全事故中由于人为因素引起的事故比例约为98%[2]。对人的控制的安全管理中最重要的内容。
      (1) 规范安全管理
      实训场地活动的组织和管理者, 是实训安全管理目标制定和组织实施的决定因素。其工作内容包括: 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配备专职实训管理人员, 明确实训场所安全责任并进行有效监控, 完善应急响应程序;加强安全管理的相关资源投入;加强对教职工、师生的安全培训和教育, 增强安全文化氛围等等。
      (2) 专业培训
      实训场所的教师、学生、参观人员等流动人员, 则应先分析这些人员在实验室活动的内容, 如果是一般的短时参观人员,可以简单开展安全注意事项说明;如果是实训操作的人员, 必须根据其教育情况和相关知识的背景,开展相应的安全教育, 专业知识教育和设备基本操作规程等的相关培训工作,确保万无一失。
      4 结论
      高职院校实训场所的危险源的辨识和控制工作应该作为一项主动性而非被动性的执行措施。换言之,新建实训基地包括已经建立正在运行引入新发展业务、修改新的实训场所, 在活动开展之前, 就应对相关活动涉及的危险源进行识别、分析,制定有效控制措施。对于正在运行的高校实验室,应定期、及时组织或更新危险源辨识和控制工作。同时将相关文件、资料和记录以及扩充,以便涵盖实训的活动。这一活动需要进行管理评审,并持续改进[6,7]。
      高职院校实训场所危险源的辨识和控制工作是非常复杂的系统管理工作,需要全体师生员工乃至全校、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努力, 从而建立安全和谐的校园, 为高职教学、科研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切实有力的安全保障。
      参考文献
      [1]严明良,刘颖.高职院校实训体系构建的研究和控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6):160-162
      [2]吴永贵.论高职化工类实训场所的建设[J].广东化工,2010,38(12):276—278
      [3]刘丽葵,贺丽苹,王小梅.高校实验室危险源的辨识和控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8):346-348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GB/T28001- 2001)[C].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3.
      [5]付飞鹤.高职院校化学实验课教学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原则[J].科技信息, 2010,603
      [6]张晓红,邹长明,沈永林等.高校实验室安全隐患调查分析及安全管理研究[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7,21(3):56-58.
      [7]张建奎.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模式与体系的建立探讨[J].安全健康和环境,2009,9(2): 34-36.
      作者简介:刘健,(1974-),女,天津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从事化学工程与工艺类教学与研究。

    相关热词搜索: 危险源 辨识 实训 场所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