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祝福语 > 正文

    启迪智慧,润泽生命_让教育智慧润泽学生的精神生命

    时间:2019-02-25 03:27:57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不知从何时起,新闻媒体对教育问题的报道总让人瞠目结舌,人们一提起教育,总觉得缺些什么。“应试”“体罚”“功利”“冷漠”等诸多教育现状让许多有良知的为人师者感觉迷茫、失落。前不久读到英国哲学家怀特海《教育的目的》一书时,顿觉豁然开朗。
      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在古代学校里,先贤们(孔子、亚里斯多德等)渴望传授的是智慧,而在现代学校里,我们教授传授的仅是学科、知识。
      当“教育理想”沉沦到与“现实需要”持平时,教育的本真与我们渐行渐远,我们应该反思我们的教育。长期以来,我们在热衷于引入各种教育理论、教育模式的时候,却忽视了教师的自身体验、感悟、反思、实践而形成的教育智慧,甚至压抑了这种作用的发挥。只有教育本身有智慧,才能培养出有智慧的学生。
      笔者仅以从三个教育小故事中获得的启示来诠释“教育智慧”。
      
      故事一:“石子换糖果”。一个住在杂货铺附近的小男孩,每天看到大人将一种东西交给杂货铺的老板换回所需的物品。于是,有一天,他将一把石子递给老板买“糖”,老板迟疑片刻后收下了石子,然后把糖“卖”给了他。这个小男孩就是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
      启示一:这位杂货铺老板“迟疑片刻”进发出的教育智慧影响并成就了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虽不是教育家,但他面对一个在常人眼中“顽皮”的小男孩,心中装着一个大写的“人”字,没有用成人的逻辑和定式去对待这个孩子,而是透过行为表象关注到这个具有“生命”的孩子行为背后的内心世界。作为教师的我们毫无疑问应该具有一个神圣的使命,那就是守护学生的精神生命,用教育的智慧去叩响生命的课堂。观照当下的课堂,“规训化”的课堂管理逐渐使教师漠视、淡忘了课堂中那么多独特、丰富、鲜活的生命的存在,在诸多所谓的规则和流程中,生产着一批批被“驯服的肉体”,异化着一个个教师的教育观。从“规训”到“以人为本”的课堂方式的转变已成为当下课堂的重要命题,这需要教育者彻底摒弃单纯的行为管理,义无反顾地走向心理管理。只有在“目中有人”的课堂中,学生才能从个性差异的独特体验中得到自由发展;只有“关注生命”的课堂才是素质教育、公民教育的肥沃土壤。
      
      故事二:“老禅师与小和尚”。古代有位老禅师,一天晚上在院中散步,发现有小和尚不守寺规,将椅子搬到墙角翻墙出去游玩了。老禅师搬开椅子自己蹲在原处等小和尚回寺。不多久,小和尚在黑暗中翻墙而入,踩着老禅师的脊背跳入院中,当发现踩的竞是自己的师傅时,一时慌得不知所措。而老禅师却语重心长地说:“夜深了,快点加件袈裟吧!”从此,再没有小和尚翻墙出去玩了。
      启示二:老禅师没有训斥,没有说教,却用教育智慧、用宽容给予了小和尚自省改过的机会。西方有句谚语:“年轻人犯错,上帝都会原谅。”更何况我们面对的是成长中的孩子呢?正如书中所说:犯错误正是儿童走向成熟、追求成熟所必须经历的过程。在这个意义上说,宽容对教育而言不仅需要教育智慧,更重要的是成为一种态度、一种品质。这种品质需要我们放下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的师道尊严轻装上阵。对每个生命的耐心、包容、理解、成全,其实也就是教育所应有的最基本的立场。当然,宽容并不意味着迁就、放任。在课堂管理中,提倡关怀、鼓励为主,更非简单地否定或取消惩罚,只是强调必须慎重地正确地运用惩罚。如果让儿童更多地呼吸宽容和自信的空气,每个学生都将长成参天大树。教育应该是一件快乐、美好的事情,教师何苦要做那凶神恶煞呢?
      
      故事三:“漏斗和玉米”。有一位画家,小时候兴趣广泛,绘画、拉手风琴、游泳……样样都学,还都想得第一,结果当然不能都如愿。于是,有一段时间他经常闷闷不乐,学习成绩一落千丈。他父亲知道后,找来一个小漏斗和一些玉米种子和他做起了游戏:父亲让他把手放在漏斗下方,然后父亲就把玉米种子一粒粒投入漏斗,种子便依次落入画家的手中;过了一会儿,父亲抓满一把玉米放入漏斗,这时玉米相互挤着,竞一粒也没有落入画家的手中。
      启示三:学生的学习、成长就如同那一粒粒的玉米种子,只能在他可承受的时空收获期许的快乐和成果。教师切不可操之过急,寻觅教育的捷径一劳永逸或期待学生一夜之间长大,应用欣赏的眼光为儿童每天点滴的进步而欢欣鼓舞。任何人的成长都是渐进的,甚至是一生的事,所谓“立竿见影”从来就不会在儿童身上发生,一旦社会功利与当代教育联姻,必将导致教育的扭曲,继而错位。教育需要的是持久的关注,耐心的等待,教师需要做的就是有教育的热情和智慧,认真做好每天平凡的教育小事。教育是慢的艺术,教师专业成长、教育智慧的生成也如同那漏斗中的玉米种子,唯有用热情去收获每天的美好,才会不断聚集教育智慧的张力,抛开喧嚣、耐住寂寞、守住书斋,多一份热情的自我期许,多一份内心的沉静与高贵气质的沉淀,才是好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
      教育智慧的彰显,需要教师走进学生的心灵,需要教师的豁达与宽容、耐心与冷静、诙谐与机智,更需要我们有勇气摆脱传统经典教学体系的束缚,改变教师固有的惯性工作方式,摒弃教学改革的功利取向。让我们一起守望教育,丰厚自己的教育智慧,用我们的教育智慧去润泽每个孩子的精神生命,使每个生命焕发生机,并枝繁叶茂。
      
      作者简介:江苏省宜兴外国语学校语文教师。

    相关热词搜索: 润泽 智慧 精神 生命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