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祝福语 > 正文

    高职会计专业模块化课程改革的思考_高职课程改革主题

    时间:2018-12-23 12:48:38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本文认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的实用型人才。为了毕业生适应未来的工作岗位,必须从工作过程的实际入手,注重过程导向,体现实践教学,重构课程体系,从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过程导向 模块化 课程改革
      
      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有别于基础教育、普通高等教育的另一类型的教育,这种教育不能盲目等同于中学教育的延续,而是一种技术应用型的职业教育。目前高职学校正在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会计专业如何适应从“核算型”会计向“管理型”发展的社会要求,有效组织教学,已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高职会计专业教学的现状
      
      (一)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仍然注重学科体系
      目前各高职院校会计类专业基本上都是以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电算化会计、财务管理、财务报表分析和审计为主线的专业课程体系。这种学科课程体系注重会计知识的理论性、系统性和完整性,但脱离了会计职业活动的实践,“会计教学”与“会计工作”不能有机结合,由于人为的把各科课程分开,学生养成的不是会计工作的思维习惯,而是学习会计知识的思维习惯,学生解决某一课程问题能力强,但实际从事会计工作的能力差,学生毕业后往往要花较长的时间才能适应职业岗位工作。
      (二)在教材的使用上,与普通本科教育几乎没有区别多年来会计专业教材沿袭着理论阐述、准则制度解释、会计处理举例的套路来编写的,形式单一,各章内容独立,缺乏对关联知识的阐述和运用,学生不知道为什么学习这些知识,也不知道学习这些知识能够解决什么问题,只知道单纯的为学习而学习,逐渐也就丧失了学习的动力,导致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比较弱,同一个问题换一个说法就不会。而且教材内容也不能及时得到更新,高职教材在编写上没有跟上经济发展的需求又缺乏特色,使学生面对复杂多变的业务显得茫然不知所措。
      (三)在教学的观念上,过于重视理论教学而忽视实践锻炼现行的会计职业教育旨在训练学生毕业后成为一名合格的会计人员。而要成为一名会计人员,就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从目前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考试情况来看,基本上全是对理论知识的考核,这也就为一些教师强调理论教学提供了借口,教师只注重“应知”、“应会”内容的教育,过分强调讲授和作业的重要性,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虽然也通过了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出了校门却发现遇到实际问题时依然束手无策。
      (四)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上,过分强调高学历高职称,而忽视对教师本身技能的培训目前高职会计学专业的师资绝大部分来自普通本科院校的毕业生,虽然具有较系统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但相对缺乏实践经验和操作能力,对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了解很少,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因此还不能完全适应高职会计学专业教学的要求。而且大多数高职院校也没有把教师参加社会实践纳入教学管理计划或形成制度,同时在教师职称的评选上,过分强调学历、教学工作量、科研成果(论文),而对在专业上达到什么标准,比如会计师、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等,没有要求。不可避免地出现教师脱离实践的现象。
      (五)对学生素质的培养难以实施从用人单位对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来看,主要要求学生要有诚信、责任心、团队合作精神,能吃苦,会沟通,但教育者都十分清楚,这几种能力是很难培养的,尤其是要诚信,给学生做了很多讲座,但效果不明显。因此,如何全方位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仅通过课程教学是很难达到的,但如果和其他课程融合在一起,目前还没见到相关成功经验。
      
      二、高职会计专业模块化改革的理论基础
      
      (一)传统“以学科体系为主导”的教学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需要越来越多,这个时期主要重视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实践能力要求不高,认为容易在工作中取得,这种观念主导着教育政策,从而使实践教育被排挤到了“被遗忘的角落”,在这个过程中。考试制度在确立学科体系的绝对统治地位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近年来,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招生的规模不断扩大,职业教育是采用学科体系还是以过程导向的实践体系的争论越来越激烈,但不得不承认,虽然在学术领域以过程导向的实践体系占据了主流地位,但在学校开展教学中仍然是以学科体系为主导,虽然在学科体系中增加了实践训练的内容,但这种实践训练与实际工作存在着巨大差距,依靠这种训练培养出来的学生依然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二)“以工作过程为主导”的模块化教学工作过程实际上就是完成一个一个的任务,在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知识,这些知识可以称为工作知识,需要是在工作实践中产生的,或者学科知识在工作实践中的应用,但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工作知识都是依附于工作过程的,其存在的形式都与以学科体系为载体的学科知识完全不同。因此要进行教学改革。就必须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最理想的方式就是把职业教育的课程结构与工作结构对应起来,从工作结构中获得职业教育的课程结构。
      (三)两种教学方法所反映的教学理念的不同 “以学科体系为主导”的教学所强调的是终身教育理论,该教学概念认为教学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的,因此为了使学生学会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就必须加强普通文化课程与专业基础理论课程的学习,过多强调理论知识教育,教育者希望在千变万化的社会中找到不变基础。而“以工作过程为主导”的模块化教学所强调的是建构主义的理论,该理论认为学贵在用,有用即真理。因此职业院校学生更适应于从具体的工作实践开始展开学习,纯粹的理论知识学习只会使学生感到厌倦。正如杜威所说,一种书生是天生能对于书本子上的学问有趣味。其余大多数的人,只知道五官接触的、能够实做的事体才有趣味,书本子上的趣味是没有的,因此高职教育要注意到这种特点,彻底打破由理论到实践的路线,直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两种教学方法所反映的教学思路不同“以学科体系为主导”的教学强调先理论后实践,先讲授后训练,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进行这种训练,更不知道这种训练能解决实际工作中的哪些问题,只知道做完规定的练习就行了。而“以工作过程为主导”的模块化教学强调先有任务后知识,为完成实际工作中任务来构建知识,学生知道为什么学,学完能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五)两种教学方法所反映的“教师”、“学生”的地位不同 “以学科体系为主导”的教学强调以教师为主体,教学活动中以老师讲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高;而“以工作过程为主导”的模块化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活动中以学生的学为主,教师起辅导和引导作用,教学的设计以学生完成规定的任务为目标,教师布置任务,学生独立或合作的形式完成任务,学生和老师共同对任务进行提炼和升华,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实现实践和理论的一体化。
      
      三、高职会计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
      
      (一)高职会计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的培养目标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是: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的要求。按照“以工作过程为主导”的模块化教学思想,本文认为高职会计专业模块化课程 体系的设置要以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能力素质和拓展技能为中心全面进行。(1)基本素质。所谓基本素质主要是人文基础素质和公共通用能力,主要任务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以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为目标,这个能力是一个人进行有效活动提高生存质量的基础,在国外有人将其定位于关键能力,我国很多企业在招聘时也十分重视该能力。基本素质模块应当涵盖语言文字能力、数学工具使用能力、信息收集处理能力、知法守法用法能力、独立思维判断能力、合作能力、组织能力以及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诸多方面。(2)能力素质。所谓能力素质主要培养学生从事会计的基本技能,主要任务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事,以培养学生的直接上岗能力为目标,该能力的培养应严格按照“以工作过程为主导”的模块化课程来进行,使学生学习后能真正顺利实现就业。(3)拓展技能。所谓拓展技能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兴趣爱好,主要任务是教育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的能力,因为现代社会是个知识经济社会,职业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拓宽,职业消亡和新生的速度也大大加快,许多人都不会终身从事某一种绝对固定乃至相对固定的职业。因此,应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
      (二)高职会计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的步骤现代职业教育观认为,要实现“以工作过程为主导”的模块化教学的关键是构建在这种模块指导下的课程体系,这种课程体系要打破原有课程的界限,以实用能力和必备素质为培养目标,注重课程编写的情景性,使学生学习的情景和以后工作的岗位情景相统一,真正实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具体而言,对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应该分三步走:一是制定高职会计专业学生人才培养方案,明确课程设置的结构;二是制定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规定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的纲领性教学文件,是编选教材、组织教学、评价和考核等基本依据,也是加强课程建设,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三是开发校本教材,校本教材是高职教育教学特色的体现,也是培养学生的基础性资料,成功与否,关系到高职教育的成败,但这个工作难度很大,主要是实训资料的收集和典型的真实案例较难寻找,如果不采用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工作过程导向难以体现,因此,具体做法是条件成熟的就集中力量开发,条件不成熟的暂缓开发,可以先印课程讲义,反复实践后再形成教材。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在此基础上,组织编写教材才能取得成功。
      
      四、高职会计专业模块化教学改革的对策
      
      (一)转变教学观念,推进项目课程设置,体现高职教育特色高职教育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特点,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思路,采用为“以工作过程为主导”的教学方法进行模块设计。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大中型企业的会计岗位一般设置:总会计师,会计主管,出纳,稽核,资本核算,收入、支出、债权债务核算,工资核算,成本费用核算,财务成果核算,财产物资的收发、增减核算,总账,财务会计报告编制,会计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等。对这些岗位进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构建,结合教学实际。可以把会计教学分为“认识企业与复式记账”、“出纳”、“往来结算”、“财产物资”、“职工薪酬”、“财务成果”、“资金资本运作”、“总账报表”、“纳税申报”、“审计”岗位等十大模块。在一个模块中,要融合该岗位所需要的全部知识。并且以过程任务的形式呈现,而不能简单地把原有的课程整合,再以原有方式教给学生。
      (二)基于过程导向对会计专业教学进行模块化的设计在会计工作中,有着新手和熟手的区别。与新手相比,熟手的优势并不在于知识的量,对某些专业知识的掌握,熟手可能还不如新手,但熟手的知识表现方式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处于其意识焦点的是工作任务,与之相关的知识则以背景的方式存在着,其知识与工作任务之间构成一种动态的因果促成关系,推动着主体的选择和行动。新手的知识则是脱离工作任务,按照知识之间的关系而被表征的。尽管这种表征方式因突出知识的内在关系而易于进行理论思维,却缺乏生成实践的功能。因此在教学过程设计时,应体现以工作任务为导向,本文以出纳岗位为例进行教学设计:(1)认识出纳岗位。在该任务的设计中,可以把出纳从事的工作以及应具备的会计职业道德拍成专题片,放映给学生看,使其在没有学习出纳应具备的会计知识之前,对出纳岗位就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当然有条件的话,应带领学生到具体的企业中去,由出纳人员给学生具体讲解该岗位,这个过程十分重要,可以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进行下面的学习。(2)熟悉出纳的工作环境。在该任务的设计中,可以根据具体的企业环境来营造,让学生明白出纳岗位的工作要求,业务处理程序,资金收支的一般程序,理解出纳工作的职责与权限。(3)掌握出纳的基本功。出纳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借助于算盘、计算机(器)进行计算,需要填支票、发票等票据,还需要点钞票,这些工作都需要出纳员有一定的基本功。教学时需要对应培养学生的珠算能力、计算机录入的能力、点钞及辨别真假币的能力以及支票和发票的书写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重点在于学生训练,老师只需要讲解具体的方法,让学生主动去考对应的相应技能证书,考取后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充分发挥学分及弹性学制的优势,让掌握快的同学顺利进入下一轮。(4)掌握与出纳有关的基础会计知识。主要包括办理现金收付,审核审批有据;办理银行结算,规范使用支票;认真登日记帐,保证日清月结;保管库存现金,保管有价证券;保管有关印章,登记注销支票。这些会计知识是出纳人员开展工作必须掌握的,要重点培养,在培养时可以结合企业实际,让学生具体去处理实际的企业业务,业务资料的搜集可以到有校企合作的单位去收取,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感受到实际工作的氛围,增强学习的主动性。(5)培养与出纳有关的素养。出纳人员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面对每天都有大量的钱从出纳的手中流过,出纳人员一定要有一颗坦然面对的心,要洁身自好,不贪、不占,实事求是地反映经济活动的本来面目,顺利通过“金钱关”。由于出纳人员每天都会与钱、票据打交道,稍有不慎就会出现差错和损失,因此出纳人员应具有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出纳人员在进行工作时,要集中精力,工作环境、会计工具的摆放要井然有序,钱款、票据要依习惯和要求摆放整齐、便于存取,收付现金时要认真、细致,不发生差错,若发生问题要沉着冷静将问题解决。这些细节在平时的训练中都要有针对性的进行,但良好的职业道德的培养应该结合具体的案例进行。通过这五个方面的设计,使学生真实感受出纳岗位所需要的知识。通过完成规定的任务,达到对学生培养的目的,使学生在离开学校之前,就能十分熟悉出纳会计岗位,真正达到职业教育培养的目的。
      (三)提高高职会计教师实践技能。培养“双师型”教师 要进行“以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改革。就必须有人去实施,而这种改革的推动者和实践者必须是一线教师,当然管理者要起到保障的作用。针对上述分析中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1)鼓励教师去考初级会计师、会计师、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等会计类的证书,因为只有自己具有了较高的理论水平, 才能将各种知识融会贯通,才能更好的编写校本教材和辅导学生;(2)从制度上安排会计专业教师定期轮换到企业、公司或会计师事务所任职,从事具体的会计工作,促进教师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因为只有教师本身的技能提高了,他才能更好的为学生服务;(3)引进企业的高级会计人员到学校来任教,把企业的具体操作教给学生,并带领学生多去企业锻炼;(4)学校应从制度上为课程改革提供保证,鼓励教师参与课改,进行大胆的试验,允许有个性的发展,并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教师之间进行交流,以相互学习经验,共同提高。
      (四)对学生管理的变革,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目前高职学生中,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很多时候好学生已经学会了,差学生还不愿意学。因此应引进学分制,并按照弹性学制安排教学,打破按班级组班的形式,让好学生能吃饱,提前毕业;让学习不努力的学生,也要达到规定要求的学分后才能毕业,只有这样从制度上人手,才能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压力才能产生学习的动力,只有学习者主动去学习,掌握的知识才能牢固。才更能适应未来将从事的会计岗位。
      (五)引进德育学分,全面推进学生素质的提高随着专业课程改革的深入。学校积极探索学生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提出了“学做人、学做事、学知识、学技能”的教育目标,在这四学中,首要的目标就是学做人。培养学生学做人可以从“感恩教育”人手,如徐州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请著名的感恩教育推广专家彭成老师作“不要让爱你的人失望”讲座,效果很好。同时全面推广“德育学分制”,将德育学分与课程学分同时作为学生期末评优标准、毕业基本要求,同时规定,德育学分如果得的多,可以用以置换其他非专业课程的学分。制定《学生德育学分制认定办法》,由教务处、学工处、各管理系部共同操作。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综合考评,按照有关规定计算出思想品德考评分数点,折算出德育学分,有教务处统一认定。通过这种形式将德育量化成学分制,把口头说教变成了行为教育,有利于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
      (六)建立校内外实习基地,让学生真正实现定岗实习高职教育要真正实现零距离定岗就业,必须去实习,目前很多学校都建立了自己的校内模拟实训中心,为学生校内实习提供了较好的条件。同时“会计模拟”实训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但代替不了实际工作,因此,在“会计模拟”实习的基础上必须进一步的到实际企业第一线去进行锻炼,让学生深入到实际工作中去体验,从而增强实际动手能力,也为将来走人工作岗位能够很快的适应创造条件。
      
      编辑 虹云

    相关热词搜索: 高职 课程改革 模块化 会计专业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